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重庆渝中区一字街小学75级(1)班第一届同学会</h3> <p>看到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笑脸,仿佛又回到小时候上小学的时代,四十七前,我们还是懵懵懂懂的小男生,小女生,背着书包,踏进一字街小学,一年级(1)班的课堂,第一课:*****,第二课:中国共产党万岁,从"万岁"中开始了人生求学的航程。</p> <p>忘不了上学的石板坡正街的石梯步道,(文革时期叫灯塔街),川到拐石板路,那是我们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忘不了学校旁的屠宰杀牛场,有时偷偷去看杀牛的情景,还有学校附近手工生产麻绳的制作,那机器发出吱吱的声音,放学手拉着手过南区马路情景…</p> <p>感谢孙刚同学把我们的朱老师请来和发小们一起迎新春。</p> <p>在过去的四十几年,曾经有多少次梦回小学课堂,同桌的你,是否依然清晰铭记,,我们不会忘记那时的班主任朱老师,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老师,高高的个子,衣着朴素,言行利落,很有亲和力。</p> <p>那时老师安排座位时,总是男女搭配,同桌的你都在课桌中间划一线,不准同桌越界,有时候做作业不小心越界,同桌的你会毫不客气地肘击回击,现在想来,真是孩子气。</p> <p>我们的小学时代,正值文革时期,经常要进行"学工,学农,学军"课程相对不多,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同学们还记得吗?到江北东方红公社送渣肥(现观音桥附近),从学校步行到东方红公社,还有到南岸朝阳沟公社学农吗?(现南坪附近)不知那位玩皮的同学把大家的被子偷偷划破了,回到家被家长痛打一顿,</p> <p>还记得到南岸文峰塔下学军吗?学完后,在老师指导下野炊,埋锅造饭,在地上用石头垒个灶,上面放一铝锅,锅里加入水,在周围捡些柴禾,点着火,同学们手忙脚乱地添柴吹火,下了一锅半生不熟的面条,但同学们拿出饭盒盛上煮的面条,那种感觉现在都回味。</p> <p>今天同学聚会,同学们依然那么青春美丽,大部分同学都来了,四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岁月冲走了天真无邪,换来了成熟稳重,四十几年那是人生的二分之一吗?</p> <p>发小鹅岭公园聚会</p> <h3>我们以真情续友谊,同学肖功学,田渝民是本届同学会联络工作最辛苦的两位,是他们在百忙之中,重新搜集与联系,我们一度断线的同窗友谊,并且付出辛勤的汗水,当然其他同学都很辛苦,他们用短短的时间,辛劳延续了我们纯真的友情,换来今天的盛会,谢谢二字难以表达。</h3> <p>发小们在南川铁矿乡大洞河游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