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穿杖~ 屯昌南坤镇军坡节(胆小慎入)

九闲笠翁

<h1><b>  &nbsp;</b></h1><h1><h1><b> 浣溪沙</b></h1><div><b> 军坡节</b></div><div><b>银甲亮盔宝马横,</b></div><div><b>手执令箭保安宁,</b></div><div><b>千年香火敬英雄。</b></div><div><b><br></b></div><div><b>勇贯一方戡叛逆,</b></div><div><b>德泽百姓聚贤名。</b></div><div><b>感恩民众奉真情。</b></div><div><b> 天元(吾发小同学)</b></div><h1><b><br></b></h1><h1><b><br></b></h1><h1><b>听说为虚,眼见为实,这一次真正看到了军坡节穿杖的场面。</b></h1><b> 我在海口结识了朋友小朱,他告诉我,他家乡屯昌县南坤镇正举行军坡节活动。<br> 3月12日(农历二月十五)上午九点三十分,从海口南站乘坐大巴车,约一个半小时,便兴致勃勃来到屯昌县。<br> 屯昌位于海南中线,距离海口约九十多公里。因时间充裕,便徒步在县城逛逛。县城不算太大,首先入眼帘的是,街头上离不远的地方便有一处处卖彩票的地摊,地摊上许多人都在认真挑选着自已如意的数字。早听说过海南当地人有买彩票的习惯,在屯昌更是随处可见。<br> 小朱又告诉我,在县城找一辆”三轮猫车“,由“猫姐“拉你去县另一客运站,做车再去南坤镇。县城离南坤镇约十多公里,半个多小时,便来到了南坤镇。<br> “三轮猫车“ ,起初,我听起来挺有趣,来到县城后才知道,满县城到处都是三轮猫车,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br> 故名思义:三轮猫车是由电动车改制而成。因大多是女子驾驶,她们头戴安全钢帽,配上宽大的墨镜,围着纱巾,打扮着活像一只机械猫。<br> 让我们随着镜头,一起进入那富有神奇而刺激的穿杖场面……</b></h1> <h1><b>  我乘坐着“猫姐“的宝马逛着县城…</b></h1> <h1>  抵达县城后,不远处有一条街,都在卖着彩票,这也是发家致富的快捷道路(◔◡◔)</h1> <h1><b>  这是县城较大的商厦。</b></h1><h1><b> 约午后1点,便来到了南坤镇。南坤座落在群山之中,滿眼翠绿…</b></h1> <h1><b>  军坡节是海南传统的特色节日,在这一天许多亲人都会回家团聚,这比春节还热闹。因为春节是家人团聚,而军坡节远方的亲朋好友都回家乡举杯唱饮。</b></h1><h1><b> 春节农历二月十五,便是屯昌县南坤镇迎来一年一度的军坡节,除了穿杖、祭拜峝主外,今年更增添了舞龙舞狮等项目,很是热闹…</b></h1> <h1></h1><h1><b> 我被一群小伙子应邀给他们拍个照片,随后便热情拉入我入席,挟鸡拿鸭让我千万不要客气,我好像回到盛唐时期,出门不必带钱粮,随便入家吃住… &nbsp;</b></h1><h1><h1><b> 军坡节除了场面上的活动仪式外,各家各户自然如过年一般要杀鸡摆席,邀请亲朋好友入家喝酒。它由民众的自发参与,后来政府介入,演变为举办各种文艺活动等内容。</b></h1><b> 穿杖巡军是冼夫人征服海南时所流传下来的,保存至今千年六百多年的历史。它不只是在海南,在隋唐时的岭南冼夫人曾所管辖之区,现在的广西与广东高州一带,乃至江苏某些地方还依然保存这个古老的风俗习惯!<br><br></b></h1> <h1><b>  十里八村的人们坐着类似二战时期军卡车,来到镇上参加军坡。<br>  细瞅此车是由拖拉机改制而成…</b></h1> <h1><b>  人们从不同地方,款款涌来…</b></h1> <h1><b>  周围房子也站满了人群</b></h1> <h1><b>  这是南坤镇军坡现场,场地不大,寺庙也不算大。</b></h1> <h1><b><br></b><h1><b> 公期与军坡叫法争议颇多。我查阅资料更倾斜这种说法:<br> 实际上,"公期"主要是文昌一带的叫法,在海南的绝大多数地区一般叫"军坡",实质是同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有些文昌人反而不知道什么是"军坡",而海南其它地区及云、广地区的人一般明白什么是"公期"。因为文昌是海南的一个特殊的地方,它是大部分大陆人移民海南的第一站,同时它也是海南主要的文化发源地之一,"公期"是"军坡"的一种文雅叫法。 &nbsp;<br>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些神绝对不是海南人民的血缘祖先,这些神海南人民称其境主,如:三家境主。一个境主一般管辖一个乡大小的地域,该区域里的境民供奉其为神,每年的"公期"都要祭拜他。</b></h1></h1><h1></h1><h1><b> ”公期"是海南的一种地方文化习俗,是一种年度的区域性祭神活动。这种活动不但海南有,在云南、两广的一些地区同样有这种习俗,而海南的"公期"最具特色。</b></h1><h1></h1><h1><b> 公期所拜的神都是冼太夫人手下的将领及归顺了的黎部族首领,有些是后来的一些汉人杰出将领,绝大多数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这些人死后受海南人民所供拜,有"公祖"和"婆祖",这些神中相当一部分是"婆祖",这是因为冼太夫人手下多为女将的缘故。</b></h1><h1><b> "公期"和"军坡"都是根据地域而定的,住在这个境里就要祭拜这个境的境主,如果你搬到了另一个地区则又要祭拜这另一个地区的境主,这些也说明了"境主"不是血缘的祖先而是一个地域神。</b></h1><h1></h1><h1><b><br></b></h1><h1><b><br></b></h1><h1><br></h1> <h1><b>  在军坡节活动开始前人们陆续前来拜神…</b></h1> <h1><b>  活动开始,舞狮长笼将我们的心紧紧拴在一起…</b></h1> <h1><b>舞狮将场面掀起一阵阵高潮…</b></h1> <h1><b>  舞狮结束后,各村将自已的”境主“,请回自个村的祭台。</b></h1> <h1><b>  穿杖 --- 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精神<br>  每年一度的海南军坡文化节,各种传统文化节目繁多,唯有上刀山下火海,穿杖活动,更为引人注目。而在上刀山下火海、穿杖项目当中,唯有穿杖最为吸人眼球。其原因:穿杖是一种刺穿肉体,白杖进红杖出,见红见血,挑战肉体极限的一种传统文化项目。有人说:公上身、跳大神,穿杖时就不会有痛感,这可能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b></h1> <h1><b>  穿杖表演一开场,顿时锣鼓喧天,场面极其壮观。围观者使劲喧哗鼓掌,欲穿杖者在热闹的气氛中逐渐呈现亢奋之状,念出一些外人听不明白之语,最后在近乎狂痴状态时,自己在众人助威帮助下缓缓将钢筋穿过腮帮,之后才逐渐平静下来,众星捧月般被抬上神椅开始巡游。</b></h1> <h1><b>  这是一根长五米,直径约十毫米粗的钢筋穿腮而过…</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这位老者,经验丰富,并没有看到手足舞蹈的,而是很熟练地穿杖而过…</b></h1> <h1><b>  这位老者还是一位组织者,穿杖后指挥人员上车巡游…</b></h1> <h1>  这位年轻人满身披金戴银,展示给大家看…</h1> <h1><b>  巡游开始,各路人马开始表演着不同的穿杖项目…</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人山人海,车队排成长龙,犹如打胜仗凯旋归来,群众百姓夹道欢迎,共庆节日,欢聚军坡…</b></h1> <h1><b>  人们尽情欢呼,跳跃,浸入奋亢、热情、奔放的节日之中…</b></h1><h1><b> 我也被这盛况深深感染着、沉思着……</b></h1><h1><b><br></b></h1><h1><b> 2017.3.18夜</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