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鱼米之乡洞庭湖(3) 路场子弟

开心花

<h3>曾经有个单位,她的名字叫作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路口铺采石场,人们简称它她为路场。</h3><h3>路场坐落在洞庭湖畔,远离城镇的山沟里,始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办公楼,大礼堂,篮球场兼露天电影院,物质供应站,食堂,澡堂,医务室,幼儿园,学校,豆腐坊,还有那高高的水塔和分布在南头,北头,中间队那一排排的平房家属区,就像一个小社会,该有的应有尽有。</h3><h3>路场最鼎盛时期,职工人数达到三千余人,加上家属子女近万人。</h3><h3>路场第一代人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数人都是由于生计留在这里,也有一些特殊人员如犯了政治错误,生活错误贬职到此的,其中记得有一个还当过县太爷的。</h3><h3>路场工作基本在露天环境,而且危险性较大。路场第二代大部分通过顶职就地工作,一部分通过铁路招工后分布到京广沿线包括各个支线,还有一些通过高考来到地方,极少数没有职顶,又没有办法进入铁路的就去了地方企业了。</h3><h3>于是路场三代绝大部分也像星星一样散落在铁路线上了。</h3><h3>下图是座落在路场中间队最高点,供路场人饮水用,历经五十余年已经停止使用的水塔。</h3><h3><br></h3><h3><br></h3> <h3>当年路场人心目中的神圣地~~办公大楼。</h3> <h3>办公楼面对场中心的侧面。</h3> <h3>当年所有石料输出的唯一一条铁路专线。</h3><h3>从这条专线输出的大片石,铁路道渣,瓜米为京广线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是铁道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h3><h3><br></h3> <h3>从高高的站台上将石头倒进一个个输入口,每个口子下面停放着一个个货运车厢,每个车厢可以装约40--60吨石料。</h3><h3><br></h3> <h3>铁枕,一个已经消失的物品~~它是放在铁轨下的枕头,今天已经被专用水泥枕所替代。</h3> <h3>这是座落在中间队与北头队之间田野上的一口大水井。</h3><div>这口水井通过水泵房的动力抽到高高的水塔以后,经过过滤再输送到所有的路场人家中使用。</div><div>这口路场人的生命之井仍在使用,甚至愈来愈满,象征着路场人向外发展的散发力愈来愈强,象征着路场人生命不息的顽强拼搏精神~~</div> <h3>这是第二代路场人~~一群年过半百的路场人子弟。</h3><h3>他们出生在路场,工作在湖南各地的铁路系统,如今,他们大部分已经退休了,回顾过往,欢快幼稚的童年,青涩莽撞的少年,就这样消失在记忆中~~</h3> <h3>回到童年生活十多年的地方,原住的老旧平房还在,见到在了这里生活住居有六十多年之久的邻居——第一代路场人八十多岁的尹妈妈,童鞋们在原就读的子弟学校教室前留个影。</h3> <h3>和第一代路场人唐妈妈合影。</h3> <h3>现在的路场已经面目全非了。</h3> <h3>两位二代美女😊</h3> <h3>二代子弟</h3> <h3>最右边87岁的尹嗲嗲曾经给二代子弟上过忆苦思甜课~~</h3> <h3>在路场家属区最高点留影。</h3> <h3>三姐妹</h3> <h3>水塔四周都是小平房。</h3> <h3>坡顶处是路场中间队小平房。</h3> <h3>中间队的小平房。这里当年是最热闹的地方,第一代路场人和全国各地一样,没有计划生育,几乎家家都是多子女。</h3> <h3>当年的学校已经改成了住房。</h3> <h3>面目全非的水塔外面</h3> <h3>当年教室外墙上的毛语</h3> <h3>清晰可见的文革毛语分布在办公楼的各面外墙上。</h3> <h3>读书时最常见的口号。</h3> <h3>年久失修的小平房,已经人烟稀少,杂草丛生。</h3> <h3>我们最爱的小学教室,它的后面还有初中生的教室,我曾经在这里读完了小学和初中。</h3><h3>现在只有已经退休的几户一代,二代路场人住在这里。</h3><h3>曾经的操场成了菜地。</h3> <h3>曾经的滑滑梯~~小学生最爱的娱乐地。</h3> <h3>滑滑梯全貌~~</h3> <h3>我家侄女出生的地方~~</h3><h3>因为资源枯竭,路场搬迁到外地,三层楼的房屋内已经空无一人,四周已经变成菜地或者荒地~~</h3><div>只有那蜿蜒的田间小道上记忆深处小侄女的身影在欢快的奔跑~~</div><div>如今的她在省城也和我一样成了一名法律工作者~~</div><h3><br></h3> <h3>彭氏三姐妹~</h3> <h3>已经荒芜的北头队~~</h3> <h3>二代子弟种的绿油油的青菜~~</h3> <h3>回家的路上~~</h3> <h3>曾经的采石工地~~</h3><h3>水塘里现在养了鱼~~</h3> <h3>一群鸭子自由自在的觅食~~</h3> <h3>这栋房子住了三户人家,右边一户是我的闺蜜家,呵呵,那时她家可是一个富裕家庭哦!</h3> <h3>路场子弟,第二代路场人当兵参加中越战争胜利归来。</h3><h3><br></h3> <h3>归来。</h3><h3>这些照片是路场人,曾经的兵哥哥李丰良童鞋提供的。</h3> <h3>站在当年温馨,超聚人气的路场小平房门口,感受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沧桑。</h3> <h3>这块新牌子还挂在路场</h3> <h3>已经变为私人领地~~采石现场</h3> <h3>私人采石场~~资源的枯竭使得人们向纵深进军。</h3> <h3>工作在外地的路场人汪童鞋~~</h3> <h3>三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老庚~~尹桂花,谢路宾,汪友发。</h3><div>不同时间的留影。</div> <h3>2016年几个50多岁的老庚留影</h3> <h3>第二代路场人回到故地重游。</h3><h3>挖竹笋,选竹材,烧竹筒饭。</h3><h3>土鸡蛋,酸菜,冬笋煮腊肉,鞋童们,个个胃口大开。</h3> <h3>童趣:吃个饭还象小时候那样,端着饭碗东家跑,西家玩,有点好吃的大家分享。</h3><h3><br></h3> <h3>蹲着吃饭。</h3> <h3>竹林留影</h3> <h3>挖笋子去</h3> <h3>童趣</h3> <h3>花仙子</h3> <h3>故地留影~~第二代路场人</h3> <h3>路场附近的瀑布</h3> <h3>美女在溪边</h3> <h3>热情的乡亲做的美味佳肴。</h3> <h3>谁最美?</h3> <h3>岳阳君山赏油菜花</h3> <h3>恩爱夫妻~~</h3><h3>这是一对路场子弟,也是一对青梅竹马加同班同学。</h3><h3>是不是一对帅哥美女?要知道,都已经年过半百了啊😄!</h3> <h3>是不是很有爱心?</h3> <h3>又见油菜花</h3> <h3>洞庭湖边特有的美味~~藜蒿</h3> <h3>洞庭湖边的时光</h3> <h3>每次出行必不可少,默默无闻的王大帅~~路场家属</h3> <h3>路场,一个旧时代的结束;</h3><h3>路场,一个新时代的开始。</h3><div>散布在全国各地的路场人将之视为自己的根,每年清明前后,二代,三代路场人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往这里,祭奠自己的先人~~</div><div>从这里走出去的路场人无论走到哪里,听到熟悉的路场普通话,看到熟悉的路场人,就像回到了家乡,见到了家人一样。</div><div>路场,我们的故乡,</div><div>我们的根,</div><div>岁月留不住你当年的辉煌,</div><div>但你的名字早已镌刻在每一个路场人的心房。</div><div><br></div><div>下图名为(路场优秀红旗青年排合影)时间1961.元月</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