<h3><font color="#010101"><br> 怀念火炕<br><br> 文 瞿娜(娜样风采)<br><br> 立冬了,天越来越短,刚吃过晚饭天就黑了,看看时间,六点半,还早,想出去走走,看看外面,黑乎乎的,犹豫再三,还是没出去,接下来该干什么呢,身处大山,该如何打发这漫漫长夜呢,透过玻璃窗望外面,整个院子静悄悄的,天冷了,大家都蜗居在房子里,和谁聊聊吧,想想还是算了,县城的夜晚此刻正是华灯初上,真正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还是别打扰大家了,索性打开电脑,我喜欢坐在电脑前,流览自己喜欢的网页,或者手按键盘把堵在胸口的压抑敲击成一个个字符,继而转换成一行行只有自己才懂的文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山里的夜晚,特别是冬季,除了寒冷,还有孤寂,我习惯用这种方式打发时间,咀嚼寂寞……昨晚突遇大风,早上起床天空竟飘起了雪花,气温降了不少,刚坐一会,就感觉冷,手指僵硬不听指挥,浑身直哆嗦,想上床暖和暖和,一摸床,竟然是冰的,才想起年初电褥子就坏了,大冷天的,今晚可怎么办呢,火炕,此刻如果有个火炕该有多好!我不禁想起小时侯家里的火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说起火炕,现在的孩子已感觉很陌生, 火炕又称炕,或称大炕,是北方居民为适应寒冷的气候而发明的取暖睡卧设施.中国北方,冬季漫长,气候寒冷,为了生存、生产及生活的需要,人们发明了火炕,“南人习床,北人尚炕”。在我们关中乃至整个北方的农村,记忆中,家家都有火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 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自出生就和火炕结下了不解之缘。听母亲说,我出生的时侯,正赶上阴历的三月,春寒料峭,家里人都下地了,加之母亲晕血,没人管我,等父亲和奶奶赶回来时,我已冻的奄奄一息,奶奶见状不由分说的将我抱到火炕上,在火炕温暖舒适的怀抱里,本已命悬一线的我又活过来了!村里人都说我命大,时至今日,我时常在想:当初如果没有火炕,我会怎样?恐怕早都冻死了!是家里的火炕救了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稍大一点,更是离不了火炕,记得小时侯,特别是冬季,每天放学,一进家门,第一件事就是脱鞋上炕,将手和脚放进暖乎乎的被窝里还感觉不过瘾,索性将手脚塞进褥子底下,母亲则将早已准备好的饭菜端上炕,一家人围坐在火炕上,每人手端一碗热气腾腾的包谷糁,中间放着一盆母亲用萝卜缨子做成的浆水菜,喝着包谷糁,就着浆水菜,一股暖流瞬间温暖全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炕上,父亲拿着书给我们读,母亲则会从炕拐角拿出她专门放针线活的小笸箩,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母亲的针线笸箩里放着一本毛泽东选集,书里夹着各种纸剪的鞋样子,我们姊妹多,穿鞋费,白天母亲要下地干活,到了晚上母亲就会熬夜为我们纳鞋底和鞋垫,坐在温暖舒适的火炕上,炕洞里柴火燃烧发出的呼呼火苗声伴随着父亲的读书声和母亲纳鞋底的声音,我们渐渐的进入梦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 逢周末,温暖的火炕诱惑着我们,通常是母亲已做好饭,我们还赖在炕上,在母亲一遍遍的吆喝声中,我们才不得不起床,奶奶心疼我们,怕我们冷,总是拿起我们的棉衣棉裤放到火上烤热,再让我们穿,母亲一边嗔怪着奶奶,一边收拾被我们折腾的乱七八糟的火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腊月天快过年的时侯,母亲早早的用包谷糁子做好酒放进坛子里,坛口蒙上塑料纸,然后用绳子将塑料纸绑紧,最后用小褥子捂上放在炕拐角让其发酵,在火炕合适的温度催化下,包谷酒散发出阵阵清香,而且酒香一天比一天浓,记的那时,我常常问母亲几时过年,母亲对说我:酒熟了,就过年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时光流逝,岁月飞转,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火炕大多都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席梦思床,然而,我依然怀念童年,怀年童年家里的火炕,因为老家的火炕,承载着我许多温暖的美好记忆,天冷了,好怀念家里的火炕!</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