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离开东兴之后,没有原路返回。为了心目中的阳塑,决定绕经桂林乘船沿漓江到阳朔。已商量好车由俩去过阳朔的伺机开往阳朔,其余六人沿漓江而下。行至高速出口被告之去桂林之路在修,只能从另一条路直接去阳朔,于是很遗憾地放弃了走水路的计划,驱车前往阳朔。</h3><h3> 八十年代,我经南宁去海南时因时间紧迫没去成阳朔,几十年一直心有不甘。古今文人对漓江的千古绝唱让我对漓江充满向往。还有著名的阳朔西街,那些洒满阳光的酒吧,和那些浪漫的邂逅一直让我把阳朔作为心中旅行的圣地。所以这次做路书时果断将阳朔列为计划之列。</h3> <h3>真的很不愿意将这幅照片放在这篇游记的首页。游记是用来记录旅途的美好的,但是这就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漓江!没有青水绿水,江面上停靠着无数的马达轰鸣的竹笩,两岸乱七八糟修建了很多零乱的楼房,漓江的水也不是我们想象的清澈,甚至还漂浮着各种垃圾袋,食品袋。是谁毁了漓江?谁能还我阳朔?</h3><h3> 这就是中国旅游的现状,所有美好的景点都被人为的破坏,像个大工地,等你修好了还有人来吗?昨天坐渔民的船,8人200元,今日漓江120元/人的船票,马达声在漓江荒芜的山峦中轰鸣,让人想马上逃离。</h3> <h3>今天是廿四节气中的“雨水”,古人曰:“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h3> <h3>漓江慵懒的春光,照在不太秀丽的山水上。</h3> <h3>虽然不是冬天,漓江岸边的蓑笠翁还是让我想起“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这是在漓江上看到的唯一真正的孤舟。</h3> <h3>波光粼粼水面让我找到些春的感觉。</h3> <h3>呼唤心中的漓江。</h3> <h3>阳朔西街第一印象,已彻底崩溃。满街都是人头蹿动,餐馆倒是灯火通明,可是一吃难求。</h3> <h3>古戏台很美,而我只觉得是个矫情的摆设。</h3> <h3>哪一间是我想坐的酒吧?</h3> <h3>老记茶餐厅上的平台很不错,可观西街夜景。</h3> <h3>坐在“老记茶餐厅”的平台上一边观景一边吃了阳朔名菜“剑骨鱼”,但我没怎么感受到特色在哪。</h3> <h3>对面的“西街味道”可还有西街味道?</h3> <h3>在西街摆摊的艺人。</h3> <h3>拍这张照片时,正是今年“雨水”时点。“雨水”时分,我在阳朔西街。</h3> <h3>对阳朔和漓江的失望,让我有想马上逃离的念头,所以只在阳朔留宿一夜,第二天起大早赶往龙脊梯田。</h3> <h3>形态逼真的“肉石”是这里的特产。</h3> <h3>沿街有不少茶叶店,售卖着“龙脊茶”,有新的绿茶,也有陈年的老茶。</h3> <h3>除了“龙脊茶”,龙脊的辣椒也非常有名。买了一瓶用龙脊辣椒腌制的野生金针菇,每餐用来拌米饭吃,真是大快朵颐。</h3> <h3>阳光照射在层层梯田上,带给人春之喜悦。</h3> <h3>龙脊梯田开垦从元代至清初,整整650年。梯田如链似带,把一座座山峰环绕成一只只巨大的螺蛳,有的像巨扇一样半摺半开,斜叠成一个狭长的扇;有的则像天镜被分割,然后有层次地镶嵌成多种图形的碎块。</h3> <h3>在这广袤的方围内,小路悠悠地,蜿蜒在跌宕有致的梯田里,飘忽成一根细绳,而袅袅地萦绕在它上空的龙脊壮族山歌,缥缈成一缕缕云烟……</h3> <h3>龙脊梯田分为金坑、平安寨、龙脊村三个景区。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坚强意志,在这里被充分体现出来。</h3> <h3>无法想象,600多年前,第一批到达龙脊的壮民和瑶民面对横亘在面前的深山,是如何咬紧牙关,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开垦出第一块梯田的。</h3> <h3>稻米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龙脊人就是这样接过父兄手里的锄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开垦出一块一块的新田。</h3> <h3>那起伏的和高耸入云的山,如同一级级登上蓝天的天梯,像天与地之间一幅幅巨大的油画。</h3> <h3>错落有序的山寨与大山融为一体,古朴清雅,画意十足。让人大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之感!</h3><h3> 高山、森林、云海构成龙脊梯田深厚的文化内涵。</h3> <h3>这是龙脊梯田著名的景点“七星伴月”,“七星伴月”是龙脊梯田的精华,是由七个小山顶梯田和一个大山顶梯田组合而成。“七星”指当初开天时特意留下来的七个小山包,七个小山包分别叠立在七块田的中央,远远望去像七颗闪烁的星星,守护着龙脊那块弯弯的月亮田。</h3> <h3>站在梯田的最高处放眼望去,只感觉到脚下层层叠叠的梯田,以排山倒海之势奔涌而来,形成一个张扬着力与美的梯田世界,呈现出一种粗犷的美,令人震撼。</h3> <h3>龙脊梯田居住着壮族、瑶族两种民族,以壮族为主,龙脊的壮族是北壮的代表,服饰独特,风情独具。同行几位近60岁的老太看到这些壮族服饰也心动地各租一套拍照。看到她们沉浸在自我陶醉中的模样,我也加入了她们的行列:手之、足之、舞之、蹈之,是呵,人生难得几次纵情的狂欢!能融入大自然的山水间尽情欢颜,这都是几千年前的孔子所羡慕的理想生活。</h3> <h3>好想在这被梯田拥在怀里,被水光映照,被云影拂弄,被空灵成天上空阕的吊角木楼住上一夜的,可惜车不能上山,行李要请老乡背上来,明天还不知如何弄下去。只能望着这么浪漫的吊角楼叹息。</h3> <h3>在晚霞中感慨:龙脊开山造田的祖先们当初绝没有想到,他们用血汗开出来的梯田,竟是一个伟大的艺术杰作,梯田变成了妩媚潇洒的曲线世界。</h3> <h3>下山的路上,疯了累了也饿了,可以买一个老乡的碳烤红薯或鸡蛋。原生态的食材在柴火的烘焙下散发出的香味满足着我们的嗅觉和味蕾。</h3> <h3>龙脊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保护得还算好,至今仍未通公路,经济性质仍然是自产自给为主。山上的农民除了耕作,主要靠售卖些当地特产给过路游客。</h3><h3> 辣椒,野生香菌,罗汉果等都是这山中之物。辣椒像四川的二精条,香味重于辣味,野生香菌隔着塑料袋也能闻到香,买了些放在车上,每次上车就能闻到香味,带回家做香菇烧鸡,从开始泡发到烧制过程,让经过的人无不闻香驻足。</h3> <h3>原始的织机,织出各种饰品,真人秀自己的作品。</h3> <h3>各种山珍让人羡慕不已。</h3> <h3>路边还有一间清雅的茶室,老板是卖玉的,见我看玉,便招呼进来饮茶,给我讲很多玉的知识,茶很好喝,据说龙脊茶在清朝就是贡品。也喜欢上一、二件玉石,可惜爬山时怕我负重,包包都由别人背了,下山时我又最后,身上尽无半文,只好辜负了老板的盛情。</h3> <h3>在白云缭绕的山巅,桃树已开花了,预报着春天的到来。</h3> <h3>暮归的农人把自然变成一幅绝美的田园山水画。</h3> <h3>这画面让我想起儿时的歌谣《走在乡间的小路上》。</h3> <h3>告别了龙脊的山山水水,趁着暮色赶往县城龙胜。</h3> <h3>惊艳了我们的是龙胜的夜景!</h3> <h3>依山傍水的龙胜夜景不亚于重庆,补偿了我未能在龙脊山上吊角楼夜宿的遗憾。江边上美食一条街让我们品尝了龙胜的美味。</h3> <h3>住在江边的酒店环境和装饰都很有品位,而且不贵。</h3> <h3>离开龙胜,又行进在春耕的田野上。</h3> <h3>出龙胜不远便进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区。驱车沿江而行只见溪水清清,竹岸依依。重瓴联阁若画廊的程阳风雨桥横卧于清溪碧水之上。因出发前的路书未作游览计划,只在公路边远远拍照留念。</h3> <h3>侗寨的吊角木楼不知为何已不“吊角”,可能是因在公路旁这样更实用些吧?</h3> <h3>沿江的风景令人叫绝,这才是真正的十里画廊。两天前曾经过阳朔的“十里画廊”,都没有拿出相机拍照的冲动,而三江未经雕琢的自然风光才真正是一首诗、一幅画。</h3> <h3>难怪香港学者陈茂祥感慨:“不到三江恨不消,避秦早应学侗瑶。蓬莱未必真仙境,人间奇迹程阳桥。”</h3> <h3>青山绿水间,与自然同在。</h3> <h3>沿江的风景和吊角楼让我想起沈从文笔下的《边城》。</h3> <h3>停泊在岸边的小舟让我们想象着《从文自传》中沿江漂流的乐趣。这里是广西、贵州、湖南三省交汇处,所以很有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情。</h3> <h3>映入眼帘的每一个画面都犹如一幅精美绝伦的山水画。</h3> <h3>走完这一路的三江,拐弯上高速便进入贵州,江也不知从何时消逝了……</h3> <h3>同行的男士都是军人出身,骨子里的红色情结申请参观遵义会议遗址。</h3> <h3>修葺得高大上的遵义会议遗址在艳阳蓝天的映照下还是显得庄严。</h3> <h3>遗址附近的民居也按要求统一画妆。所以整体来看也很整洁漂亮。</h3> <h3>遗址内的厨房,让我喜欢的是光影。</h3> <h3>好有艺术感的茶具。</h3> <h3>将蒸熟的糯米煎成薄薄的锅巴,放入这些香喷喷的作料,大概是些炒熟的黄豆,芝麻一类,加上白糖,裹成卷。</h3><h3> 这个好吃!遵义的特色小吃“糍粑锅巴”。</h3> <h3>一头挑着炉子,一头挑着食材,完全手工制作,走街串巷的吆喝,在麦当劳的门前,抢夺洋快餐的生意。</h3> <h3>匆匆游完遵义,经成自泸高速回到四川,天色已晚,迎接我们的是濛濛细雨,蜀中雨后的田野充满了泥土的芬芳。温润的空气让我们闻到家的味道。</h3><h3> 游菜花洒了一地的黄,提醒我又到了追花的季节。好吧,春天还没有完,请看下集在春天里追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