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行

骑士

<h3>  一直有个想法那就是好好逛逛北京的胡同,体验老北京的胡同文化,这次利用出差的机会在业余时间终于得以实现。</h3><h3> 这是2日晚上开始的骑游路过的第一处景点—白塔寺</h3> <h3>赵登禹路上的护国寺街,赵登禹是著名的抗战将领。</h3> <h3>这是我今晚最想拜谒的地方—小杨家胡同,因为它是老舍先生的出生地。</h3> <h3>在老舍先生的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和享誉世界文坛的《四世同堂》中的小羊圈就是这,后来改为今天这个名—小杨家胡同。</h3> <h3>胡同很窄小,也不长。</h3> <h3>因年代久远,也许是为保存原貌,显得有些破旧。</h3> <h3>这些号码不知道是不是《四世同堂》里的原来号</h3> <h3>女儿墙</h3> <h3>窄小的胡同,左转右转就那么短小的小胡同,这和老舍先生的家庭贫困有关,虽然是旗人,但是相当穷。</h3> <h3>胡同名牌</h3> <h3>在赵登禹路的东侧入口,这条胡同因老舍先生而出名。老舍先生出生于1899年的阴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夜,“灶王爷升了天,我却落了地”。先生生于此,截止去英国留学前都应生活在此,所以他对这儿特别有感情,不仅在自传体《正红旗下》有描述,也把《四世同堂》以这个胡同做了背景。</h3> <h3>离开小杨家胡同,来到了后海,此时已天黑。但却是逛后海的好时候</h3> <h3>后海的夜灯火辉煌,分外美丽,看图说话</h3> <h3>相机低档,技术小白,糟践美景了</h3> <h3>著名的后海酒吧街,很多歌手都是从这走出去的,成了流行音乐的大咖</h3> <h3>因为不让进屋拍照(进去照相也行,但要点杯喝的,呵呵,我一穷人还是算了吧),只好在窗外偷拍</h3> <h3>歌手很卖力,观众(顾客)寥寥无几</h3> <h3>对岸的小吃一条街,纯北京风味的饭馆</h3> <h3>隔岸而对,不知道是中国风味好逮二锅头更冲,还是洋酒那玩意儿更招人耐喝</h3> <h3>我反正是找了家北京风味小吃店,要了盘爆肚(好顿侃价)对付了一口二锅头</h3> <h3>小饭店的爱狗—一只喜欢照相的中华田园犬</h3> <h3>离开时的后海美景</h3> <h3>周六没走,借共享单车的便利想细细骑游北京的胡同,这是白塔寺后的一个胡同—苏罗卜胡同</h3> <h3>北师大</h3> <h3>恭王府也是我这次要看的一地儿,正好沿着前海北沿来到这,它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腾退修缮工作历28年完成,使之成为中国唯一一座对公众开放的清代王府。</h3> <h3>小王府只是一个北京著名的饭店,没历史来历</h3> <h3>大清朝的邮局</h3> <h3>烟袋斜街,街如其名,一条离了歪斜的街。是北京十大胡同之一</h3> <h3>南锣鼓巷,又一条名副其实的北京老胡同,值得一逛</h3> <h3>这是在南锣鼓巷里的齐白石纪念馆,收门票,这个与我的穷游理念有冲突,门口瞻仰一下</h3> <h3>这是我一直想来的地,老舍故居。其实它是1950年老舍先生从米国回来定居的住房,他在这居住了16个年头,直到在66年那个黑暗的夜他投了太平湖。</h3> <h3>想了解老舍故居具体情况可点击放大图片(偷懒了),这个也是进大门后的一个影壁墙</h3> <h3>老舍纪念馆大门,也叫牌楼吧</h3> <h3>二道门,有个木制影壁</h3> <h3>三间正房(北房),中间一屋是客厅,东屋是老舍先生夫人胡先生的卧室兼画室</h3> <h3>三间西耳房,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和卧室</h3> <h3>三间东厢房</h3> <h3>院子,正房门前的两颗柿子树(53年先生亲手栽种),进大门处也有一颗(所以这儿也称为丹柿小院),还有几颗樱桃树和西厢房前的一颗枣树。老舍先生极爱花草树木,这个和他父母喜欢种花草树木有关系。据说老舍先生院里的花草树木盛开时有很多名人雅士来他家赏花观景,这当然是在文革前</h3> <h3>正房的中间,现在作为老舍先生的纪念台。正房两侧另有小耳房,东侧现在是纪念馆办公室,西侧是老舍先生书房,他在这里写下了50年归国后的作品,比如说《茶馆》、《龙须沟》《正红旗下》等等“新作品”,当然还有让他倒霉的那部《西望长安》。一直在想他后来写话剧多是受赵清阁先生影响?(我有点八卦了)</h3> <h3>夫人卧室桌上的文房四宝</h3> <h3>他夫人的床</h3> <h3>客厅</h3> <h3>书屋,应当是他的藏书房间。书房因光线原因没能照好,光顾的游客不多,因时间原因,只好匆匆离去。老舍先生的作品和精神永存,在留言簿上写下敬仰语离开。</h3> <h3>成贤街—现在统称国子监,又一个大胡同</h3> <h3>国子监简介</h3> <h3>国子监牌楼,在这前面还有个北京的孔庙,收费主动免进了</h3> <h3>离开国子监,来到前门大街。</h3> <h3>天安门广场进不去只好到这做张三到此一游做记号</h3> <h3>景山,便宜的景点,门票仅两元,我进去了!</h3> <h3>山顶著名的“万春亭”</h3> <h3>这是因人而得名的歪脖树,倒霉的崇祯帝(明朝最后一个也是据说最勤奋的一个朱皇帝)在这颗树上挂着去向他祖宗朱元璋谢罪了</h3> <h3>景山顶上眺望故宫和北京中轴线,雄伟壮观有没有</h3> <h3>西侧的北海白塔</h3> <h3>景山北望,又是连起的中轴线风景名胜</h3> <h3>景山山坡上迎春花开了</h3> <h3>含苞待放的桃花</h3> <h3>出门后瞻仰故宫博物院后门</h3> <h3>北海收费还不让骑车进去,只好隔栏杆照张相做记号</h3> <h3>十大胡同有琉璃厂,所以来了。但是我不懂书画,来此有辱斯文</h3> <h3>从琉璃厂一路东来,进入大栅(shi,一直搞不懂为何读这个音)栏</h3> <h3>看图识字,不过这可是吃货的好地儿</h3> <h3>前门,没见到大碗茶</h3> <h3>一个吹糖人摊,写着是传承人</h3> <h3>周日早上来到天坛</h3> <h3>祈年殿,没进去,在墙外照的。这几天本着穷游做法,门票一共花了2元,市内三天租共享单车车费才1元,所以所以让我掏钱看景还是别为难我</h3> <h3>在天坛北门遇到云南的“瓦尼族(?)”预备游园,偶遇并涨姿势</h3> <h3>十大胡同包括东、西郊民巷和金鱼胡同,不过能照相的太少,这几处就别再列入横么十大胡同了</h3> <h3>王府井大街里的“祥子”</h3> <h3>最后一个十大胡同—八大胡同,因时间关系和饿,没能全部逛(理论上逛也不大好不是,呵呵)。所以漏了“小凤仙故居”物的,不过不算遗憾</h3> <h3>这个夹道够窄</h3> <h3>这个算八大胡同的亮点?</h3> <h3>这是个观音寺。一天半的时间骑游了这些北京著名的地儿,本来想做个像点样的胡同串子,现在想想又是走马观花。下次吧,有真正空闲时间也许会逛的细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