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之美

子楹轩画廊

<h1> 怎样欣赏中国书法</h1><div>中国书法以简练的线条造型,表现各种复杂的意境和情趣,它不仅是中国造型艺术精神的灵魂,而且是典型的东方美的艺术代表。</div><div>1.欣赏书法作品应把握三“性”</div><div>何谓三“性”,即书法作品的抒情性,欣赏进入的同步性和书法感受的双重性(文字意境美和书法意境美)。</div><div>(1)书法作品的抒情性</div><div>中国书法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总是情真意切地将书写性情作为艺术的灵魂和最佳境界。“书者,抒也”,“书者,心画也”,“欲书者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抒发的是一种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洒脱之情;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则抒写的是一种忠义愤发之气,慷慨悲壮的情怀,如排山倒海、火山喷发、奔腾不息、一泻千里;草圣张旭更是“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长叫三五声,挥笔如流星,将情感的宣泄发挥到了极致,才达到了“变动似鬼神,不可端倪”的艺术境界。</div><div>(2)欣赏进入的同步性</div><div>从表面上看,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宋代书法理论家姜夔说:“余尝历观古之名书,莫不点划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在他的眼中,静止横卧纸面的线条和点,居然会“振动”起来——从静到动、从空间艺术变成了时间艺术。所谓“挥运之时”,即是我们竟然能从书法作品中看到书法家在创作时挥笔作书的场景。由此可见,书法艺术兼具时、空两大属性,它的生存形态是空间性的,但它的表现形态却更多地渗入了时间性,这样就要求我们在欣赏静止的书法作品时采用“同步式”的欣赏,意即细心揣摩、体会书法家在写作时的动作、心理、情感、个性等各方面,如见作者挥笔时的动作、表情、神态。做到与作者的感情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去追索、去发掘作者丰富的心灵世界和抒情过程,这样才是一种真正的体验。</div><div>(3)书法感受的双重性</div><div>所谓“书法家”,除了其在艺术上必须造诣独到之外,还必须在文学(学问)上有所积累,有所建树,一个第一流的书法家,可以不是画家,不是政治家,不是经济学家,但是不能不是诗人、文学家。倘若缺乏后一个条件,他就很难在历史上占有地位。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到苏东坡的《赤壁赋》,从唐代的张旭、颜真卿到宋代的黄庭坚、米芾,从元、明的董其昌、文徵明、傅山到清代的何绍基、邓石如、王铎,从近现代的赵之谦、吴昌硕,一直到沙孟海、赵朴初、启功,无一不是诗文素养雄厚之大家,他们或有诗作传世,或有文集留存。其原因很简单,因为书法写的是字,不懂字,或不懂文学的人很难理解字是兼有艺术与文学的两重性。</div><div>所以,书法的欣赏应包括形式美和文字内容美两个重要方面。一幅成功的书作不但在艺术技巧方面无懈可击,而且在文字内容上也应提一种优美的意境。书法的欣赏不单单是“字”的欣赏,更是“书艺加文学”的欣赏。帛法欣赏活动是一种超负荷的高级智力活动,必须调动两个范畴的能力,并同时获取文学意境美和书法意象美的双重感受与满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