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你们看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吗?我追剧追完了。</h3><h3><br /></h3><h3>这个剧取材于"山海经",看完后把我的好奇心翻腾起来。将有关"山海经"的报告、书籍等捜出来读了一遍,又把有关所有报道和评论以及专家作的影视研究找出来,以极大的兴趣摘录并写下读后感。</h3><h3><br /></h3><h3>这本书自古就笼罩在神秘的气氛中,被称为荒诞不经的上古奇书。但很多学者无法把它仅仅当做神话书来看待,都试图接开这里种种谜团,随着考古界的一系列新发现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科学的不断探索。我们有必要从新审视上古时期文明。</h3> <h3>"山海经"是先秦古籍,为我国最古老的地理书。内容包罗万象,主要记述古代地理、动植物、矿产、医药、民族、神话、宗教古史等。全书三万一千多字、有记载400多方国、550座山、300多条水道、400多鸟兽以及100多个人物。而它的地理位置至今都有争议, 有人说是中国、有人说是亚洲也有说是全世界…</h3><h3><br /></h3><h3>"山海经"产生的年代并不洪荒,因为它是产生在有文字之后的作品。有可能是根据"山海经"图而整理的文字资料。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山海经"只流传在古代的皇族和贵族中。它也是当时神权统治时代的体现,后来因为战争流落到民间。在西汉时期文学家刘向和他儿子刘秀见到了这些文字,父子俩整理了最早的版本"山海经"。</h3><h3><br /></h3><h3>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有参阅"山海经"并且整理,但也没有介绍"山海经"的作者和年代。这是至今为止无法了解的谜。</h3><h3>古山海经可能有图,陶渊明有"流观山海图"诗句。</h3> <h3>在这里我们先提醒并科普一下地球地貌的形成。</h3><h3><br /></h3><h3>230百万年前-又称为(2亿3千万年前)地貌…</h3><h3>195百万年前-又称为(1亿9千5百万年前)地貌…</h3><h3>67百万年前-又称为(6千7百万年前也是晩白垩世纪)正是恐龙灭亡时代。当时中国地貌东至湖北湖南中部、再东即海。西至四川与西藏交界处,再西便是海(称为Tethys Ocean 特提斯海)当时西藏在海里,喜马拉雅山也在海里。</h3><h3>66(+/- 2百万)百万年前-又称为(6千6百万年前)是燕山运动,整个中国地形由南向北升高500到2000多米。当时半个西藏仍在海里(Tethys Ocean)</h3><h3>2百万年前。 喜马拉雅运动(地壳运动)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它与现在的中国地貌极为接近。</h3> <h3>山海经以"南山经"开头,如下,</h3><h3>山经·南山经</h3><h3>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h3><h3>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金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h3><h3>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h3><h3>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鱼,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h3><h3><br /></h3> <h3>"山海经"中提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这完全与我们现在的地理知识不相符合。我们都知道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甚至古人司马迁在他的书籍中也表示黄河不是在昆仑山而是"巴颜喀拉山"。"山海经"中写道中国四面环海:东海、南海、北海、西海。我们所有地理学者都认为是错误的。现在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在上古某个时代是否有一个时期中国(九卅)的地貌是四面环海呢?</h3><h3><br /></h3><h3>"山海经"极可能是真实的,它记录了晚白垩纪的亚洲地貌(中国)它提出的中国地貌有可能是在燕山运动之前。在"山海经"中1里是多少公里?根据研究学者对"山海经"的研究得出:1里= 0.4公里。按照"南山经"中内容:东海和西海的距离,二千九百五十里(=1180公里)。</h3> <h3>"山海经"中"南山经":䧿山=(雀儿山)北纬32度、东经99度,正是四川省与西藏的交界处,在当时正是特提斯海的海岸线,所以临于西海之上正是"山海经"提到的地貌。在"南山经"中再东多少里、再东多少里,最后一座往东的山在那里呢?</h3><h3><br /></h3><h3>最后计算的结果是"箕尾之山 其尾踆于东海"应是东经111度30分、北纬32度,这正是现在湖北省靠西其中的3座山(神龙顶、武当山、卧龙山)的某个位置。</h3><h3><br /></h3><h3>北海的海的海岸线"北次二经"(第一座峰)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其名曰管涔之山"。管涔之山主峰,北纬39度东经112度是那里?山西省的北部。(最后一座峰)"又北三百里、曰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2276公里)经计算后敦题之山:北伟58度34分东经112度,便是我们现在的贝尔加湖。</h3><h3><br /></h3><h3>在晚白垩世纪的时候北海的海岸线是贝尔加湖的南边外蒙古北边的地方,所以这个地方全都是海面。如果以现在的地貌看"山海经"的地理位置是不对的,但是如果在晚白垩世纪时期看中国(九州)地貌四周环海是完全相吻合的。</h3> <h3>所以"山海经"记录的应该是晚白垩纪的亚洲地貌。</h3><h3><br /></h3><h3>而且那时中国(地球)上可能有极高度文明,极有可能有外星人/或高文明生物。</h3> <h3>五千多年前是新石器时代,而今天我们考古学家找到了红山文化遗址,相似于"山海经"的古生物玉器,如带翅膀的人、一只眼的人形,人面兽身…等科学家发现当时的玉器造型的生产技术与当时的文明并不相符合。</h3><h3><br /></h3><h3>1997年安徽省凌家滩考古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种类多、形象之丰富、雕琢之精湛为新石器时代考古重大收获。随后发现更让人大吃一惊:有部分的玉的加工工艺让我们现在都望尘莫及,做不了。它的孔是0.017毫米,比头发丝还细的孔眼打在和田玉质上。这个工艺按照陶器的测算是5300年前。这足以说明当时曾有更高文明、文明消亡了,而我们这一茬文明的初期捡拾到了前期文明遗留的物品。</h3><h3><br /></h3> <h3>《山海经》记载了许多古代中国神话,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𦐒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引发大洪水、鲧窃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杀死鲧以及最后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h3><h3><br /></h3><h3>而我更相信的是山海经中所记载的故事,应该是在那个远古时期的极小部分高文明外星生物因故无奈而被滞留在地球上,他们具有超能力,在地球上生活所发生的一系列真实故事。却被文明初期人类视为神、续而编织的神话故事。</h3><h3><br /></h3><h3>上上古时期和未来都是末知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呢?</h3><h3><br /></h3><h3><br /></h3> <h3>谢谢您的关注</h3><h3>写作是一个可以让我在时间中穿越的爱好,让我在生活中缀上一小段美丽的花边,让我正视自己的激情和灵魂。</h3><h3>如果你喜欢,我便会变得更好一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