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寻培田古村,情系原型设计

潘光丽

<h1> 对于真爱梦想的家人们来说,培训是一件疲惫而刺激的事情。疲惫是因为每一次繁重的课程内容和匆忙的行程安排,容不得你有闲暇或偷懒。刺激是因为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洗礼,这种洗礼不是说教和感化,而是让你在持续不断的烧脑中颠覆过去与自我,以不一样的视角和心态审视过去和挑战,你会发现你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轨迹,你可能不知道远方在哪里,但是你强烈地想改变自己,现实中的那些无可奈何已经变得不足为奇,你只想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挑战未知,磨砺自己,即便已经精疲力尽。正因为如此,有关真爱梦想的学习都能给向往远方的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记……</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u><font color="#ed2308">第一天</font></u></b></h1> <h3>凌晨五点半,四周一片寂静,路灯犹如梦想,照着前方的路,我们从约定的凯旋城出发,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的心中却满是光明……</h3> <h3>经过一番折腾,我们在下午五点半来到目的地——福建培田古村</h3> <h3>这是一个据说已有八百年的村落,我们找到了落脚的地方,简单的旅馆让我们的心满足得爆棚</h3> <h3>我们称这样的格局为横七竖八</h3> <h3>晚饭过后,我们来到博士们的居住地,可爱的小魔正在为我们切杨桃,为篝火聚会准备着……</h3> <h3>篝火聚会开始了,来自贵州普定的十名老师和福建武夷山的几位老师以及家乡与社区课程开发组的老师们被分为两个组进行PK。第一个节目,儿歌接龙,三秒内接不上,将有一个队友被对方带走,最后人多的组获胜,结果两个组旗鼓相当,不分胜负</h3> <h3>围着篝火,各种花式儿歌层出不穷,连“我在马路边,捡到一朵花”都弄出来了</h3> <h3>这是一个放飞真爱与梦想的时刻,从甘局开始,大家真情告白了自己此行的期待和感触。说者用心,听者入情,梦想如同篝火,点燃后在噼噼啪啪中绽放光芒。</h3> <h3>聚会结束,我们走在回旅馆的小路上,一个小店的灯还亮着,店里的一样东西吸引力着我们,它会是什么呢?</h3> <h3>别想多了,方便面而已啦——也许是太耗体力吧,小店里的方便面成了一种渴求,散发着浓香的味道……</h3>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u><font color="#ed2308">第二天</font></u></b></h1> <h3>清晨七点,大家准时就餐,小店老板自制的汤粉,味道不错哦</h3> <h3>早餐过后,走出小店,这只大公鸡显得尤其引人注意</h3> <h3>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按要求我们朝着未知的地方出发,接下来将接到什么任务呢?</h3> <h3>不管啥任务,路过村口的牌坊,大家忍不住先留张影</h3> <h3>这样的学习真是前所未有啊,露天教室,没有桌凳,在老师的安排下,培田小学的两名学生成了我们的导游,两位手握大权的导游以猜拳的形式挑选符合自己眼缘的组员,于是所有学员被分为两个大组。很佩服老师的安排,这样一来,贵州普定和福建武夷山的老师们完全被打散到不同的两个组里了,这显然为此行的老师们两天的共情共创与竞争成长打下基础。</h3> <h3>在小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以旅游者和学生的双重身份进入培田古村落这个看似清冷,实却百媚的文化圣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我们不会相信这样一个平凡的农家妇女说起自己的村子居然是娓娓道来,简直就是浑然天成、自成一体,胜过牢记旅游解说词的正规导游大军,像这样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村里有很多。从他们的言语中,我们慢慢了解了培田深厚的文化底蕴缘自培田人与众不同的耕读文化,耕读文化简单解释就是有事做事没事读书。在耕读文化的熏陶下,培田人除了掌握生活必须的礼仪以外和世界拉近了距离,使得不少人走出了培田走向世界。陌生的培田在我们眼里一下子变得熠熠生辉。</h3> <h3>一个小小的村落,这样的院落比比皆是,每一个院落毕然有位贤德的祖鼻,而所有的主人源于一个共同的吴氏血脉,超前的教育思想,严格的族规家规,让这个家族出了一批又一批贤人志士,一度雄霸一方。</h3> <h3>每一座古宅体现着不同的主人性格,却共同体现了培田人“培兰植桂”的雅致人生以及</h3><div>“文章移造化,忠孝作良图”</div><div>“门多问字书,座有读书客”</div><div>“善为玉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的耕读文化。</div> <h3>古朴的村落设计,优良的排水系统似乎在昭示着村庄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沉沦</h3> <h3>每一个院子都有天井,据说用于培兰植桂,但是我们发现作用不仅于此</h3> <h3>记忆深刻的圆桌,可以一分为二。当男主人在家里,家中桌子就是圆的,男主人外出做官或者经商,桌子抬走半张只放半张,一张桌子都是文化啊</h3> <h3>拯婴社,一个专门救助孤儿和弃婴的地方,走进去就是双善堂,房屋的结构都是双份,两个院子,两个池塘,两个天井,大概是意味着好事成双意思,村里结婚仪式就在这里举行,乐善好施在这里体现得很具体</h3> <h3>不要以为我们是旅游来了,任务布置中,说起来有点累,也说不清楚,所以此处省略一万字……</h3> <h3>我们的成果距离老师的要求有很大距离,我们需要再进村子再次调研</h3> <h3>几位印象深刻的培田艺术家,真正值得敬重的老一辈,从言语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培田文化的保护意识根植于心</h3> <h3>大姐名叫林朝凤,我能记住的不仅是她环保的剪纸观念,还有王国伟人和可谈风月——非常前沿的女子教育文化</h3> <h3>八十多岁的老人在专注地做着手工</h3> <h3>所有作品基本是村里人的手笔</h3> <h3>文化根源</h3> <h3>又一次烧脑开始了,凡是思考问题的时候都省略叙述了……</h3> <h3>夜晚烧脑继续中……</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font color="#ed2308">第三天</font></u></b></h1> <h3>忙碌了一个下午和晚上还是不知道什么叫原型设计是吗?先体验一下下,百思不如一做,这不就是最简单的原型设计嘛</h3> <h3>时间过得真快,第三次走访之后,我们弄清供需双方的需求,原型设计终于有点谱,中途有些分歧,好在最终明确殊途同归,转眼就到了下午。几天的体验只为有个结果,原型设计汇报中,我们都很认真对待哦,</h3> <h3>瞧瞧我们可见的成果</h3> <h3>此行总结发言,人人有发言,个个有体会,我们都很惊异自己和同伴的收获</h3> <h3>无论在哪里合影是不能少的事情</h3> <h3>时间真的过得很快啊!在三位美女的精心安排与指引下,四天的行程还是有些收获滴:</h3><h3>1.给孩子一点机会,他们一定会让你收获惊喜</h3><div>2.教材中的活动只是例子,打开思维,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材料</div><div> 3.找到方向,保持热情,让孩子们共情</div><div> 4.相信潜力,释放潜力</div><div> 5.注重团队协作与合作</div><div> 6.不用太在乎结果,不要害怕分歧,过程中的反复迭代自会让你有所收获</div><div>关于原型设计:(到底对不对呢?)</div><div>1.共情调研</div><div>2.定义问题</div><div>3.头脑风暴</div><div>4.原型设计</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四天 </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6px;">一天的上车下机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和烧热的脑袋,我们在下午六点平安回到普定,感谢梦想家人,感谢家乡与社区课程组的小伙伴们留下的美好回忆!</span><br></h1> <h3><b><i><font color="#ed2308"><u>岁月如梭,过些日子估计什么都忘了,趁现在还多少记得些,就留个印记吧!</u></font></i></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