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次给小学家长的讲座上,我一开头就夸海口要给他们一招,能够迅速获得大部分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什么办法呢?很简单的四步:</h3><div> 第一步,写下你想解决的问题。</div><div> 第二步,删掉问题中的“怎么办”。</div><div> 第三步,加入“为什么”,并使句子通顺。</div><div> 第四步,把问题输入百度,点击搜索。</div><div> 为什么很多人遇到问题总是找不到出路,为什么我不经过调查就敢肯定大多数家长写下的问题里一定有“怎么办”字样?因为,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这样的思维方式。</div> <h3><font color="#b04fbb"> 突破问题的最重要方式就是突破思维中的漏洞或误区。</font></h3> <h3> 教学问题的经验式解决与研究式解决的区别在于,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研究式解决,但什么问题是经验解决不了的,对于教师也是一个难点。貌似理所当然的问题其实可能完全是认知误区,没有凡事问个为什么的习惯,只关心怎么办,永远不可能理性得找到正确方向。</h3> <h3> 全市最初推行东庐讲学稿时,在某次阶段性展示活动上,承办校的部分老师使用的讲学稿与东庐学校的一字不差,我感到很失望,优秀生源与东庐中学较差生源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竟然一样,这完全违背讲学稿的基本理念。在研讨中,我提了一个看似幼稚的问题:“授课某散文时,教师在某环节提问某段写了什么内容,教师为什么要在这里问这个问题?”人们有点纳闷,有人还悄悄跟我介绍:训练概括能力。</h3><div> 我为什么要问这样一个答案看起来显而易见的问题?其实,我背后的思考是:为什么这个环节要加入概括能力训练?抒情散文教学中是否需要这样常规的概括训练?为什么我们训练了12年学生还是不会概括?究竟什么是概括?为什么我们要这样训练概括能力?概括与复述有什么区别?哪个更重要?……一个习以为常的教学手段和目标背后有太多我们根本没想清楚的事情,单凭经验教学,很容易在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