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晓暄唱一点不是反调的小调。
回忆录可以写,但一定不能太“当回事”去做,因为我觉得我们都应该活在当下,健康第一!如果给自己的压力大了,脑筋动得多了,休息时间可能会少、休息质量会低,健康如果因此受损就得不偿失啦。不知道对不对?”
这是上海阿旺兄在我生日时写的《走过六十年》后的留言,我非常感谢旺兄的善意提醒,也因此改变了自己的打算,由此有了今天这个简易的《走过六十年》,作为2015年我六十岁的告别、生病十年的告别、退休五年的告别,重新开始一个甲子的纪念、重新学习做好一个女人的纪念、重新扬起生命风帆的纪念!
在我的微信朋友圈中,有我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参加工作后的同学、同事和朋友,他们都可以见证我说的都是真实的,呵呵。 《走过六十年(简)》
简单就是一个框架,就不用记录那些细节,也不可能记录下曾经的轶闻趣事,详细的如果老了还愿意回忆,就到那时再去回忆吧!
1955年12月24日,我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一个普通的干部家庭里,永昌胡同是我永远的记忆,在那个二层小楼里度过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这张照片是1956年国庆爸爸妈妈姐姐和我。
我从小就喜欢学习,特别是喜欢模仿大人。在幼儿园时我的算术、儿歌都很好,而且活泼可爱,常常伴随老师、阿姨的琴声唱歌跳舞,所以老师阿姨都很喜欢我。下图是吉林大学保育院的报告单,记录了我1959年3岁7个月时的状况。当然那时的三岁孩子绝不能和现在的孩子同日而语,呵呵。
我的父母工作很忙,但是非常疼爱我们,常教育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当我们有什么事情做错了的时候,他们也从不大声训斥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而是耐心地给我们讲道理。他们还经常关心我们的成长,每星期都抽时间给我们读少年读物,爸爸读过的故事至今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奶奶也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童年时许许多多夜晚都是在奶奶的催眠曲中熟睡的。她勤劳、善良、好胜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现在的性格与童年时她给我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总之,我生活在一个温暖、幸福、和谐的家庭里,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有一年回家,找到了一张幼儿园的毕业照,已经破损的很厉害,我用扫描仪扫下后,精心用PS修版,得以保留下了这个珍贵的纪念,并洗了若干张放大照片送给了能联系上的小朋友们。至今我都可以叫出绝大多数小朋友的名字!
每每趴在幼儿园的竹杖子上,望着中午放学回家的一队队学生时,我都非常羡慕,盼望着自己也有那么一天。
当这一天突然地来到我的面前时,别提有多高兴了。那一天下着大雨,尽管雨水湿了鞋子,可我仍兴致勃勃。也许由于个子高,老师第一天就让我当上了班长,从此我就在这个集体里开始成长了。
我的小学李桂馨老师非常和蔼,总是笑眯眯的,可是又使人感到她很严厉。当我刚刚扔下布娃娃,拿起铅笔、格尺的时候,是她手把手地教我学会写大小多少,带着我踏着1+1=2的台阶跨进了知识领域的门槛。我努力地学习,常常关心别人,为班级做好事,所以我第一批加入了少先队。当站在烈士墓前,由大哥哥给我带上鲜艳的红领巾时,我真真地感受到了,生长在今天我是多么幸福。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当好共产主义接班人。
爸爸妈妈的工作虽然仍是那么忙,但还忘不了给我们买些课外读物,《十万可为什么》等书籍是那么强烈地激起了我的求知欲望,使我也开始了自己的千千万万个为什么。
然而这美好的时光仅仅持续了3年,我的妈妈被隔离审查,好些心爱的书籍被钉了起来,就连甜甜的梦也被半夜射碎玻璃的子弹惊醒了。
我什么也不懂,妈妈和好些叔叔阿姨都是黑帮更是不可思议,我的新的为什么再也没有人解答了。
时间流逝,我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政治口号和盲目的追随中度过了小学。
因为那场特殊的运动,我们在小学读了六年半,朝夕相处的童年伙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洪林是离我家最近的邻居,我们两家的大门相隔不到四米。上次见面时,他说小时候记得最清楚的竟然是:我常常把老师写的纸条带回他家,让他总挨爸妈的批评,呵呵。
伯君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因为父辈的关系,我母亲的心脏病一直在他的监护指导下治疗,包括第一次安装心脏起搏器及更换第二个起搏器,以及在母亲生命的最后一年里没少麻烦他。
在我生病后也是他第一时间安排联系住院和找手术医生,及进一步的化疗和后期治疗,这种感恩、感谢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一凡、铭珊、春旗、高男都是我们前后楼的邻居,常常在一起玩耍,每次回长春都能见到他们几个,亲切地如同自己的兄弟姐妹,陪我去看望老师,陪我去从小生活过的地方叙旧,陪我吃饭聊天,甚至玩玩麻将,他们总是带给我满满的温暖和感动。
一鸣按说也是个老板,但我一说将要去上海看世博会,他立刻安排机场接机、买好了参观世博会的票,百忙中还请我吃饭,使我落地陌生的上海,就有了亲人依旧在身边的感觉。
下图1是1969年11月29日小学老师同学合影。图2是2006年12月26日我们在长春相聚。图3是小学毕业四十年在相聚长春。
童年是单纯的,相聚是美好的,岁月带走了我们的容颜,却带不走我们的友谊,期待我们来年再见! 1970年我上了初中,我们长春是初中高中连读,一共在中学学习了四年半。我当上了红卫兵、武装红卫兵。1971年4月23日,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我在中学的成长比较顺利,在班里担任了团支部书记,下图1是第一届班委会和王敏孚老师的合影,后来又当了学校的学生干部。
图2、3是从小就和我一起摸爬滚打一块长大的闺蜜晓黎和我在参加武装红卫兵活动后的合影。
在中学时有一个阶段,比较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很感谢那段时间的文化课学习打下的基础,使得我在77年能够顺利考上大学。记忆中每次大考、小考我的成绩总是在前三名。
记忆最深刻的是教语文的郭老师和教数学的任老师。至今还保留着郭老师亲自批改的作文本,那精心批语的字迹、那许多红红的表示词句很好的圈圈曲线,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是郭老师的亲切鼓励和指导,让我的作文第一次变成了铅字出现在报纸上......
记得那是一次数学考试,有一道加20分的题,我利用格尺和书比量着做出来了那道加分题,任老师走过我的桌旁时看了看我的卷子,轻轻地说了一声:“聪明!”,当时我的心别提有多高兴了,要知道得到自己崇拜的老师的肯定会增加自己多大的自信心啊!后来我知道,那一次全年级也没有几个做对那道题的,即便做对了那道题,由于其他题出错,所以得120分满分的一共就2个人,我为自己是其中一个暗暗自喜......
后来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常常就会这样鼓励她,因为我知道它的力量!
中学我们班就是一个很棒的集体,在年级出类拔萃的学生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记得文娱委员孙东红同学自编自导的话剧《忘记》,我也曾是演员,印象最深的是在我的额头上画了一排刘海,照镜子的时候我都不认识自己了,我从小到大就是一个光秃秃的额头耶......
记得运动场上矫健的篮球、短跑运动员的身影、记得班干部每周日在丹竹家学哲学......
但是中学毕业以后,大家插队的插队、工作的工作,就渐渐地失去了联系,今年8月份班里组织的聚会,我竟然有很多同学都有四十年未见了。
中学同学的聚会我已经记录了很多,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不多说了,以后再补。
中学时代是我的思想形成的阶段,那时我的理想是要加入共产党,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呵呵),我也有很多志向追求,写了几篇被老师表扬的作文,就不知天高地厚地想成为一个文学家;我也曾被千变万化的物理化学试验所吸引,想当一个自然科学家......
人说青年时代思想最活跃,最容易变化,我觉得确实如此。
我们中学毕业那年全部下乡,头脑中美好的梦全部破灭了。转眼又投入了联系人组建集体户的工作,为什么下乡,到农村如何生活等,也许是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就被卷入了声势浩大的上山下乡洪流。
我十九岁那年,和班里十几名同学一起来到九台县波泥河公社太平庄大队后太小队插队。真不愧为后太,这里是三县交界的地方,非常落后,没有任何机械化设备,点的小煤油灯,推碾子压面。
当时的我满怀豪情,立志为改变我第二故乡的落后面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天天参加劳动,从不误工,老老实实接受再教育。开始蹲在地里薅草,真是累急了,腿酸疼得直不起来,常常干到最后就是在地里爬,到头来还是落在最后,好多社员都来帮我们干。这样的时间持续了将近一年,当我什么样的庄稼活都干了一遍的时候,我的速度也快了起来。第二年再参加劳动的时候,基本上就不落在最后了。
三年半的农村劳动生活,把我从一个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的城市姑娘,锻炼成为一个能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每年都在户里女同学中拿最高的工分。遗憾的是我们那里分值太低,所以我直到从农村回来也没有分到过现金。
我在农村的几年中,思想上有个逐渐趋于成熟的过程。下乡两年后,我一直是小队、大队各项活动的骨干,那时农村都办政治夜校,学习小靳庄,我也为大家当理论辅导员,而且我从小性格开朗,活泼好动,还成为公社篮球队的一员参加比赛,在大队文艺宣传队排演文艺节目,春节不回家到各村各队汇演。那时从我个人来讲,根本没有什么个人目的,主要是从小受家里影响,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好好干,爸爸妈妈常常来信嘱咐我在农村好好劳动,听从安排。我的父母都是党员,他们时时以行动影响我。还是中学的时候,我就写了入党申请书,从那以后经常以书面形式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到农村后,仍然坚持这样做。1976年10月2日,小队支部讨论了我的入党问题,对我进行了一番帮助教育,从那以后我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但不知什么原因,上报后就再一直无消息。直到1977年6月1日,我才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员(党龄从这一天算起),实现了我的理想。
在农村的三年半时间里,我有很多收获体会,首先是把自己锻炼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为此感到高兴、荣耀。当时我曾想过,就是真的当一辈子农民,我也能吃饱饭,过得很好。其次是我深深感到农村绝大多数人心地善良、朴实,愿意尽力帮助别人,虽然不善于言语,可是总是行动做在了前面。他们很多人没有见过火车,还有的没坐过汽车,但是他们并不笨,他们有一双勤劳的手,只因他们出生在一块落后的土地上。我从农村回来,没有任何瞧不起农民的想法,还想着要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他们造福,使他们早日从愚昧、落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个感情上的变化可以说是我在农村的第二个收获吧。
1978年1月,我考入吉林大学数学系七七级计算数学专业,上学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心愿,我是格外珍惜这个学习机会的。尽管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学数学有很多困难,特别是我本身愿望是学文科,但当我被七七年数学热的潮流卷入理科的时候,我就“既来之、则安之”,开始了这个大家公认“枯燥、无味、抽象”学科的学习。其实时间长了,人了点门后,就觉得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数学也是非常有趣的,人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
当然学习数学并不是很容易的,如果你想学,总有学不完的东西,做不完的习题。多少个星期天,多少个节假日都忙忙碌碌地在阅览室度过了。在学习上虽然花了很多功夫,但我也常有失败的时候,常好凭兴趣来。愿意学的课程就格外用心,不愿意学的课就总是不爱下功夫看。这样的结果导致,自己成绩忽高忽低。大学生活虽然结束了,参加工作了总不像当学生那样有考试的压力,但是我觉得大学时代的那种专研、刻苦精神还是应当带到工作岗位的,不论环境如何都不应该放松学习。
在大学的四年中,我还锻炼成了一个体育活动积极分子,学校组织的篮球、排球、乒乓球赛,自己都是系代表队的成员,尽管玩得不好,但总是对增强自己的体质有很大的益处。我还非常愿意看各种比赛、看文艺节目、电影等,这对在大量脑力劳动后恢复休息是有很大好处的,就是在这劳逸结合的学习生活中,自己才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体质增强、视力未降、没有得什么疾病。
在大学期间,我一直担任班级党支部宣传委员工作,虽说工作没做多少,但我能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各项活动中起带头作用,能关心集体,帮助同学。总之在大学四年期间,我不仅在学习、体质方面有所提高,在思想、道德修养及各个方面都有了一定进步。今天回忆起来,还深深感到大学生活是那样值得留恋,要不是新的生活、新的工作在召唤我们,真想再重新有次学习的机会。
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在吉林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毕业时取得理学学士学位。
这是我们班的七个女生。
1982年2月分配到北京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工作,分别在三车间、一车间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见习期劳动,之后在所计算站、第二开发部(二室)、第七开发部、网络技术开发部(一室)、特种通信部、投资部、人力资源部工作。于1988年10月任工程师,1993年10月任高级工程师,2000年10月任教授级高工。
在数据所参加的大小项目若干,获奖不少,不能一一记录。这里只记录下三个对自己成长进步有质的飞跃的主要项目:
1 在河南省林科院“科技水平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课题中,负责“预测部分”的软件研制,该课题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这个项目很小,获奖级别也不高,但这是自己参加工作后获得的第一个奖励,以前觉得科研那么神秘,获奖更是遥遥无期,但当主任通知我这个项目获奖了的时候,使我知道了原来获奖没有那么神秘,只要去努力。
2 参加“4096线用户电报/低速数据程控交换机”的研制、定性、改型工作。在研制阶段负责前台处理机软件50波特、300波特用户信号方式的实现部分。在改型(二型机)阶段,任项目软件负责人。该设备的一型机在大连、长春、合肥、重庆、珠海电信局使用,二型机在哈尔滨、石家庄、内蒙、郑州、海口、烟台等电信局使用,最早装机的一型机已在用户电报网上运行了十几年,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现在已经淘汰)。
在参加这个项目前后7年时间里,我感觉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由一个学数学对邮电通信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开始了解了通信网上的交换设备、终端设备,通信网协议规程等。特别是后一阶段独立承担二型机软件改型工作的三年时间里,对自己更是锻炼不小。该项目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作为主要研制人员,获得二等奖证书及奖章。
3 参加军队野战综合通信系统三期工程“野战分组网”项目的研制工作,该项目是国家“八五”重点项目,本项目包括野战分组网技术体制的制定及野战分组网的具体实施。为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完成,我们研制了一系列网络设备。包括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网络管理控制设备、终端设备及测试设备。
于1996年7月中旬在石家庄54所进行野战综合通信系统的联试,装车联试,拉开测试。我们所的设备在整个联试过程中,稳定可靠,是十几家参试设备中唯一未出现问题的设备,受到了部队领导、测试领导小组及参试人员的一致好评。该项目最终提前一年完成设计定型、生产定型、装备定型,获总参通信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部队项目比较艰苦,出差也都是偏远地区,但对我们磨炼不小。记忆非常深刻的一件事,一次我们项目全体成员及全部设备乘单位大轿车去石家庄联试,在京石高速一段易出交通事故地段,不知为什么汽车左右摇摆起来,还好没有翻到右边斜坡的沟里,最终汽车骑上了左边的隔离墩,一位搭车坐在最前排的同事撞碎前挡风玻璃甩了出去,经抢救脱离危险,还好我们项目组人员都没事,大家说此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哦,一说就说远了。
该项目论文发表在《数据通信》1996年第一期。
在此期间,由于单位的信任,我担任这个研究室的副主任,参与部分管理工作。这个项目结束后,我们项目整体被调整到特种通信部,我继续任副主任,从此开始一段特殊生涯,此处省略.....
在数据所从事科研工作的这么多年中,通过实践,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特别是对用户电报/低速数据网和公用分组网比较熟悉。因为都是亲自研制了设备,对规程协议及网络状况都比较了解。
参与制定和修改了一些国家通信网的协议规程标准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
我在工作中,对交给自己的任务不论大小,都能圆满地完成,在工作中协作精神强,能很好地组织领导项目组成员团结协作,发挥出每个人的最大能量。我也深深热爱上了数据通信这个行业,并努力为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数据通信网及邮电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后来在国企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我们数据所也改成了股份制公司,准备上市,我被调到投资部任经理并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主管了一段上市公司筹备工作,这是一段全新的工作,为此我去清华短期培训了投资管理运营及独立董事考试,在干中摸索学习。公司以股份公司运行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公司行业的特殊性,最终结论是不能上市,公司转回有限责任公司延续至今。我也重新担任人力资源部经理直至退休。
2005年五十岁的我由于生病开始了另一段值得记忆的生活,由于新浪博客和后来的微信就是自己这段生活比较真实的记录,鉴于时间的原因,就先不写了,但这十年一定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十年,是在亲情友情爱情的支持下、勇敢地走过的十年,会永远深藏在我的记忆里。
这是2015年的最后时段,我衷心地祝愿我生命中遇到的你们永远健康平安快乐幸福!2016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