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75年春节刚过,应潘周茂(解放初期任两金区区长,后任兴安县副县长)先生之邀,到金坑小寨做客,一住就是半个月。</h3><h3> 潘先生告诉我,1933年,金坑、金石、车田及浔阳等乡为兴安县管辖的越城区;1949年11月,金坑、金石合并为两金乡;1959年3月金坑划归龙胜县管辖。</h3> <h3> 金坑是红瑶的聚居区。</h3><h3> 红瑶没有自己的文字,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过去一直是以山歌形式用口头流传。</h3><h3> 红瑶人勤劳勇敢,忠厚朴实,待客热情。妇女更为心灵手巧,手工技艺以织花、挑花、蜡染为主 。</h3> <h3> 《民族画报》封面 摄于小寨,右潘兰香,左潘小妹。</h3> <h3> 男的穿的都是带盘扣的青衣,而妇女穿的尽是鲜红艳丽的绣花衣服,红瑶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她们都红衣青裙,耳垂银环,佩环叮当,红衣上绣着各色花纹,一个火柴盒大小的方格里,能绣上龙、凤、花、草以至飞禽爬虫等七八种美丽图案,如果说瑶寨如花,那她们恰是花丛中起舞的蝴蝶。</h3> <h3> 瑶家姐妹 原载1988年5月14日《科学文化报》4版</h3> <h3> 宝贝 原载1984年《广西日报》副刋</h3> <h3> 剌绣交流 摄于1984年</h3> <h3> 山泉 摄于小寨 原载1988年12月2日《广西日报》 副刋</h3> <h3> 演出之前 摄于小寨 2010.6.4</h3> <h3> 瑶胞艳丽的红衣青裙,不是用山外买回来的丝绸布料缝制的,而全是她们亲自在古老的织布机上织出,再一针一线缝制的。就是那艳丽的红蓝染料,也是她们自己从山上采回,再加工制作的。所有妇女都会织、染、绣一整套传统工艺。</h3><h3> 这里六七岁的小姑娘,就会跟大人上山采染料,跟祖辈、母亲学绣花,所以几百年能传承至今。</h3> <h3> 小寨 1988.3</h3> <h3> 情满小溪 原载1987年8月21日《广西日报》副刋</h3> <h3> 平安寨壮族姑娘 1984.10</h3> <h3> 居住在龙脊、平安一带的壮族,每年重阳节前后,都要举行一次“挑禾把”活动,一来庆祝一年的丰收,再之试一试年轻人的力气。</h3><h3> 原载1984年11月13日《漓江日报》二版</h3> <h3> 平安寨 《广西日报》刋头</h3> <h3> 金坑瑶寨,方圆50多公里,那层层叠叠的大小梯田,组成了一幅优美壮观的画卷。</h3><h3> 据说早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末,他们的祖先为避兵乱,就从山东迁移这里叠石砌埂,引水垦荒了。</h3> <p> 大寨梯田 1984.6</p> <h3> 收割归来 摄于平安寨 1984.10</h3> <h3> 平安寨 原载1990.11.22《广西日报》一版</h3> <h3> 摄于平安寨</h3> <h3> 原载1986年10月《民族画报》</h3> <h3> 平安寨梯田。</h3> <h3> 大寨梯田 1981.6</h3> <h3> 小寨1975.3</h3> <h3> 《中国水土保持》封面 摄于平安寨</h3> <h3> 平安寨晒楼 1983.10</h3> <h3> 平安寨晒楼 1983.10</h3> <p> 自元朝以来,一代一代瑶民用血汗凝成的青石板路已不再齐整。 龙脊寨 1984.5</p> <h3> 平安寨 1984.10</h3> <h3> 小寨 1975.3</h3> <h3> 新寨 1984.10</h3> <h3> 龙脊寨 1978.5</h3> <h3> 平安寨 1980.5</h3> <h3> 摄于1983年的旧屋小学。</h3> <h3> 上学去 摄于 小寨 2010.10.4</h3> <h3> 走出山谷 原载《桂林日报》等报刋 摄于1990年</h3> <h3> 《广西日报》刋头 龙胜县城一角 摄于1981年</h3> <h3> 龙胜县城之夜 摄于2015年6月</h3> <h3> 平安寨 2015.6.4</h3> <h3> 平安寨梯田 2015.9.28</h3> <h3> 依山而建的小寨,被游客称为金坑的“布达拉宫”。 2010.6.24</h3> <h3> 小寨深秋 2010.10.6</h3> <h3> 金坑红瑶、北壮龙脊、平安,已合并为龙脊镇,成为蜚声中外的国家AAAA景区。 2010.7.17</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