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2年12月有幸参加了一个培训班,在南国特区深圳小住几日,留下几分印象。<br></h3><div> 乘火车从祖国的最北方来到祖国的最南方整整花了三天的时间,一路的颠簸自然让身体有许多不适,但一路上感受着从北方零下三十几度到零上二十几度的气温变化,随着每小时升高1度的气温,心里多了些温暖,少了漫长旅程中的寂寞与凄凉。</div> <h3> 深圳是座移民城市,近1700万的人口中,本地人口不足五分之一,外来常住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各占五分之二。在我看来“移民”和“流动人口”,恰恰构成了深圳的最突出的特点“移”“动”。<br></h3><div> 因为“移”“动”,所以深圳人的更替速度很快。据说当年的深圳本地人在“特区”成立初期淘得第一桶金后,就陆续离开了这座高速度、快节奏的城市,转向了相对安逸清净的二线城市,而潮涌般到来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的“淘金者”、“创业者”。不必说发达的陆路交通和航班,单是每天从广州开往深圳的旅客列车就有一百多个列次。</div><div> 因为“移”“动”,所以这座城市始终充满着朝气和活力。授课教师介绍,深圳现有人口的平均年龄不足30岁,从一定意义上说这座成立刚过30年的年轻城市,更是年轻人的“天堂”,是孕育希望的“摇篮”。每天在深圳的街道上川流不息、急速行走的富有活力的年轻人,就如同人体中涌动的血脉,滋养着庞大的机体,让这座年轻的城市生机盎然,宛如朱自清笔下的《春》中所描述的那样,“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div><div> 因为“移”“动”,所以这座城市的“信号”特别强。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改革试点都在这里萌发、孕育。先行先试,为改革创新提供实验基地和典型样本,不仅让深圳迅速蓬勃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成为继“北上广”之后的全国第四大城市,也让诸多后来的实践者能够轻易地“看”到河里的“石头”,轻松“过河”。因为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先后迎来许多中央领导人来此调研、考察。邓小平、习近平都曾在这里亲手栽下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小树,如今在在那生机勃勃榕树、那茂密的树冠的福佑和庇护下,周围已是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在习总书记离开深圳的那个周末,在莲花山上,我有幸亲眼目睹邓小平的雕像和习近平总书记种下的那株榕树的时候,天刚蒙蒙亮。顺着总设计师前进的方向伫栏远眺,喷薄的红日正从东方升起,如慈祥的目光拂过一座座象征着深圳速度、深圳效益和深圳质量的地标式建筑,抚过在这里晨练和已经在路上开始一天奔波的、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人们,越升越高,越来越亮。</div><div> </div> <h3> 深圳是座创新城市。“自主创新”是这座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也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和品牌。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深圳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八年位居中国各城市首位,并曾在2011年荣登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城市排行榜榜首。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感觉深圳的创新无处不在。</h3><div> 深圳的创新从“山寨”开始。深圳从未标榜自己会成为中国的“硅谷”,但是这里走出的电子品牌的确不少,中兴通讯、康佳电视等等都在这里发迹。与之相应的是这里的“山寨”货,的的确确多的惊人,从新潮的苹果iphone5、iphone4到普普通通的p4、p3,甚至小到U盘、香水,大到“LV”、“古奇”,只要你想到的东西,尽可“山”可“寨”,可仿可代,而且价格也便宜的超乎你的想象,比起当年的“温州皮鞋”有过之而无不及。回头想来,未来的岁月中,也许中国的“乔布斯”、“比尔盖茨”就会在诸多“山寨”中破茧而出,也未可知。如果把引导世界潮流的iphone分解开来,不就是“ip+h+one”吗?倘若“ip”可以代表电子产业,“one”自然是NO.1,那么“h”又会在何处呢?未来,谁会成为中国电子产业的NO.1呢?谁又会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业的NO.1呢?</div><div> 深圳的创新从“笔下”延伸。作为中国的设计重镇和现代设计的核心城市,深圳拥有的设计企业达6000多家,专业设计师6万余人,人数之多足以和呼伦贝尔所辖的陈巴尔虎旗的人口总数相当。2008年,深圳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获得“设计之都”称号。游走在大芬油画村,欣赏着中国当代许多未成名的中青年画家的作品,我这个从小对美术没有丝毫兴趣的人也常常会驻足沉思。行走在大街上,地王大厦、市民中心、京基100等一座座造型独特的高楼,尽显深圳人的创意和灵感。</div><div> 深圳的创新从“眼球”展开。由于辖区面积小(约1700平方公里),深圳的自然景观较少,可这并不影响深圳发展现代旅游业。早在八十年代末,深圳就在全国率先推出了“锦绣中华”实景微缩景观,开创了国内主题公园打造的先河,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赚足了钞票。五年之后,智慧的深圳人又成功打造了“世界之窗”主题公园。当我流连在世界之窗,欣赏着各国奇观异景、历史遗迹的时候,不由得为深圳人非凡的创意而惊叹、而折服。谁能够质疑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不用这么久,我们在这片客家人居住的地方,也许还会探寻到“太空之旅”的神秘,揭示出“远古时代”的奥秘呢?也许就在明天,我们就会在这里穿越“时光隧道”,把自己记忆中的成长历程,如电影般重现呢?</div><div><br></div> <h3> 深圳是经济特区。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深圳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特区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作为一个来此小住的外来人自己本无权无力注解其中的内涵。但是,生活在这里几天,也的的确确感受到了一点儿深圳的特别之处。</h3><div> “特”在深圳速度。不必说当年特区建设中高楼拔地而起,一天一层让国人瞠目结舌的速度,也不必说成立特区三十多年来,每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如今过千亿的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单是深圳人的行走速度已经让我领略一二。报到的第二天,由于早饭吃的比较早,我们四五个同学便拉着横排,从人行道行走到了泥岗路人行天桥,起初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可当我慢慢落在后面的时候,我才感觉到这种行进方式的“大煞风景”,一些急急匆匆赶路的深圳人,因为我们“蚁动”般的速度,和“一字”排开的队伍,而堵塞拥挤,更多的身材瘦弱娇小的本地人则不得不选择从我们这些人高马大的东北人间的夹缝中穿过去、挤过去。我与前面同行的开玩笑说:“无论什么季节,什么时刻,在深圳的马路上散步恐怕都是不合时宜的,都会影响深圳前进的步伐,甚至影响了自己所持股票的涨跌幅度”。以我的理解,特区的特别之处在于,创业的机会就如同那随处可见的人流一样多,一样拥挤,慢了就可能被淘汰,慢了就会落后。这里永远是创业者的乐园、进取者的天堂、慵懒者的地狱。倘若从细微之处来看,深圳人却又有许多与速度不相适应的举动,深圳的生意人对财富的追求不仅表现在财富的积累上,也表现在平常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上。朋友说,在深圳你才能找到“顾客就是上帝”的感觉。的确,服务员解答问题不厌其烦,在他们看来只要顾客肯看货就会有商机,因而从不肯轻易让自己的主顾溜走;他们对钱,哪怕是一毛钱也十分尊重,都会用双手奉送到你的手中;他们不会像内地的商家要么“宰熟”,要么“杀生”,所有顾客只有先来后到,没有面孔生熟。这种特有的“慢”,却有效提高了生意的成功率,所以货币回笼的速度也相对得到提高。</div><div> “特”在深圳效益。随着城市的高速崛起,深圳的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相继出现,在这各种矛盾凸显的关键期,深圳从转变发展模式入手,开始谋划“效益深圳”。据深圳市委组织部的同志介绍,从2003年开始,深圳市提出了效益深圳指标体系、绿色GDP、发展循环经济、民生净福利指标等一系列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和举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的发展等四个方面指标和效益指数,树立了新的“风向标”,改变了长期以来单纯以GDP数字为刻度的统计模式,使深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了具体可考的量化依据。在特区,切身体会到“深圳效益”是在盐田区的一个社区,看着那么多的义工、社工和志愿者主动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力量能够将如此多的人凝聚到一起,是什么动力能够激发出个体如此多的余热?人口基数大,可利用的规模资源多固然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呢?或许是他们的自身利益得到了满足是一个重要前提,才会产生如此良好的效果吧。或是如老师所讲的那样,深圳是个很包容、很人文的城市。深圳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聚齐全国56个民族的城市。在这里,政府每出台一项政策都会考虑流动人口怎么办、外来人会有什么反映等等,会经常在政策出台前搞听证会、论证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不同群体的尊严得到了尊重,才会让更多的“深圳人”成为建设特区的主人。也许真如深圳人自己所说的那样,“深圳是个机会均等的城市”,你今天是百万、千万富翁,明天就可能身无分文;你今天穷困潦倒,一夜之间可能腰缠万贯。然而,这种均等不仅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还表现各行各业。比如,深圳的公务员有相当比例的“聘任制”人员,这种改革力度在其他城市恐怕是为数不多的。</div><div> “特”在深圳质量。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深圳,从2011年开始把城市发展定位在“大力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以城市发展引领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提出了“深圳质量”的发展理念。在深圳走过、路过、看过的,能够体现发展质量的例证似乎不太好寻觅,也难以细致转述。印象较为深刻便是深圳的生态建设和文化建设,大到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殊荣,小到“公交都市”等便民措施的出台等等。那么文化呢?在深圳,你随处可以感受到青春时尚、先锋创意、开放多元的文化气质,“创意深圳,时尚之都”的城市形象和品味,时时处处吸引你的眼球、驻留你的脚步、震撼你的心灵。学习期间,我们有幸考察了前海经济开发区,这块填海而成的不足 17平方公里的区域将成为深港合作先导区,成为“特区中的特区”。站在这片土地眺望对岸香港,谁能想象出未来的这块“弹丸之地”能够创造出来多少财富,诞生多少产业神话。这或许是对深圳质量最好的诠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