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童灯会

水无痕

<h3>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h3><div> 在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记载最早的是元代熊梦祥《析津志》:“二月二,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div> <h3>  二月二,各地有自己独特而有趣的习俗,宁德千年古镇霍童的灯会已延续了1300多年,看灯会最不能错过的一定是线狮表演。</h3><h3> 霍童线狮又称“抽狮”,当地人称之为“打狮”,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乔装动物的杂技节目,被誉为“中华一绝”。线狮表演是灯会上最具特色的节目。2006年,霍童线狮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  线狮表演,从舞台制作、灯光效果配置到绳子布局均由人工操作。线狮大小不一,大狮子重约27公斤,小的重约18公斤。</h3> <h3>  线狮通过头索、尾索和腮索拉动,使表演台上的线狮坐立、蹲卧、摆首,加上灯光变幻、吐云喷火、打击乐等配合,表演的雄狮出洞、母子相亲,三狮戏珠等动作唯妙唯俏、栩栩如生。</h3> <h3>  各地慕名来看灯会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把霍童老街挤得水泄不通。</h3> <h3>  霍童的灯会还有个特殊来头。在隋朝大业年间(605-619),朱福和谏议大夫黄鞠为避隋炀帝暴政,先后弃官举家入闽。朱福早黄鞠10年入闽,定居于霍童石桥;黄鞠晚到,初住七都坂。后访亲到石桥,深爱霍童山水,遂商请朱福(系黄鞠姑父)让地。朱福让出石桥后,迁往咸村。黄鞠为了答谢朱福让地之谊,每年二月初一(朱福诞辰)迎请朱福回故居过生日,白天看高跷,夜观纸扎花灯,唱戏三天三夜。黄鞠迁居石桥后,率家人开湖筑坝,大修水利,造起了油坊、水碓,同时也将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当地,促进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尊他为“土主(即土地神)”,为霍童四境(万全、华阳、宏街和忠义)共奉之神。而最初为仁者寿的花灯也随之传遍霍童四境。四境诸大姓氏不免暗自较劲,各自展示独具匠心的制作工艺和各具特色的表演技巧。经千百年的演变,就有了今日的二月二灯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