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小到大,因为是老三,可以是没规矩的。仗着父亲的偏爱,为了维护三丫头片子不被忽略的尊严,我喜怒形色,占尽霸道。说白了,我是被放养的一个野丫头。</h3><h3><br /></h3><h3>在我的生命历程里,我随心所欲的跟着我的理念和感觉走到今天!维艰过,在老家人的眼里风光过。日子走到中年,有很多感慨,一些感悟,更多的是心得。</h3><h3><br /></h3><h3>在众多教育理念,各诉风云时。我对教育方式依然选择"放养"的态度。</h3><h3><br /></h3><h3>每个孩子生来都是纯洁无暇的。孩子们之所以长大成为他们长成的人。是由孩子幼时的环境 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的。因为这些因素塑造着一个孩子的心态,性格和思想。</h3><h3><br /></h3><h3>我经常戏称自己为"野花",没有太多的修饰。经历冬寒后,依然鲜艳。一点阳光,我就会灿烂。这个与我的童年息息相关。童年的我,登山,爬树,春摘青杏,秋摘酸枣。沟壑践踏过,险崖攀爬过。在生活艰难的当时,是没人规范自觅野味的野丫头。艰难的一天后,有一小兜兜的收获,一天无食,但享受着满嘴自然野味的甘甜,那份收获满足着幼小的那份欲望。在童年中,我知道,再高的杏树,攀到树梢,总会有别人摘剩的杏子。再陡的土崖,红灿灿玛瑙般的酸枣,只要上去了,那香甜是可以入我口品其味的。当时,安全的问题没想过。从树上摔下来, 从土坡上溜下来。哭一场,继续...</h3> <h3>我的母亲,勤劳善良。如果用现代词的" 博爱",一点不为过。她上尊老,下爱幼。邻舍之间掏心掏肺。是我们村各辈份都爱戴的一个人。尽管母亲小学五年级毕业,她却用她的行为教导着我们。吃点亏不算啥,人一定要善良厚道!在母亲的无意识的身教中,或许是骨子里的东西。善良成了我没有选择的品德。</h3><h3><br /></h3><h3>我的父亲,智慧有头脑。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一个一个跟他的孩子们说。上学是唯一吃公家粮的可能。他不希望他的孩子们像父亲母亲一样,土地里闹活。哪怕,卖房子都的供应我们上学。从父亲那里,我知道教育为本。</h3><h3><br /></h3><h3>因为日子过的苦。父亲拼着命供四个孩子读书。生活经济压力可想而知。母亲懂道理,但没法承受过重的心理和身体的负荷。对供应我们读书产生了怀疑。大姐高考失败,临时民办代课。这个偶尔绝望了母亲曾有的期望。在借钱,甚至打算卖房供应我们继续上学的可能性中。家庭矛盾急剧化。我读高中那三年。家庭战争干扰着我心灵的承受力,捧着书本的我,却天天发呆,过多的自责自己不知天高地厚的升学愿望导致过多争执后家庭可能的破裂。不是很笨的自己硬是在心不在焉中学习着,成绩一塌糊涂。</h3><h3><br /></h3><h3>等到家庭经济稍微好转时,因为姐弟都有出息,吃上了公粮。父亲欣慰,母亲自豪。家庭难得宁静和谐。我的心灵忽然开朗。可以随心所欲的追求。高中时灵性全无的我居然灵慧启发。</h3> <h3>一鼓作气。我走到今天。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我总结了一些我自己的感受:<br /></h3><h3><br /></h3><h3>1.一个好的性格。童年一定要快乐。无所谓钱多少。孩子们的无忧无虑形成阳光般的个性,即使最艰难的日子里,向上开朗的性格会把他们尽快的带出低谷。而且,一个快乐的童年,它会给孩子们很多随心所欲的遐想。培养很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一个较少规范和要求的童年,是最好的一种童年教育,是给孩子们天性发展的最好时光。作为现代母亲,完全放手是不太现实的,但是我却在最大程度上让孩子们自由发展。</h3><h3><br /></h3><h3>2. 一个好的品性:我的母亲教我善良。我用一颗善良的心教我的孩子们善良为本。记得有一次去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个节目。老师给孩子们的标语是" If you have to choose between Right and Kind, choose Kind". 大意是" 如果让你在对与友善之间选择,请你选择友善", 当时听了孩子们不太齐声的" to Choose Kind" " 选择友善",我一滴清泪不自觉的滚下来。我亲爱的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在做人的理念上堪当大师。她的儿女和孙辈,不负她望。</h3><h3><br /></h3><h3>3. 一个和睦的家庭:我经常想,如果我的家庭富裕,父母曾经不会在我高中的两年里天天战争般争执的话。我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呢?我没有答案。但我知道,在我的家庭和谐平静的日子里,笨笨的我忽然灵慧聪丽,我付出的,总有相应的回报。学习成绩平平的我居然后来年年都有因为成绩优异而发的奖学金。当为人母之后,我知道家庭平和给孩子们心灵上的轻松,给孩子们心态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着健康的氛围。曾经几次比较凶闹的争吵给儿子幼小易感的心留下的阴影,是做母亲的我不愿回顾的。若干年后,儿子依然会提起到令我惭愧。所以我和先生在努力的维护着家庭的和谐. 一个人是不可能没有生气,愤恨,绝望等等负情绪的。精神上的负担和压力,不一定通过互相对吵才能解决。完全可以用别的一种超常的体力行为化解心中的不畅。我选择了去shopping, 即使是 shopping, 骑车,或者健美操。这些体力方式是可以化解那些精神发泄的需求的。这样心里的不快就不会淤结太厚.,心灵轻松些。</h3><h3><br /></h3><h3>4. 一个智慧的引导:一个智慧的引导或许会起到导航作用。我们很多迷失的时候。缺少的就是那么一句指导,一份关爱。出国读书,生两娃,上全职班。在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下,是很艰难的。难的时候,无语,只能自嘲"自己的选择"。学业结束后,先生建议我保留两本课本书。留给孩子们看看。小拇指长厚的书本密密麻麻的写着我的批注。我偶尔会给懂事的女儿看。女儿总会说:我要和你一样,一定要比你强。我对孩子们的要求不高,他们将来能过我现在的生活,我就欢喜了。我们在培养着孩子的drive (追求),当孩子无所谓的时候,我们去推动他们前进。当孩子们要争第一而不如愿哭鼻子时。我会对我的孩子们说:总有比你聪明比你强的孩子在那里。只要你尽力, 就好了。没有人可以占据永久的第一。我知道争强最累人,永远强势的人是享受不到一般平和人的幸福。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勤劳努力,将来懂得"随遇而安",随遇而安的人往往是能享受平和幸福的人。先生和我不算智慧之人。尽管我们背景不同,但都经历过艰难和挫折。在失败中领略的智慧或许会是最好的教材吧。</h3> <h3>5. 一个交流的方式:现在孩子们生活的社会,相对于复杂。好坏信息满世界的在网络里飞。在言语中传。交流是否到位,对孩子们的成长都很关键。为了关注更有效的教育孩子们取舍信息,端正思维。交流的关键,每个父母深有体会。我们家,无论多忙。晚饭一般是全家围坐餐桌吃晚饭,哪怕是最简单的三明治。这个饭餐桌是我们每天的汇报中心点。孩子们学校发生的点点滴滴都会缓缓流在饭桌上。孩子们习惯了。现在坐下来吃饭就会讲,很多的小纠结会说出来,我们听进去,尊敬孩子们的思维,在教导指引中,开开心心的成了过去。我从很小就习惯一个月带女儿出去逛街。只有我和她的空间。记得生下弟弟后,小姐姐满肚子的嫉妒,搞疯了当时的我。就决定分一些单独时间给女儿。9年过去了。这个习惯一直没变。一个晚上,一个雪糕,一个衣服大厦。我们母女从第一家衣服店开始逛到大厦关门。小丫头的心事涓涓的流到我的耳朵里。在今日这个青春期比较叛逆的时代。我女儿依然把大事小事都会讲出来。12周岁的女儿,和我一样高,坐在爸爸的怀里,亲一下爸爸,撒撒娇,哭鼻子,说说心事。这份亲密,我很欣慰。这是我和偏爱我的父亲从来没有过的亲密。<br /></h3><h3><br /></h3><h3>6. 一个读书的好习惯:在这个物质生活日日丰富精彩中,人们的心灵似乎比以前更孤独了。或许是高节奏的生活,缺少了交友的时间;或者是人和人之间逐渐的少了那些信任和那种曾经握一个手的约定可以一生相信的真诚。忙碌在生活中,孤独在灵魂里。读书是一种寄托灵魂,安心养性的方式。或者也可以学一门乐器,或者学个诸如画画的爱好,这些或许也可以给自己一份心灵的安宁。但我往往认为,音乐和绘画或许能安放灵魂,但有些人走进去了,却封闭了自己,难以走出。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形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然后学一个自己的爱好。视野开阔,心灵丰满的人,心态比较健康平和。我偏爱读书,可惜我的两孩子却不是很喜欢。在给他们学个自己的爱好的同时,我在努力的强制性的要求他们读书。我知道,有一天,他们会跟我讲:妈妈,谢谢你!</h3><h3><br /></h3><h3>这些是我的一些感受和教育理念。所以,我依然选择了"放养"我的孩子们。除了偶尔规范着一些行为上的弊端,我让我的孩子们放纵着童年的欢乐, 肆意着心灵的自由。我会积极的参与孩子们所有的校内校外的活动。闲暇时,带他们爬山,骑车,采野花。让他们学着有责任心,帮助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学着不要过多计较得失。培养着他们良好的个性和一些良好的品德...</h3><h3><br /></h3><h3>我一直坚信: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一个阳光开朗的的性格,一个良好的品德修为,一个宽阔的知识和眼界,在这个渴望美好,人心向善的社会,是一个人能拥有的最大财富。</h3><h3><br /></h3><h3>- 图文原创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