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太平洋歌诗达“大西洋号”邮轮46天海岛游之旅(续集十)帕果帕果篇(1)

马踏飞燕

<h3>2016年12月22日,这又是我人生中的重要日子,当儿子的微信消息,通过卫星传递到南太平洋上我的手机中,获悉他夫妇二人喜得"千金",儿媳生产顺利、母女平安时,我和老婆十分兴奋!万分高兴!我们升级当爷爷、奶奶啦!</h3> <h3>大西洋号继续航行在南太平洋辽阔的海面上。今天晴空万里,海水湛蓝!如同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样,爽朗、舒展!明天,(12月23日)我们将到达"世界各国中最后一天进入"(由于位于国际日期变更线东侧的关系)的国家:萨摩亚的首府"帕果帕果港。</h3> <h3>我们的大西洋号邮轮从波拉波拉港启程,已调转船头,往回折返,向萨摩亚群岛的帕果帕果方向航行,全程1102海里,需要在海上连续巡航两天,将于2016年12月23日,到达帕果帕果岛。并且,由于时区变更的关系,于12月21日24点和12月23日午夜时分,分别将时钟各调慢一小时。</h3> <h3>帕果帕果,在太平洋中南部,<span>萨摩亚乌波努岛的东边300多公里的海域上,有六个岛屿,这个岛群就是东萨摩亚。,其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叫图图依那(TUTUI- LA)。美属萨摩亚的首府帕果帕果(PAGO PAGO)就在此岛上。</span><span></span></h3><h3>帕果帕果为天然良港。美国重要的海军基地。输出金枪鱼及椰干等。1872年帕果帕果被选为美国海军的装煤站,1951年以前一直是个活跃的海军基地,现为船只的定期停靠港。1964年机场开放,促进了旅游交通和现代化。</h3><h3>从西萨摩亚的阿皮亚每天有好几个航班往返此地,大概是因为地球自转的关系,从西萨摩亚往东飞往美属萨摩亚(小飞机)要大概45分钟,而从东萨摩亚飞回西萨摩亚则只飞约35分钟,当然这么短的距离就基本上是由10多个乘客的小飞机来承担了。</h3> <h3><span>虽然西萨摩亚与美萨摩亚分属两个国家,但它们却有着同样的文化。东萨摩亚有美国作靠山,经济等似乎都要好些。帕果帕果的机场就很气派,它的跑道甚至比纳迪的还要好。远处山峦在朝阳的斜射下显得灰蒙苍劲,海岸边冉冉升起的一带雾气使人觉得刚抵达的这片土地有点广袤飘渺,倒是近处的景物在艳阳照耀下透出勃勃朝气。</span><br /></h3><h3><br /></h3> <h3>根据考古学上提供的证据,今美属萨摩亚在2,500年前就有玻里尼西亚人居住。在欧洲接触和探险之前,土土伊拉是乌波卢岛(现西萨摩亚的一部分)的下属区,而马奴亚群岛则由他们自己强有力的酋长统治。1722年荷兰航海家洛加文(Jacob Roggeveen)首次发现马奴亚群岛,并与岛民来往。1768年法国探险家抵达,1787年法国探险队中的11名成员被杀。其后40年,欧洲探险家均避开这些岛屿,这期间,这些岛屿变成逃跑的水手和逃犯的避难所。1830年代伦敦传教会首批传教士抵达岛上,随后有更多传教士相继涌来,土土伊拉岛和马奴亚群岛均在传教范围之内。</h3> <h3>气候</h3><h3>帕果帕果属热带性气候,因有海洋贸易风和充足的雨量调节,温暖宜人。帕果帕果年平均降雨量约5,000公厘(200寸),降雨时期大都在11月至3月之间。全年气温十分稳定,每日最低平均气温20℃(68℉),午后最高气温约32℃(90℉)。相对湿度经常较高。</h3> <h3>我们到达帕果帕果后的岸上行程是"海滩之旅"。离集合上岸时间还有一段时间,闲庭信步于三层甲板船舷,先领略一下"帕岛"港湾的风光。</h3> <h3>旅游业</h3><h3>旅游业是萨摩亚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和第二大外汇来源。2003年接待游客9.244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3.9%;旅游收入1.5863亿塔拉,增长4%,占GDP0.3%。游客主要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萨已提前实现南太委员会(SPC)为其制定的旅游收入指标,但尚未达到所规定的年接待10.2万游客指标。影响其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酒店设施简陋和交通不便。</h3> <h3>动植物资源 </h3><h3>约70%的陆地面积长满高大的蕨类植物和树,诸如滨玉蕊(Barringtonia asiatica)、面包树、露兜树,以及大量的椰子树。动物有玻里尼西亚鼠、果蝠和少数野猪。鸟类30馀种,有鹦鹉、鸽子、野鸭和萨摩亚特有的齿鸠。</h3> <h3>刚刚下过去的一阵毛毛细雨,把岸边红色房顶润湿的更加鲜亮,在碧水青山的怀抱中显得那么静谧。</h3> <h3>邮轮生活就是悠然自在,甲板散步后,坐在九层的"波提切利"歺厅,一边休息品味水果,一边观景,十分惬意。</h3> <h3>经济情况 :萨摩亚是农业国,资源少,市场小,经济发展缓慢,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h3> <h3><br /></h3><h3>多数岛屿多岩石,由死火山形成,四周环绕着珊瑚礁。中央山脉耸立于土土伊拉和马奴亚岛群上。渔业和旅游业是其主要产业,但美国政府却是主要雇主。主要人口为萨摩亚人后裔。美属萨摩亚可能在3,000年前就有波利尼西亚人居住。</h3> <h3>萨摩亚国,包括萨瓦伊岛和乌布卢岛两个大岛为主的西部地区,平时常称西萨摩亚。萨摩亚因位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东侧,是世界各国中最后进入一天的国家,它与近旁的汤加王国相距不过二三百公里,但两国日期始终要差一天时间。</h3> <h3>居民情况 :<span>种族相当纯一。萨摩亚人或有萨摩亚血统的人构成人口的绝大多数。萨摩亚人属玻里尼西亚人的一支,与夏威夷人、大溪地人、东加人和新西兰人血缘关系颇近。萨摩亚语言属澳斯特罗尼西亚(Austronesian,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大多数美籍萨摩亚人也讲英语,群岛上公民被视为美籍人,但不是美国公民。</span></h3><h3>传统宗教实质上已不复存在,半数以上美籍萨摩亚人为基督教公理教会教徒,其馀多数为天主教徒或卫理公会教徒。</h3><h3><br /></h3> <h3> 约95%的人口集中在土土伊拉岛,半数以上聚居在岛的东部,包括最大的垦殖区帕哥帕哥。其馀多居住在马奴亚岛,少数人住在斯温斯岛。</h3><h3>20世纪中期以来,群岛的出生率逐渐下降,死亡率则相当稳定,1951年前居民迁入和迁出的仅限在邻岛西萨摩亚,此后则大量移居至夏威夷和美国大陆。</h3> <h3>上午十点钟我们集合下船。站在车厢门内的这个小姑娘,是此次邮轮游中一个非常聪明可爱的小朋友,因为长相很甜,我们管她叫"糖豆"。到达帕果帕果,上岛短途游时,和我们同一个行程。</h3> <h3>我们乘坐的是当地最好、最具特色的一种"大鼻子"巴士车。没走多远,导游说第一个景点到了,结果,我们下车脚下站着的地方,就是刚刚在船上望见的岸边。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另有一番韵味。</h3> <h3>帕果帕果唯一的一处胜景是造雨山。它危立于帕果帕果港湾边,山脚周围几乎是无日不雨的,明明是艳阳一片的,可一转脸,就会造出一场不小的雨来。因此就得了造雨山这个美名。</h3> <h3>隔水望去,远远的,我们的"大西洋号邮轮"静静的仃泊于港湾中。</h3> <h3>这个帕果帕果说是个首府,还是个美国管辖下的城市呢,可你怎么看也不象个城市。它只是依山傍海沿公路两旁长长的一条建筑走廊,并且有不少地方常常断开了,路旁什么也没有。这种城市的结构让你更难分清哪儿是城区,哪儿是郊区了。</h3> <h3>爱摄之徒就是这样子任性!</h3> <h3>东萨摩亚虽然与那边的西萨摩亚同属火山岛构造,但景观大有不同。东萨摩亚的海岸边上到处布满了令人惊讶的"奇石",好端端的海岸上,常有嶙峋巨石突兀,并延伸出海里,挺拔于汹涌巨浪前。间或还会有瘦小凋朽的树桠或是如柳的椰树象是哪位大师挺艺术地插种在巨石上。这样的美景真的不下十处。</h3> <h3>导游说,远处的小岛叫骆驼峰。象吗?</h3> <h3>这就是我们乘坐的"大鼻子"巴士车,看,当地人多热情,还在每个车窗插上了鲜花!这足以说明,这里的人对于我们大西洋号,2000多名游客的到来,是何等的热情和重视程度。</h3> <h3>"大鼻子"巴士车,将我们很快又送到一个沙滩景点。兴趣盎然的人们,一下车就立刻融进这片海岸边的海滩之中。</h3> <h3>如茵的绿草,刚刚被小雨洗礼过后,更加嫩绿可人。</h3> <h3>又到了一个海边沙滩。</h3> <h3>又是一个当地最著名的沙滩到了!导游介绍说这是一个私人沙滩,起名叫"两元沙滩":凡是到这里游泳的客人只要交两美元,玩儿多久不限。当然,我们这些游客是不用再交钱了。</h3> <h3>我们这些船友们,很多人迫不及待的扑进海水中,甚至有一位男士,不一会儿就游到了安全范围的边缘,那里波涛汹涌,相当危险!导游和很多船友大声呼唤,让他马上回来!但,他还是勇往直前!那边浪涛声很大,估计他是听不见的。</h3> <h3>这片海滩美妙之处,避风、平静、平缓,人们尽情享受着浮潜、拾贝、捡珊瑚的乐趣。</h3> <h3>好专注哇!乐在其中。</h3> <h3>抓到了一只寄居蟹!</h3> <h3>看,他们玩的多开心呀!</h3> <h3>活生生的一只大猫!守护在海岸附近!</h3> <h3>人们总是对泻湖一见钟情。</h3> <h3>好惬意哦!</h3> <h3>终于知道休息会儿了。</h3> <h3>这是我们车上的当地导游。</h3> <h3>三个小时的短途游之旅很快结束了,"大鼻子"巴士车把我们送回到了港口。我们商量好,回邮轮休息一下,吃点午餐后,再下船自由行,走一走看一看港口附近的沿岸风光。</h3> <h3>视频:在观光车上拍摄的沿途风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