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跳月祭火神

银理

<h1>  2月28日, 是农历二月初三,也是弥勒市西一镇起飞村委会红万村一年一度的阿细祭火节。相传,远古的阿细部落没有火,阿细的祖先过着没有光明的生活,不仅吃的是生肉,时常还会遭受野兽的侵袭。一次水灾过后,一位名叫木邓的先民坐在一根朽木上,用木棒在上面又钻又磨,渐渐地,终于在农历二月初三这天钻出了火花,取到了火种。从此以后阿细人告别了没有火的日子。</h1> <h1>红万村历史悠久,是阿细跳月的故乡,是被誉为"东方狂欢节"阿细祭火的原生地,也是祭火习俗传承较为完整的村寨之一。早在2006年,红万村就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区名录,成为研究人类学的活化石。目前,现有国家级传承人1人,州级传承人4人。</h1> <h1>中午12时,在正式举行祭火仪式前,村里已为来自国内外的朋友们准备好了松毛宴,农家食品简单实在,荤素搭配合理,基本满足各地人饮食习惯。记住:六人一桌,人齐上菜开吃。</h1> <h1>老外们入乡随俗,松毛铺地,席地而坐,吃得那叫有滋有味,还不断张望,时刻期待惊喜。</h1> <h1>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十分友善,自行结对聚拢开餐。图上从左至右为湖南人、贵州人和陕西人。</h1> <h1>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其祖先们为了感谢火,每年都要定期举行祭火仪式,这个习俗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阿细人生下来时的命名仪式和成年仪式都要在火塘边举行,很多活动都离不开火,一生都与火结缘,他们认为火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还带来了食物,驱走凶猛的野兽,因此把火尊为神。</h1> <h1>农历二月初一这天,村里的青壮男人集中到一避静处,用代表五色土的颜色纹身纹面,绘上与火有关的奇异图案,腰部用棕叶、棕片、地板藤、麻布等编织的"裙服"围住下身,头上则用不同的野草、庄稼、野果等装饰一番,也有的摹仿原始人类用树皮、树叶遮体。</h1> <h1>或许在静思先人们的心境。</h1> <h1>也有全裸纹身纹面的,既是民俗也就不必太在意啦。</h1> <h1>在祭火节上,阿细人祭火队伍以棕皮遮住下体,把彩色的泥巴涂遍全身,钻木取火、请火神、送火神、跳篝火……神秘、古老原生态的祭火狂欢活动,引来成千上万的群众、游客、拍客,现场人山人海。</h1> <h1>中午12时30分,无比欢快的阿细人在村中央老榆树下着"五彩盛装"隆重登场,跳跃起舞,恭请火神。</h1> <h1>阿细人按照传统模式在进行着钻木取火,纪念祖先智慧。</h1> <h1>站在旁边的长辈心急如火,比小伙子们更操心,终于钻出火来啦。</h1> <h1>迎接火神到主会场。</h1> <h1>这天,长长的车龙堵塞了进村的道路,周边的村民摩肩接踵,摄影爱好者成群结队,都为有"东方狂欢节"之称的阿细祭火节而来。</h1> <h1>成千上万的观众围坐观演,各路摄神长枪短炮,五颜六色、蔚为壮观,其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h1> <h1>首先是村里按老、中、青不同年龄组编排了各种欢快热烈的节目进行了表演。图为中年组表演。</h1> <h1>其实,阿细人早已按耐不住了,表演尚为结束,他们期望早点把火神请入会场,早一分钟祭神、猛欢。主持人不得不顺势而为,提前结束表演请火神入场,并与来宾互动联欢,共庆佳节。</h1> <h1>阿细跳月,阿讷多姿,异常优美。</h1> <h1>全场大联欢开始啦,表演、斗笑、调侃、谈情说爱,但一切都被纵情歌唱和欢乐舞蹈的海洋所淹没。</h1> <h1>年轻人跳篝火,精神抖擞、异常勇猛。</h1> <h1>欢快的阿细跳月。</h1> <h1>夸张的女表演者。</h1> <h1>很彪悍,很俏皮。</h1> <h1>女神也温柔。</h1> <h1>合影留念。</h1> <h1>祭火式结束了,可不散的永远是对先人的追忆和对现代阿细人欢乐、甜美和幸福生活的祝愿。</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