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房介復 先生 (1928.12.21-2013.1.25)1928年生于上海,江苏句容人。</h1><h1> 房先生是著名的中国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海墨画社副社长,代社长,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先进教师。</h1><h1> 房先生的作品构图严谨,色彩鲜明,耽于写实,富有时代气息。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各大报刊上发表,被海内外美术馆和艺术品收藏家所收藏。</h1><h1> 出版有《房介復画集》、《房介復花鸟画选》。</h1><p class="ql-block"><br></p> <h1> 房先生十七岁高中毕业后(1945年),到他姨夫开的《寿春堂》书画店做账房和帮忙收画等生活。《寿春堂》在山西路南京路口,店里共有八个人(老板、二个裱画工、还有帮工等)。</h1><h1> 白天,房先生在店里要招呼买画的客人,晚上,还要到夜校补习外语和到立信会计学校读书。他还参加了颜文梁先生当校长的苏州美专上海分校(抗战时搬到上海的)的学习。 </h1><p class="ql-block"><br></p> <h1> 这是文革后,颜文梁老先生在学生房介復画的中国画《扶桑白头图》上的题词。</h1><h1><b><br></b></h1> <h1> 房老师与颜文梁老先生的合影</h1><h1> (右侧是王善良老师,中间是学生陆桂勋)</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 江寒汀先生在作画</h1><h1><br></h1><h1> 当时每个画家都有一个润格标准,挂在店里,让买家挑选。在买家订好内容与尺寸后,由房先生与画家联系,店里抽三成佣金。</h1><h1> 在收画的过程中,先后结识了张大千、吴湖帆、江寒汀等诸多海上名画家。</h1><h1> 十八岁时(1946年),房介復先生拜江寒汀先生为师,办了拜师酒,磕头正式入门学艺。</h1><h1> 房先生原名“房家福”,江先生认为这名字太俗气,替他起了艺名“房介復”。这个艺名一直用到现在,原来的名字反而不被大家知道了。</h1><p class="ql-block"><br></p> <h1> 在江老师的指点下,房先生的花鸟画水平进步很快。他除了完成江老师的作业外,还把江先生在店里还没有送出去的画,仔细临摹学习。<br> 当时,他的师兄乔木先生就在隔壁的绸布店里做学徒,比他早几年跟江老师学画。房先生经常把店里江老师的画留下来,借给乔木先生临摹。所以,他们俩个老弟兄一辈子情深义重。<br> 经过苦练,他们都练出了一手好功力。 <br></h1><div><br></div> <h1> 1947年,房先生的传略和作品,已经收录了《中国美术年鉴》。他在花鸟画方面崭露头角。<br> 1951年,那时上海解放不久,资本家打倒了,上海书画的生意不行。他画了几十张画和著名书法篆刻家方去疾一起去香港开书画展。<br> 当时,香港经济也不好,所以他们带去的书画篆刻作品卖的并不好。没多久就回上海了。<br></h1><h3><br></h3> <h1> 1952年,我们国家开始实行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许多私营的小企业都合并掉了,加上买画的人也不多,房先生觉得前景不太好。<br> 于是,他参加了上海市的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学习班结束后,由上海市教育局分配到了浦东东沟的陆家宅小学任教。<br> 从此,房先生开始了他一生的美术教育生涯。<br></h1><h3><br></h3> <h1> 那时候,浦东没有公共汽车,只能在外滩乘市轮渡到东沟,再走进去。</h1><h1> 陆家宅小学有八个班级,房先生什么都教。学校里都是年轻人,课余一起打篮球,大家在一起很快乐。房先生任工会副主席。</h1><h1> 房先生在东沟小学时,就开始辅导学生学习画中国画。陆志勇、陆桂勋(原宝山县美术教研员)是跟他最早学习中国画的学生。</h1><h1> 1956年,当时中学大发展,高桥镇育民中学刚改为公办学校。原来的美术老师是后来有名的沈木心先生,这时候突然被市公安局逮捕了。学校缺少美术老师,房先生被教育局调到了育民中学。</h1><p class="ql-block"><br></p> <h1> 上海浦东高桥镇地处上海东北角,面临长江与黄浦江交界处。</h1><h1> 高桥具有悠久的历史。宋代开始建镇, 明代在现在的高桥镇北面,建立了宝山城,还建有烽火台,为过往的船只引航。今天在镇北面,还留有当年城楼的遗迹。</h1><p class="ql-block"><br></p> <h1> 原宝山城的“明永乐帝御碑”,现在保存在高桥中学里。</h1><p class="ql-block"><br></p> <h1> 古老的高桥镇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是长江口重要的集镇。今天还是上海著名的古镇。</h1><h1> 高桥镇最早在宋代属于昆山县。解放初是高桥区,1961年划入川沙县,浦东开发后成为浦东新区的重要地区。它的东边就是著名的外高桥保税区;北面是“上港集团”的集装箱码头,每天有无数的集装箱轮船开往世界各地。高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高桥镇的面貌焕然一新。</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 高桥镇是浦东历史上的四大名镇之一,在悠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h1><h1> 高桥文物古迹很多,名人辈出。代表人物有杜月笙、海派绘画宗师钱慧安等。</h1><h1> 镇上有一大批优秀历史建筑。“高桥人家陈列馆”、“钱慧安纪念馆”、“高桥绒绣馆”等都是设在这些保护建筑内。</h1><h1> 高桥镇被光荣地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桥老街被列为“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高桥绒绣和高桥松饼,双双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h1><h1> 这是高桥著名的民国建筑——养贤堂。是一幢中西合壁的建筑。</h1><p class="ql-block"><br></p> <h1> 那时候浦东的交通极不方便。房先生从市区到高桥镇,只能在外滩乘轮渡到天灯口码头(今天的上海炼油厂门口),再乘车到高桥,一次,就要半天时间。</h1><h1> 那时育民中学的老师,大部分都是从市区来的,只能住在学校里。加上一星期只休息一天。所以,房先生是星期六下午回宁波路的父母家中,星期日下午又要赶回学校。</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 高桥镇古名清溪。<br> 镇首有座江南园林——《承园》,是民国时富商程竞民建的私家花园,解放前是上海十大花园之一。解放后,他把花园捐给了国家。他的后人现在美国。<br> 《承园》依水而建,园中有一宽阔的湖面,与外面的高桥港相通,湖中建有一座小石桥。湖四周假山堆砌,楼台亭阁围绕;园内遍载四季花木,春夏秋冬,鸟语花香,景色宜人。<br></h1><h3><br></h3> <h1> 1947年在《承园》里办了一个私立“四维”初级中学,解放后改名为“育民中学”。</h1><h1> 房先生到育民中学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他徜徉于校园的美景之中,白天细心观察园中一草一木的生长变化,百鸟的梳羽啄食、飞跃啼鸣;夜晚铺纸作画,把白头看到的一一记录下来。这为他日后花鸟画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h1><h1> 后来,他作画时胸有成竹,无论尺寸大小,挥洒自如,百花百鸟,无所不能,所作花鸟栩栩如生,神韵并现。</h1><p class="ql-block"><br></p> <h1>( 以上都是育民中学的校园美景)</h1><p class="ql-block"><br></p> <h1> 在《承园》边上有一座西式三层楼,楼上有一间是房先生的宿舍。<br> 每当夜幕降临,总能看到灯火通明,直到深夜。灯下,房老师挥毫作画,创作了无数的花鸟画。<br> 在他作画时,周围总是坐满了他的学生,房老师辅导学生从不收费。他和蔼可亲,对膝下的弟子无不悉心指导。<br> 学生大部分是农家子弟,家中较拮据,他便把自己买的宣纸、毛笔和颜料分送给他们。<br> 为了使学生易于学画,房老师每天都要绘制一批样稿,送给他们临摹学习。<br></h1><h3><br></h3> <h1> 在高桥的二十五年里,他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画人才,许多学生考上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上海美专等高等美术院校。<br> 一批农家子弟成了今天上海画坛的名家。如:吴明耀、庄中亮、沈龙涛、吴关宝、徐建融、陈永基、袁雪山、黄宝昌、杨耀忠、印康、朱白云、陆志芳、褚立民……。<br> 还有许多学生成为美术教师和美术工作者。<br> 房先生的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激励着他的学生们,一提到房老师,都万分感慨地说:“我们不仅在房老师那儿学到了画艺,更学会了如何做人”。<br></h1><div><br></div> <h1>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徐建融高桥的家中,房老师的学生们欢聚在一起,庆祝敬爱的房老师六十岁生日。图为师生一起合影留念。<br></h1><h3><br></h3> <h1> 难忘的时刻。(前面坐着的是房老师。后排为学生:本文作者盛金鹏、杨耀忠、沈祥吉)<br></h1><h3><br></h3> <h1> 房先生仔细观看学生杨耀忠个人画展上的作品。(朵云轩)<br></h1><h3><br></h3> <h1> 房老师与学生杨耀忠(右)、沈龙涛、庄中亮、叶根森合影。<br></h1><h3><br></h3> <h1> 这是本文作者和恩师房先生的合影。<br></h1><h3><br></h3> <h1> 房老师和我在观看杨耀忠的作品。</h1><p class="ql-block"><br></p> <h1> 1956年9月,上海《解放日报》副刊“朝花”开始创刊。后来,报社请房先生为“朝花”画刊头画,每次画一方适时的花卉。<br> 当时,有许多人抢着要画,可是报社始终认为房先生画的好,一直画到文革开始。<br></h1><div><br></div> <h1> 高桥原属川沙县,房先生还经常被县文化宫和教师进修学校请去上课,为浦东的中国画普及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br> 今天,浦东美术家协会的许多画家和中小学的美术老师都曾经是他的学生。<br></h1><h3><br></h3> <h1> 高桥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古镇,许多人家中喜欢挂些字画。<br> 房先生到高桥后,许多人慕名而来请他作画。从部队、工厂、医院的领导到一般百姓,他都一视同仁,热情地免费为他们画画。<br> 几十年里,他为高桥人画的画到底有多少,已经无法统计了。今天,还有许多高桥人的家中挂着他的画。<br></h1><div><br></div> <h1> 在文革动乱中,造反派就房先生1951年曾经在香港开画展和“介復”这个名字,说他是盼望蒋介石复辟的“国民党特务”,遭到了批判,他只能一笑而过。白天遭批斗,夜晚依然不停地作画,以此来消除烦恼。<br> 当时花鸟画被看成是“封、资、修”的产物,不准画。好在毛主席诗词中有赞美松、竹、梅的诗句,在这段日子里,他只能天天画红梅和青松图,再配上毛主席的诗词,造反派对此也无可奈何。<br> 文革十年,别人在消磨时间,他却天天作画不停,画艺大增。<br></h1><div><br></div> <h1> 镇上有家“红卫绒秀厂”,经常请他去给设计人员上课。他除了精心辅导外,还绘制了很多花鸟作品,提供给厂里绣成绒绣,出口到国外。<br></h1><h3><br></h3> <h1> 1976年5月,新加坡总理李光耀首次访问中国,第二站为上海。当时市外事办准备把中国画作为礼品,送给代表团,但是时间很紧,数量又比较多,加上当时上海画院的老画家都打到了,所以非常着急。他们找到房先生,请他帮忙作画。<br> 房先生连续奋战了两天两夜,创作了二十几幅花鸟册页,由市外事办赠送给新加坡代表团的每一成员,为中新友谊做出了贡献。当时没有稿酬,外事办只送了些毛笔和宣纸。<br> 八十年代,房先生已经入党。考虑到房先生在新加坡的知名度,有人曾经建议房先生移民到新加坡去,一面卖画,另一方面做些统战工作。考虑到当时在上海市区刚稳定下来,以及画家张书旗在美国的经历,他谢绝了。<br></h1><h3><br></h3> <h1> 1978年8月,由富华、赵丹、房介復等十四位画家筹备发起成立了上海“海墨画社”,房先生任海墨画社的副会长。<br> 《海墨画社》的画家在人民公园举办了文革后上海首届花鸟画展览,轰动了国内外。<br> 房先生后来成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上海著名的花鸟画家。在富华出国后,房先生由大家推荐,出任“海墨画社”代社长。为海墨画社的发展和繁荣上海的中国画,做了很多工作。<br> 房先生把名利看的很淡。后来年纪大了,他主动让出了画社的领导位置。<br></h1><h3><br></h3> <h1> 房老师身高1.80米,身材魁梧,外貌俊秀。<br> 他兴趣广泛,年轻时是川沙县教工篮球队的队员,也喜欢踢足球,著名足球运动员和教练杨礼敏是他的学生。<br> 他是育民中学的工会主席,他的朋友非常多,他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热情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他为学校环境建设出谋划策,做了大量的工作。<br> 房先生为人豪爽,没有架子,无论老幼都热情招呼。所以在高桥,只要提到房介復先生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br></h1><h3><br></h3> <h1> 1980年房先生调到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工作,离开了相伴他二十五年之久的育民中学。<br> 在高桥的这段时间里,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高桥人民的美术教育事业。<br></h1><h3><br></h3> <h1> 高桥人民没有忘记房介復先生的辛勤奉献。高桥镇人民政府于2009年10月在浦东新区图书馆,举办了《房介復教授师生画展》。<br> 画展汇聚了房先生和二十位学生的中国画作品,回顾了房先生在高桥的难忘的时刻和他的伟大的成绩。学生们用自己的进步向房老师汇报和致敬。<br></h1><div><br></div> <h1> 高桥镇领导、房先生与参加画展的部分学生一起合影留念。<br></h1><h3><br></h3> <h1> 参加师生画展的学生和房先生,在浦东新区图书馆一起合影留念。(2009年10月)<br></h1><h3><br></h3> <h1> 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 房先生已经八十一岁了。<br></h1><h3><br></h3> <h1> 《清溪墨韵》—房介復师生作品集,由高桥镇政府组织出版的这次师生画展的作品集。<br></h1><h3><br></h3> <h1> 久别重逢。房先生与他的学生印康、黄玉昌(浦东广播电台的记者)。<br></h1><div><br></div> <h1> 房先生与学生闵文彬。</h1><p class="ql-block"><br></p> <h1> 房先生与画家黎邦定</h1><p class="ql-block"><br></p> <h1> 房先生与收藏家于善明</h1><p class="ql-block"><br></p> <h1> 敬爱的房老师,你对中国画艺术执着的一生,对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生学习的榜样。房老师,我们永远爱您。<br> 房先生七十八岁时候的照片。<br></h1><h3><br></h3> <h1> 在浦东改革开放的推动下,高桥镇的面貌焕然一新。高桥人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美。<br></h1><h3><br></h3> <h1> 这是高桥镇新建的“荷兰新城”。</h1><p class="ql-block"><br></p> <h1> 今天,高桥镇的交通四通八达,越来越便捷迅速。<br> 地铁六号线直通高桥镇,三条浦江隧道通往高桥。从高桥到陆家嘴不到半小时。<br></h1><div><br></div> <h1> 高桥的文化建设也有了飞速发展。</h1><h1> 《浦东中国画院》、《钱慧安纪念馆》、《高桥书画院》等文化新建筑都在高桥镇上。</h1><p class="ql-block"><br></p> <h1> 敬爱的房先生,虽然您已经离开了我们。我们高桥人民将永远记住您在高桥二十五年的辛勤工作。您在高桥开拓的中国画园地,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h1><h1> 我们会继承您的事业,发扬您的精神,把高桥镇的文化事业更上一层楼。</h1><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完)</b></p><h1><br></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 房先生的画友王善良先生 。 </h1><h1> <b>王善良</b> 斋名:半墨斋。1938年生于上海,1961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体育系。高中时跟徐溪西先生学习中国画。</h1><h1> 在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从事美术教学三十六年,培养了一大批美术教师。王老师经常与房介復老师一起交流画艺,受益匪浅。</h1><h1> 1998年受聘于上海教育电视台《诗情画意》美术专题节目,从事编导、策划十多年。为繁荣上海的中国画艺术作出了贡献。</h1><h1> </h1><h1> 《留果有鸟鸣》—(王善良)</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下面是房介復先生的弟子的简介:</b></p><p class="ql-block"> (按年龄排序)</p><p class="ql-block"><br></p> <h1> <b>闵文彬</b> 1940年生于江苏太仓,师从房介復先生学习花鸟画,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花鸟专业。是江苏省著名的花鸟画家。</h1><h1> 长期在太仓师范学校教授中国画,高级讲师,培养了大批中小学教师。</h1><h1> 出版有《闵文彬花鸟册页》、《花鸟四条屏》、《怎样画鸟》、《怎样画菊》、《怎样画梅》、《怎样画草虫》等专著。 </h1><h1> 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太仓画院画师、上海静安书画院高级画师、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h1><h1> </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海棠蓝雀图》—(闵文彬)</b></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 <b>李醉</b> 1940年12月生,江苏太仓人。上大美院绘画工作室主任、教授。<br> 高中时从上海蓬莱中学搬迁到育民中学学习,得到房介復先生的指导。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并留校任教和从事油画创作。<br> 多次应邀赴国外办画展,作品被许多国家和收藏家收藏。作品出版多本画集。传略入辑《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国际现代书画家大词典》、《李醉唐诗诗意油画集》等。<br>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颜文梁艺术促进会会长、现代民族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交大书画艺术研究所画师、上海油雕院客座画家。<br><br></h1> <h1><b><font color="#b04fbb"> 油画《颜文梁先生》,是他的油画代表作品之一。</font></b></h1><div><b><font color="#b04fbb"><br></font></b></div><div><b><font color="#b04fbb"><br></font></b></div><div><b><font color="#b04fbb"><br></font></b></div> <h1> <b>吴明耀</b> 1941年7月生于上海浦东高桥,中学时跟房先生学习中国画。1962年毕业于上海美专,1963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br> 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书画院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br> </h1> <h1><b><font color="#b04fbb"> 《苏花公路》—(吴明耀)</font></b></h1><div><b><font color="#b04fbb"><br></font></b></div><div><b><font color="#b04fbb"><br></font></b></div><div><b><font color="#b04fbb"><br></font></b></div> <h1> <b>庄中亮</b> 1944年7月生,江苏省震泽人。<br> 自幼学习书画艺,师从王京盙先生学习书法篆刻,师从房介復、乔木、邱受成等先生学习花鸟画。<br>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见诸于报刊杂志,被国内外众多美术馆和国际友人所收藏。出版有《庄中亮作品选集》、《全国书画等级考核辅导从书》、《中国花鸟画1级至10级》等。 <br> 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海墨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黄浦画院理事、画师;上海老城厢书画院理事、画师。<br> </h1>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群鱼穿游图》—(庄中亮)</b></h1><h1><br></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 <b>沈龙涛</b> 号清溪渔夫,1945年生于上海浦东高桥。1959年进育民中学初中就读,房介復先生是班主任,开始受老师的艺术熏陶,学习中国画。至1965年高中毕业,一直在房老师的悉心培养下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br> 在大学里得到张仃、余致贞、常沙娜、吴冠中等大师的指导,受益匪浅。<br> 曾任《新闻报》社广告部主任。 作品参加多个画展,被国内外人士收藏。<br> 现为上海海派书画研究会理事。<br> </h1> <h1><b><font color="#b04fbb"> 《秋水长》—(沈龙涛)</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1> <h1> <b>黄鸿安 </b>1945年生于浦东。五十年代末师从周石峰先生学习西画,1962年到育民中学学习后,转师房介復先生学习中国画。<br> 1965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得到常沙娜、俞致贞、张仃、雷圭元等老一辈画家的亲授,受到他们的勉励和赏识。 <br> 毕业后一直在杭州,先在杭州胜利丝织厂工作,后来调到杭州丝绸学院工作。 <br> 作品在杭州被人们广泛关注。<br> </h1> <h1><b><font color="#b04fbb"> 《桃实图》—(黄鸿安)</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1> <h1> <b>杨旭 </b> 字德文。1946年生于浦东。中学时跟房介復先生学习中国画。<br> 六十年代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学习,受院长潘天寿先生绘画风格的印象,尤其在花鸟画意境的开拓上。后又研习任伯年等人的表现技法,得其严谨、清丽之风格。同时,追求中西结合之路,不少作品体现了这方面的艺术实践。 <br> 毕业后,一直在杭州外事办工作,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br> 出版有《杨旭画选》。此外,在油画、诗词与翻译等方面均有作品问世。<br> </h1> <h1><b><font color="#b04fbb"> 《荷塘秋》—(杨旭)</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1> <h1> <b>张关林 </b> 1946年生。1961—1964年在育民中学就读。1963师从房介復先生学习中国画。<br> 1969年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 <br> 现为上海牡丹画院画师、民盟书画院画师、中国工业设计学会会员;上海老年大学、上海老干部大学教师。<br> </h1>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牡丹花开富贵来》—(张关林)</b></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 <b>吴关宝 </b>1947年生于上海,16岁师从著名花鸟画家房介復先生,专攻海上名家江寒汀先生的花鸟画派。<br> 数十年来,志向丹青,游于艺海。曾于上海博古斋,举办个人画展。上海教育电视台《诗情画意》栏目曾作专题介绍。<br> 作品清雅生动,别具一格。作品被国内外众多爱好者收藏。<br> 六十年代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从教三十八年。 <br> 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海墨画会画师,上海牡丹画院画师。<br> </h1>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芙蓉翠鸟图》—(吴关宝)</b></h1><h1><br></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 <b>徐建融 </b> 1949年生,上海浦东高桥人。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中国书画鉴定家、书画家。 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br> 中学时,跟房介復先生学习中国画。曾先后师从王伯敏、谢稚柳、陈佩秋等先生。<br> 长期从事美术史论研究、书画鉴定和美术教育工作。出版有《中国美术史》(宋代上、下卷)、(清代上、下卷);《美术学文库—美术人类学》、《中国绘画》、《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毗庐精舍集》、《徐建融山水花卉扇册》、《徐建融山水花鸟图册》、《徐建融翰墨萃真》等一百余部专著。 <br> 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九届、十届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浦东中国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br> </h1>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芙蓉鸳鸯图》—(徐建融)</b></h1><h1><br></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 <b>袁雪山 </b> 又名袁瑞霙,1949年生于上海浦东高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br> 中学时拜房介復先生为师,后又求教过王个簃、来楚生、唐云、程十发等名家。<br> 70年代后作品参加上海市历届书法展、中日书法展、外省市联展、香港四人展、85年首次中国国际书法展等。98年中原地区举办全国性书法获“金奖”;2001年上海新世纪首届书法篆刻大展获“特等奖”。2007年在上海图书馆举办《袁雪山书法篆刻绘画展》。<br> 作品被国内众多博物馆和纪念馆收藏。《书法报》、《中国书法》、《新民晚报》、《文汇报》、《教育报》,上海电视台报导和介绍。<br> 被编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词典》、《中国当代文学艺术新闻人才传集》、《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国历代书法家宝典》等。<br> 出版有《袁雪山书法作品集》、《袁雪山书画作品集》等。<br><br></h1> <h1><b><font color="#b04fbb"> 铁线篆《梅花》(王安石咏梅诗)荣获上海市书法篆刻大赛“特等奖”(袁雪山)</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1><div><b><font color="#b04fbb"><br></font></b></div> <h1> <b>盛金鹏 </b> 1951年生于上海浦东高桥,祖籍上海崇明,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 <br></h1><h1> 1976年起拜著名画家房介復先生为师,学习花鸟画。画风继承海派传统,作品造型生动,色彩明快,生机盎然,浸润着对自然的领悟。<br></h1><h1> 作品被海内外人士所收藏。上海教育电视台“诗情画意”栏目曾作专题介绍。<br> 撰写的多篇美术论文,在相关的刊物上发表。从事美术教育四十年,培养了大量的美术人才。<br> 出版有《盛金鹏花鸟画集》、美术教材《中国花鸟画》。回忆录《房介復先生与高桥的画缘情》被广泛传阅。名字被编入《海派书画家名典》、《上海书画篆刻家名典》。 <br> 现为上海海墨画会会员、上海浦东美术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学美术高级教师。<br> </h1>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松寿图》—(盛金鹏)</b></h1><h1><br></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 <b>叶根森 </b> 1951年生,浙江绍兴人。<br> 自幼喜爱绘画,曾师从焦雨、杨村习画,后拜师于房介復先生门下专攻花鸟画。五十岁后自学工笔画。<br> 作品《绣球花》入选《上海市第十二届江南之春》画展,《鸲鹆红叶图》获《上海市首届中老年书画大赛》优秀奖。《荷塘双翠图》入选《上海市第十三届江南之春》画展。<br> 出版有《叶根森花鸟画选集》。 <br> 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海墨画会会员、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黄浦画院画师。<br> </h1>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荷塘游鱼图》—(叶根森)</b></h1><h1><br></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 <b>黄宝昌 </b> 职业画家、诗人。197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54年生于上海浦东高桥。<br> 14岁师从房介復先生学习花鸟画,16岁师从胡若思先生学习山水、人物。师从复旦大学中文系黄润苏教授学习传统诗词写作。<br> 1980年作品入选英国“世界青年美术展”。1993年作品入选“上海第二届青年美术展”。1999年9—12月应邀赴美国德州举办“黄宝昌诗书画展”。2006年广东美术馆举办“黄宝昌赏珍展”。2007年北京荣宝斋举办“黄宝昌作品展”。<br> 2006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黄宝昌赏珍集》。<br> </h1>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霞上瑶池》—(黄宝昌)</b></h1><h1><br></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 <b>杨耀忠 </b> 1955年生于上海浦东高桥。</h1><h1> 中学时师从上海著名画家房介復先生,并学习虚谷、任伯年、新罗山人的画风,专攻花鸟画。书法学习著名书法家刘小晴的笔意。</h1><h1> 作品独具海上风格,具有较强的现代气息。上海教育电视台《诗情画意》栏目作专题介绍。2006年在《朵云轩》举办个人画展。应邀在刘海粟美术馆开讲座,讲解小写意花鸟画技法并示范。</h1><h1> 花鸟作品在各地的画展中展览并获奖,被北京大学等单位和海内外人士所收藏。</h1><h1> 出版有《杨耀忠画集》、《杨耀忠花鸟画专辑》、《百花百鸟图》,中国画教程—《花鸟》、《禽鸟》等。 </h1><h1> 现为上海书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创作中心画师、上海水乡书画院画师等。</h1><h1> </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欣欣向荣》—(杨耀忠)</b></h1><h1><br></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 <b>朱健朴 </b> 1955年生。在师范读书时,师从房介復先生。</h1><h1> 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部主任兼特聘研究员、上海浦东新区书画研究会会长,上海美协海墨画会理事、上海市美术特级教师。</h1><h1> 曾主持九项市、国家级的美育课题研究。曾获全国教育科研一等奖,,撰写了六部美术专著,发表了八十多万字的美育研究成果。创办了两所美育特色学校。</h1><h1> 绘画作品曾入选国际艺博会,发表在《上海美术年刊》、《上海艺术家》杂志,被海内外机构及收藏家收藏。</h1><h1> </h1><p class="ql-block"><br></p> <h1>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晨曦.使者》—(朱健朴)</b></h1><h1><br></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 <b>印康 </b> 1956年生,上海浦东高桥人。<br> 中学生时受到徐建融教授的启蒙,开始学习中国画。后拜师于著名花鸟画家房介復先生门下,学习花鸟画。<br> 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专业。 <br> 现为上海浦东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海墨画会会员。<br> <br></h1>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苹果双禽图》—(印康)</b></h1><h1><br></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 <b>朱白云 </b> 1957年生于浦东高桥镇,原名朱建云,又名朱柏源,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1994年赴浙江美术学院进修书法篆刻。<br> 12岁时师从著名国画家房介復先生学习花鸟画。后又追随著名画家钱行健、曹用平、金正惠、陈世中等研习工笔画与大写意花鸟画。<br> 1983年举办个人画展 。1985年作品刊登于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朵云》中国画杂志上。<br> 多年来,朱白云先生的作品参加了上海各类美术和书法展览并获奖。被《文汇报》、《劳动 报》、《新民晚报》等报导和介绍。上海电视台曾经作专题介绍。<br>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写意花鸟画技法》 、《画翎毛十招》、《百鸟画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名家国画技法.鸟类画谱》。 <br> 他是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美术、书法老师,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几十年来,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荣获上海市园丁奖、金山区园丁奖、上海市学校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奖。 <br> 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海墨画会会员、金山区美术家协会副会长、浦东新区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中外陶瓷艺术协会会员。<br> </h1>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林间鸟语》——朱白云</b></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 <b>陆志芳 </b> 字子舫。1957年生,上海浦东高桥人。<br> 初中时师从房介復先生学习花鸟画。作品形象生动新颖,色泽清雅明快,擅画花鸟、山水,尤擅画松鼠。<br> 曾多次参加各类画展。名字入编《海派书画家名典》、《上海书画篆刻家名典》、《当代海上山水画百家》、《当代海上花鸟人物画百家》。<br> 出版有《陆志芳花鸟画集》。作品被上海《新民晚报》、《劳动报》等介绍。 <br> 现为上海浦东新区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海墨画会会员、浦东新区各界人士书画协会会员。<br> </h1>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天中佳果》—(陆志芳)</b></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 <b>杨庆亿</b> 1957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 </h1><h1>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师从房介復先生。现为上海浦东新区书画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海墨画会会员、上海书画院画师、浦东新区美术家协会会员。</h1><h1> 辛勤耕耘于美术教学多年。潜心探索美术教学和创作,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市、区各类美术比赛硕果累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h1><h1> 参加各类美术展览活动,作品入选市美协举办的《江南之春》画展等。</h1><h1> 荣获全国教师美术、书法作品二等奖,上海教师美术书法展览金奖。</h1><h1> 美术作品发表于《新民晚报》、《劳动报》、《东方城乡报》等报刊,被上海浦东档案馆、静安寺等收藏。</h1><h1> </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护春图》—(杨庆亿)</b></h1><h1><br></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