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010101">有几位朋友要踢桃樟林古港,请我当导游,他们有的住汕头市区、有的住澄海市区。我约他们各自于上午8:30前到达樟林古港集中,他们分别通过三条路来 :一是汕汾高速(潮州出口)~335省道~324国道~樟林古港。 二是金鸿公路~金樟路~324国道~樟林古港。 三是324国道~樟林古港。</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我为他们规划的徒步路线是:樟林古港~新兴街~~蛡堆脚~山海雄镇庙~南盛里(含锡庆堂、秦牧故居)~新围天后宫~水仙古寺。</font></b></h3> <h3><b>上午8:30前,他们都来都到樟林古港广场,我也开始导游与讲解:</b><font color="#ed2308">“虽然目前这里已看不到万樯云集的水面,但是,站在这纪念碑前,往东往南望去,南湖底、东发工业区、观一工业区等这些地方,明清时代就是樟林港的外港,往西则是樟林港的内港(南社港)”。</font></h3> <h3><b>纪念碑后面,是樟林古港历史陈列馆”。</b></h3> <h3><font color="#ed2308">樟林古港历史陈列馆建于2003年,一层馆内设多个展柜,展出部分樟林“古港沧桑”实物1000多件和图片300多幅、资料,红头船模形,图景雕塑等,重温华侨祖先的辉煌历史,使“团结、拼搏、拓展、创新”的红头船精神在侨乡得到发扬光大。二层是书画展厅,经常有潮籍名家作品展出。</font></h3> <h3><b><font color="#010101">陈列馆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font></b></h3><h3><font color="#ed2308">樟林港是明末清初粤东第一大港,也是全国“海上丝绸之路”三个起航港口之一,清乾隆、嘉庆年间,樟林埠进入长达100余年的全盛时期,号称“百载商埠”,建成“八街六社”,以及后来的新兴街;樟林港被称为“红头船的故乡”,既是对外贸易口岸,也是民众出国的口岸。2014年,樟林村被评定为广东省古村落。2015年,樟林古港~新兴街列入省八个古驿道之一,2016年,樟林古港被确定为“广东省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座标”</font></h3> <h3><b>参观古港陈列馆后,我们沿古港河南岸徒步,前往新兴街。</b></h3> <h3>看到古港河清沏的河水,有朋友不禁感概“心清过月娘、水清过古港”。</h3> <h3>我告诉他们:这是经过十年的不断整治,特别是最近增设截污管、增建拦河坝、导引支渠水进古港河,古港河才从垃圾山变成能映出莲峰倒影的清水河。</h3> <h3>我从手机相册翻出几张老照片,让朋友们看下十年前古港长啥样…</h3> <h3><b><font color="#010101">我们一行来到新兴街东门。</font></b><font color="#ed2308">新兴街全街共长187.3米,建于嘉庆七年,东段叫顶街,西段叫下街,中间是“即南海”观音庙和福德祠,全街共有货栈54间,每间宽约5米,深12-34米的两层灰木结构,以巨楹承载,上铺木板,可囤货物,后面贴港,各栈均自设小码头,以应小船起货入栈之用。街东门对外有永定楼(观海楼)连接屋宇及书斋、祠堂。东门“新兴街”三个字,是林五妻舅柳子儒所书。</font></h3> <h3><b><font color="#010101">东门外的永定楼。</font></b><font color="#ed2308">当时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海员俱乐部,等待出海的船工在此喝点小酒、赌点小钱。二是航标塔,归航的红头船,以此判定方位。三是仓储。</font></h3> <h3>东门外永定楼前这棵树,现场看着有点不搭,其实有特定意义:新兴街这个地方,昔年是个洲园,有很多的木棉,所以叫棉头围,林五就是在棉头围南社港南岸构建“新兴街”这条商业街的。</h3> <h3><b>这是永定楼前货运大码头。</b><font color="#ed2308">当年除了栈房后私人小码头外,在蛡堆脚现在中山路西侧大榕树下和永定楼前分别有货运大码头,在阿娘宫西有渡船码头。</font></h3> <h3>樟林古港南粤古驿道四大出海港口之一。</h3> <h3><font color="#ed2308">东门背面“紫气东来”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建造这条街的林五爷写的。</font></h3> <h3>下街</h3> <h3>即南海(阿娘宫),供奉观音娘娘。</h3> <h3>渡船码头。这是过番人离开故土的最后一个台阶。<font color="#ed2308">当时潮汕一带居民生活贫困,无以为生,只能到樟林港乘坐红头船,往南洋群岛谋生。</font></h3><h3><font color="#ed2308">有一次,红头船主蔡彦来到船上清点客号货物是否齐备,他的母亲也随着儿子到船上看望。这时,蔡母看到这些过洋的人的行李中,都放着一大块一大块的甜粿,有的人甚至拿着甜粿津津有味地嚼着,感到十分诧异。因为在潮汕地区,除非逢年过节,一般人家是不会蒸甜粿的。蔡老太问:“现在宽时闲月,怎么大家都有甜粿?” 大家给蔡母一问,不禁一阵苦笑。一个过番客者应声回答:“老太,这是无可奈何舂甜粿呀!”大家也随声附和。蔡母说:“有甜粿吃还说无可奈何,这话怎么说?”蔡彦这才说:“每次过洋,如果是顺风顺水,行程需一、二十日。如果碰上风浪,要一个多月的行程,若不带些干粮,如何挨过这些日子?甜粿不易变质。所以,过洋者必须准备一些甜粿作为干粮。否则,若有不测,岂不是活活饿死在海上。过洋时吃甜粿,实在是无可奈何啊!”<br>蔡母听后,方知其中苦衷,不禁感慨万千。“是啊,无可奈何才舂甜粿的啊!</font></h3> <h3>顶街</h3> <h3><font color="#010101"><b>林园,解放前夕是县长林沛然府第,此前已荒废,近期修复后辟为中山大学田野工作室</b></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苏北中学许旭绵老师说“讲林园历史,必讲新兴街历史,讲新兴街历史,必讲林五”<br></font><font color="#ed2308">林五,排行第五,本名林自提,族谱讳咸惠。生于乾隆年间。祖籍南砂林氏永思堂义存公三房三支派。林五是南砂林氏十四世祖。清康熙三年之前,南砂林氏十世祖宪锡公与十一世仲玙公父子从南砂移居樟林风伯庙一带搭寮捕鱼。历经几十年勤劳俭朴,到第十二世叔滋公、十三世万达公父子时代,稍有积蓄。<br></font><font color="#ed2308">南砂林氏的原祖籍是福建莆田,明崇祯年间南砂七房季轩公奉祖命返回福建莆田乌石村认祖,这支位于福建五都的乌石林氏宗亲,到清初时仍与林五父亲林万达有往来。在乌石宗亲的指导帮助下,万达公父子弃渔而从事货船贩运,为林五扩大家业打下基础。<br></font><font color="#ed2308">清乾隆时期,是樟林港的鼎盛时期,得益于乾隆奖励洋船到暹罗购米,满足国内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br></font><font color="#ed2308">林五本身勤奋博学,书法一流,新兴街“紫气东来”四字就是林五手笔。后来弃儒从商,家业到了林五手上,如日中天,成立“振发行”,拥有万昌、万盛、万隆三艘大红头船。为满足洋船贸易的需要,乾隆至嘉庆初年,林五选址“棉头围”兴建新兴街。又建了外祠“义祖祠”和内祠“达祖家庙”。嘉庆二年,林万达被朝廷赠“朝议大夫”,林五开始兴建豪宅“朝议第”。<br></font><font color="#ed2308">当年南海七洲洋,海盗横行,劫掠官船商船是常事,生意人为求自保,要经常孝敬这些强盗,或被迫帮助他们销赃,求得他们放开一条生路。林五开拓东南亚生意,当然也要这样做。传说林五的洋船,按海盗的要求,在船桅最高处,挂上一领渔翁避雨的“棕蓑”作为标志,就不受海盗骚扰。生意人这样自保也无可厚非,可偏偏遇到清朝的“严打”,被广东惠嘉潮道道台吴俊查办,最后和樟林另一红头船富商林泮,以“通海寇”的罪名被处以极刑。<br></font><font color="#ed2308">林泮和林五不同宗,他是莆田人,福建茶商,看好樟林港的发展前景,举家迁来樟林定居,与林五义结金兰。林五兴建新兴街货栈、祖祠、宅第的时候,林泮也兴建西塘园林和大夫第(后被官没,改为“风伯庙”),西塘园林之美,在樟林掀起一场造园热,梅园,林园也是受影响的产物。<br></font><font color="#ed2308">林园位于新兴街蛡堆脚过街楼旁边,以娘宫为中心的上下街,两边都是栈房,唯独过街楼这第一间是别墅,应该是早就规划好的。传说林园未完工时,就遭遇变故。之后十年林家一直靠向亲戚借债度日,十年间共欠澄海各处亲戚花边银三千九百两。嘉庆二十年,林家达祖派下六个房头立下了均债合约,共同承担欠下的银两。<br></font><font color="#ed2308">再说说吴俊。樟林人因其捉拿“二林”而家喻户晓,因其佝偻而称他为“腰龟道台”。这是个江南才子,江苏吴县人,中进士之后,入军机处担任四品军机章京。深得嘉庆皇帝赏识,之后作为京官外放,担任广东惠嘉潮道,到任之后,与澄海县令何青,都是林五的座上宾,官员喜欢和富商打成一片,自古皆然。当年林五兴建林氏大宗祠(义祖祠)的时候,吴俊和县令何青各题写了一副柱联,林五被害后,这副柱联被林家人视为仇人笔迹,被磨平凿掉。只保留邑令何青以及南澳闽粤总兵林国良的笔迹。更有甚者,林家十四世太夫人吴氏,开祖宗龛发毒誓,林家世世代代不与吴氏通婚。这句话出自本身姓吴的林家太夫人,能看出与吴俊之仇不共戴天。<br></font><font color="#ed2308">传说林五被羁押期间,林家曾派族侄林英上京告御状。委托军机大臣蔡新之子从中使力。可能有点作用,朝廷下旨暂慢行刑。可惜圣旨到前一天,二林已被立功心切的吴俊杀害。<br></font><font color="#ed2308">吴俊因二林案立功,被提升为二品的广东按察使,后遭弹劾,嘉庆皇帝也只是把他降为六品继续留任按察使。<br></font><font color="#ed2308">到了二十世纪初,林家又出大官。1943年3月至1944年2月,抗战末期,林沛然出任澄海县长。林沛然是林五侄曾孙,新兴街林氏达祖派三房,贤字辈。1946年私立苏北中学校董会的简历显示:林沛然,日本明治大学法科毕业,广东闽建分庭推事,福建云霄县长,陆军第四十九师军法处长,军委会上校服务员,战区军风纪第四巡察团秘书科长,曾任澄海县县长。<br></font><font color="#ed2308">抗战胜利的1945年,已卸任澄海县长的林沛然重修林园,请当时苏北中学校长、著名书法家王鼎新题写“林园”并落款民国卅四年。<br></font><font color="#ed2308">1949年改朝换代,林沛然因受部下军队作恶所牵连,加上国民党旧官僚身份而遭镇压。祖宗一百五十年前的悲剧再次重演。林家人传说又有上级“刀下留人”的文件或信件在事后到达,又一次“圣旨”慢于刑罚。</font></h3> <h3>西门</h3> <h3><b><font color="#010101">这是“达祖家庙”</font></b><font color="#ed2308">。新兴街是樟林富商林万达的五舍爷林五、人称“提爷”投资兴建的,同时建设的还有朝议第和林氏义祖祠(外祠)。因为林五是赤脚仔所生,其母牌位不能进入宗祠林氏义祖祠,特地建设达祖家祠,以供奉父母。“达祖”就是以其父亲林万达而取名。但是,按照当地风俗,赤脚是不能进祠堂也不能进家庙的。林五为使其母能上家庙,在一个大节拜祖时,故意光着脚丫来到家庙门口,问本族长老:“赤脚能进家庙吗?”长老说“行、行、行”,才使其母牌位顺利进入家庙。</font></h3> <h3>林氏义祖祠。传说林五发财后要建义祖祠和家庙,然后派师爷到省城请风水先生,本来经人推荐是要请一位老先生,但老先生恰恰生病,就派他的孙子、一位十多岁的少年随师爷回到樟林,小孩子其实是有真本领,但毕竟是奴仔、贪玩,来后主人热情接待,但他老是顾着玩,一段时间后,负责接待的人也不那么讲究了。有一天,家里一头羊拔落东司死了,他们便用死羊肉连续几天接待这个小地师。这个小地师内心不悦。过几天,他开始指导林家建祠堂,按道理义祖祠与达祖祠位置及朝向应与现在建成的完全相反,但小地师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这样建成之后美园埔象弓箭一样射向达祖家庙。工程接近尾声时,老地师搭船来到樟林,看到其孙子指导林家这么建祠堂,大惊失色,怨其孙子小小年纪心太歹毒。老地师指导林家在达祖家庙前挖月眉池,以改变风水格局。但风水已被小地师所破,老地师的努力使风水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无法改变林家自此败落的命运。这就是民谚“拔落东司羊敬先生”的由来。</h3> <h3><b><font color="#ed2308">林五与兴建“西塘”的另一富豪林泮拜盟兄弟,后来林泮“坐通海盗案”被捕,为救盟兄,林五也被连累入狱,最后双双被砍头,首级就挂在这新兴街西门不远的“连理树”上示众。</font></b></h3> <h3>从连理树往右进去,便是樟林八街之仙桥街。看八街大约需要半天时间,本次就不打算带他们去看啦,如有兴趣,下次再续…</h3> <h3>游完新兴街后,从西门右转,是个刚建不久的文体小广场,顺便过去看看连洲别墅和行忠公祠,然后才前往山海雄镇庙。</h3> <h3><b><font color="#010101"> 这里是连洲别墅,是旅泰南社人蓝景连于1948年建设的中西合璧二层杉木结构。“连洲別墅”是澄海著名书法家王鼎新题字,此地传说是原古海关遗址。</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行忠公祠是陈氏祠堂</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山海雄镇庙建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祭祀三山国王,以后的100多年间,山海雄镇庙的三山国王一直是全村的主神,直到后来被“火帝庙”取代,但仍然是各社都“有份”的。每年正月二十日“营老爷”,场面相当壮观。在庙内及宫埕堤边,有几块石碑,很有历史价值。</font></b></h3> <h3><font color="#ed2308">山海雄镇庙香火来自揭西霖田。霖田祖庙,就是“三山国王”祖庙,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三山国王”原本是揭西县内的三座高山,分别叫巾山、明山、独山。古人对天地万物有敬畏之心,于是将三座高山加以人格化解读,并演绎出神奇而美丽的传说。传说一,南北朝时期的三山神,曾襄助隋文帝完成帝业,被封为开国驾前三大将军。 传说二,唐代中期,韩愈贬任潮州刺史,适逢潮州水患不断,民不聊生,于是他便向三山神祈求。果然,三天后雨过天晴。传说三,“三山神”协助宋太宗打天下,使得宋师太原大捷,受到太宗赵光义的褒封:封巾山“清化威德报国王”,封明山“助政明肃宁国王”,封独山“惠威弘应丰国王”。传说四,元初,张世杰奉宋少帝南奔潮州,“三山神”再次显灵救助少帝突围。经过历代帝王的褒封,三山神由将军、元帅、护国王等嬗变为“三山国王”,体现了封建王朝对忠义烈士的推崇和民众对英雄豪杰的感佩。揭西的三山国王,一到樟林港,名字也被称为“海晏公”,庙名也叫山海雄镇,寄托了当地人希望河清海晏、渔农丰收的美好愿望。</font></h3> <h3><b><font color="#010101">从南社宫埕往东就是堤顶,这是至今保存的古港岸线的一部分,大约接秦牧路、水仙路到头冲村大榕树(乌涂尾),就是当时樟林港的岸线。后来由于淤积,才形成了南康里(新宫片)、布袋围等陆地。</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转过古海堤,我们一行来到民居大观园建筑群——南盛里,他荟萃了众多潮汕民居建筑、设计、石雕、木刻、嵌瓷、泥塑、书法、美术于一体的艺术珍品,是古建筑文化的典范。</font></b></h3> <h3><b><font color="#ed2308">南盛里占地80多亩,有华丽富贵的驷马拉车、四点金,也有普通民宅,共70座671间。整个里五巷三埕一池,布局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科学合理,它四面环水,建筑设计上的防潮、防涝、排水系统在一百年前是一个创举,除了巷口、闸门设有关闸,地面有纵横的排水沟外,还有五道80×140厘米的地下排水沟。它的安全卫生系统和生态系统设计合理,整个里两个近三千平方米的花园,五个公共厕所都建于村外。</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南盛里核心地带是锡庆堂(蓝氏通祖祠),所有的门楼内外侧都采用多幅石刻、诗画、人物戏台、法器并配有栩栩如生的动物、花木,锡庆堂的拜亭,平面尺寸为8.3×5.5米,内埕、外埕面积宽大,是潮汕地区罕见的。</font></b></h3> <h3>来到蓝盛里,听我讲蓝金生、蛤蟆盛的传奇故事:</h3> <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font color="#ed2308">蓝金生出身非常贫寒,长得丑,从小就被邻里开玩笑,还被人起了一个花名,叫做“酷丑”,小的时候,帮人家挑水为生,身上的衣服也都是补丁。<br></font><font color="#ed2308">为了出人头地,蓝金生在十多岁的时候,背井离乡,到了新加坡谋生。从日杂用品的小生意做起,慢慢地,存了一点钱,就买了小货船,开始做船运生意。后来,蓝金生得到贵人相助,在商战中,打败了福建“糖业大王”黄仲满,在南洋站稳了脚跟,生意也越做越大,成为了20世纪初潮汕屈指可数的富豪。在新加坡有一条街叫“金生街”,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在两旁都建起了铺面。还有苏伊士运河,他也有占有股份。<br></font><font color="#ed2308">蓝金生富了之后没有忘本,他热心于公益事业,在新加坡建起了学校,培养了华侨子弟,其中就包括了幼年的秦牧。<br></font><font color="#ed2308">1909年,蓝金生向清政府捐巨款,向华北、华东大水灾赈灾,清政府就准予他买下樟林布袋围这块80亩的土地,兴建南盛里。</font></b></h3><div><br></div> <h3><b><font color="#ed2308">蓝金生的大儿子叫做蓝荣盛,他的花名叫做“蛤蟆盛”。<br></font></b><b><font color="#ed2308">“蛤蟆盛”聪明很出名。他在西方留学的时候,接触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能说英语,日语等语言。在洋楼巷里面,就有当年他建的一座带有西式气息的洋楼。他还在这里建水厂、发电厂,成为这里第一个有自来水和电的家庭。在他家门口的石狮上都有灯。晚上,石狮的眼睛就闪闪发光,照得整个巷口通亮。<br></font></b><b><font color="#ed2308">“蛤蟆盛”的仗义很出名。当年在南洋的同胞,没钱回来探亲,只要去跟他说一声,他就会给人家开一张条子,凭这张条子就可以去坐蓝氏企业的船回国。他非常忠厚,只要有困难或有人生病,他都会帮助人家。<br></font></b><b><font color="#ed2308">“蛤蟆盛”打虎的故事很出名。有一年,有一只老虎从山上跑下来,到樟林找吃的,村里的人听到有老虎来了,就到处敲锣打鼓去打老虎。这个时候,“蛤蟆盛”冲在了最前面。老虎被村民追赶,躲到了泥潭旁边,“蛤蟆盛”拿了把火药枪,把这老虎给打死了。<br></font></b><b><font color="#ed2308">“蛤蟆盛”挥霍钱财也很出名。亲戚成群,整天寻欢作乐。他居然在自己家祠堂里的“大夫第”开设赌场,叫乡里的人来赌钱。输钱的不用还钱,赢了任拿去。输了钱,“蛤蟆盛”就变卖房产,还把一间房产卖给了秦牧的父亲林运三,现在这里就是秦牧故居。 蓝金生很节俭,“蛤蟆盛”却很奢侈,人问蓝金生为什么?他说:“伊个亚父有钱,我个亚父无钱,所以我着俭”。<br></font></b><b><font color="#ed2308">“蛤蟆盛” 晚年凄凉。因为二战爆发,蓝氏的四十多艘商船都给日军炸毁了,蓝氏的航运生意彻底垮了,蓝氏家业很快就衰落了。屋檐的金全部刮去卖了,连铁门也拿去变卖,全部就只剩下一个祠堂了。 昔时贤人所言“成由勤俭败由奢”,在这个传奇的家族的兴衰史中进一步得到印证。</font></b></h3><div><br></div> <h3><b><font color="#010101">秦牧故居是南盛里的一个小单元,占地面积387.5平方米,是一座主座“四点金”带右侧从厝,秦牧故居包括六个展室和花厅、卧室,以大量历史素材、照片和秦牧先生生前文物,展示他一生的爱国情怀和为艺术献身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成为社会各界学习研究秦牧的重要窗口。</font></b></h3> <h3><b><font color="#ed2308">秦牧(1919-1992),原名林阿书、林派光、林觉夫、林顽石,广东澄海东里镇观一村人,我国著名文学大师,当代杰出散文家。其著作《艺海拾贝》、《寻梦者的足迹》、《秦牧全集》、《火种者》、《愤怒的海》、《潮夕和船》、《黄金海岸》、《长河浪花》、《大洋两岸集》、《哲人的爱》、《花城》、《在国际的飞机翼下》、《巨手》、《秋林红果》、《森林水滴》、《语林采英》、《华族与龙》、《彩蝶树》、《翡翠路》、《秦牧儿童文学全集》、《秦牧散文选》等在国际、国内具有广泛影响。</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离开秦牧故居,我们沿秦牧路上国道,来的樟林古港天后宫</font></b></h3> <h3><b><font color="#ed2308">樟林古港天后宫,原名新围天后宫,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9年),乾隆五十七年竣工。占地数亩,为当年粤东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庙宇,香火遍及粤、闽、浙诸省船户、商贾。“未上红头船,先拜妈祖娘”是当时的习俗。</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新围天后宫是以福建泉州的天后庙建筑形式作为蓝图,庙宇为皇宫式建筑,红墙朱瓦,金碧辉煌。门前有一对雌雄石狮把守,造型雄伟;辟五封门,从内到外,以中轴线,依次为梳妆楼、正殿、前栋、拜亭、大门,从正殿到大门有石刻对联六对,正殿顶额原挂有清代著名书法家刘墉书写的“海国安澜”四个大字巨匾,两廊有房十八间,供奉顺风公、注生娘等十八位神像,目前,天后宫大部分建筑物已修复。</font></b></h3> <h3><font color="#010101"><b>这身雕像叫“亥爷”,是樟林独有的神,原供于樟林城内天后宫。</b></font><font color="#ed2308">城内天后宫是乾隆年间,北社和春号红头船林姓船主个人出资修建的。<br></font><font color="#ed2308">相传,清光绪年间,北社林厝有一寡妇陈氏,丈夫早逝,有一遗腹子,孤儿寡母,生活无依,想通过改嫁寻得一条生路。一天清早,她妆扮一新,前往媒人间相亲。到了北社栅门脚,路中间一个泥水坑里,一头正在打盹的大黑猪被她惊起,冲出泥坑,将浑身污泥溅了陈氏一身。陈氏又羞又恼,只好折道回家。过了一些时日,她背上未满三岁的儿子,改道从西社栅门出发。不想到了西社栅门口,一只满身污泥的大黑猪向她直冲过来,又把陈氏溅得一身污泥。她只好背着儿子回家。心里想,这必是老天爷不同意她改嫁,因此打消了改嫁的念头。从此母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终于把独生子阿猪抚养成人。阿猪长大后跟人搭乘红头船到暹罗谋生,终于发迹荣归,娶妻生子,孝敬老母。因她母亲喜拜妈祖,但要到外陇妈宫路途较远。阿猪便在住家旁边建了一座妈祖宫,供奉妈祖,又感恩于老黑猪屡次挡道不让母亲改嫁,不致家庭解体,所以塑了一座黑猪泥像供人祭拜,前来祭拜妈祖的善男信女,必也拜祭亥爷;拜祭亥爷的也必定拜祭妈祖。于是就有了这句“亥爷得份妈祖宫,妈祖得份亥爷福”的潮汕俗语。</font></h3> <h3><b><font color="#010101">在妈祖宫出来,我们返回古港广场,重新驾车,过犁头长红绿灯左转,往前约五百米,右转进入水仙路,去看一看水仙古寺。</font></b></h3> <h3><font color="#ed2308">水仙古寺昔称水仙庵,座落于樟林头冲界内,现易址于观一头冲交界处。梵宇坐北朝南,襟江屏岳,枕莲峰而案笔架,前瞻樟林古港,远眺桑浦翠峦,环顾万家福地,环境清幽,道场整肃,乃十方缁素潜修弘法之静境,系海内外信众息虑平心、祈福消灾、礼佛观光之圣地。该庵肇建于明末清初,民国年间,高僧纯忠大和尚于此驻锡,先后有定因、定根、定意等礼于老和尚座下披剃出家。1995年春,澄海、东里等当地党政领导,特登青云禅寺,礼请定根大和尚主持重建名刹水仙庵。于乙亥年(1995年)十二月初三日隆重举行奠基仪式,仅历一年多的时间,便顺利完成中轴线三进重檐四垂夹双厢楼阁的主体工程,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阳法师特署端“水仙古寺”匾额。从此,水仙庵便称为水仙古寺。2003年4月8日(农历三月初七日),定根上人缘满于青云禅寺圆寂。依上人遗嘱,由弟子弘礼法师继任水仙古寺方丈,道印法师为监院,率众主持日常寺务和法会,香火兴盛,信众不断增多,“原有礼佛场地渐觉湫隘”。现任主持弘礼大师,当家道印法师发宏愿,修建五层综合楼(计有万佛阁、藏经楼、罗汉堂、念佛堂、定根和尚纪念堂)、重建大雄宝殿,门厅等。2012年戊子年十一月初八日奠基,现主体建筑已完成,各项工程进展顺利,水仙路也进行大修改造。现在的水仙古寺宏伟壮观、极其精致,已成为粤东地区礼佛观光的佛教名胜!</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br></h3> <h3>结束环古港河之旅,时间已过午。朋友们来到炮台山观音阁后,铺开驴炉,泡茶煮饭,背山面江,谈天说地,大家都觉得樟林古港内容丰富、富有潮侨文化特色,景点多,故事生动,游兴未尽,请我下次带他们走八街,深度了解樟林历史。我说好吧,但请你先关注“进哥”美篇号,自己先看一下《行走樟林八街》和《樟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