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徒步滇越铁路滇段昆明至河口全程465公里,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2014年曾从碧色寨走到河口,完成178公里滇越铁路徒步,今天,有着共同愿望的四徒友相约(从昆明至碧色寨全程287公里)走起.....</p><p>滇越铁路是一条从云南昆明北站至越南海防的米轨铁路,全长859公里,分为南北两大段,南段在越南境内,称越段,长394公里,于1901年动工,1903年峻工;北段从河口至昆明,称滇段,长465公里,线路上有铁桥22座,石桥108座,隧道158个,南北线高差1940米,这条铁路由法国政府于1903年10月开始修建,1910年1月建成通车。1958年,铁道部电令,滇越铁路滇段改称为昆河线。一百多年间,滇越铁路曾是法国殖民者掠夺云南资源的工具,但也为云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历尽沧桑的米轨已经显得老态龙钟,在准轨、高铁和高速公路的竞争下运量大减,仅能勉强维持货运运营,但这条米轨壮丽的美景和悠久的历史依然令无数背包客为之心驰神往,由于车流量很少,而且没有护栏,滇越铁路全线就成为了徒步爱好者的天堂……这也是中国铁路史上罕见的现象。</p> <h3>昆明北站</h3> <h3>滇越铁路一开通即有客运列车运行,在那个公路都很少的年代,若从昆明前往内地,直接向北跟着马帮穿越崇山峻岭需要近两个月时间,而先乘火车到越南海防,再转乘轮船北上,只需短短几天就能抵达北京、上海。于是有了"云南十八怪"中的"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虽然直到21世纪初,列车跑完昆明北到河口这并不算长的465公里路程也需要整整一天一夜的时间,但在百年以前,这绝对是不可思议的"飞速"。然而历史上的辉煌也终难掩今日的衰落,滇越铁路曾经优越的速度和运量已经相形见绌。2005年,由于速度慢、客流少、运量小、设备老化等原因,昆河线停止了全部的客运,大量机车和车厢被卖给越南或送给缅甸,米轨客车一度消失了。直到2008年,为了解决职工通勤问题,昆明铁路局重新开启了(石嘴经)昆明北至王家营的客车。</h3> <p>仅存的滇越铁路"小火车"客运,沿途各站均不售票,上车补票,票价很便宜,从昆明北至王家营19公里耗时1小时8分,票价2元/张,车票为纸质代用票。</p> <h3>至此,我们此行徒步滇越铁路模式正式启动.....</h3><h3>第一站 ( 2017年2月26日)</h3><h3>王家营~三家村~水塘~阳宗海~凤鸣村-可保村</h3><h3>徒步33.2公里</h3> <h3>出发.....</h3> <h3>水塘站。</h3> <h3>阳宗海站(此站侧线已拆除)。</h3> <h3>远眺阳宗海.....</h3> <h3>滇越铁路1#隧道。</h3> <h3>沿途美景,尽收眼底。</h3> <h3>第二站 (2017年2月27日)</h3><h3>可保村~江头村~宜良</h3><h3>徒步21.8公里</h3> <h3>走过拱桥.....</h3> <p>离开可保村站,由于途中巡道工报警,在我们快要到达宜良站时被宜良的俩公安民警拦下,告知在铁路上行走是违法行为,劝我们离开铁路下山沿公路徒行,我们自然不愿意,后经双方交涉,警方将我们的身份信息逐一进行登记并录像,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注意行走安全,千万别把火车逼停,否则将会被处以15天行政拘留及2000元经济处罚.....鸭梨山大!😭😭</p> <h3>第三站 (2017年2月28日)</h3><h3>宜良~羊街~狗街</h3><h3>徒步17公里</h3> <h3>第四站 (2017年3月1日)</h3><h3>狗街~滴水~徐家渡~禄丰村</h3><h3>徒步46.5公里</h3> <h3>从宜良至开远北场共有四座"大花桥",这是第一座"大花桥"----狗街大桥,漂亮吧!</h3> <p>滴水站(此站侧线已拆除)。</p> <p>我们到达徐家渡车站时已差不多走了近30公里,因独一无二的一家私人旅馆有事停业,没有办法,我们只能继续前行,赶往下一站禄丰村.....</p> <h3>小憩中.....</h3> <h3>这是第二座"大花桥"----禄丰村大桥。</h3> <p>我们终于到达目标车站禄丰村站,但离食宿的地方还得再往村子里继续走4公里.....快累成狗🐶了!</p> <h3>第五站 (2017年3月2日)</h3><h3>禄丰~糯租~大沙田~西洱</h3><h3>徒步31.8公里</h3> <h3>穿越棚洞.....</h3> <h3>徒中,由于自己不小心,在铁轨上摔倒了,加之负重,摔的可不轻。</h3> <h3>这是第三座"大花桥"----糯租大桥。</h3><h3>深山里的糯租大桥,是四座"大花桥"中最偏僻、也是最为壮观的大桥。</h3> <h3>大沙田站。</h3> <h3>过了大沙田站,水面逐渐开阔起来。</h3> <h3>路标149,到达西洱。</h3> <p>紧挨着铁路边,就近住在农户家中,简简单单,浓浓的乡土气息。</p><p>摔伤的脚,在路上走着没什么感觉(或许是走麻木了吧),停下脚步后伤痛难忍,浑身发冷,盖三床被子勉强感觉不冷,就这么昏昏沉沉的睡去.....谢谢小辉的悉心照顾! 🌹🌹</p> <h3>第六站 (2017年3月3日)</h3><h3>西洱~小河口~盘溪</h3><h3>徒步20.1公里</h3><h3><br /></h3> <h3></h3><h3>在此,不得不佩服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一觉醒来,脚伤也无大碍,可以正常行走了,心里非常高兴,没有成为大家的累赘😊</h3> <h3>徒中乐趣:公分石K野橄榄.....</h3> <h3>山体太陡峭,他们用尽洪荒之力、再怎么配合也爬不上去.....</h3> <p>收获多多、开心!</p> <h3>第七站 (2017年3月4日)</h3><h3>盘溪~热水塘~西扯邑~拉里黑~巡检司</h3><h3>徒步40.6公里</h3> <h3>热水塘站(此站侧线已拆除)</h3> <p>车站百年前的法式建筑,保存还算完好。</p> <h3>第八站 (2017年3月5日)</h3><h3>巡检司~灯笼山~小龙潭~打土寨~十里村~开远</h3><h3>徒步39.2公里</h3> <h3>距灯笼山站约一公里的地方,有一条小溪汇入南盘江,滇越铁路架桥跨过这条溪流,这就是建水、弥勒、开远三线交界的地方,在铁路旁立着两块几乎一模一样的三棱柱状石碑,三个面上分别刻有"建水"、"开远"、"弥勒"的字样。</h3> <h3>灯笼山路段山势险峻虽不及大沙田那边陡峭,但偏僻程度却更胜一筹。</h3> <h3>眼前是小龙潭煤矿跨过滇越铁路的煤炭传送带,不过似乎已经废弃。</h3> <h3>这是第四座"大花桥"----小龙潭大桥。</h3><h3>此桥是改线后新建的,老桥至今仍立在新大桥的一侧,并未拆除。</h3> <h3>已废弃的小龙潭老桥。</h3> <h3>十里村站。</h3> <h3>开远,滇越铁路穿城而过。</h3><h3>宜良至开远,直线距离仅130多公里,铁路弯弯曲曲也就170多公里,但火车却要行走十二个小时以上,遇上下雨天还更慢些。狭窄的轨距,曲折的线路,陡急的坡度,使得列车只能缓缓蠕行,均速只有十几公里,最快也不超过二十公里。</h3> <h3>第九站 (2017年3月6日)</h3><h3>开远~玉林山~大塔~驻马哨~羊街</h3><h3>徒步29.3公里</h3><h3><br /></h3> <h3>开远木花果大桥</h3><h3>泸江河的流水从桥下淌过,桥的右侧一端专门建有让行人通行的小径。<br /></h3> <h3>玉林山七孔桥</h3><h3>桥下的河流已经改道,河床已经被村民种上蔬菜,桥的四周被玉林山村的农田所围绕(因拍摄水平有限,七孔桥只能看到六孔😭😭)。</h3> <h3>此U型路段充满神秘色彩。</h3> <h3>大塔站。</h3> <h3>没有客车并不代表没有客运,在滇越铁路王家营至草坝区段,米轨的客运还在以另一种独特的形式存在,这就是"通勤棚车",即在普通货车上加挂一节棚车,在供职工通勤的同时也方便沿线村民的出行。</h3><h3>搭乘"通勤棚车"上下班的铁路职工。</h3> <h3>我们在75#隧道中与迎面而来的火车不期而遇,狭窄的洞内根本无法避让火车,火车就这样被我们给逼停了.....😭😭😭</h3> <p>......吓傻了的我们,听从火车司机的指挥,退出隧道,被逼停后重启的火车顺利驶出山洞。</p><p>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继续前行,不知道前方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什么?</p><p>火车司机没有报警,总算是有惊无险,现在想起来都不寒而栗。</p> <h3>滇越铁路78#隧道,也是滇段昆明北站至蒙自碧色寨车站的最后一个隧道。</h3> <h3>驻马哨站。</h3> <h3>开远羊街。</h3> <h3>第十站 (2017年3月7日)</h3><h3>开远羊街~草坝~蒙自碧色寨</h3><h3>徒步18.8公里</h3><h3>碧色寨车站也是我们此次滇越铁路徒步计划的终点站。</h3> <p>到达草坝站。</p><p>距离此行的目的地越来越近了……</p> <h3>辛勤忙碌的巡道工。</h3> <h3>桥109,这是我们此次滇越铁路徒步所走过的最后一座桥涵。</h3> <h3>终于安全顺利的到达此行的终点站:碧色寨火车站,</h3><h3>累并快乐着!😄😄</h3><h3></h3> <h3>车站墙上饱经风霜的三面钟依然还在,英文"PARIS"字样清晰可见,只是指针不知去哪了? 😄😄</h3> <h3>此时此刻,我们只想就这样静静的发呆,不希望被打扰.....</h3> <p>滇越铁路,是一条不同寻常的铁路,"一颗道钉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条命",它是有着厚重历史的民族钢铁长城,短短10天时间四人的徒步旅行,我们用双脚丈量,感受百年滇越铁路的沧桑,走了287公里铁道线和30多公里乡村小路,穿越了78个隧道,走过109座桥涵,一路上历经寒冷的降温天气和烈日的暴晒,加之伤痛的困扰,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支持,流血流汗不流泪。</p><p>最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与我们同行的64岁的刘兴明大哥,徒中痛风病发作,仍然不愿意放弃自己当初的选择,忍痛坚持走完全程.....他根本不是用双脚在行走,而是用顽强的意志力行走在生命线上,为刘大哥点赞👍👍👍</p><p>依然还是那句老话:走到一起是一种缘分,一起在走是一种快乐,融入大自然的坚持与超越,更是生命最真实的体验和感悟。</p><p>生命不息,折腾不止。</p> <p>北上寻找云南心脏</p><p>南下巡检轨迹跋涉</p><p>梦想追求理想开远</p><p>回眸人生阳山走客</p><p> 文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