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松阳古村落----我的元旦之行

漂泊的叶子

有人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说,农村那么美,我要去看看。这不,机会来了。这次元旦放假正好有时间携家人专程前往松阳,探访早就想一探究竟的两个古村落山下阳村和杨家堂村,于是有了这篇探访松阳古村落的文字。 元旦一大早从家里出发,到松阳已经十一点多了。原以为一下子就能够找到的地方,着实让我们费了不少周折,一路打听,一路寻访,才终于到达目的地,第一个村,山下阳村。站在这块指示牌前,还不知道这个被誉为“藏在深山无人知的浙江省九大最美古村落”之一的山下阳村的真容究竟在哪里。 这里没有路牌,没有指示牌,更没有人招呼我们。我们只好自己去找。顺着一条小路来到了村里的首脑机关,但真正的古村落却不在这里。 幸好碰上一位热情的夫妇给我们指引了方向。我们首先来到一个四周都是围墙的池塘里,里面已经被村民们晒满了各种各样的农家土特产。 池塘里的一边呈弧形 另一边是丁字形。这些鹅卵石都已经三百多年了。据说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村子里弄堂四通八达,一家挨着一家,一家连着一家,到处是这种鹅卵石铺就的小巷,头一次去的人真的分不清东南西北。所谓的八卦村,会迷路,并不是徒有虚名的。 狭窄的弄堂 被雨水侵蚀和岁月积淀形成的特色的泥墙。 每一砖每一瓦,每一草每一木,无不向我们诉说着山下阳村的历史沧桑。 正当我们因为初来乍到找不着北的时候,一个正在修缮破房子的热心村民主动放下手头的活,带着我们去看村里有特色的各种建筑。(照片右下方这位) 在这位临时向导的带领下,穿堂过室,很顺利的参观了村里各类房子。我以为最有特色的还是各家的门楼牌匾,大多有漂亮的文字,极具文化底蕴,反映了当时人们各种美好的愿望。 向导告诉我们,这种看似普通的墙砖其实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砖经过高温烧制而成,每一块要经过打磨,用糯米与多种成分的粘合剂粘合,砖头与砖头之间非常紧致,保持永久。 各种各样的房内装饰,雕梁画栋,别具一格。 另一个特色是每幢房子都留有天井,里面挖有水井,边上种着花草,说明当时的松阳先辈们已经有着丰富的生活情趣。 多么漂亮的图案啊 不管里面多么杂乱无章,但是房子里的排水系统是相当不错的,天井里潮而不湿。 这一天还碰上了好运气,村里在村部礼堂举行演出,男女老少都在看戏。 礼堂正门 穿梭的人流 礼堂内,有站的,有坐的,有抱着小孩的,老人居多,个个都是兴高采烈的样子。这是典型的农村人看戏的生动画面。此情此景,不禁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看“社戏”的场面。如今的农村人基本上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安逸的生活。年关临近,该收成的也都已经收成上仓了,也是歇下来享受享受的时候了。 台上正在上演的是由金华婺剧团演员主演的经典戏剧作品,声音洪亮,唱腔圆润,造型美观,动作到位,不时赢来阵阵掌声。 礼堂外,有卖烧饼的,有卖油炸“老鼠”的,还有甘蔗水果,各类芝麻糕点应有尽有。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小孩子的哭闹声和着妈妈们教训声,此起彼伏,甚是热闹。 离开山下阳村,顺路我们去了黄家大院,据说这是当时松阳县乃至整个处州府(丽水)最富有的一户人家。 黄家大院外景 大院正厅 处州府专门为当时的黄家开仓济民所赠的牌匾“泽周仁粟”。 相当复杂的雕梁画栋 清澈的屋檐 房内天井,和山下阳村的古村落房子设计手法如出一辙。 庭院深深 最后一站,杨家堂村,我们急急忙忙赶到时已经接近下午五点了,太阳已经西下,错过了最佳观看的时间。 远眺杨家堂村,家家房子脱落的外墙呈现出泥土的本色----黄色,上下家之间形成分明的层次,与灰色的瓦交相辉映,在傍晚阳光的余晖照耀下犹如一座金色的布达拉宫。 走进杨家堂村,因时间久远而脱落的外墙,房子里的天井,大梁上的精工细刻,都与之前的山下阳村和黄家大院的房子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摄影爱好者和画家来了,又走了,这里嫣然已经成为各类游者的天堂。 村里的古樟,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村里的柿子树冷得只剩下柿子了。 杨家堂村,不愧为金色的布达拉宫! 一路行来,有收获,有欣喜,有遗憾,更有担忧。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藏在深山无人知吗?当然不会。本地人知道了它的价值,游客知道了它的华贵,政府也在积极投入资金给予保护。但是看着一幢幢歪歪扭扭的房子,一片片支离破碎的砖瓦,一排排渐渐消失的文字,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们的政府主管部门为什么不快点再快点呢?失去了将成为永远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