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五家渠市将军纪念馆,感受六师英雄魂

零点

<h3> 3月初由市文化局委派,我受邀到新疆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协助整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资料。</h3><div> 这个季节的五家渠除了街道上没有雪,别的地方还全都是厚厚的雪,但也没有哪种传说中“五户人家一道渠”的荒凉。来时就从网上查阅了五家渠的历史,知道了它和《亮剑》的那段渊源,所以很是渴望看看历史。正好第二天是周日,康凤部长安排王梁陪我参观了五家渠市将军博物馆。</div> <h3> 纪念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50平方米,主要记录自1927年黄麻起义开始至当今西域水城的发展,完整、形象地记录六军十七师的军垦历史。正门右上方是上将向守志题写的“将军纪念馆”镀金大字。</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一部分:将星璀璨,名垂青史</font></b></h1> <h3> 六师的前身部队是一支英雄部队,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里,他们用血肉抵抗侵略者,他们的名字也因此将永远熠熠生辉。来看看这些数字和名字:一位元帅(徐向前元帅),一位大将(王树声大将),十二位上将(王新亭、向守志、秦基伟、李聚奎、黄永胜、尤太忠、许世友、陈再道、王宏坤、洪学智、周纯全、王建安),二十一位中将,九十位少将!</h3> <h3> 看见这个我不得说六师和山西真的有渊源!</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二部分:红色之旅,将军摇篮</font></b></h1> <h3> 这部分共分五个单元,他们从黄麻起义走来,从太行山中走来,两翻雪山,三过草地,还参加了北上抗日。“百团大战”、“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等著名战役里都有这支部队浴血奋战的身影。</h3> <h3> 当年的将军已大多不在人世,其中有一位叫做王近山的将军,曾是兵团第六师前身部队新四旅的旅长,但更令其广为人知的是,他是电视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之一。他所崇尚的“亮剑精神”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传遍祖国大江南北。</h3> <h3> 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敢于亮剑。这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铮铮铁骨。这是“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家国情怀!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这样铿锵的历史回音!</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三部分 金戈铁马,挥师新疆</font></b></h1> <h3> 他们都不是本地人。他们从战火中走来,放下钢枪,拿起锄头,喊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口号,世世代代在这里扎根。他们打开地图,在乌鲁木齐河与头屯河下游之间画了一个圈,这就是今天的五家渠市。</h3> <h3> 王震将军,徐立清将军,罗元发将军,张贤约将军,程悦长将军,袁学凯将军,每人拉一把犁,和战士们一起拉运片石,整修和平渠。在那段热火朝天的岁月,上至司令员、师长、政委,下至战士、炊事员、饲养员,男女老幼齐出动,每个人都是一名艰苦无私的开垦者,就像他们曾经是一名浴血奋战的战士。</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四部分 屯垦戍边,奠基伟业</font></b></h1> <h3> 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到新疆,扎根五家渠,投身军垦事业,这是他们的伟大!青春化作了青山,热血淌成了绿水,汗水盛开为花朵!这里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兵团成了他们的家!</h3> <h3> 艰苦的环境造就了英雄人儿女们!生命、汗水换来了当今垦区人民生活物质水平的巨大转变。</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五部分 建城戍边 铸就辉煌</font></b></h1> <h3> 1953年11月,十七师更名为农六师后,师部迁此,“五家渠”被作为自然镇名称沿用。2002年9月,国务院批准在五家渠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市名沿用镇名。2004年,五家渠市挂牌成立。</h3> <h3> 岁月更迭,春华秋实。现在的第六师已拥有“郁金香节”、“万亩葡萄园”、“中国甜瓜之乡”、“西域水城”等诸多标签。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道路林网四通八达,街道小区处处见绿,青湖景区繁花似锦。</h3> <h3> 党的政策和关怀让年轻的五家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h3> <h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山雪水,青湖碧波,源源灌溉着这片曾经贫瘠却又充满希望的土地。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这里绿意盎然,就像是开在西北干涸土地上的一簇灵动而蓬勃的雪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