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廖才根(常山县)★浙江639</h3><h3>(生活困难)</h3><h3>事迹分享</h3><h3></h3><h3> (采访人员及时间:杨志良、鲁明等志愿者,2014年9月26日)</h3><h3>姓名及出生年月:廖才根,男,1918年9月18日</h3><h3>部队番号:50军148师9团3营3连</h3><h3>地址:常山县新昌乡对坑村</h3><h3>老兵口述:</h3><h3>民国26年(1937年)9月被抓壮丁,先是集中到乡政府,然后送到常山县城,由师管区统一负责,然后走路到江西第三战区,之后到过安徽和山东等地,当时才19岁的廖才根非常想家,一年多后,老人逃了回家。1944年9月,老人再次被抽壮丁去当兵,这次被分配到第50军148师9团3营3连,当时部队在江西九江一带。老人记得在九江跟日本鬼子打仗,打了几天几夜,最后打退了日本鬼子,战斗非常惨烈,老人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后来,老人被选去当了炮兵,大概训练了一个多月,大炮是从日本鬼子那里缴获的,一门炮6个兵。</h3><h3>老人还记得日本鬼子投降的时候,日本人对其它装备都按要求上缴,但是,他们很舍不得上缴战马。抗战胜利后,148师调入25军,我还这部队当兵,一直到1947年才回家。</h3><h3>老人虽然已经97岁,但身体还不错,老伴今年88岁,但4年前因为中风造成半瘫。老人没有其它收入,只有享受100多元的低保,虽然家境清贫,生活困难,但儿女比较孝顺。</h3> <h3>张佑水(常山)★浙江564</h3><h3>(生活困难)</h3><h3>事迹分享</h3><h3></h3><h3> </h3><h3>(采访人员及时间:衢州团队鲁民,2013年10月)</h3><h3>姓名及出生年月:张佑水,男,1923年农历3月初一</h3><h3>部队番号:四十九军</h3><h3>地址:浙江常山箬溪村</h3><h3>1942年的时候,老人当时已经18岁,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九军奉命来到衢州参加浙赣会战,所属的一零五师就驻扎在箬溪村,长官部设在张佑水老人的老宅里,当时的师长是应鸿纶。部队在箬溪村外围的山上挖了许多的战壕,准备好防御作战,后来,因为战略调整而放弃了衢州会战,第四十九军撤离了衢州,这支部队也奉命离开了箬溪村,老人就跟着部队当了兵,然后前往江山的廿八都,并在廿八都接受训练。</h3><h3>因为年事已久,老人对很多事情已经没什么印象,少量零碎记录也已经很模糊,只记得自己当兵的部队是四十九军,营长姓王。然后还记得抗战结束的时候就回到老家。</h3><h3>根据史料记载,一零五师撤离常山之后来到江山,江山沦陷时,一零五师担任后卫掩护主力撤退。1942年的6月下旬,一零五师在江山廿八都金氏宗祠召开誓师大会,师长应鸿伦领头高呼:"有一零五师就有廿八都,有廿八都就有一零五师,誓与廿八都生死共存亡。"并在保安、仙霞岭一带构筑3道防线阻击日军,在7月31日日军进犯保安,到8月10日日军退回江山,一零五师血战仙霞关坚持了10天。</h3><h3>其中8月7日早上6时许,日军出动6架飞机轮番轰炸,并动用大量毒瓦斯弹,我军伤亡惨重,敌军攻占仙霞岭公路顶端一段,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三一五团王营长,见弟兄们成片倒下,吼叫一声跳出工事,手提轻机枪向日军扫射,日军因为猝不及防,应声倒下一批,王营长也中弹壮烈牺牲,年方20余岁。</h3><h3>8月10日,日军退回江山。历时10天的仙霞关之战,中国军队以伤亡500余人的代价,击退日军的猖狂进攻,歼敌1000余人。使日军没能越过仙霞岭,廿八都及闽北浦城一带免遭铁蹄蹂躏。</h3><h3>张佑水跟随一零五师当兵到了江山的廿八都,应该也亲历了这场战斗,只是老人已经没有了具体的记忆。但老人记得营长姓王,是不是就是这位英勇的三一五团王营长呢?</h3><h3>老人没有亲生的子女,但又一位养子,现在跟养子住在一起,经济来源只有每月110元的补助。老人目前身体尚可,只是腿脚不好。</h3><h3>我们找到张佑水的时候,老人正跟一些村民坐在户外聊天,聊的内容是解放战争期间的事情。抗战时期,老人是自愿跟部队去当兵的,抗战胜利回家以后,是被抓壮丁加入了黄伯韬的部队,在淮海战役的时候被俘虏,又参加了解放军的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然后因为父亲去世就离开部队回家了。</h3> <h3></h3><h3>毛在贤(常山)浙江560</h3><h3>(经济尚可)</h3><h3>事迹分享</h3><h3></h3><h3> </h3><h3>(采访人员及时间:衢州团队鲁民,2013年9月)</h3><h3>姓名及出生年月:毛在贤,男,1922年12月</h3><h3>部队番号:黄埔军校十七期,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二百师</h3><h3>地址:浙江常山县芳村镇</h3><h3>走访了毛舜华老奶奶之后,陈礼兴带我来到了县城老街,经过几番打听,终于找到了黄埔军校十七期毕业的毛在贤老人。</h3><h3>毛在贤,1922年12月出生在常山县芳村镇,在老家读完小学之后,来到衢州读中学,然后又到上海读高中,抗战开始后,在校的学生也进行了军训,上海沦陷后乘坐英国的船只到达重庆,然后在重庆进入浙江大学读书,当时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h3><h3> 1939年,毛在贤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机械化学校坦克专业学习,老人记得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200师当少尉排长,当排长也要亲自开坦克,当时部队在广西的柳州。第200师是当时国军唯一一支摩托化步兵师,全师装备有坦克、装甲车、摩托车和大口径火炮等。</h3><h3>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国军第5军、第6军、第66军组成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第5军的200师作为先头部队入缅参战,根据老人的记忆,部队是1942年初进入缅甸的密支那,完成掩护英军撤离的任务后,因为被日军包围,烧毁了重武器进行突围,突出包围圈之后选择翻过野人山到达印度。</h3><h3> 综合老人的回忆来分析,老人在翻越野人山的时候,因为部队已经很难成建制地突围,最终可能没有与200师一起直接撤回到云南,而是跟随同属杜聿明指挥的第5军军直属队和廖耀湘的新22师,翻过野人山撤到印度。当时,新22师成功协助第200师从同古突围,而且在斯瓦地区连续阻击日军,迟滞了日军的北进步伐,并给予其严重杀伤,但后因上级指挥错误,在野人山损失重大,大约仅剩2000余人退至印度。</h3><h3> 杜聿明率领第5军的大部队在野人山陷入了困境,粮尽弹绝,军心涣散,疾病流行。当时,倘若一个人因发高热而昏迷不醒,在蚂蝗吸血,蚂蚁侵蚀,大雨冲刷下,数小时内就变为白骨。以至沿途尸骨遍野,前后相继,惨绝人寰,3万5千多人只剩3千多人。而跟随第5军之后进入野人山的第66军第28师5千人,因前面第5军已经将树皮、草根、芭蕉叶等能吃的都吃完,处境就更惨,最后只剩百余人活命。</h3><h3>所以,毛在贤老人还记得撤退时穿越野人山的那段艰险历程,不见天日的森林,追着人吸血的蚂蝗,还有肆虐的野兽,蚊子咬到,然后打摆子,发冷发热又发痒,都成为老人抹不去的记忆。老人还记得有个战友被蟒蛇吞下去的经历,当时发现战友不在视线内,然后大家就找,却就是找不到人,后来看到一条大蟒蛇,就打死蟒蛇将它肚子剖开,没有人了,只有冲锋枪的枪杆子在它肚子里……翻过野人山前往印度的过程,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很苦。</h3><h3>作为与200师主力部队走散的余部,老人在印度编入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老人告诉我,部队撤到印度之后,在印度的兰姆枷接受了美军一年的训练,当时在兰姆枷基地集结了大批由缅甸北部溃退下来的中国军队,训练完成后,这批远征军参加了反攻缅甸战斗中令人瞩目的"瓦鲁斑"战役。1944年3月,中国远征军应盟军之请反攻缅甸,与日军於缅北地区实施多次决战,其中以"瓦鲁班战役"最为令人所瞩目,此役开创了我军日後於缅北作战的有利形势,这次战役国军方面由郑洞国军长亲自指挥。在这次战役中,毛在贤作为坦克兵参战,所驾的坦克被日军击中,膝盖受伤,并留下疤痕。</h3><h3>抗战胜利后,毛在贤曾前往台湾高雄的文山接受日军投降后的武器装备,然后运送到北平,然后于1946年加入了傅作义的第5快速纵队,并在战车团任少校股长,然后随傅作义起义。当时,也就是1948年12月28日,毛在贤老人守卫在西直门,接到傅作义放下武器的命令,将重武器交给解放军。傅作义当时还交代,愿留则留,愿走则走,老人选择了留下,当时,国军的第5快速纵队战车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装甲师战车第三团,老人在坦克教练股担任少校股长,随部队驻扎在天津。</h3><h3>毛在贤老人作为起义人员,曾经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在文革期间没有受到批斗,现在是民革成员,作为老一代工程师,享受副主任科员的待遇,但是,有一件事情让老人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不能享受离休待遇。那天在老人的家里,毛在贤给我看了许多当年的材料,老伴不太高兴,把那个装有材料的手提袋又拿回房间,当时我有点纳闷,后来才知道,因为老伴对我说,现在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生活条件都比较好,只要身体好就行,不要再去想什么离休不离休的待遇了。是的,我很赞同老奶奶的意见,身体好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这么多年一直跑离休待遇的问题,既然跑不到位,就别去管了,不然会影响心情,并由此影响了身体,得不偿失的。</h3><h3></h3><h3>(感谢衢州志愿者团队采访并提供稿件)</h3> <h3></h3><h3>毛舜华(常山)★浙江559</h3><h3>(生活困难)</h3><h3>事迹分享</h3><h3></h3><h3> </h3><h3>(采访人员及时间:衢州团队鲁民,2013年9月)</h3><h3>姓名及出生年月:毛舜华,女,1923年农历10月23日</h3><h3>部队番号:国军第一八八师的政工队</h3><h3>地址:浙江常山</h3><h3>这位名叫毛舜华的抗战老兵,原来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我首先向老奶奶说明了来意,老奶奶立即告诉我,她没有打过日本鬼子,只是在部队的政工队做过宣传工作。其实,虽然不是在前线直接与日本鬼子作战,但在二线或者后方做抗战宣传,包括做医生护士、做后勤保障,同样都是为了抗战,所以,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抗战老兵。</h3><h3>毛舜华,生于1923年农历的10月23日,今年已经91虚岁了,老家在安徽的安庆。12岁父亲去世,1937年,老奶奶在15岁的时候,来到湖南的衡阳投靠大姐,因为那时候姐夫在陆军医院当官。之后,老奶奶进入了位于广西桂林的儿童保育院,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兵荒马乱,很多来到后方的儿童,或者与父母亲人走散,或者成为了孤儿,许多儿童在外流浪,蒋夫人宋美龄就在后方设立了十多个儿童保育院,毛舜华老奶奶就是进入了其中的一个保育院。</h3><h3>老奶奶告诉我,到了19岁的时候,应该是1941年底,她报名参加了国军第一八八师的政工队,当时在政工队的工作就是唱歌、写标语贴标语,目的就是为了抗战做宣传,为抗战将士们鼓舞士气。</h3><h3></h3><h3> 在第188师政工队呆了一年多,大约在1943年,老奶奶回到了姐姐姐夫身边,当时姐夫所在的陆军医院在四川的叙荣,在这里遇见了23岁的何章斌,老家在浙江常山的何章斌在姐夫手下当干事,于是,战乱年代里两位年青人的美好爱情诞生了。后来,姐夫调到西北,他们则留在了四川,何章斌当上了汽车团的上尉副官,一对战时鸳鸯于1945年在四川结婚。抗战胜利之前,部队调到江苏的苏州。</h3><h3>1948年,两口子请假回到常山的何家,就一直在家务农。肃反运动时被划为反革命,但因为为人老实,并没有受到批斗。家里有4个儿子2个女儿,2009年2月老头子去世,儿女都很孝顺,现在靠子女抚养。</h3> <h3></h3><h3>严作华(常山)浙江558</h3><h3>(经济尚可)</h3><h3>事迹分享</h3><h3></h3><h3> </h3><h3>(采访人员及时间:衢州团队鲁民,2013年9月)</h3><h3>姓名及出生年月:严作华,男,1922年8月</h3><h3>部队番号:中央军校第十八期工兵科,陆军工兵第十三团</h3><h3>地址:浙江常山</h3><h3>上个双休日,走访抗战老兵的行程作了调整,星期六的下午4点过才赶到常山,将近2小时的采访之后又赶到江山,准备第二天的走访,龙游的行程只能安排到这个双休日了。感谢常山质监站的陈礼兴和电视台的车友王正云,他们热情地提供了信息,王正云还特别抽出时间陪我走访了严作华老人,因为常山电视台赶在日本鬼子投降日之前刚刚采访过两位抗战老兵。 </h3><h3> 严作华,别名志远,常山本地人,生于1922年8月。老人对眼下的记性已经很差,比如昨天的时候,记忆里就消失了,刚刚作过的介绍,他也只记得模糊,但对深藏在记忆里的往事,却还能够比较清晰的搜索到。</h3><h3> 1939年的冬天,老人还在江西玉山中学读书,当时日寇已经迫近浙江西部,鬼子的飞机沿浙赣线轰炸,玉山也被日机狂轰滥炸,目睹城里的房屋成为废墟,平民丧生,学校也被迫移至野外的树林里上课。</h3><h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学生不能安心读书,学校号召爱国学生报效国家,作为热血青年,岂能坐以待毙,老人瞒着家里弃学投戎,投考了军训部入伍生第一团军训,当时该团正从江西瑞金迁至铅山的陈坊,因缺少营房,大家就自力更生自建营房。每天早晚挖山平整场地,一天两餐,两个多月后终于建成简易营房。入伍时已经入冬,每人配给军毯一条、棉衣一套、布袜一双、草鞋数双,睡到深夜又冷又饥。虽然饥寒交加,疲惫不堪,但学员们立志抗倭救国,毫无怨言,精心习武学文。</h3><h3>1941年10月,老人升学到湖南零陵的中央军校第十八期工兵科学习,当时交通被日军切断,学员们步行绕过重重封锁线,一个多月后才安全抵达学校。在学校里,经过了筑城、爆破、架桥等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于1943年毕业。老人与另外8位学员分配到河南洛阳的陆军工兵第十三团,被任命少尉见习官,见习期满后,分配到二营四连任中尉排长,是全连唯一的黄埔军官。老人告诉我们,工兵团的任务往往很艰巨,很多时候冲锋在前,因为要架桥铺路,撤退在后,因为要破坏桥梁公路来掩护撤退。</h3><h3>当时,部队在洛阳负责构筑外围防御工事,在洛阳保卫战前夕,老人所在的排,又接受命令担任陇海铁路陕县交口大桥的爆破任务,由胡宗南亲自指挥,后又取消了爆破任务,接令后撤待命。数日后的一个深夜,老人接到火速爆破铁桥的任务,接令后就立即出发并快速前进,不料日军已经抢先控制桥头,双方展开激战,老人不幸左腿中弹负伤,被送往商丘陆军第六医院治疗,半年后伤愈回到部队。1945年8月日寇投降,工兵十三团奉命回到洛阳,负责接收日军军械和监管任务。</h3><h3>抗战期间,日本鬼子经过常山白石乡沙安村的时候,将老人家的房子烧毁,并将老人的四弟抓去当挑夫,后被折磨致死。老人在河南洛阳的时候,得知日寇进入河南卢氏县城,将无辜百姓和俘虏数百人关入寺庙内活活烧死,官兵们都咬牙切齿,发誓报仇。</h3><h3>在部队期间,老人所在连队的连长(大连人)和副排长(安徽人)被查出当了汉奸,替日本鬼子和伪军收集情报。在一个8月份的时间里(老人已经忘记了哪一年),老人当时是排长,正躺在床上休息,这位副排长走进宿舍朝老人开枪,子弹穿过小腿,副排长然后就逃跑了,后来在安徽抓到并被枪毙。</h3><h3>解放战争期间,老人所在部队起义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第一团,抗美援朝开始,又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第一团,老人在第二营任参谋,于1952年6月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配合作战。</h3><h3>老人享受离休干部待遇,有2个儿子1个女儿,现与老伴住在县城,老伴已经86岁,是辽宁人。采访结束后,因为要急于赶到江山,走得就很匆忙,走了200多米来到停车位,才发现记录本忘在了老人的家里,于是又急匆匆返回。走到老人所在楼房的下面,看见老人拿着我的记录本在楼下等着。</h3><h3> 老人是民革党员,曾经是衢州黄埔同学会的会长,浙江省黄埔同学会理事,因为属于离休干部,老人和老伴都说,现在钱用不完,只要身体好就好。当年的孔子只能想到七十而从心所欲,对于这样的九十多岁的老人,从心所欲的程度或许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了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