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安。若

<h3>做过父母的一定对这几个场景格外熟悉:</h3><div><br></div><div>早晨甜蜜温情,中午我想静静,晚上快点儿睡觉,睡觉后后悔不已。</div><div><br></div><div>明天,我一定不发脾气。</div> <h3>父母,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也是最坏的“职业”,当孩子们“不熊”的时候,他们就是用什么词语都赞美不了的宝贝,能让你甜蜜到心都化了;而当他们一旦“熊”起来,那就是一场灾难,一地玩具,满墙涂鸦估计还是好的;要是翻箱倒柜地把你的化妆品、首饰、文件倒腾出来的话,估计没有哪个家长能hold住自己了,大吼大叫在所难免!我们不是不知道吼叫的不好,但怎么才能控制得当,成为温和体贴有原则坚定的父母呢?怎么样既能够坚定的做好父母又能够将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过成良辰呢?今天和大家分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门课程中的方法,引导大家做“零吼叫”的父母。</h3> <h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用一种有效、愉快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也就是亲子沟通。</h3> <h3>如何说课程中将养育孩子分为了几个常见的情景:</h3><div><br></div><div>第一个情景是关于感受的部分,就是当孩子跟我们讲述他们的感受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回应;</div><div><br></div><div>第二种就是关于寻求合作,怎么样让孩子听话,怎么样让孩子跟大人合作;</div><div><br></div><div>第三个呢就是怎么样能够代替对孩子的惩罚,就是我们很多人会动不动就用惩罚的手法,因为我们太习惯于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了,所以这里将怎么用一些更为合适的方式代替惩罚;</div><div><br></div><div>第四个就是关于怎么样赞赏,就是有些孩子甚至不喜欢自己的父母表扬她,你表扬了他他甚至不高兴,他甚至会不干这件事情。表扬反倒使得他干的更糟糕了;</div><div><br></div><div>第五个就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愤怒,当愤怒出现的时候应该怎么办。</div><div><br></div><div>这五种状况,我相信每个人都会遇到。我们来一个个看,首先我们看关于感受的部分。当孩子跟你讲妈妈,我真的不冷,我现在真的吃饱了,我的腿真的很疼,我的小乌龟尾巴掉了,我很难过。当孩子跟我们说这样的话时,我们通常会怎么回应呢?</div><div><br></div><div><br></div><div>常见的误区:</div><div><br></div><div>第一种误区是忽略,你比如说乌龟的尾巴掉了,妈妈会说,没关系不就是一只小乌龟么,妈妈在帮你缝上或者我在帮你买一只。这种方式就是忽略。忽略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不愿意跟你沟通,觉得你不理解他,对他的话完全不在乎。我记得以前我下班回到家都跟我老公说,我好累啊,他都跟我说:有什么好累的,我不也上一天班。你这体质太不好了。当时我就会觉得特别火大,情况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吵一架。但前段时间,我再回到家,我老公就会跟我说:老婆辛苦了,我已经给你倒好茶了。听完之后就会觉得特别开心。终于有个人懂我了。其实很多孩子喜欢的事情在我们大人看来特别不值得一提,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可能真的是很重要的东西。如果你不理解他,他会哭,会难过。他会觉得被忽略,所以第一个误区是我们会忽略孩子的感受,当你不断忽略孩子感受的时候,孩子也会学会,慢慢的忽略别人的感受。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跟爸爸妈妈沟通是没有用的。因为你们反正听不懂,所以我们经常跟孩子说:不要紧啊,没关系啊,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你看你怎么这么小气。这种话就都是忽略孩子的感受,有的时候孩子回到家,跟妈妈说我饿了,妈妈都会讲:你怎么会饿呢,你刚刚吃过饭。这其实就是在忽略孩子的感受。我女儿摔倒如果有我一个人在场或者和他爸爸同时在场,反应是完全不一样的,他爸爸在场时,我女儿摔倒,她爸爸会蹲在他旁边说,没关系,你很坚强,不要哭,自己起来。我女儿会哭的更凶,然后坚决趴在地上发呆等着人扶他起来。但如果我在的时候,她摔倒,我会蹲在她身边,问她:是不是很疼,需不需要我扶你起来,我女儿通常的情况会先说嗯,然后自己起来走了...</div> <h3>第二种误区就是给建议,给建议就是孩子不需要你的建议。比如孩子在学校里,老师批评他,他觉得受了委屈不高兴。这时候很多家长就会说:那你就跟老师说啊,你主动跟老师谈谈还不行吗?主动去解决这个问题。你看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你说的对不对呢,其实是对的。你说的是对的,但是没用,这种话会让孩子觉得两头受气。就是我在学校里头被老师欺负了,回到家里面跟你说你还向着老师。那以后我不跟你讲了,所以这种给建议的方法其实根本无助于让孩子愿意跟你沟通。我们说的教育教育,其实是需要共情孩子从而引导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你提建议其实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孩子不认可你甚至会阻碍孩子自己思考及解决问题。那么当孩子表达感受的时候,正确的方法是什么?第一招:倾听就好,其实有时候你能够耐下心来倾听,然后回应:嗯,对,哦,这样啊,真是。其实这就已经够了。这就是倾听的过程,然后如果你想做的更好呢,你可以说出孩子的感受,比如说:我知道小乌龟的尾巴掉了你很难过。我知道你特别喜欢这个乌龟。它的尾巴掉了真的好可惜,我们一起想想办法看怎么样能够让他变好··这就是说出孩子的感受。当你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孩子自然会点头愿意继续跟你继续聊下去。哦,妈妈懂我。甚至他可能对于乌龟尾巴掉了的这件事情都不会太过在意了。然后第三种方法呢,是你可以尝试看看,用一种幻想的方式来对话。这时候孩子会非常感谢你。还是刚才的乌龟尾巴掉了的例子。你可以用一种幻想的方式跟孩子说:我敢担保,如果你是一个魔术师的话你一定会把他的尾巴变出来的对吗?或者如果你有法力的话,你一定希望乌龟的尾巴噌的一下就长出来。孩子是愿意用幻想的。</h3><div><br></div><div>比如我的孩子特别喜欢吃草莓,但有的时候家里没有,我就会说,真希望我现在有办法给你变一车的草莓,然后我就假装变出来,她就会假装吃,我会问她好不好吃,他会特别开心的点头说好吃。</div><div><br></div><div>或者在外边他特别喜欢挂的高的灯笼,就跟我说妈妈,要。我说,好的,等着。妈妈给你拿,就假装从高处随便一挥跟她说:给你。然后问她好玩吗?他就特别开心说好玩。</div><div><br></div><div>其实幻想实现的方式跟上一个方法是一样的就是说出孩子的心里话。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是理解我的。这就是情感的认同。甚至包括你要制止孩子的时候,也要理解他的感受。</div><div><br></div><div>比如,我女儿喜欢从床头往床上跳,这样是很危险的。一般可能潜意识人们会脱口而出:下来,危险,不要这样,怎么这么没有规矩。其实这样说孩子是不舒服的有可能碍于你的权威,他会下来。但如果你不在的时候他依旧会寻找机会上去玩。因为他在探索。当时我是这样对她说的:“妈妈知道从上面跳下来的感觉让你很开心,但妈妈担心从上面跳下来你会受伤。”这时候先认同孩子的感受,你知道他急于从高出跳下来寻找刺激或者其他怎么样。把这个感受说出之后再告诉她这样做的危险(也就是客观的描述)。这样孩子就会很容易配合。所以,这很简单吧。我们能够认同到孩子的感受就够了,就是第一招,就是我们说关于孩子感受的问题。要排除掉忽略和给建议的误区。要准确讲出孩子的感受。甚至你不讲,就是倾听点头,说嗯、哦、啊、这样啊等等都是可以的。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用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家长们也许会有疑问:孩子的感受是错的怎么办?家长不就是要教育孩子吗?那这样还要不要树立规矩了?我们要告诉大家,感受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每个人都有感受,包括孩子;每个人也都需要大家去理解和尊重他的感受,包括孩子。这是做为“人”的一般规律!孩子需要爸爸妈妈给予生存条件和安全感的“爱”,也需要来自尊重、关心、理解的“爱”要从建议、评价、指责的角色转到理解孩子的感受、说出孩子的感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有一个较好的办法是跟孩子做一个角色互换,让孩子扮演家长,家长来扮演孩子,在扮演过程中体会孩子的需要。</div><div><br></div><div>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孩子回到家,看起来很焦虑,对父母说:“我明天就要数学期末考试了。”父母听之后对孩子说:“放轻松,我相信你能考好的。”有用吗?这句话是没用的。第二句话说:“你要是早花点时间学习的话,就不会发愁了。”更没用,典型的讽刺挖苦。第三句话是说:“你看上去很发愁啊,我打赌你肯定希望现在考试已经结束并且你已经通过了。”你看只要你说出这样的话,你不用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孩子就已经放松了。同时他能够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理解。</div><div><br></div><div>还有就是,你的孩子正在玩你买的特别贵的白金项链,然后你大声说:“说了多少次不要随便动我的东西,怎么总是不听,动坏了怎么办,这么贵。同时你从孩子手上抢下了你的东西。你注意一下有没有强调他的感受。完全忽略,否定孩子的感受。正确的方法是:你很喜欢我的项链对吗?问题是它们很容易就弄断了,所以玩这些木头串或者围巾吧。你看这就是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并且明确的提出了你的期望。这就是正确的方法。甚至有的孩子会很生气的对你说:”我恨你,我要离家出走。有的父母会回应:“好吧,你走吧。我帮你打包。”还有的父母会说:“我不想听你说出这样的话。这种话不对”此时此刻的两种方法都没有理解孩子的感受。所以正确的答案是:“你听起来很不开心,我敢打赌你肯定希望好多事跟现在大不一样。”当你讲出这些的时候,孩子才愿意跟你接着去说,对,我就是很生气。为什么然后一步步展开谈。这就是孩子愿意跟你沟通的契机。孩子有的时候不愿意跟你说话是因为他说什么我们都在否定。他说什么我们都在给建议,不论他怎么说,我们总是有一大套东西在等着他。然后孩子只能做那个被训的人。</div><div><br></div><div>我们刚刚是从情感的角度出发来聊先接纳孩子的感受,其实从脑科学的角度出发更是需要这样。下面我们来分享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div><div><br></div><div>首先我们从脑科学的角度说说为什么先要面对感受再解决问题。</div><div><br></div><div>一直致力于研究大脑发育和幼儿方法关联性的丹尼尔·西格尔博士通过大量的研究知晓自我控制与大脑结构之间存在普遍的规律,丹尼尔博士将大脑的结构想象成一幢复式的房子,分为楼上大脑和楼下大脑。楼下大脑有边缘系统和脑干,这是大脑中体现原始功能的部分,它会负责呼吸、眨眼、心率等这样一些基本功能还有先天反应,比如战斗还是逃跑,以及强烈情绪,比如愤怒还是恐惧。楼上大脑包括大脑皮层。负责判断、思考和情绪调节。了解大脑结构和接纳孩子的感受有什么关系呢。现在要给大家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三十而立,一个是:清扫一楼。科学研究发现:楼下大脑也就是情绪系统是先于楼上大脑也就是理智系统发育成熟的。楼下大脑是孩子一出生就发育完成的,因为它要产生一些本能反应。而楼上大脑通常要到25-26岁才能够逐渐发育完成,那这意味着我们所有要求孩子学习的行为是基于一个正在发育尚未完成的大脑完成。我们要求一个前额叶还未发育完全的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div> <h3>那清扫一楼是什么意思呢?那神经科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发现。楼下大脑有一个把门的人,它是杏仁核,被激活的杏仁核。会阻断楼上大脑和楼下大脑的神经共鸣。杏仁核感到危险它就会掌控全局,挟持楼上大脑运作。楼上大脑无法进行判断、思考和情绪调节。孩子楼上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绪压力之下即使是有限的部分也会被阻断,无法产生任何作用。</h3><div><br></div><div>形象的说当杏仁核被激活,它会膨胀到将一楼全部占满。这个时候二楼就上不去,孩子根本无法判断和思考。我们要做的是清扫一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让孩子自己清扫,我们给她足够的时间,可能是我们让孩子自己先哭一会发一会儿脾气,如果我们以接纳的方式跟她说:“你看起来很生气。”相当于和孩子一起清扫,只有我们接纳了孩子、了解孩子的情绪等到他慢慢清扫之后,楼上的大脑才能回归运作。</div><div><br></div><div>第二个方法是关于寻求合作这件事。希望孩子听话,常见的误区是什么呢?就包括指责、辱骂、威胁、命令。各位你知道,这些职责,辱骂啊威胁和命令的方法可能都只会让他当下是服从你的,但其实他内心是抗拒你的而且反过来可能他反叛起来连当下都不会配合你,他会故意跟你捣乱,因为他的情绪无法安置。因为他本身就不愿意听你讲这些东西。所以这四种常见的误区是不对的。那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有几种简单的方法,比如说简单一点,用一个词表述是可以的。比如说之前我女儿爬到床头的例子,这个时候你也可以不用说长篇大论,其实你只要说一个词:床或者下来。就这一句,他可能就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所以孩子最害怕妈妈长篇大论了。有的时候,我爸爸睡觉,我就会对我女儿说:“嘘。”她就知道了,现在她一岁十一个月,有次他爸爸在另一个屋子睡觉,我和孩子在玩具屋玩,她忽然就走到他爸爸睡觉的屋子,把门关上之后过来跟我说:“嘘。”我当时就特别开心,原来无意中已经将这样一种新的语言内化在她的心理了。第二个是描述你所看到的东西。例如:我看到浴缸的水快溢出来了,厕所的灯还开着。还有一个方法是给提示,给提示的方法比如说墙不是用来画的,纸是用来画的。苹果核应该扔到垃圾桶里等等。从正面的角度告诉她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做。会有父母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对孩子说:你看看你灯又没有关,这点小事情都做不好,以后怎么做大事情。各种讽刺挖苦,那孩子在这里其实学会的并不是记得以后要关灯而是讽刺挖苦。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大程度是期望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绕道而行,可我们传递给孩子的又是什么呢?</div><div><br></div><div>第三个就是关于惩罚这件事情,面对父母尤其是体罚,因为很多父母会用体罚的方法或者是取消看电视的资格或者是把孩子没有收好的东西扔了,用这样一系列方式对待孩子,通常孩子会有三种选择:</div><div><br></div><div>第一种状况呢,就是孩子会觉得很讨厌,回头我要报复他。我遇到一个11岁的男孩子,他的姐姐总是打他,他每次都咬牙切齿的对他的姐姐说:“你给我等着,总有一天我会比你强大,我要找一把AK47的枪灭掉你。”听了之后真的不寒而栗。很多孩子被体罚之后,就会对自己的家人有很多很多恨,所以为什么会出现前段时间一个加拿大华裔把自己一家人杀了,真的没办法想象是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孩子才会选择这样一种方式;</div><div><br></div><div>第二种情况是这孩子会说那行,那我以后就尽量别被你抓到。这个是在我身上出现过,我妈妈不允许我看电视,但每一天她下班都比我放学晚,所以我每天就蹲在电视机旁边把电视声音调成静音,边看边听我妈妈的高跟鞋声音,等算好我妈妈差不多要回来了,我会拿东西把电视机扇凉。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情况,不论你的父母怎么威胁你,揍你,你都不一定要改正什么?而是父母说东,我们就走西。第三种孩子看起来很乖,其实伤害很大;</div><div><br></div><div>第三种孩子会觉得我活该,谁让我做了这么倒霉的事情,然后他会对自我的评价不断的降低。当一个孩子对自我的评价不断降低,他的自卑情绪出现的时候,他这辈子都很难再成功和幸福了。因为这两种伤害是比前两种更严重的状况。所以不要轻易的用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惩罚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后果,一种是间接后果。最要命的是间接后果,比如孩子打碎了一个瓶子,你说好,你打碎瓶子了,不许看电视。就是不许看电视这件事和打碎瓶子这件事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当你用这种方法惩罚他的时候,你让她学会的只是暴力手段。就是以后他跟别人沟通的时候,他也可以说:行,你这件事不听我的话,我在那件事情上欺负你。这是不讲理啊。因为父母在用不讲理的方法跟孩子沟通。所以孩子也会学会用不讲理的方法和孩子沟通。他的人生就会困难重重,直接后果有的时候是可以的,比如说:咱们说好六点钟吃饭,六点钟我叫了你好多次你没有来,那好吧,你承担自然后果。</div><div><br></div><div>但是更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当孩子出现了错误的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能够学会首先把他的感受理解了,倾听他的感受,所以比如说老师跟你反应你的孩子上课跟同桌打架,这时候怎么办。有的家长回来就会劈头盖脸的把孩子骂一顿还有的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自己家的孩子打一顿。正确的方法是倾听并且回应说我听说这件事我很担心,我想知道发生什么情况?你的孩子可能说:他把我气的要命。听到这个很多家长可能又会惯性的回应孩子:你怎么这么容易生气啊,就这么点事情至于吗,老师都给我打电话了等等。其实你可以说:我能够理解他一定是把你给气坏了,你才会跟她打架的,对吗?这个时候妈妈给了孩子充分的理解。可以接下去说:可以告诉我他做了什么事情把你气成这样?然后鼓励孩子跟你讲出学校发生的这些事情。在孩子讲这些的时候,有一个原则很重要,就是不要评论,只有你不要评论孩子的这些东西,才能鼓励孩子不断的表达。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是你说哎呀,你也太小心眼了,这事有什么了不起的呢?你跟同学你要和平啊等等这些话都会让孩子打住。可能这时候孩子就会选择不跟你说了。所以接纳不评论,就让他把他的话讲出来就好啦。讲出来之后,你可以总结一下说:哦,我知道了。因为他随便翻你的东西,不给你打招呼,所以让你变得很生气,你跟他打了一架。对吗?这是总结。在孩子讲完之后总结,一个人说完话之后对方能够准确的总结出来,这个人会觉得非常愉快。因为这代表着尊重,然后总结之后呢,这时候你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说我听到你和他们打架,我真的吓了一跳,我特别害怕你和同学做出互相伤害的行为来,你能够理解妈妈的担心吗?这是讲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讲出自己的感受之后让孩子知道妈妈对这件事是担心的不赞成的之后那么一起来做出解决方案。那么咱们一起来想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孩子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后,一定要把这些方案都写下来,因为写下来代表认真,孩子会觉得写下来很受尊重,写下来之后,你注意这里边可能会有很离谱的方案。很离谱的方案也不要有任何评论写下来。当孩子发现你在离谱的方案妈妈都能够写下来的时候,就能够鼓励他出现更多的想法。写下来之后,我们在一起挑到底应该怎么办,怎么解决这件事情。</div><div><br></div><div>好,现在我们总结一下第三个方法里面的重点:倾听不要太作评论,然后总结孩子所说的东西,然后讲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跟孩子一起想解决方案并把它写下来,最后挑出一个最优选项作为解决方案,用这样的方法代替惩罚会比我们过去的互动方式好很多,而一旦我们这样做了,会将我们解决问题的步骤变成孩子未来解决问题的步骤。</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