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有一个儿子,一个自强自立、很有思想,让我引以骄傲的儿子。我还有一群孩子,有男孩儿有女孩儿,他们在不同阶段走进了我的生活,我曾为他们操心、操劳,他们便成了我的牵挂。</h3><h3> 多年前的一个除夕,我的手机收到一个长长的短信,感人的内容用词切切竟让我鼻子发酸,眼泪直打转儿。她把我比作走上社会的第一任老师,教会了她生活的本领和做人的道理,并把她的成长进步和今天取得的成就与我联系了起来。她就是先生大妹的女儿,也是第一个进入我的家庭,走进我生活的孩子-----敏,她性格倔强、坚韧,大气、干练,如今早已成为企业的中层领导。</h3><h3> 回想起来,那是1994年的寒假,刚上大学第一学期准备回家探亲的敏,途经北京转车来到我的家,刚进家门就扑到我怀里抽泣起来,一向镇定的我不知她受了什么委屈,竟不知所措。我轻轻地抚摸着她的长发,待她稍许平静,慢慢从我怀里抬起头破涕为笑,我明白无须询问什么,这是在释放,是在亲人面前,情不自禁地把异地学习生活压力的情绪宣泄出来,我接受了她的信任。从那时起,开始关注关心她。大专毕业,做为定向专科培养的敏本可以回家乡,有份理想的工作在等着她,但她却希望续本而舍弃了那份工作,我帮她劝说了生活本不宽裕的母亲,并为她付了读本科的学费。毕业时她来到北京与我深谈,提出想留在北京工作的想法,我接纳了她,并为她安排了第一份工作,从此她住进了我的家。</h3><h3> 几年后她有机会归队做起了自己的专业,如鱼得水发挥所长,加之勤学上劲很快就受到重用。我们娘儿俩挺投缘儿,生活中工作上遇到什么事她都对我讲。几年间,从相亲、结婚、生子,到买房、装修、搬迁,事事我都跟着操心张罗。她做得一手好饭菜,手脚麻利,一会儿功夫就能张罗一大桌。为此,她说是从摘菜开始跟着我学的。如今的敏,生活富足,有房有车。活波可爱的儿子即将上中学,再过三个多月她也将年届不惑。这么多年过来,她一直把我这儿当做娘家,节假日一定回家来看看,顺便解解馋。</h3><h3> </h3><h3> 岩,是我弟弟的儿子,我唯一的侄子,性格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坚硬,是个从小就特别调皮的孩子,在父亲的暴力严管下长大,因此形成了强烈的对抗心理,就像一匹桀骜不驯的小烈马。但说也奇怪,在我跟前他却显得格外顺服,于是无奈的弟弟有了要把儿子交给我的想法,我犹豫再三难下决心。这时,我的脑子里反复响着儿子的那句话: “ 妈,您就管管他吧,不然他就毁了!” 内心深处的怜惜让我考虑良久后决定接受这匹难以驯服的小烈马 。</h3><h3> 岩胸怀 “大志” 来到北京,走进了我的家,走进了我的生活。他好斗而又缺少规则意识,难于把控自己,两年间真真让我费了许多的心思,劳了不少的神,用操碎了心来形容一点儿不为过。他的优点也很明显,诚恳、仗义、敢担当,就这点我的先生就很喜欢他。在我的家里没有简单的训教,不用琐碎的唠叨,更没有大声的斥责,而是细微之处的关心和滴灌无声的引导,是家庭和谐的氛围影响着他,改变了他。</h3><h3> 两年后,岩决定返回家乡,我与他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他从心底流淌出来的不多话语却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他的善良、诚恳,还有那不为觉擦的体贴和孝心。临走时,我给他写了一封长信,予他鼓励、信任与期望。这封信他一定会很好的收藏着。</h3><h3> 如今,他已做了父亲,可爱的小侄孙子让我疼爱不已,岩曾几次对我说,想把孩子交给我来教育,我知道是一句玩笑话,但也透出了他的感激和信任。 前年夏天,我和先生从老家探亲返京前夕,岩为我们饯行,本不善言辞的他席间当着全家十几口人说出的那番情真意切的话,着实让我热泪盈眶百感交集,我知道这是存在他心里许久的话。 </h3><h3><br /></h3><h3> 达,华妹的儿子,是和我相处时间最长的孩子。达走进我的生活既属偶然也是必然。5年前,大学毕业已在大连工作几年的他突然想来北京发展,我欣然答应,并为他安排了工作。</h3><h3> 达是一个善良,正直,做事细腻,懂得关心体贴人的孩子,从上大学到工作的七年间,每次探亲途经北京都是在我这里落脚,每到逢年过节我都会收到他的问候,而每次他都会特别提到大姨父。他的为人处事犹如他的名字----温达,温和谦让,通达事理。</h3><h3> 从达到北京进入我的家庭将近5年的时间,我感受到这个看上去清秀斯文、话语不多的孩子,其实很有主见,非常坚韧且肯于付出能吃苦。后来听儿子说,因为他自己工作忙压力大,较少能照顾到爹妈,就把我和他爸爸托付给表弟达,达也确是一个值得托付与信任的孩子。在工作中他也是把好手,做事踏实很有章法。 而今,达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另一半,有了自己的小家,我祝福他们美满幸福,早得贵子有个娃娃。 </h3><h3> </h3><h3> 辰,先生小妹的女儿,大学刚毕业,今年4月来到北京,来到了我的家。没有现代女孩儿的矫情与浮躁,更没有小女子的轻挑与招摇。纯净乖巧、安静懂事的姑娘好让我喜欢,她爱学习,喜欢读书的习惯更是让我赞赏。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吃完晚饭就一头扎到小屋里学习到深夜,从不看电视,不关心杂事,一门心思为了心中那个执着的目标而努力。看着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的她,我心里常常泛起一种怜爱,若有一个完整的家,她的心理压力可能就不会这么大…… 而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她祝福,预祝她心想事成,将来有个好的归宿。 </h3><h3><br /></h3><h3> 提起在我身边生活过的孩子们,就会想起蘅儿,这个儿子从同济大学带回来的上海姑娘,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就喜欢上了她。正像儿子在给我的信中所言: “ 她正是您喜欢的那种类型的女孩子”。在蘅儿的身上集中了女孩子的许多优秀品质。她善良文静、正派纯净,善解人意又极其聪明,从1999年她走进我生活的十几年中,我们彼此相处如同母女,我从心里疼爱着她。有着良好家教的蘅儿,学习成绩相当优秀,从小学一路保送到大学,同济大学毕业又拿到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名额。然而,为了爱情她毅然放弃了保送指标,北上来到北京。</h3><h3> 蘅儿做事认真踏实专注,是个柔中有刚极其要强的孩子,她在工作中处处领先,到哪儿都会脱颖而出。工作两年后,竟然轻松地考上了英国剑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而后,又作为副经理被选派到国外机构工作了两年。如今,远在美国的蘅儿虽然离我而去,确一直留在我的心里,我为她祝福。</h3><h3><br /></h3><h3> 在儿辈中还有勇、悦儿、可儿和潇潇,虽然没有在我身边长期生活过,我已然都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关心、关注、关爱着。我们这代人,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我希望他们这些表兄弟姐妹们能够保持联系,相互关心,在需要时也能彼此相助。 </h3><h3><br /></h3><h3> 我只有一个儿子,却又有这么多的孩子,我爱他们,挂念着她们。随着时光推移,渐渐老去的我,有时会觉得累,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但是爱是会持久延续,挂念已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h3> 2014年11月15日 <br /> 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