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我有一个儿子,今年9周岁,像无数的孩子妈妈一样,如何能够更好的教育他、陪伴他成长成为我常常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开始阅读各种育儿经、开始向前辈请教、开始同身边的朋友交流。奈何教育孩子终究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每个孩子也是不同的独立个体,在教育、陪伴孩子的路上一路走来,我曾为偶尔的小收获而激动欣喜,也曾为孩子的一时调皮而暴跳如雷甚至黯然神伤。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教育和陪伴孩子的过程,也是我自身学习和修行的一个过程。下面我就将这一过程中的一些小心得和小教训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br /> 一、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帮助孩子树立乐观积极的性格。<br /> 作为一个妈妈,我也和其他千千万万的家长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多时候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孩子的成绩和特长培养上,而忽略了孩子的性格培养。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我常常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而与我不同,孩子爸爸自带积极乐观属性,在与孩子的接触中,更注重孩子的性格培养,常常会使用鼓励的语句与孩子进行交流,不仅父子相处起来更为轻松融洽,而且有些孩子觉得很困难的事情在爸爸的鼓励下也会轻松解决。比如背诵几首古诗,孩子会向我抱怨:“妈妈,古诗太难背了。”我往往会说:“多背几遍不就会了吗”,并开始为孩子翻译古诗内容并逐句教孩子背诵,可孩子还是觉得很困难。而孩子爸爸则会首先鼓励孩子,告诉孩子“你能行的,我看好你”,接着会和孩子说“我们来比比赛吧,看看谁背的更快一些呢”。孩子的积极性被调动了,在和爸爸的比赛中也就不知不觉的把古诗背完了。经历了几次类似的事件之后,我开始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孩子知识首先要帮助孩子调整对待知识的态度,往往困难的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孩子看待知识的态度。其实不仅知识,孩子对待其他事物也都是这个道理。不难想象,一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孩子必然会拥有良好的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此后,我开始调整自己,在和孩子的接触中少使用要求性的语句,多使用鼓励性的语句,给孩子必要的肯定,让孩子拥有适度的自信,积极乐观的面对事物。同时也要注意不要把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坏情绪传染给孩子。一个总是哀声叹气的妈妈很可能培养出一个不自觉中就会哀声叹气的孩子,而一个积极阳光的妈妈也会陪伴出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孩子。<br /> 二、尊重孩子的想法,适当的给孩子以必要的辅助。<br /> 每个孩子的心底里都会有一颗属于自己的种子,我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和唤醒孩子心底的种子,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或目标而努力。在与孩子的接触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如果由我来为孩子做决定安排任务,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因为新奇而听从安排。但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出现排斥心理和情绪,即使完成任务,也会变得或是拖拖拉拉,或是应付差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其实孩子的心底里对各种事物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而他的想法与作为成年人的我的想法往往会有所不同。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不应该用成年人的想法强行替孩子做决定,也不能始终认为孩子还小,不懂得选择就越俎代庖替孩子大操大办,要给孩子留有自己选择的空间。之后我开始在当孩子面临选择的时候,尽量听取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当然,因为孩子的知识和阅历毕竟有限,在孩子面临选择的时候,我还是会为孩子提供必要的辅助,避免孩子选择上的盲从。比如,在孩子选择特长班时,我尽量为孩子讲解特长班的学习内容、可能面临的学习困难及学习后会取得的收获,并争取提供机会让孩子试听或尝试他感兴趣的课程,之后再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决定;对于课外补习班也会听取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可以达到学习要求,不会勉强他参加补习班,但会设定定期检测,如不能达到要求,则要进行适当调整。<br />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br /> 在教育和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妈妈,我的语文书在哪里”、“妈妈,我的钢笔在哪里”、“妈妈,我的衣服在哪里?”“你自己的东西,你应该知道它们在哪里。”“妈妈,你帮我找找吧。”一句“你帮我找找吧”孩子便心安理得的把自己的责任推卸掉了。和朋友聊天,也会常常听到朋友抱怨,“我家孩子做事总是有头无尾,马马虎虎,真不知道该怎么办。”面对这种状况,我开始思考,这样的现象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后来我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孩子在自幼无微不至的包办代办中成长,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更没有形成责任感和责任意识。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开始从小事入手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比如,开始要求孩子自己的学习用品、玩具、衣物自己收拾整理;开始要求孩子独立完成各项作业,不能一遇到不会的问题就来找我问答案,要先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实在不会的可以最后一起进行询问;开始给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让孩子为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在安排时间范围内完成自己预设的任务量。同时在孩子完成一件事后,要及时给予公正的评价和鼓励,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承担,有责任承担,只要努力就能做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惊喜的发现孩子的整理能力其实超出了我的想象,他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用品、玩具、衣物收纳的很整齐,也摆脱了做作业依赖我的做法,更可以有效的利用时间了,无论是早起吃早餐还是课后做作业都可以在自己设定的时间内完成,有效的改掉了原来做事拖拖拉拉的坏习惯。<br /> 四、给孩子有效的陪伴,让孩子在有爱的氛围中成长。<br /> 记得在一本育儿书上曾经看过一则名字叫做《等一会儿,聪聪》的小故事,让我感触颇深。故事中,聪聪呼唤爸爸、妈妈时得到的回答总是“等一会儿,聪聪”,直到聪聪最后被怪兽吃掉,爸爸、妈妈也没有发现。其实,在我的生活中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每天白天的时间几乎全都被工作占据,回到家中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极其有限。而就是这有限的时间,或是因为过于疲惫、或是因为有自己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完成,往往也会对孩子有所敷衍,“稍等一会儿”、“让妈妈休息一下”成为了我与孩子常用的语句。可是长此以往,我和孩子的相处模式由原来的孩子主动找我说变成我问孩子孩子也不说,孩子主动与我交流的小心扉关闭了,他开始拒绝我走进他的世界,甚至把自己的房间门反锁上拒绝我的进入。当我意识到这一问题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决定,回到家中一定要放下手机给孩子有效的陪伴,尝试在孩子完成作业后和孩子一起研究研究魔方、下一局飞行棋、一起看看故事书,哪怕陪孩子看看动画片也要全心的投入。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对数独和魔方都非常有兴趣,而数独和魔方也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孩子对天文地理也格外的有兴趣,我便为孩子订阅了一套《博物》杂志,和孩子一起了解天文地理增加常识。在周末和假期的时候,我尽量为孩子安排些或远或近的出游活动,带孩子体会各地的风土人情。在这样的陪伴中,孩子的心扉再次慢慢打开,我也更加珍惜陪伴孩子的这段难得的亲情时光。<br />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有欣喜、有泪水、有疲惫也有收获。非常感激能有一个这样的机会,让我能参与到一个生命完整的成长过程。孩子,在我能陪伴你的有限年华里,愿能给你有效的陪伴,愿珍惜你年少的天真稚气,愿携手你未来的进步成长。</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