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看世界】之二十一:幸福婚姻法则

王志武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壹</font></div><div>  </div><div>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div><div><br /></div><div> 温格·朱利是美国的一位婚姻问题专家,他写了一本书----《幸福婚姻法则》,为了提高该书的发行量,他决定聘请一位代表性人物,作为该书的代言人。</div><div>  </div><div> 2006年情人节,有一对夫妇被美国有线电视网(CNN)隆重推出,他们是102岁的丈夫兰迪斯和101岁的妻子格温。他们之所以成了美国的新闻人物,是因为在离婚率不断攀升的美国,他们俩创造了一项纪录,婚姻维持了78年。温格·朱利想,《幸福婚姻法则》一书的代言人,非他们莫属了。于是,温格·朱利通过新闻部门与这对老夫妇取得联系,很快便得到了他们的答复:可以!不过,他们得先看一下书稿,以免一些冒牌的婚姻专家打着他们的旗号,推销自己的理论,并嘱咐作者最好能把书浓缩一下,因为他们已是老眼昏花的人了,没有精力通读书稿。温格·朱利根据吩咐,对《幸福婚姻法则》删繁就简,概括出“一大原则”、“三大定律”、“五大共识”。</div><div><br /></div><div> 温格·朱利把提纲寄出之后,很快就收到了兰迪斯先生的回信。信是这么写的:<font color="#57a7ff">“朱利先生,您所提供的幸福婚姻法则,我读给太太听了,她差一点没笑死过去。她说您的法则要是提前两天收到就好了,这样昨天与我的一场争吵就可以避免了。不过,她还是让我在这儿表示对您的感激,她说,她以后会比照着去做的。当然,是否能行得通,她心中没底。在这儿,我想私下里告诉您一句话,这是我太太曾经对我说过的:‘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两百次离婚的念头和五十次掐死对方的想法。’她会不会比照去做,您心中一定有底了!”</font></div><div><br /></div><div> 不久,温格·朱利的《幸福婚姻法则》出版了,兰迪斯太太的那句话被印在了封面上。”</div><div><br /></div><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贰</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font></div><div> 我既不是婚姻问题专家,也不是问题家庭治疗师,对婚姻的看法纯属直觉。</div><div><br /></div><div> <font color="#57a7ff"> “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两百次离婚的念头和五十次掐死对方的想法。”</font>尽管大部分夫妻之间没有这么夸张,但是吵吵闹闹当属婚姻生活的常态。毕竟,能够做到一辈子没红过脸的夫妻是少数中的极少数。</div><div><br /></div><div> 幸福的婚姻只需要两个基础:一定的感情基础与基本的经济基础。看上去,满足这两个条件并不难。可是,我们国人一旦走入婚姻,那就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一群人和另一群人的结合。也不仅仅是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而是一群人和另一群人在一起过日子。而婚姻一旦破裂,中国式离婚更是形形色色,撕心裂肺,跌宕起伏。当然,理性分手者亦有之。</div><div><br /></div><div> <font color="#57a7ff">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font>这是杨绛女士写在钱钟书《围城》扉页的一句话。这一出一入的欲念,是美好愿景与骨感现实的共生绞杀。婚姻不是品尝苹果,无法轻易地比较出,倘若与不同的人结婚,跟谁会更幸福一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跟谁结婚,都会有不满意的地方。因为人无完人,人人都有他人所不愿接受的缺点。只是,人总是习惯于用挑剔的目光看待配偶,放大对方的缺点,却很少审视自己,极有可能自身有一大堆臭毛病而不自知。</div><div><br /></div><div> 一夫一妻制是人口再生长和爱情排他性的结果,维系婚姻有四大“粘合剂”:精神的相互慰藉、性的相互需求、经济的合作互助与子女的抚养责任。如果再扩展一下,还可以加上社会舆论。当这些“粘合剂”发生异变时,婚姻便会风雨飘摇。当然,再多的婚姻“粘合剂”都抵不住五个字----离婚的冲动。因此说,维系婚姻的“粘合剂”不如概括成两个字-----理智。</div><div><br /></div><div> 这个“理智”的意思是说,只要对方不是太“渣”,即便付出代价,成功地把配偶换掉,也不过是把一种不如意换成了另一种不如意,仅此而已。</div><div><br /></div><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叁</font></div><div>  </div><div>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自己的主观人生体验,这世上没有人应该为你的幸福负责。换句话说,幸福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谁也希望有个幸福美满的婚姻,但幸福既不能寄托在丈夫(妻子)身上,也不能寄托在子女身上。依靠别人获得幸福的想法本身就是悲剧的源头,你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诉求,而去指责对方,从而疏离亲情,孤寂自己。</div><div><br /></div><div> 对一个平常人来说,除了父母,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就是配偶了。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朝夕相伴,耳鬓厮磨,互相之间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一个平常人的婚姻好与不好,往往取决于是激发出了对方之善还是对方之恶。好的婚姻,会使对方愈来愈好,而坏的婚姻会使对方愈来愈糟。婚姻的破裂,通常是相互激发对方之恶,恶性循环,累积叠加的结果。因此,当你发现配偶越来越歇斯底里,越来越不可理喻时,不妨审视自己,是不是自身出了问题。要知道,人生在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幸与不幸,十之八九是自己造成的。</div><div><br /></div><div> 不少人稀里糊涂结了婚,再后来,又稀里糊涂离了婚。这是因为,不管是条件对等式的凑合婚姻,还是由爱情黏接的甜蜜婚姻,一旦遇上柴米油盐的琐碎,以及生儿育女的艰辛,都会被冲击得七零八落,手足无措。终于抵挡住了这一切,却又没忍受住“围城”生活的平淡乏味,被城外的诱惑与妄念击败。不甘寂寞、喜新厌旧、好高骛远是人们的“先天性疾患”,治疗此疾的唯一良药是“理智”。另外,的确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步入婚姻,特别是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步入婚姻,是非常不幸的,因为他们在婚姻中自己被伤得“体无完肤”的同时,对方也会“遍体鳞伤”。</div><div><br /></div><div> 当下社会,男人与女人不再需要谁依附于谁。不管是谁引领家庭前进,需要的是智慧,是交流,而不是吼声分贝的大小。我国几千年的文化遭遇现代社会的剧变,似乎还没有一种更好的文化形态来过渡,用于解决目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传统的“三从四德”强调“男尊女卑”,适应父权制家庭,有助于家庭秩序的构建与调适。显然,这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然而,又没有另外一种成熟的家庭文化来替代,便导致了国人的精神缺乏支撑,茫然无助,以至于不知如何去爱------“爱无能”。</div><div><br /></div><div> 爱情是一门艺术,可以天马行空,而婚姻则是一门技术,需要彼此成长,用心经营。婚姻生活更像是一场漫长的修行,需要顿悟,需要成长,需要学会爱,需要学会赞美,需要学会必要的退让,因为幸福的家庭永远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div><div><br /></div><div> 说到底,幸福的婚姻哪有什么法则,只需要你甘心接受不如意与平淡,知道自省与成长,懂得退让与包容,乐于交流与鼓励,能够激发出对方之“好”。这样的婚姻,存续时间久了,一切都会转化为更为靠谱的亲情,转化为彼此不能割舍的心理依赖,这便是最幸福的婚姻。</div><div><br /></div>

婚姻

幸福

对方

温格

朱利

婚姻法

需要

粘合剂

自己

兰迪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