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行思录第44集 巴音郭勒

阿沃亚斯

本集开始,我们进入新疆,有四集的内容,分别介绍南疆的巴音郭勒州、西边的伊犁和博尔塔拉州、北疆的塔城和阿勒泰、东疆的吐鲁番、哈密。(喀什一带我还没有去过,留待日后补充)<div> 本集,我们介绍新疆的历史概况和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上图,乌鲁木齐南边的天山,因为接近塔克拉玛干沙漠,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沙子已经侵入到天山南麓了。</div> 新疆有166万平方公里土地,占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口2000多万,其中汉族占40%。<div> 新疆的行政区划比较复杂,有2个地级市(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7个地区(哈密、吐鲁番、喀什、阿克苏、和田、塔城、阿勒泰)、5个自治州(巴州、博州、伊犁州、昌吉州、克孜勒苏州)、还有七个兵团城市(分散在新疆各地)。<br><div><br></div></div> 按照传统的地理概念,天山把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两部分(上图红线)。南疆包括巴音郭勒、和田、阿克苏、喀什、克孜勒苏五个地方。北疆包括吐鲁番、哈密、昌吉、乌鲁木齐、克拉玛依、伊犁、博尔塔拉、塔城、阿勒泰九个地方。(吐鲁番和哈密,也叫东疆) 新疆的地理大家很熟悉的就是“三山夹两盆”,北面绿色的阿尔泰山,中间红色的天山、南边蓝色的昆仑山。阿尔泰和天山之间是准噶尔盆地,天山和昆仑山之间是塔里木盆地。<div> 其实,还有一个吐鲁番盆地(包括哈密地区,上图黄色区域),还有一个西北部的西准噶尔山地(紫色区域,塔城地区),这样就比较完整了。</div> 看完了海拔地理特征,再看看植被地理特征。<div> 绿色的都是山地草原,天山、阿尔泰山、西准噶尔山地区域,这里是适合游牧民生活的地方。</div><div> 黄色的都是沙漠戈壁,里面间或有些绿洲,这里是适合农耕的绿洲城邦小国的地方。</div><div> 南面的昆仑山和喀什附近的山地,植被覆盖也都很差,长期无人或很少人居住。</div> 新疆少数民族主要的是五个:维吾尔族930万人,几乎占到新疆总人口的一半,所以新疆是维吾尔自治区。<div> 哈萨克族145万人,分布在新疆西部、北部和东部,有自己的自治州,绝大部分是清末民国迁来中国的。</div><div> 回族90万人,主要是在昌吉州和城市里。</div><div> 吉尔吉斯人在新疆叫柯尔克孜族,有18万人;全部在靠近吉尔吉斯斯坦的克孜勒苏州,他们也是避难到中国的。</div><div> 蒙古族虽然还有两个自治州、一个自治县,但是人口只有18万。</div> 新疆从历史长河上看,分为三大段。<div> 第一段是从远古一直到大隋,这个时期都是原住民的时代,绿洲城邦国家为主,北疆有少量游牧民小部落但是没有产生影响。</div><div> 上图,秦时期。从西到东的塞种(伊朗白人)、城郭诸国、楼兰、羌人。再往东出了西域了,甘肃的乌孙、月氏人,这是游牧民还没有迁移并造成变化的时代。</div><div> 此后,乌孙和月氏西迁中亚,匈奴西迁东欧,都没有给新疆带来显著变化。公元6世纪前,新疆一直是绿洲农业城邦小国为主的相对稳定的时代。<br><div><br></div></div> 第二段就是从大隋开始:突厥、回鹘、蒙古这些游牧民开始在西域统治、迁移、融合,最后形成维吾尔族为主的居民。<div> 第三段就是1757年大清征服准噶尔汗国,西域纳入中原政权至今,总体来说就是多民族、多方式综合发展。</div><div> 上图,伊犁河谷地带。</div> 西汉开始,西域这个词出现,大汉和匈奴争夺西域。当时新疆的城邦小国,时而臣服匈奴、时而臣服大汉。但是他们只是接受领导和纳贡,基本人种成分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依然是绿洲农业、东西方贸易、各种宗教(东方的儒家、西方的佛教为主)。<div> 这些国家的地名大部分到现在还是新疆的地名,比如上图,吐鲁番、哈密地区的:车师、蒲类。</div> 西域东部,现在的巴音郭勒州是:婼羌、鄯善(若羌)、小宛、且末、精绝、龟兹(库车)、轮台、尉犁(库尔勒)、危须、山国。<div> 这些地方,现在是维吾尔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族人的祖先是回鹘为主体的蒙古高原黄种人游牧民西迁到此,和当地的塞种人融合形成的。由于当地人口很少,维族人的主体成分还是回鹘系的。</div> 西域西部,也是维吾尔人的聚居区。于阗、皮山、莎车、蒲犁、疏勒(喀什)、尉头、温宿、姑墨。 西域经历了西汉、东汉、三国、西晋、南北朝,人种上基本上保持了原貌。宗教上,佛教传入西域,绝大部分的西域国家都信奉佛教了。另外,随着中原王朝的机构设置、汉人移民、军屯,中原的文化也传播到了西域,对西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div> 后来,随着突厥回鹘蒙古等游牧民的反复冲击融合,加上大明相对封闭的国策,到大清中期之前。西域的大汉文化和汉族人相对较少了。</div> 历史上的匈奴虽然也曾经统治西域,但是因为匈奴当时人口数量很少,没有对西域产生什么影响。匈奴西迁也没有在西域驻足,他们继续向西到了伏尔加河那边,那里的水草更好,土地更辽阔(同样情况出现在后面的柔然)。<div> 从蒙古高原来到西域扎根的第一批大规模的游牧民,就是突厥,时代是大隋的时候。从此,铁勒、突厥、回鹘的几十个部落开始以西域为中心生活。</div> 上图,天山南麓。<div> 记得我们以前讲过,乌孙和月氏西迁阿富汗和中亚之后,接触到了更多的西方文明(波斯、希腊),匈奴就不要提了,他们有点鄙视没有文化的匈人。到了鲜卑时代,柔然人统治漠北草原的时候,乌孙人与柔然接触后,还是超级鄙视这些游牧民。这种态度,和汉人从心底里有点看不起匈奴、柔然是一样的。(毕竟汉人、乌孙月氏人有文字、歌舞、宫廷、艺术等相对文明的东西)</div><div> 很可能是这个原因,匈奴和柔然没有选择去文明社会,而是西迁俄罗斯南部大草原,继续自己的游牧生活。这种情况传到后来,回鹘蒙古这些游牧民就主动的开始创建自己的文字、艺术、城市、建筑了。</div> 突厥回鹘与 隋唐在西域争夺了将近300年的时间,互有胜负、各有影响。上图,安西都护府的安西四镇——于阗、疏勒、龟兹、焉耆,就是现在的和田、喀什、库车、焉耆(库尔勒)。<div> 而突厥回鹘人的突骑施、葛罗禄(上图)我前面几集讲过了,他们对后世也是很有影响的。</div> 到了唐末,中原王朝正式退出西域,直到1757年的乾隆年间,将近900年的时间。<div> 上图,唐末,葛罗禄建立的国家现在哈萨克斯坦的地界,整个西域南部是吐蕃人的领土,天山北麓则是回鹘人开始进入了。</div> 五代十国时期,西域四分五裂。南边是佛教的于阗国,东边是刚搬来的西州回鹘,北边是突厥人的小部落联盟九姓乌护(前一集讲过,他们是土库曼、撒拉族、塞尔柱突厥的祖先),西边还是葛罗禄和突骑施。<div> 此时的西域,除了于阗是举国信佛外,其他游牧民的宗教都是很杂的,萨满、摩尼、佛教三种综合。</div> 到了北宋,两大阵营开始出现了。葛罗禄人和回鹘人联合成立了哈喇汗国,他们成为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国家,并且控制了中亚地区。此时的西域,还是北部西州回鹘、南部于阗和黄头回鹘,他们这时都成为完全的佛教国家了。<div> 哈喇汗国和佛教国家的战争当然也发生了,但是由于佛教国家有强大的后盾——同样信仰佛教的西夏和大辽,双方势均力敌。</div> 后来女真人击败大辽,耶律大石收罗契丹旧部跑到西域,灭了哈喇汗国,统一了西域和中亚,成立了西辽国(哈喇契丹)。耶律大石强迫当地人改信回佛教,但是并不太成功,佛教和伊斯兰教在当地并存。 蒙元时期的西域最是复杂,光是无数的地名人名国名就让人头晕了,我们简单看看先。<div> 蒙古帝国本部(大元)和四大汗国并立的时期,西域大部分是窝阔台汗国的领土。后来,察合台汗国和大元经过几十年的战争,灭亡并瓜分了窝阔台汗国的领土(上图),西域东部是大元,西部是察合台汗国。</div> 到了大明初期,大元遭受打击巨大,察合台汗国趁机占领了绝大部分西域。这个时候,汗国也分裂为东西两个,东察合台汗国的首都在亦力把里,所以汗国也被大明叫做亦力把里(也有叫别失八里的)。<div> 从窝阔台汗国开始直到乾隆中期的五百年里,西域居于统治地位的是蒙古人,但是绝大多数民众都是维吾尔人。</div> 到了明朝中期,西域的东北部已经是新崛起的卫拉特蒙古人的地盘了。东察合台汗国继续分裂,此时的亦力把里只剩下巴尔喀什湖东面的七河流域和西域西部(现在的伊犁和博尔塔拉州)。<div> 西域的南部地区成立了叶尔羌汗国,东部地区则成立了吐鲁番汗国。这几个汗国不断的战争、兼并,同时也彻底完成了维吾尔人的伊斯兰化。<div> 伊斯兰教从中亚随着突厥语族的人群向东传播,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吐鲁番、哈密,最后再到了甘肃、青海北部和宁夏。</div></div> 到了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人的准噶尔汗国灭了西域的大小汗国,统一了西域。准噶尔汗国统治西域100多年,蒙古人虽然是统治民族,但是人数并不多,(最多的时候有60多万,但是土尔扈特西迁和和硕特南迁走了大部分,准噶尔部在那里的只有15万人)。<div> 上图,红色部分是后来被俄国占去的:西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布里亚特。</div> 大清征服准噶尔后,采取了分割弱化蒙古人的政策,当时准噶尔部15万人只剩下1万多人。后来土尔扈特迁回新疆4万多人,和硕特迁回几千人,再加上大清从察哈尔等地抽调蒙古人驻防新疆,最后才形成了现在的新疆蒙古人的格局。<div> 据统计,民国时期,新疆共400万人口,其中维吾尔300万,汉族20万,蒙古人10万多点,其余为哈萨克和回族。(和现在的人口比,蒙古族几乎没有增长,维吾尔和汉族、哈萨克增长较快)<div> 上图,清代,红色是后来被俄国占去的地方。</div></div> 这是清末的新疆地图,和现在一样。红色是唐努乌梁海和科布多,被俄国占去了。<div> 新疆的历史我们就先讲到这里,后面几集再分别讲述察合台汗国、准噶尔汗国和清代新疆蒙古盟旗的历史。</div> 从乌鲁木齐出发,我们前往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南行过天山,植被覆盖很差,都是光秃秃的山,还有很多的沙子侵入。 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48.27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相当于苏浙闽赣四省面积之和。<div> 西域三十六国在巴州境内有楼兰、若羌、且末、小宛、戎卢、山国、轮台、焉耆、尉犁、渠犁、危须十一国。</div><div> 巴州人口130万,下辖库尔勒市、轮台县、尉犁县、若羌县、且末县、焉耆县、和静县、和硕县、博湖县共八县一市。</div> 巴州的地理分三块,北面是天山和高山草原,是蒙古族游牧的地区,上图红色区域。<div> 中部黄色区域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蓝色区域是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几乎也是无人区)。</div><div> 巴州南部的若羌县,面积将近2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县。</div> 上图,我们一路向南,岩石和沙土交织。<div> 巴州的130万人里,维族占了50万,回族10万。虽然是蒙古族自治州,蒙古族只有5万多人。</div> 我们前往第一个目的地——博斯腾湖。<div> 快到博湖了,先打尖一下,靠湖吃鱼,博湖附近都是鱼塘和餐厅。也有很多兵团的痕迹,很多单位也是人去楼空。</div> 因为靠近库尔勒市,这里人特别多,都是来吃鱼的。我们两点到,四点才吃到美味的鱼宴。新疆时差两个小时,等于是两点吃饭了。<div> 说句实话,饭菜的味道好极了。上图,新疆的哈密瓜,还有特色饮料。这里的鱼最出名的叫五道黑,真是太好吃了。</div> 维族人不喝酒,所以,青岛产的汉斯小木屋(饮料)特别受欢迎。瓶子和啤酒瓶一样,喝起来也有喝酒的意思。看看,也是一箱一箱的喝呢。 博斯腾湖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天山南坡焉耆盆地东南,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属于山间陷落湖,主要补给水源是开都河,同时又是孔雀河的源头。博斯腾湖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122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048米。 博斯腾湖古称“西海”,唐谓“鱼海”,清代中期定名为博斯腾湖,位于焉耆盆地东南面博湖县境内,维吾尔语意为“绿洲”,一称巴格拉什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博斯腾淖尔,蒙古语意为“站立”,因三道湖心山屹立于湖中而得名。 博斯腾湖是孔雀河的源头,为什么一个湖泊可以是一个河流的源头呢?因为汇入湖泊的河流主要来自西北的开都河、乌拉斯台河、黄水沟、清水河等等,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26.8亿立方米,经西南部的孔雀河排出。所以,博湖就是孔雀河的源头了。 孔雀河亦称饮马河,是库尔勒市最美的风景,是新疆巴州库尔勒市的“母亲河”。传说东汉班超曾饮马于此,故称。孔雀河是罕见的无支流水系,其唯一源头来自博斯腾湖,从湖的西部溢出,流经库尔勒市、尉犁县,注入罗布泊,后因农业发展,在流经大西海子水库之后便季节性断流。 博斯腾湖有很多景点,白鹭洲、金沙滩等等,夏天很多人来这里游泳,虽然湖水颜色很黑,但是挡不住人们的热情。<div> 一望无际的博湖,简直向大海一样。</div> 这是博湖边上的小河,牛群从河边走过。 库尔勒市是巴州的首府,新疆第二大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库尔勒市盛产香梨,从城市建设来看,是新疆最好的城市。<div>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师部以及二十九团、三十团、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南疆铁路库尔勒办事处等中央、自治区单位在库尔勒。这里主要的工业就是石油(石油,是很多......问题的起因所在,不宜多谈)。</div> 孔雀河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在新疆,象库尔勒一样拥有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的城市是极为罕见的。但是多少年来,库尔勒市民并没有享受到孔雀河的美景,住在两岸的维吾尔族老乡都叫它"皮匠河"。因为人们常年在河边洗羊皮,致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孔雀河变成了臭羊皮河。<div>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塔里木石油的勘探开发,库尔勒市开始着手建设孔雀河风景旅游带(资金落实了)。陆续建成了孔雀公园、梨香园等四座大型公园及七个风格迥异的沿河景点</div> 阿里木爱心烧烤大家可能有的听说过,这是一个在南方打工摆摊卖羊肉串的新疆人,叫阿里木,长年资助贫困学生,后来被新疆的领导树立成了模范典型。<div> 现在的阿里木烧烤已经是资本运作了,开了很多大型的连锁店、加盟店。</div> 新疆的烤羊肉确实是非常好吃,维吾尔人和他们的突厥语族系统的兄弟姐妹一样,饮食习惯也是相同的。<div> 从新疆到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土耳其,这些地方的人都是喜欢吃馕、抓饭、烤肉。尤其是烤肉,是他们最显著的饮食代表。新疆羊肉串,土耳其烤肉,相隔万里但是一样的传统。</div> 巴州太大了,东南部还有楼兰古城、罗布泊、阿尔金山等等好地方,留待我日后再去探索。本集,我们沿着天山往西看看草原和伊犁河谷。<div> 从库尔勒往北,沿着天山南麓走,遇到大雨,河水暴涨。</div> 沿途不少道路冲坏,很多领导都来抢险救灾第一线指挥了。不要以为新疆是个干旱的大沙漠,一旦下起大雨,也是经常发洪水的。 新疆公路,全境限速,而且抓拍很严格。更有甚者,在山区到处都是区间测速。这条美丽的公路限速40公里,很多人都在区间测速的临近终点处休息等待,还好我们可以一路停车拍照,时间也就过去了。 天山上雪水、雨水流淌下来,滋润着这片草原。河流无比清澈,寒冷刺骨。 沿途很多高山草原,是大家印象中典型的新疆草原景色。远处还有牧人的毡包,在新疆放牧的,基本只有两个民族——蒙古和哈萨克(维族是农业为主),而哈萨克人的数量更是多过蒙古人7倍。<div> 大家看新疆的羊,都是五颜六色的涂抹着标记,这应该是产权的标志。蒙古地区的羊就不会这样,蒙古人自己有多少只羊从来都不知道,只知道个大概的数目,也不怕丢。</div> 天山南麓有巩乃斯森林草原、那拉提草原和巴音布鲁克草原,分别是高山草原、河谷草原、草甸草原。登到山脉高坡,感觉非常雄浑,但是又不像是青藏高原,新疆的高山,有着自己的韵味和气势。 巩乃斯,蒙语意为“太阳坡”,分布在新疆巴音郭楞州的和静县境内。主要为巩乃斯森林草原,地势跌宕起伏,气象万千。这里大部分是哈萨克牧民,即使是夏季,气温也可以到达十度以下,非常寒冷。 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却是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不想翻过山岭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眼前一片繁花织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艳阳高照,士兵们不由地大叫“那拉提(有太阳)!那拉提!”,于是留下了这个地名——那拉提草原,(蒙语准确的读音应该是那拉太) <div> 巴音布鲁克,蒙语富饶的泉水,是新疆最美的草原。</div>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和硕特等蒙部,在渥巴锡的率领下,从俄国伏尔加河流域举义东归,清政府特赐水草肥美之地给他们,将他们安置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和开都河流域定居。<div> 这里幅员辽阔,地势平坦,水草丰美,遍地是优质的“酥油草”。这里盛产着焉耆天山马、巴音布鲁克大尾羊、中国的美利奴羊和有“高原坦克”之称的牦牛,被誉为“草原四宝”。</div> 下雨天,高山上异常寒冷。 这就是新疆的达坂,天山上有很多这样的垭口,其中一些非常险峻,经常不能通车,因为有结冰的情况发生。 这里是那拉提镇,已经开发成了一个旅游小镇了,这几年盖了很多现代化的商业地产项目,主要是餐饮和住宿。(这里已经是属于伊犁州了,我在本集按照行程来介绍,同时也是按照清代蒙古地区的区划来讲,和现在的行政区划有点不一样,希望大家理解) 我们住的客栈,已经是非常好了 客栈不大,但是设施完善,服务一流。 新疆的手抓饭特别有名,味道也特别好吃,里面的羊肉炖的很烂,香极了。名字叫手抓饭,但是现在都用筷子吃了。不过,以前的游牧民确实没有使用筷子和勺子的习惯。吃肉吃面吃饭都是用手抓,尤其是蒙古牧民,因为地处内陆干旱地区,吃完肉都是用舌头把手舔干净,或者在衣襟和袖子上擦擦,这个传统在1000多年前柔然人的记述中就有体现,上个世纪很多考察团到了蒙古地区,也有这样的记载。 新疆人信仰了伊斯兰教后,就很注意洗手了,每家都有一个小水壶,供人洗手。<div> 新疆的羊肉串不但霸气,肉好、味道也好。尤其是孜然的使用,简直是一个伟大的发明。</div> 面食是北方人的最爱,从西方的面包、到中亚西亚的馕、再到中国的烧饼、馒头、回族的馓子、内蒙的焙子,形式五花八门。单一的面饼发展到高级阶段就开始有芝麻、白糖、红糖、葱花,再后来各种肉类和蔬菜也进去了。包子、馅饼、饺子在亚洲游牧民家里已经根深蒂固了,不管是蒙古人还是维吾尔哈萨克都会这些。不过,到了欧洲就成了披萨了,他们不会把馅包起来。 巩乃斯、那拉提附近的旅游点,星罗棋布。这里面终于可以看到一些蒙古族的蒙古包了,还有很多亲切的蒙语名字。 出租旅游马,叫法很明确的告诉你,这些马是供游客旅游散步拍照的,比较温顺,皮实,安全。 蒙文、蒙古名字、蒙古包,非常亲切。可惜这里实在是人太多了,太拥挤了,完全不想驻足。 我们还是继续西进,带大家欣赏以下天山和伊犁河谷的风光,同时介绍一下新疆蒙古人的构成。<div> 新疆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巴音郭勒、博尔塔拉两个蒙古自治州,及和布克赛尔自治县。另外,还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区。由吐尔扈特、和硕特、额鲁特、察哈尔、沙毕纳尔、扎哈沁、乌梁海、喀尔喀等部的人组成。</div> 1628年,吐尔扈特人西迁伏尔加河流域。此后,由于各种原因先后有一部分和硕特人、杜尔伯特人迁到那里去了。1756年,原来留居故地吐尔扈特、杜尔伯特为了逃避清准的战争,也西迁那里。<div> 大清管这部分后迁的吐尔扈特、和硕特叫新吐尔扈特、新和硕特,而那些先迁去的那部分吐尔扈特、和硕特叫旧吐尔扈特、旧和硕特。(总人口有30-40万人,在当时的蒙古总人口中,也算是非常多的了)</div> 1771年,吐尔扈特回归时,回归的部众中有新旧吐尔扈特、新旧和硕特及沙比纳尔(喇嘛庙的属民)。由于伏尔加河未结冰,河西岸的人们不能一同回归,所以,居住在那里的杜尔伯特人及一部分吐尔扈特和硕特人永久的留在了那里,这就是今日俄联邦卡尔梅克人的由来。<div> 土尔扈特人在俄罗斯居住了140多年。</div> 吐尔扈特回归后, 清朝按照分而治之、弱蒙限蒙的原则,对其分封牧地。<div> 一、旧吐尔扈特分为十个旗<div>  1.在喀尔沙尔(焉耆)一带设四个旗,他们是今天巴音郭楞州和静一带蒙古族的祖先。</div><div>  2.在和布克赛尔一带设三个旗,他们是今天和布克赛尔县以及克拉玛依市蒙古族的祖先。</div><div>  3.在库尔喀喇乌苏一带设二个旗,他们是今天乌苏县以及奎屯、石河子一带蒙古族的祖先。</div><div>  4.在精河设一旗,他们是今博州精河县以及博乐一部分蒙古人的祖先。</div></div> 上图,库尔勒市的东归塔和渥巴锡塑像。东归的土尔扈特部可汗渥巴锡被乾隆封为卓里克图汗,兼任裕勒都斯旧土尔扈特蒙古乌纳恩素珠克图盟的盟长,管辖南路四旗,就是现在的巴音郭勒州的蒙古人。 上图,我们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时候讲过土尔扈特人的来历,额济纳旗的蒙古人也是土尔扈特人,也是从欧洲回来的。他们的祖先就是王罕,也就是成吉思汗的义父。当然了,王罕的结局不好,没有和成吉思汗联合,他们的部落被征服了,成为了土尔扈特人。 二、新吐尔扈特人数较少,分两旗于科布多。1919年,外蒙第二次独立,出兵科布多和阿勒泰。新吐尔扈特汗密什克栋固鲁布亲王不服外蒙辖制,带领一部分部众南迁今昌吉吉木萨尔。他们成为今天吉木萨尔县蒙古族的祖先。(而在今蒙古国旧地还有约5千新吐尔扈特人) 三、和硕特部中旧和硕特分为三旗,牧于珠勒都斯河一带,他们是今巴州的和硕、博湖两县蒙古人的祖先。<div> 新和硕特设一旗,于新吐尔扈特一同牧于科布多,至今生活在蒙古国。</div> 四、沙毕纳尔:清代,蒙古人将那些归属喇嘛庙的属民,称为沙毕纳尔。当时一同回归土尔扈特沙毕纳尔被分为四个旗,驻牧于今伊犁特克斯县。他们是今天特克斯县四苏木蒙古的祖先。 察哈尔:战争缘故,准噶尔地区人口锐减,清为了加强对伊犁地区的管理,1763年从张家口外调八旗察哈尔官兵一千八百户,分左右翼两翼共四旗。左翼安置在今温泉县,右翼安置在今博乐市。他们便是今天博乐,温泉一带蒙古人的祖先。<div> 清朝又调一部分察哈尔人到今塔尔巴哈台,他们与当地的额鲁特人组成了十苏木额鲁特旗,成为今天额敏县察哈尔苏木蒙古族的祖先。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被调到今托里拜兴图一带驻牧,他们是今天托里县拜兴图一带蒙古族的祖先。</div> 额鲁特:准噶尔汗国被大清征服后,核心的准噶尔、辉特部人口锐减,几近灭亡。剩余的准噶尔不敢称自己为准噶尔,而称厄鲁特。今日额鲁特主要分布在今伊犁昭苏、尼勒克两县,以及塔城地区的额敏县。 乾隆灭准前不久,准噶尔汗国大台吉达什达瓦在内乱中被杀,其妻带领部众归附清朝,清将其安置在河北承德一带。1764年,清调迁其官兵五百名,安置于今天伊犁昭苏县,编为左翼设三旗。他们便是今天昭苏县六苏木额鲁特蒙古。<div>  其余的准噶尔部众四处逃亡。后来,清朝开始招抚他们。陆续归附的准噶尔人被安置在今天伊犁尼勒克县,他们是今天尼勒克县十苏木额鲁特的祖先。</div> 大清另外又在塔尔巴哈台安置十苏木额鲁特,他们主要有四部分人组成,即明嘎特、巴尔鲁克、察哈尔、哈斯古特。塔尔巴哈台地区原为辉特明嘎特部的领地。其部众大部分在战争中被杀害,遗众被清朝编为二个苏木。<div> 1765年大清从乌鲁木齐调迁准噶尔大台吉噶尔藏多尔济部众一千户额鲁特到塔尔巴哈台编为四个苏木。又将陆续归附的柯尔克孜人,编为一个苏木,被称为哈斯克特苏木。再加上前面讲过的察哈尔苏木,被称为额鲁特八苏木。</div><div> 后来八苏木额鲁特又被重新划分为十个苏木,史称十苏木额鲁特。其中1,2,3,4,7这几个苏木被称为明嘎特蒙古,他们是辉特明噶特人的后裔。而5,6,8苏木被称为巴尔鲁克蒙古,他们是准噶尔人的后裔。。这部分蒙古人成为今额敏、塔城、托里一带蒙古族的祖先。历史上由于战争等缘故,十苏木额鲁特一部分迁居它地,故在今阿勒泰和乌苏等地都有额鲁特人的少量分布。</div> 乌梁海人:新疆约有五千乌梁海人.他们生活在今阿勒泰市、布尔津县、青河县等。<div>  乌梁海部是古老蒙古部落之一.原生活在蒙古国不儿罕山地区.后一部分南迁,融合到东蒙古部落中,另一部分西迁至蒙古国西部阿尔泰山一带,与讲突厥语图瓦人和特棱古特人的属地连成一片。后来卫拉特征服了他们,这三个部族便成为卫拉特的属民。</div><div>  1754 年他们又被清朝所征服。由于乌梁海人与图瓦人、特棱古特人生活方式都相同,即狩猎生活,都居住在阿尔泰山、唐努山的山林中,且都是准噶尔的属民,所以清朝将他们都称为乌梁海人。</div> 特棱古特人被称为阿尔泰诺尔乌梁海,分为两个旗。他们信奉喇嘛教,现在生活在今俄联邦阿尔泰共和国。图瓦人被称为唐努乌梁海,分为五个旗。他们也信奉喇嘛教,现在生活在今俄联邦图瓦共和国。 清朝征服乌梁海人后,命和托辉特郡王青滚扎布管理。后来,青滚扎布也参加了阿睦尔撒纳反清的战争。这样,阿尔泰山地区和外蒙西部一度成为主战场,乌梁海人、图瓦人、特棱古特人都参加了战争。<div> 清灭准噶尔汗国后,阿尔泰山南就留下了很多户不同属的部众。其中有准噶尔人,乌梁海人,辉特人等部人,也有图瓦人,特棱古特人。无疑他们当中原先的乌梁海人占绝大多数,他们归属清朝后,清政府把这两部分人混编为阿尔泰乌梁海七旗,这样阿勒泰乌梁海人中就有了讲蒙古语和讲图瓦语的两部分人。</div><div> 原先阿勒泰乌梁海被安置在乌兰固木及科布多一带,1758 年在他们的请求下,清将他们安置在今阿勒泰地区。</div> 阿勒泰乌梁海七旗,以额尔齐斯河为节,分为左右两翼,左翼四旗和右翼三旗,共27 苏木。<div> 左翼四旗第一旗分布在额尔齐斯河、汗德尕河流域,他们讲蒙古语,是现在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乡蒙古人主要组成部分。</div><div> 麦林旗分布在克兰河流域,他们讲蒙古语,现在分布在外蒙。</div><div> 察干索颜旗分布在阿勒泰,讲图瓦语。</div><div> 哈喇索颜旗分布在布尔津河和禾木河一带,讲图瓦语,是现在布尔津县禾木喀纳斯蒙古乡的蒙古族的主要组成部分。</div> 阿勒泰乌梁海右翼三旗:<div> 巴伦贝子旗分布于大、小青河流域,讲蒙古语。</div><div> 冬库尔旗当时分布在可可托海( 富蕴县)一带,讲蒙古语。现在其大部分分布在外蒙。</div><div> 阔库木恰克旗分布在可可托海一带,讲图瓦语,现在大多分布在哈巴河县的白哈巴村。<div><div> 注:阿勒泰乌梁海部,在1933年马仲英的暴乱等反动统治阶级制造的民族仇杀中,许多人逃到外蒙,还有很多人死于战乱,留下那部分人的生活在今阿尔泰市以及青河县、布尔津县等县.原先的六旗中的麦林旗、冬库尔旗全部迁居外蒙。(也许还有查干索颜旗)。</div></div></div> 扎哈沁人:意为“衣领”,原为准噶尔汗国的守边鄂托克,是从卫拉特各部抽调人丁组成. 扎哈沁部参与了反清战争,准噶尔汗国灭亡, 扎哈沁被安置外蒙西部.外蒙独立后,于1918 年其中一部分人迁入新疆,后被安置在今乌苏县,为一旗,叫贝勒旗。其人口在新疆不多。(今蒙古国约有1.1万人) 喀尔喀人:民国初,一些来自喀尔喀和内蒙古的人迁到巴里坤县,成为那里蒙古人的祖先,现约有二、三千人。(上图,天山雄鹰) 对于不熟悉新疆蒙古的人来说,很难搞清初来龙去脉。这就是游牧民族的特点,部落非常多,迁移频繁,融合组合变化快。即使是蒙古人,蒙古国、内蒙古、新疆蒙古这三大部(漠北、漠南、漠西),其实很多都搞不清楚其他两部的情况。 真的是没什么特别的捷径,大家多看就熟悉了。只看文字太枯燥了,我尽量结合游记和图片让大家了解历史吧。<div> 说着说着,其实已经接近伊犁河谷了。</div> 这是哈萨克人的毡包,季节性的游牧。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随着俄罗斯和苏联长期的统治,那里的哈萨克牧民越来越少了。反倒是中国的哈萨克大部分还保留着四季游牧的传统。 看到了薰衣草,就是到了伊犁了。夕阳西下,我们再努力一下,从大清国的新疆行政图上,再次梳理新疆的历史和蒙古人的分布。加深印象,加深印象。 喀喇沙尔,就是本集我们去的地方——博斯腾湖、库尔勒市、天山南麓的巩乃斯、那拉提、巴音布鲁克,也就是巴音郭勒州的北部地带。<div> 这里安置了旧土尔扈特南路四旗和和硕特中路三旗的蒙古人,他们就是现在巴州蒙古人的主体(主要是和静县)。</div><div> 隔壁的库车,就是现在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div><div> 上图的这些行政区划,在乾隆的时候成立,都叫办事大臣,类似解放后的地区行署专员。因为当时的新疆还不是省,到了光绪的时候新疆建省后,才陆续改厅、县。</div> 这是东部的四个办事大臣:吐鲁番、哈密、巴里坤、古城。前三个基本保持和现在一致,古城办事大臣,驻地就是现在的奇台县,管辖奇台和木垒。这个古城,就是唐朝的北庭都护府。<div> 这片区域,北部回族人和哈萨克人居多,南部是维吾尔人。巴里坤有几千蒙古人,是外蒙古的喀尔喀人在民国时避难而来。吉木萨尔也有几千蒙古人,是1919年从外蒙古迁来的土尔扈特人。</div> 和阗大部分人都是维吾尔族人,他们是最标准意义上回鹘人和当地绿洲小国原住民的融合混血后裔,大部分以农业为主。<div> 这片不毛之地虽然有些绿洲,但是因为太过干旱而没有游牧民族驻足,蒙古人也不例外。过去的南疆,虽然生活艰苦,但是也算是安居乐业。</div> 西南部有三个办事大臣:<div> 叶尔羌,就是著名的叶尔羌汗国,现在是和田地区皮山、喀什地区的巴楚、塔什库尔干。</div><div> 喀什噶尔,就是现在的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div><div> 乌什,就是现在阿克苏地区的乌什县.</div> 阿克苏办事大臣,就是现在的阿克苏地区。 乌噜木齐办事大臣,驻地在乌噜木齐,后来在迪化城。这里是阜康、玛纳斯、呼图壁、克拉玛依这些地区的所在。 大清国中期的伊犁,版图巨大,比和阗还大。巴尔喀什湖、伊塞克湖当时都是伊犁办事大臣的地界,现在中国没有一个大湖能和它们比肩面积。<div> 然而,由于控制力度不够,而且这些地区本身也就是准噶尔汗国从哈萨克和吉尔吉斯人手中夺来的,清末,都被老毛子占走了。(上图绿线是现在国境线)</div> 伊犁地区的蒙古人可就多了,现在属于伊犁州塔城地区的乌苏市,当时叫库尔喀喇乌苏办事大臣,也是地区级政府。<div> 旧土尔扈特西路一旗在今天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精河和博乐,东路二旗在乌苏、奎屯、石河子。</div><div> 特克斯县市喇嘛属民沙毕纳尔旗,昭苏和尼勒克是厄鲁特蒙古人;而从内蒙西迁的察哈尔人则在温泉和博乐居住。</div> 绿色范围是现在的新疆北部,结合了大清的新疆一部分,还有乌力雅苏台的科布多参赞大臣的一部分属地。<div> 在科布多的这片区域里,就有阿勒泰乌梁海七旗,新土尔扈特二旗,新和硕特旗,扎哈沁旗这些蒙古人,它们后来大部分都到了新疆生活。(扎哈沁迁到了乌苏地区,新土尔扈特一旗到了吉木萨尔一旗留在蒙古国,新和硕特旗留在蒙古国)</div> 而阿勒泰乌梁海本身所处的位置就在今天的新疆北部的塔城和阿勒泰地区:<div> 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是旧土尔扈特北路三旗,额敏县是察哈尔和厄鲁特蒙古人,阿勒泰地区是阿勒泰乌梁海七旗,左四旗是现在的布尔津、禾木、喀纳斯和阿勒泰市,右三旗在青河县、富蕴县、白哈巴。</div> 真的夕阳西下了,努力是有结果的,新疆蒙古的情况终于搞清楚了一个大概。本集结束,下一集我们去伊犁和博州,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