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阅读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不知道从何时起,默默地喜欢上了夜读,尤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沉浸其中可以带给人更多的平和与安静,我喜欢这样一种氛围,大概以前的岁月多少有一些荒芜,现在开始补补课亦或许为时不晚。</h3><h3> 记得一次与党校同学的聊天,让我陷入了沉思之中,身为子午人,却也对子午的历史与发展一知半解,实属惭愧。后来,查阅了很多方面的资料,不觉雷同,就是无从着手,倒也没有十分细致的解读和延续,也就慢慢地搁浅了。时丁酉年初,再次整理昔日的零碎参献,也算是一个小小愿望的圆满归宿,然定有不足和缺憾,希望有心人继续整理、考究、斧正,这也算是表达了对故乡的一份热爱之尘。</h3> <h3>要说烩三鲜,在长安最美味的莫过于杏园烩三鲜,菜鲜、汤浓、分量足,入口沁人心脾,堪称一道美味,在长安能品到如此美味佳肴,也就是子午张村对面的这家农家乐,环境优雅、干净整洁、服务热情,无论是朋友聚会、同学聚会、同事聚会,还是简餐招待,确实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这也是本村人经营的其中一家特色餐饮,经常顾客络绎不绝,为什么呢?品质!</h3> <h3> 说起张村,还得从子午说起,改革开放以后,子午地区也紧跟着时代的发展步伐,逐渐的发生了变化。我是80年代的人,说起我们这一代人,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出生在一个新的时代,跨越了20世纪,见证了20世纪末期与新世纪的更替,目睹了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变化。时至今日,子午地区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环境面貌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边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加工业、零售业、饮食业、养老产业等等快速发展,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伴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如同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为前来休闲度假的市民朋友提供了一个优雅、舒适的栖息处,使得坐落在秦岭山脚下的这个子午小镇逐渐热闹起来,尤其是,进入夏季后的子午大道延伸段的饮食街,可以说热闹非凡。无数的艰难历程总会被光辉的奋斗史淹没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之中,唯一能够留下的便是那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发展足迹。</h3> <h3> 话说子午,子午因古道而得名,古人称之为子午谷。古时,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子午谷,南北纵向,北方出口称"子口", 南方出口称"午口", 长约三百三十公里,北起今子午大道正南(延伸段),南至石泉县。汉、唐时期,这可是京城长安通往汉中、巴蜀及其他南方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在古代,穿越秦岭去往西南及周边地区的道路主要有六条,从西到东依次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库谷道、武关道。秦岭地区山高谷深,尽管这六条大道全都占据险要,但在古往今来的战争中,它们仍然许多次或被攻破,或被偷渡,这其中,子午谷里的子午道,却是这六条古道中,唯一多次被人谋划偷渡但却从来没有成功过的险峻要塞。所以,有史学家才发出了"秦岭六道,子午为王"的感叹。据《资治通鉴》记载:"子午:褒中县,属汉中郡,为王莽所通。" 尽管子午谷以难行著称,但在历史上,这条路在唐代时被平整过,成为了一条令人震惊的"高速公路"。这段历史,和那个著名的"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传说有关。在唐代,子午道被赋予了另一个称呼:荔枝古道。现今在子午谷中,还能见到许多当年荔枝古道的遗存,比如拦马墙、饮马槽、关墙、营盘等,依旧全都存在于大山秦岭之中,长长的石梯和石板铺成的道路,被岁月打磨得嶙峋而斑驳,漫步其间,倍感历史的厚重与沧凉。</h3> <h3> 《长安志》载:"子午镇为景佑二年置,建镇时为1035年"。明清为县八大镇之一。1944年为子午乡,1950年为子午市,后为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4年建镇,2002年区划调整后,于2006年改为子午街道。</h3><h3> 张村,属于子午街道的一个行政村,全村800多户,3000多人,也算是一个大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终南山下,比邻关中环线,紧靠子午大道,抱龙峪从村东流过,子午峪河从村西缓缓流过,河水在村北汇合,流向潏河,是一个依山环水的美丽村庄。</h3> <h3> 此图为七星湖!!!相传,唐代是张姓人所居官府,曾于三月上旬于门前小河上曲水点灯,称为"流饮",故村名"曲灯张村",因元代大德年间集贤学士萧爽斗(字贞敏),又称之为集贤张村。</h3><h3> 萧贞敏公,祖居北海,随秦地作官的父亲定居长安,小少聪颖,过目不忘,气度不凡,他家是一个富户人家,为了逃避亲戚朋友的干扰,在天顶山后修了一间茅屋,住在那,苦读十年,将所带去的五车书读完.他常对天上比划,别人不知他在干什么。一个无聊的人讥笑他说:"你白读了这么多书,有什么本事"?箫贞敏说:"十天后要月蚀,要不应,我输给你良田十亩"。于是两人便签了约,结果十天到,张村门前,人山人海观看月蚀,果然月亮上出现一湾蚀痕,人们欢呼起来。萧贞敏公并未要那人的土地,而他的名声从此大振,他被尊为圣人。他主张少年要努力求学,于是出资在村里办学,选一批天资好的学生学律历、算术、天文、地理、号张村学。有一天他从府城夜归,半路上两个强盗拦路,他大声说:"我是萧先生"!两个强盗抱头逃去,可知他的威信之高,他的书院中村野樵夫满堂,学生遍布天下。《三礼学》、《勤斋文集》、《九州志》、《小学标题驳论》巨著辉煌,鞠躬授徒,创办书院,享誉朝野,万人敬仰。公元十三世纪元蒙入主中原,元世祖忽必烈,闻其德才过人,多次诏请出山授以集贤学士、国子司业、集贤侍读等职,萧贞敏公高风亮节,坚辞不受,时至大德十一年,元武宗海山即位,封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太子(即后的元仁宗)萧贞敏公鉴于其时政治相对清明,开始应召人宫,被封为太子右渝德、集贤学士、国子祭酒等职,萧贞敏公为官期间公正廉洁,不徇私情,誉满朝野,后告老还乡,隐居故里,创办书院,教书育人,享年78岁。 </h3> <h3> 皇帝闻萧贞敏公逝世后非常悲痛,又念其为官时,对朝廷忠心耿耿,公正廉洁,不殉私情,诏喻厚葬,萧贞敏公出殡时一次出5副棺材,向祖国5个不同地方葬去。据老辈人说,一副葬在子午镇南村东,朝廷赐地百亩,设立墓园,(此墓在文革中被毁,墓里只有衣服,没有仙体)。一副葬在长安区杜陵原上,墓占地3亩。有两米宽,4米高的石碑,写有萧贞敏公之墓,现保存完好,一副葬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其它两副不知去向。</h3> <h3> 古时的张村,有高大坚实的城墙东西门有城门楼,(解放前已毁掉)张村外东南角有一高大古塔,名魁星楼。城门楼上有萧家祖先萧贞敏公亲笔书写的眉匾,东门是紫气参霞,西门是彤云布户。东城门楼上,有元朝皇帝给萧贞敏公赐的官帽和铝棍:赋予萧贞敏公至高无尚的权力,官帽管着天下所有的官吏,铝棍则上打君不正,下打臣不忠。所以各朝各代的文官走在离张村东门几里的地方都要下轿拜竭,武官到这里必须下马脱帽相叩,清朝的康熙等皇帝都为萧贞敏公墓立碑,赞颂萧贞敏公的功德。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首又是才华居首的人,文章第一。萧贞敏公建这个魁星楼就是希望后辈人都读书,学有所成,多出人材,多多中举。不负萧贞敏公的教诲,和殷切希望中,张村后代人材辈出,出现了像萧焕、李焕政等名人。</h3> <h3> 张村的街道、道路、房屋都很对称,站在高处看,极象中国的方块字,又像一个端端正正的人站在那里,整个部局恭正和谐,渗透着中国儒家思想,深藏着中华民族古老灿烂文化的精髓,张村的城墙、城门楼的雄伟,典雅、古朴集中体现出了祖国古建筑的精华。村中间有一条东西大路,也就是正街,两边也有两条非常对应的路,村东西有两条极对称的南北路,村最中间没有南北路,老祖先有意不给中间留路,他最怕将村子分成东西两半,东西两头闹对立,难成整体。 多年后老祖宗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不知从何年何月村子从中间,也就是老祖宗刻意没有留路的地方划分开了,从那里成了东头、西头的分界线,村子分成了东头、西头,两头人的性格也发生了差异,而且越来越大,东头人性格豪放,好热闹,爱管闲事,往往为了村里的事和乡党的事连家都不顾,而且还爱穿好衣服。西头人性格内向,闲事不管,一心一意过日子,而且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性格决定了贫富,导致了东头穷人多,西头富人多。</h3> <h3> 1958年将东头分成张一,西头分成张二,一个没有界线的村竞成了两个生产大队。1983年土地承包到户,撤销公社大队,恢复自然村,张村才成了一个村民委员会。张村也是一个远近文明的木器家具加工村,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村就有大队木工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木器加工厂就象春雨后的麦苗,急剧增长,全村几乎80%的人都会木工活,一个村民小组就有二十几个小木器厂,他们做的家具结实、漂亮、便宜,销售到陕西各地,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成子张村的拳头产品,一个名牌。</h3> <h3> 2000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子午地区乡镇企业的整体规划,张村建立了工业区,为数不多的几家木器加工厂逐渐成为龙头企业而享誉西安地区。</h3><h3>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因此,老秦人也相信,子午地区会逐步实现追赶超越的目标,就像子午东村一样,新农村建设让原来的村庄变得更加美丽,张村也会随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迎头追上,届时,张村将会脱颖而出!</h3> <h3>村容村貌</h3> <h3>文化墙</h3> <h3>干净整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