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最殷切的希望,<br>孩子从小被教导要努力要奋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br>然而我们想过吗,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br>我们强加给他们的期待会让他们快乐吗?<br>如果孩子不快乐,我们的教育有什么意义?</b></h5><div><br></div><div><br></div> <h5><font color="#808080">作者:斑马</font></h5><div><br></div><div>刚结束不久的《中国诗词大会》,除了火了夺得冠军的武亦姝,主持人董卿也因谈吐得体、积淀深厚而圈粉无数。随之而来的,是对董卿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的又一次深挖。<br></div><div><br></div> 有篇文章题目是这样写的:“虎爸之下董卿的童年:一识字就背诗词、不许照镜子、初中开始打工,一度怀疑是否亲生”。文章通篇基本算是在歌颂父爱。是的,要感谢这样严酷的父亲,董卿才能博览群书,这大概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吧。 与之类似的还有丁俊晖的爸爸、朗朗的爸爸,全都是成功教育的典范,以至于每每我谈到家庭温暖对孩子有多重要时,总有人会举出这样的例子反驳:别总拿原生家庭说事,你看,打成这样,孩子也没变态啊,倒是如果不打,怎么可能像现在这么优秀呢!可是我注意到的却是这样的描写:一个女孩,在最爱美的年纪却连镜子都不允许照,最痛苦就是吃饭,一上桌就要被父亲数落。<div><br></div><div>一提到父亲给自己留下的童年阴影,这个优雅淡定的女主持就潸然泪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近乎残忍的故事,却因为主人公最后的成名,就带上了一层光环。你看到的是一个走出来的董卿被无限放大,你看不到的,是千万个一生就此被毁掉的董卿。<div><br></div></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上过神坛的人,更渴望平凡的人生</font></b></h1><div><b><font color="#010101"><br></font></b></div><div><font color="#010101">神童魏永康曾经轰动一时:两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课程、八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font></div><div><b><font color="#39b54a"><br></font></b></div> 这一切当然要归功于他的虎妈,一心想要儿子成才的曾雪梅。她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投在了儿子的教育上,曾经是国内备受瞩目的成功案例。然而令人扼腕的是,精神世界的长期被忽视让魏永康无法融入人群,也无法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活在痛苦和压抑中,没多久就被劝退了。<div> </div><div>如今,魏永康已经娶妻生子,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媒体曾做过一次追访,尽管曾雪梅依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法把孙子培养成才,魏永康夫妇却坚定地表示只希望孩子去过普通人的生活。</div> 最让人动容的是这样一个细节:魏永康每次回家,都知道给家人带些礼物,没事的时候就爱拉着儿子女儿的手,然后一直微笑。<font color="#ed2308">他被媒体捧上过神坛,又被粗暴地拉了下来,如今他比谁都珍视做一个普通人的机会,他比谁都享受父亲的角色。</font><div> </div><div>可惜太多的虎妈狼爸们仍然重复着曾雪梅走过的路,希望孩子成为下一个郎朗、董卿、丁俊晖。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明白:<font color="#ed2308">成功和幸福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亦或是他们一早就明白,却只要自己的孩子成功。</font></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表面的坚强,往往都是假象</font></b></h1><div><font color="#39b54a"><b><br></b></font></div><h3><font color="#010101">成功崇拜的背后是对丛林法则的信奉,是最残酷的生存逻辑——生而为人,必须优秀。不少人都有这样的认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从小被棍棒打大的、经历过层层挫折的孩子才能更优秀,更坚强独立。</font></h3><div><font color="#39b54a"><b><br></b></font></div> 我曾经分享过一篇呼吁不要逗孩子、呵护孩子稚嫩的自尊心的文章,不止一个人跑出来留言说,孩子如果“逗逗”都不行是没办法成长的,那只会培养出玻璃心。这个观念不知道误导了多少家长。他们就像传说中的老鹰,对挫折教育深信不疑,还狠着心把孩子推到悬崖边,以为这样他们才会一飞冲天。<div><br></div><div>董卿初中就打工,毕习习15岁远赴异国他乡。看上去,她们比谁都独立。总有人说,英雄多磨难,文章憎命达。越是命途多舛的人越能成就大事。于是多受打击就和内心坚强划上了等号。<font color="#ed2308">你看到的,是一个人的优秀成功、淡定从容;你看不到的,是午夜梦回她一个人流过的眼泪。</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这样的坚强,统统都是假象。</font>我曾经就特别“坚强”,家人奉行的就是和董卿父亲类似的狼性教育。因为我知道没有人帮我,我要咬牙自己熬过去。有问题,我不敢也不愿求助,永远习惯了自己站起来。我厌恶一切卖惨,也讨厌动辄就拿自己的经历说事。按我父亲的说法,我有时理性到残酷。</div><div><br></div><div>我不是坚强,我只是被迫坚强,但是我悲观厌世,一点小事就会让我直接想到死亡。我从九岁就开始期待自己的死亡,最大的梦想就是可以一觉睡下之后再也醒不来。18岁之前,我觉得自己就是另一个太宰治。可是没人知道这件事,他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坚强乐观开朗的女孩,我在人前比谁都爱笑。认识老笨后,我能像个孩子一样在他面前放肆地哭,放肆展示自己的脆弱,才是我真正眷恋人生的开始。</div> 我写下这样的文字绝不是为了声讨我的父亲母亲,他们直至今日仍然认为,逼孩子去成功,就是对他最好的爱。如果只从结果论的角度,我一路走得其实还不错。中间有弯路,但最后竟然都能圆回来。所以我自己也曾对父辈这套残酷的狼性教育深以为然,孩子就是要这样带,才能出成绩,才能经历风雨。<div><br></div><div>直到我怀了孕,感受到这个小小的生命在我的肚子里翻滚踢腾,我问自己,我对这个孩子有什么期待。那一刻我竟然开始恐惧,我没有想过他可以成为谁,但是我最怕他成为下一个我。后来,我读了那本对我影响甚深的《无条件养育》。整本书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div><br></div></div> <font color="#ed2308">我养育你,是因为而且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我爱你,我要你幸福,而不是成为我心中的样子。我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我自己去完成,你只对自己负责,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过好一生。</font><div><br></div><div>这才是真正的爱,宽阔爱你、偏颇爱你。敏感不是一个贬义词,很多人就是因为足够敏感才能在事业上有一番成就。然而幸福家庭出来的宝宝总是有些钝感的,他们不会从你随便一句话中解读出千百种深意,他们始终相信这个世界的善意。</div><div><br></div><div>什么样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勇敢坚强?那些被爱围绕的孩子。如果一个人没有被迫害的经历,又怎会有“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心态。爱不等于骄纵,不等于无条件的物欲满足,也不等于拒绝让孩子面对失败,而是面对失败。给他们多一些爱心,鼓励和陪伴他们站起来,别让他们终生只看到一个冷冰冰的背影,孤独地面对这个世界。</div> <font color="#ed2308">反而是那些在冷漠或严苛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常常草木皆兵,终生都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寻求爱与认可。</font>翻看那些自杀的少年案例,没有一个不是活在高压、严酷的成长环境下。他们是没有成功的董卿,不优秀、不配活、承载不了父母的期待,最后就走上了极端。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我的孩子,只愿你一生幸福</font></b></h1><div><font color="#39b54a"><b><br></b></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我常常想回到童年,抱抱那个没人拥抱的自己。让我难过的,是今时今日的大众传媒还在热衷于宣传董卿郎朗们的成功之路,向那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输送着残酷的成功学。</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缺爱不一定都导致悲剧,出了那么多看似皆大欢喜的“喜剧”才是最可怕的。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不一定要在棍棒底下才能练成,一家人茶余饭后吟吟诗对对赋,其乐融融,才能真正体会到文学之美。</font><font color="#010101">如果只有残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那么我真的很想很想自私地说一句:</font><b><font color="#ed2308">孩子,改变世界就让别人去吧,我只要你一生幸福。</font></b></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小禾以为,对孩子最好的爱是陪伴,尊重和宽容,<br>支持孩子成为他最想成为的人,让他自己选择想过的一生。</b></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