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粽叶飘香时~古月一品包有奖征文作品(二)

古月一品包

<h3> 端午将至,看着超市里花样百出,让人眼花缭乱的粽子,忍不住思念起母亲亲手包的清水粽和一些其他的美食来。</h3><h3><br></h3><div> 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身材微胖,笑声爽朗。一双巧手抚育我们兄妹四人长大成人。现在母亲已经不在农村生活,在南方带孙女。因此,我格外想念母亲爽朗的笑声和她亲手做的各种美食。</div><div><br></div> <h3> 小时候,每年端午前一个月左右,母亲都会亲自到赶鸭人那里,买回一百来个新鲜的鸭蛋,裹上盐和灶灰,腌制在瘦瘦高高的坛子里。</h3><h3><br></h3><div> 快到端午时,母亲在忙完农活后,会到离家很远的长水沟里,摘下绿得发光的粽叶,泡在大大的盆子里。再泡上几斤糯米,准备包粽子。</div><div><br></div><div> 黄昏时分,母亲把粽叶、泡好的糯米和尼龙袋上拆下来的绳子准备好。母亲长期劳作的双手,每个指头都已变粗,但包起粽子来却十分灵巧。母亲拿起一片粽叶,将叶片的根部剪平,再折成漏斗的形状,装上满满的糯米,接着三折两卷,不一会儿,一个翠绿光滑的粽子就包好了。</div><div><br></div><div> 小时候的我羡慕不已,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包粽子,但是还没包好,粽叶就散了,糯米也洒了一地。母亲并不责备我,只在一旁笑着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吧!”我也只好就此作罢,在一旁专门递系粽的绳子。</div><div><br></div><div> 粽子包好后,母亲将这些粽子十个一打地连在一起,一提一提地放进灶上的大锅里,煮熟。心急的我们不停问着:“妈妈,粽子煮好了没有?”母亲一边往灶里添柴火,一边笑着说:“不急,一会就好!”粽叶的香叶弥漫在厨房里,我们看着锅里颜色慢慢变淡的粽子,口水禁不住往喉咙里咽了一口又一口。</div><div><br></div><div> 粽子终于煮好了,母亲并没有直接让我们吃,而是让我们将煮好的棕子送给隔壁的孤寡老人和叔叔婶婶们。</div><div><br></div><div> 回到家,我们接过母亲递过来的棕子,用剪刀剪开绳子,慢慢散开粘得紧紧的粽叶,粽叶的清香的糯米的醇香一道扑入肺腑。我们生怕浪费一点,就连粘在粽叶上的几粒糯米也不舍得扔掉,伸出舌头,舔下来吃进肚。菱形的粽子蘸上绵红糖,色彩诱人,香甜可口。</div><div><br></div><div> 到了赛龙舟那天,我们要追着龙舟走好远的路。于是,我们带上母亲准备的粽子、红心鸭蛋,跑多远的路,腿上都有劲。</div> <h3> 除了清水棕、咸鸭蛋,夏季里,母亲还经常自己做米酒、米耙耙、凉粉,我们的夏天有了这些美食,一点也不漫长。</h3><div><br></div><div> 到了秋天,母亲又会到很远的水塘里摘野菱角,煮熟、切好,我们直接就可以吃。</div><div><br></div><div> 冬天,母亲会在晚上熬麦芽糖,鸡叫了好几遍,她也不觉得累。熬好后的糖黏糊糊的,可以做切糕,剩下的会在糖缸里,嘴馋的我们平时可以用筷子搅出来,当做棒棒糖吃。</div><div><br></div><div> 年一过完,母亲就将糯米磨成浆,等它凝固后搓成汤圆,或煮或炒,浇上红糖水或蘸上绵红糖,味道绝佳。</div><div>……</div> <h3> 啊!此时,母亲忙碌的身影就在眼前呈现,母亲爽朗的笑声就在耳畔回响。 </h3><h3><br></h3><div> 又到粽叶飘香时,我什么时候才能再尝尝母亲亲手做的这些美食呢?</div>

母亲

粽叶

粽子

糯米

我们

美食

端午

红糖

包好

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