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 阳春三月艳阳高照,好天气好心情。去游春,莫要辜负了大好春光。淄博陶瓷馆网上看到,心仪许久。终于盼到周末成行。</div> <h3> 从东营出发两个小时到达淄博境内,一路导航顺利到达。因为参观陶瓷馆,还恶补了一阵瓷器的知识,但终归是囫囵吞枣,脑袋里是云山雾绕。</h3><h3> </h3> <h3> 一进馆内,服务人员提示说从二楼逛起,从古代瓷器看起。中国的瓷器一直闻名遐迩,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和瓷器在英语里是一个发音,看来瓷器也就是中国的名片。我对于瓷器的了解就是一个门外汉,虽然也很喜欢鉴宝一类的节目,但瓷器的世界终归博大精深,我也只能在门边伸头瞧一瞧。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唐朝的唐三彩更多的作为一种陪葬品,我以为在一件瓷器上出现几种颜色,不论质地如何,总不是一件容易事。宋朝人喜欢斗茶,所以黑釉盏、兔毫盏推崇备至。元代当然是元青花,青花什么时候都不过时,素雅的色调非常容易打动你的内心。明朝有青瓷、白瓷,这个知识点不知道对不对?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倒更吸引人。“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出海的大量瓷器残骸震惊世界。清朝就数康熙时期的珐琅彩,彩瓷流行于世。至于五大窑:汝窑、哥窑、定窑、官窑、钧窑。再深究什么釉下彩,雨点釉等等,我的脑子已经成了糨糊。记录片中有瓷器开片的声音让我印象深刻,瓷器出炉,一阵细细碎碎,窃窃私语,小声的嘈杂又带着叮叮咚咚的声音,电视机前的我一片盲然,听讲解才知道这是瓷器在开片。有介绍说有的瓷器一生都在开片,也就是说瓷器是有生命的东西。说了这么多,再看陶瓷展。</h3><div> </div> <h3> 无论哪种瓷器都释放着光泽,温婉细腻。一眼看去让人爱不释手。薄瓷透光,隔着观赏玻璃都能感受到它的温度。对,就是这句话:“一眼就能认出你”,真是美的享受,温润如玉。“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温润一词来形容人形容瓷器有异曲同工之妙。瓷器的温润经历了高温1200度的烘烤,人要做到谦谦君子也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h3><div> 陶瓷馆——好地方,一场视觉的盛宴,一次心灵的震撼。</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