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做大师的学生》,周国平先生带我们走进阅读的堂奥,教我们做一个幸福的醒客,品尝思想上的快乐,自得清醒中的幸福。 书中的大师,或古老或年轻,都扎根于人类精神生活的至深土壤之中。作为读者,或初读或重读,都能在个人的心灵中抽出新芽。 作者用诗性的语言,挖掘出经典中的智慧,并对人类生存困境和当代人的精神状态进行深刻的省思。人们常说“阅读改变人生”,主要改变的不是人生的表象和外观,而是改变人生的格调、气象和境界。</h3> <h3>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h3><div>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div><div>读经典做大师的学生,越来越熟悉了,你就会觉得大师也是你的朋友。你的心灵中有若干亦师亦友的大师,你就遇见了更好的自己。</div><div>——周国平</div> <h3><br /></h3><div>《周国平论阅读 做大师的学生》阅读感悟</div><div><br /></div><div> 一直以忙为借口,不读整本书已久。仿佛教小学,也不必读那么多世界经典名著了,围着语文课本读几本足矣。问道北京我改变了许多,我知道正在努力成为魏都名符其实的名师,我希望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书是精神成长的必由之路。沉甸甸的书,密扎扎的时间表,暖暖的叮咛,都在督促我们读书吧!翻开周国平的书,做大师的学生,我看到了,孔子的洒脱,唯美的欢娱,自由的灵魂,满满的智慧与幸福。曾经在古驿道上与经典失散,今天 ,让我为中国的教育,为自己探究存在之谜,做一个幸福的读者, 做个幸福的醒客,瞄准经典,阅读。跟随《工厂女孩》,走进文学丛林,《我们仨》读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品《小王子》的《胡萝卜须》,看《绿山墙的安妮》,探究《小说的艺术》发现《人生的五大问题》与《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走到人生的边上》有了《存在的勇气》;翻开周国平的书,做大师的学生,尽兴品尝思想的快乐,阅读经典之妙趣。</div> <h3>一、轻轻松松读经典 </h3><div>经典就是对人的处境有真切的关心,对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命运有深刻周彻的肯认,对人内心经验有感同身受的体谅,并精八极,鞭辟入里。人们普遍认为经典一定要好好读,读的深刻、读的透彻,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看到这些要求,人们读经典的欲望瞬间下降了,因为压力太大,怎一个“累”字了得。</div><div>周国平却说,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别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当作“闲书”读就好。如果读的过程中不感兴趣,你可以跳过去,慢慢的,不求甚解,随着积累,有一天你就会发现你读那些书非常愉快,可以把它当闲书一样读。我想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为我所用,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读书就是我在吸取营养,把自己丰富起来。我自己感觉,读书最愉快的是什么时候,是你突然发现“我也有这个思想”。最快乐的时候是把你本来已经有的,你却不知道的东西唤醒了。由此不由得想起毕淑敏的《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她的一生都在读《人鱼公主》。有人在心里偷偷地笑话:“五十岁的人去读童话《人鱼公主》。 ”可是你看,十岁读不出三十岁的感悟,五十岁读不出二十岁的张扬,只要读了,有点浸染与熏陶就够了,谁一次可以读尽一生呢。《周国平论阅读》第三辑至第九辑就记录了周国平的阅读经历,在他的阅读体会中,我发现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本经典的阅读,千万别当教科书去读,而要不感兴趣的就跳读、喜欢的就精读,读不懂的就放弃,读懂的地方就享受。有一本书能让你的心静下来,能给你思考人生的机遇,就是一种愉悦,一种幸福。当然经典属于每一个人,但绝不属于大众,所以,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div> <h3><br /></h3><div>二、尽兴品尝思想的快乐</div><div>周国平却说,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心底那股阅读的烈火终于又被点燃了。“因为它在那里。”在醒客眼里,别的的事情可能不存在,他只看见那座最高的山。与历史上那些更伟大的醒客对话。我读《周国平论阅读 做大师的学生》,也跟着读书中介绍的经典原著。因为,如果你仅仅知道故事梗概而不去读这本书,你将错过最重要的东西。我禁不住诱惑,又一次拿起了《鲁宾逊漂流记》,一部伟大的小说,其所以伟大之处不在故事本身,而在对故事的叙述,在笛福笔下,鲁宾逊的孤岛奇遇是由许多丝毫不是奇遇的具体事件和平凡的细节组成的,他只是从容道来,准确,宛若自然天成,因此,而极有力量,使我们几乎不可能怀疑他所叙述的事情的真实性。我们仿佛身历其境,看到只身落到荒岛上的鲁宾逊怎样由惊恐而到渐渐适应……我也跟着周国平背“明月几时有”“天凉好个秋”“春花秋月何时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在那个唯美的古诗文殿堂里徜徉,……</div> <h3>三、认识苦难的价值</h3><div>真正的成功者必定经历过苦难、挫折和逆境,决不是只靠运气好。人们往往把苦难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可跟着周国平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通读。看到了一些经典作家痛苦的人生,在维纳斯脚下哭泣的海涅仰望无臂的女神,他内心是多么痛苦,他一生写得最多的是爱情诗,但是他的爱情经历说得上悲惨,那是一场从开始就注定没有结局的恋爱。正是这种痛苦的失恋,使他的灵魂一发而不可收,写出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诗歌。当坐着轮椅的史铁生来到荒芜的地坛,他觉得这古园就是为了等他,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了他。四百年,等到他出生,等到他生命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痛苦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想,使他对生命看得更透,历史的每一瞬间,都有无数的历史蔓展,都有无限的时间延伸。我们生来孤独,无数的无限的时间因破碎而成片断。互相埋没的心流,在孤单中祈祷,在破碎处眺望,或可指望在梦中团圆。记忆,所以是一个牢笼。印象是牢笼以外的天空。歌德、李白、史铁生………他们因痛苦的经历让精彩变成了经典。在设计一个完美的人生方案时,人们不妨海阔天空地遐想。可是,倘若你是一个智者,你就会知道,最美妙的好运也不该排除苦难,最耀眼的绚烂也要归于平淡。原来,完美是以不完美为材料的,圆满是必须包含缺憾的。最后你发现,上帝为每个人设计的方案无须更改,重要的是能够体悟其中的意蕴。</div> <h3>四、阅读经典之妙趣</h3><div>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阅读经典之妙趣,正在于发现和重温的双重喜悦。</div><div>——周国平 </div><div></div><div>有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叫作“阅读改变人生”,阅读改变的不是人生的表象和外观,而是改变人生的格调、气象和境界。它带给我们的主要不是一些表面的外在的成功,而是内在的优秀,正像培根说的“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因此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所以,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他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的过程。</div><div>“倘若幸运,你在成长道路上也许会遇到好老师,但是,你会发现,好老师之所以好,往往是因为他从大师那里汲取了营养,而他往往还会把你引到他倾心的大师面前。所以,即使你不幸,你没有遇到好老师,也就不算什么,大师就在图书馆的书架上,你直接去找大师就是了。”</div><div> ——周国平</div><div>周国平对名著的阐释,帮我打开了另外一个全新的世界。原来名著的魅力是如此之大,如此的吸引人,原来大师们想的是如此的透彻明了,大师们的智慧之光犹如黑夜苍穹中的一颗耀眼的巨星,照耀着人类穿过漫长的暗夜,没有大师的指引,人类将会迷失方向。</div><div>在阅读或成长这件事上,与其追逐萤火虫的半点微光,不如追随璀璨的北斗星。我将矢志不渝地追随大师们的足迹,感恩周国平的指引!感恩名师站对我成长的引领!感谢远道而来的领导和教师、同学们 ,辛苦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