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迁

安然

<h3>  小时候,听长辈说:搬家穷三年。于是每次搬家的时候我都在心里盘算,到底为什么搬家就会穷三年,后来搬得多了才明白,搬家的时候因为总是觉得东西太多,把当时认为不需要的东西都扔了,等搬好了家,发现那些扔掉的东西其实都有可用之处,明白了为什么搬家穷三年,于是自觉好像悟得人间真谛,从此以后把有没有用的物件全部都留着,以防不时之需,也为了不穷三年,就养成了一个藏物的习惯。 居住空间里挤满了一年或许两年才能用到一次或者压根就用不到的物件。 </h3><div> 以前一个人搬家,一个拉杆箱,一个随身携带的袋子家就在里面, 从这个城市跑到那个城市,从大江南跑到大江北,迁徙的里程比候鸟都长,了无牵挂。有了孩子,物品越来越多,孩子的,自己的,吃的,用的,穿的,渐渐成了规模,搬家动辄满满一卡车。搬家便成了心头之痛,最怕的也是搬家。 </div><div> 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幼儿园,小学,初中,孩子读书的里程慢慢变长,家也不知道安在哪里为好,干脆学样孟母三迁,最终迁到了距女儿学校不足一公里的地方,心安处是故乡,离女儿读书近便心安了。 </div> <h3>  说搬就搬,在无数物品中,突然开始怀疑长辈们搬家穷三年的古话,因了这句话,我这些年积攒的物品堆在屋子里像垃圾场。一件件整理开,曾经何年何月去印尼买的精油和优质咖啡从未启封过,在意大利的PRADA 店铺门口盘桓很久买来的手包自从带回来就束之高阁,甚至不再记得。 屋内曾经装修时为了美观大方而做的雕花大理石被尘土掩盖,好像从未在意过大理石上雕花的精美,那些昂贵的香水和彩妆,眼霜都不曾被使用过,很多已经过期但是仍然被我藏着。忙碌的生活想把生活简化,简化,再简化,藏好之后便再也不会想起这些东西。最多的是衣物,十年前的衣物,看似无破损之处,但是也很多年没有碰过,衣柜越来越挤,但是这些东西总是不舍得丢弃,想着或许有一年重回以前的时尚,又可有用武之地。女儿小小年纪,依然不改对旧物的留恋,去年同学送她一个杯子, 我问她还要不要?女儿眼也不眨就说要,但是这个杯子女儿已经有段日子看也不看一眼了,探究的结果是因为女儿觉得东西还没坏而且杯子让她想起她的同学,放不下的情谊,舍弃不掉的占有欲望。于是因了这些放不下,因了这些心里对穷的恐惧,因了我们的对物品的贪婪,我们占据着大大小小我们再也不会再使用的物品。 </h3><div> 上海的房价今年以来已经实现了曾经觉得匪夷所思的三六九,内环九万每平方,中环六万每平方,外环三万每平方,有些地区已经远远超过了三六九原则。 我们的空间是如此的昂贵,物品的折旧就像岁月的流逝,旧了破了但是我们仍然舍不得丢弃,就像岁月流逝了剩下的就只有回忆, 有谁会在回忆里度日呢? 但是我们却每天生活在这些对我们不再有用的物件中间,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杂乱无章。 </div> <h3>  这样的事情又何岂在搬家中,在我们人与人的关系中又何尝不是。前些日子, 多年不见的朋友来我生活的城市,快二十年后大家第一次重逢,为什么要见呢,或许是都想看看对方现在过的好不好,多年前,他曾在北方的一个城市读硕士,我在千里之外的南方城市工作,北方的寒冬里他一个人跨越千山万水跑到暖意融融的南方来找我,只为了告诉我一句话。当年我让他扫兴而归,如今他已是北方那个城市某高校一个学院的院长,而我在另一个南方城市过得也安好。</h3><h3> 和老朋友见面自是高兴,自从前聊到现在,只是没有未来可以展望,大家取得了联系,偶尔会聊聊心得,聊聊现实,但是这种关系慢慢变的别扭,彼此不在一个平台,没有共识,没有相同的价值观,不多久我便决定终止这种联系。往事便是往事,就该留给过去,不管曾经是否美好都不要把它留到今天更不要带去未来。 </h3> <h3>  搬家,我们带着不计其数我们不再使用的物品占据着我们昂贵的空间。 生活,我们带着贪婪,嗔恨,怨怼和过往让我们现在的生活痛苦不堪。就像以色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所著的《人类简史》中的观点,几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流浪,以采摘果实狩猎为生,生活过的轻松惬意了无牵挂,当人类走进驯化的农业时代,与其说人类驯化了小麦,水稻等等农作物,而不如说这是一个陷阱,人类世世代代种植小麦水稻为生,水稻和小麦籍以人类的手迅速征服了整个世界。人类从此背上了枷锁,为了种植而建屋,驯化动物,进行细化分工,大部分人世世代代负担沉重但却只能解决饥饱。 我们偶见衣衫褴褛的流浪者,我们对他们投以怜悯的目光,但是我们可曾想到过他们的意愿?我们用终身的自由换取了尚在恐惧中的温饱,谁又该同情谁?终其一生,我们所需的不过是一尺见方之地,但我们却总以拥有大房子而为荣。老一辈的箴言一样会过时,说我们拥有,不如说我们被我们所拥有的物品所占有和驯化。</h3><h3> 佛说放下,佛说断舍离,我们一介凡人,断不掉,忘不了,离不开,如万不得已断了,离了,舍了,却是生生留了一步三回首的眷恋。张爱玲晚年在迁徙中辗转,带得不过只是一个随身的包裹,然而不知她心里又有多少沧桑,她或许已带不动任何看得见的负累。岁月匆匆,我们回望自己的背影,又生出多少似水流年的感悟?虽说终是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但我们一转身多少往事又会被忆起,仍是剪不断,理还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