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站大院的儿女们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有这么一群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可是他们却在一个院子里长大,从有记忆开始,照片上的这些人就已经在身边了,直至我18岁高中毕业回到祖籍宁波。</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一别竟是三十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nbsp;粮站,顾名思义,就是储存粮食和出售粮食的地方。那时候,整个城镇居民都在粮站购粮,我亲眼目睹农忙季节,大人们是如何忙碌的收粮,晒粮,卖粮,运粮的。五六十年代买粮需要粮票,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严格规定好的口粮标准,所以粮站是个特殊的单位。 但是那时候贫富差距很小,我们过着均等的生活,富人比穷人最多就是多一辆自行车,那时候天不是灰蒙蒙的,食品也没有这样那样的可食和不可食的添加剂。我们每天无忧无虑的,大人们忙于工作也无暇顾及我们,于是大院娃娃们自娱自乐,星期天或者寒暑假稍大一点的哥哥姐姐还打点零工贴补家用,小一点的我们会抓麻雀,下河摸鱼,还自制网罩抓蜻蜓,喂在蚊帐里,据说咬蚊子,其实最后都挂在蚊帐上成标本,我们晚饭后还会去捉谜藏、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攻城猫儿…….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手机,一个单位只有一个台式手摇电话机,一台黑白电视机,露天电影更是我们乐此不惫的事儿,哪里有露天电影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一般就是大的带小的,稍晚回来就会被关单位的大门外。</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还有记忆深刻的事是,一年总有那么一次,解放军大部队进行野营拉练经过我们这里,我们也不知道他们从哪来,往哪里去,但每次都要借住粮站的粮仓休整几天,那更是我们孩子的生日,和解放军叔叔打成一片,那军车浩浩荡荡,一排排,一列列,整整齐齐停放在粮站大坝,在孩子眼里,那阵势不亚于今的阅兵排场,还有大炮,步枪,手枪都摸过,这是孩提时很为之骄傲的事情,至今回忆起来也是热血沸腾!</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看见这些发黄的老照片,一定会引起很多人的感触,它代表着一个时代。这是我们大院大人和孩子最齐的一张照片了,我就是那个杀着马步第一排右一,有点个性吧,我的后面,而我哥的发型在当今看来算很潮的流行趋势。牛叔叔连拍照都不放过背诵毛主席语录。这张照片上的晚辈有二十五人,仔细一算大约还有十多个没来参加拍照,成为一辈子的遗憾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仓促的令人害怕。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照片上的陶叔叔,后排中间,还有牵着二孩子的王伯伯已经不在人世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伯伯牵着的就是这二个纯真的孩子,那时候王伯伯家就是我们玩耍的天堂,面条加工厂,要多大就有多大。晒面的架子可以荡秋千,装面粉的圆桶可以躲猫猫,二三米长的长凳可以睡觉......伯伯夫妻二人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他们育有子女七个,一个大家庭,他们家的门永远都是敞开着的,我们一放学的第一站就是去他家玩耍,从来没有界限和不自在。</h3> <h3>那时候大人们每天朗读和背颂毛主席语录,而我们的歌是巜东方红》巜学习雷峰好榜样》我们的书是巜黄继光》巜邱少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这是1976年,少数民族培养的年轻干部来我们粮站学习,他们来自壮族,我只记得几个小伙子的名字雪多、拥吉、戈桑朗杰、加工、其他就不记得了,他们成功的在广场坝,现在应该叫文化广场,演出少数民族舞蹈,服装都是他们自己平时穿的,当时引起不少轰动,我们为之骄傲。照片是学习结束前的合影,我妈妈在前排右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做面粉的机器,面粉打好直接落到下面的圆筒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个圆筒之庞大,起码可以睡七八个人,我们小时候总是爬进爬出的玩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时候粮食是这样运进仓库的,全人工。</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样大大小小的仓库,粮站有很多,照片上的是砖瓦造的仓库,还有全木结构的仓库,仓库下面有很多通风洞,小孩子会钻进去玩,惹的的一身灰,回家免不了被大人一顿训斥。这种木结构仓库,曾是我们躲避地震的场所,一个仓库约有五六百平方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来有点半自动化了,用输送带直接进入粮仓,可惜那时候这样的照片拍的太少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间的是我妈,前面二位是我的发小姐姐,我就纳闷,为啥我不在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笑的像花儿一样的朝蓉姐和谢丽姐。朝蓉姐是王伯伯家族的老四,右边是我们大院的金嗓子,谢丽姐,我们都是听着她的歌声一起成长的,从白毛女开始听。</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后面矮矮的围墙,伴随着我们的童年,少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围墙是一个单位的界限,在那个年代粮食就是一切,养狼狗是保护粮食不被偷盗。</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右一是我姐,估计是最后一批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粮站每晚九点半到十点放狼狗,谁都不能出去,粮站养的狗像人一样高大,是部队赠予的军犬,它们有规定的口粮的。后来才知道,其实养的这种狗只是吓唬吓唬人,不会咬人的。那时候家里没有卫生间,每晚倒洗脚水是最考验人的事情,必须要求短平快,否则,被狼狗撞见,会扑上来的。记得有一次我爬在窗上偷看狗,它瞪着绿绿的大眼睛对我大叫一声,我吓得差点从窗上掉下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纯纯的笑,几分天真,几分童趣</h3> <h3>这是半岁的我,爸爸总是说:你看那双精灵的眼睛!我说,还有那一撮不顺服的头发!有没有像今天的我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和哥哥,大院小朋友叫他春芽子,像不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和哥哥虔诚的捧着毛主席语录,在毛主席像前站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可爱的发小妹妹映红,看上去很不情愿拍这张照片,很有小女生情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我们一家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冰哥哥要去当兵了,你看帅气吗?</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3> <h3>这是我的姐姐们,虽然穿的不如今天华丽,可她们眼里流露的纯净和快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前拍照是这样摆pops滴,正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抓文化补习,夺回文化大革命时期耽搁的课程</h3> <h3>2014年4月,我带上80岁的老母亲,左一,踏上了这片她曾经工作了20年的热土,寻找以前那些老同事,这是部分联系上的大院成员,分别30年了后的第一次见面,前排的是我们的长辈,还没好好说说话,就步入迟暮,而后排的粮站娃娃们也是爷爷奶奶辈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16年8月,由陶英姐发起粮站大院第二次相聚,大多数小伙伴都联系上了并参加聚会,大家畅所欲言,不亦乐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这是部分小伙伴的派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顽皮依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院美丽的女孩们</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岁月无情,沧桑有痕!我尊敬的陶叔叔和郑孃孃!</h3> <h3>轮椅上的牛叔叔,从13岁就开始打日本鬼子,落下一身病。牛叔叔从小对我很关爱,我和他女儿一般大,自行车就一前一后每天送我们去上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孝顺的英姐陪母亲游牛碾平的风景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帅帅的冰哥哥,被我欺负了</h3> <h3><br /></h3><h3> 沿着记忆的途径,寻找小时候的气息,青葱的岁月如此无忧。我只想在逝水流年里,把我们写成永恒的文字,等我们都老了,还可以看着照片,想想生命的剪影里,镌刻着美如云烟的童年!</h3><h3> 留着粮站大院的记忆……</h3><h3> 有一种惦念,是无言的温暖,,无形的陪伴,永恒的情!</h3><h3> 我很感谢自己的坚持,坚持要圆这个少年的梦。</h3><h3> 最后,我想把微笑和祝福送给我的大院的小伴们:愿光阴含笑,岁月静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