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最后再和苏莲托告别一次吧,离开这个远方的路竟然还会堵车。这一期的音乐换了一首歌。在我的游记中每个城市几乎都有相应的电影。比如罗马,伍迪艾伦的《爱在罗马》就是我在罗马的导游。《午夜巴黎》就是一本巴黎文艺青年的地图。而这一期的这首歌,向各位透露了,我下一段旅程的目的地。不知道是否有人能猜到。</h3> <h3>离开阿玛尔菲海岸,径直向东北方向折回,下一个目的地是庞贝。维苏威火山旁的不死古城庞贝</h3> <h3>从苏莲托去庞贝古城要折回罗马方向。还是不记得距离了。好像是80km。很快就到了。庞培景区的街道很有我们三四线城市的风格。混乱、嘈杂、有点残破,标示不清,感觉好熟悉又陌生。街上到处是摊贩和小吃餐馆,很多招牌都残旧了。没想到,从此以后,街景大多如此了。</h3> <h3>进入庞贝古城了。同学给我介绍了一个意大利导游、自学中文的教师。他带着我进到了这神秘的古城。古城的入口,很普通,让我一直期待神秘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h3> <h3>这个被火山覆盖而保留下来的城市,让我们看到了两千年前罗马人的真实生活场景。一想到这个,就会让人不由得浮想联翩。罗马已经是现代城市,在两千年的废墟上不断地覆盖。现在的废墟是点缀在其间。而这里,时光都被火山灰凝固了。这道路、广场、建筑,还是两千年的模样。静静的站住脚,凝神倾听,哪些罗马人似乎还在广场中游逛。</h3> <h3>广场是市民聚会的地方、有投票站、元老院、政府机构等。庞贝是仅次于罗马的,罗马共和国第二大城市。想着两千年前的人们就可以自由的集会和投票,不由得感慨。欧洲和亚洲应该是不同类型的外星人指挥的游戏吧</h3> <h3>罗马时代的公共浴室是罗马的象征之一。</h3> <h3>浴室里有冷水池和热水池。墙壁是双层的,地板下生火加热。整个室内是温暖的。浴室的布局和设施与今日几乎没有不同,除了用来加热的方式不同。让人叹为观止。生活方式两千年前就是这样</h3> <h3>这是街道两旁的小吃店的灶台。据说庞贝人是很少在家做饭的。这样的灶台和今日有什么区别呢。</h3> <h3>这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入口玄关。地上的马赛克图案,文字是:内有恶狗,慎入。好有趣。专门买了一个纪念品瓷砖上面有这幅画,回去送给金毛的主人。看看那只贪吃的笨狗能不能担得起这个称号。想着他那个馋样就想笑。</h3> <h3>这样的街道和今日有多少不同?</h3> <h3>地面的标示指向妓院。很直白</h3> <h3>公共妓院参观者众多。由于我这个团只有我一个人,导游就带着我走到队伍前面,和工作人员说了些什么,就提前进去参观了。呵呵。这个特权还不错。</h3> <h3>露天剧场。每一个罗马城市,露天剧场、音乐厅、投票站、公共浴池都是标准配备。</h3> <h3>容纳5000观众的露天剧场,还和两千年前一样。</h3> <h3>公共运动场。这些公众设施和我们存留下来的建筑多么的不同。我们只剩下了宫殿和庙宇、陵墓。而罗马人在两千年前就过着我们迄今为止还在争取的公民生活。不由地一声叹息!</h3> <h3>这些遍布在庞贝古城遗迹中的青铜雕塑,据说是一位痴迷庞贝的波兰雕塑家的作品,他去世前的遗愿就是想自己的作品摆在庞贝。意大利人真的就这样做了。</h3> <h3>这些残破的人像,表情凄婉,表现了在不可抗拒的天灾来临时人们的悲哀和无助。</h3> <h3>在很多文学、电影作品里,庞贝古城的人们有一些乘船逃走了。好像庞贝城原本是一个海港城市。但现在看,海在西边好远的地方、一时都看不到海面。这是怎么回事?这个面朝大海方向的雕塑,他的脚下那些门洞形状的墙壁和石壁,导游告诉我那就是船坞和海景豪宅的遗址。原来庞贝古城确实是紧靠大海的海港城市。岁月变迁,大海逐渐退去,形成了和大海之间广阔的土地。这不就是沧海桑田吗?庞贝的发掘由此可见真实一个奇迹。会不会是上天留给世人的启示。</h3> <h3>庞贝火车站</h3> <h3>庞贝古城三个小时基本上也就可以转完了。下一步要是去那不勒斯,就要再往北返回。假期时间不多,我决定这次放弃那不勒斯,转而向南,向意大利东南部进发。那里有一个知道人不多,游客更少去的马泰拉古城。被人们称为失落的意大利石城。我很好奇那会是什么样的?继续往南,好像就更不是传统旅游线路的人去的地方,那些从未听过的地名,让人心生忐忑。熟悉的地名似乎还是能给人一些安全感。</h3> <h3>按照手机导航,倒是一路顺利。只是越往南走,路上车也越少。离开海岸线,深入内陆。远处不时出现在建在山头的城市。在欧洲开车或者坐火车多的人一定会有个感觉,好像欧洲的城市总是建在山顶上。这和我们国家的建城习惯恰好相反,我们大多数城市都建在平地。这是为什么呢?一直没想到答案</h3> <h3>夜色降临,按照导航指示,来到了booking.com上预定的酒店。指引到这个村庄,这道路和房屋的感觉越来越像国内的乡镇了</h3> <h3>门洞内是酒店的大堂,洞们外就是马泰拉古城吗?</h3> <h3>这是洞窟酒店的房间,据说马泰拉在五十年代还是极度贫困。人畜混居,我住的这家酒店是在原来洞窟的基础上改造的。房间是原来人住的,卫生间是牲口住的。现在都改造成高档酒店了。可是床头后面还有个大洞,可能是为了客人不害怕,里面打着灯光。整个洞窟用涂料粉刷的一尘不染。在这里最大的感觉就是安静。真的安静。</h3> <h3>我房间门口的院子,也是洞窟凿成的</h3> <h3>安顿好行李,还是抑制不住的走出洞穴。来到室外平台,远处就是马泰拉主城。一片灯火,让人难以想象这里五十年代还是意大利最贫困的地方。马泰拉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也是2020年欧洲文化之都。据说200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9000年前就有了人类最早的城市。直到1950年代仍然极端贫困,当地人一直住在这几千年的石窟洞穴里,人畜共居一室。40年代被法西斯流放到此地的著名作家卡罗利威,报道了这里的贫苦状况,引起关注。1952年意大利政府强制迁出当地人,另建新区。80年代后政府鼓励在此地开展穴居旅游。逐渐发展起来。2002年梅尔吉布森的争议电影《耶稣受难记》在此拍摄。因为梅尔认为,这里是2000年前耶路撒冷的样子。在这座城,可以看到人类的坚忍。也能看到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灯光闪耀的是马泰拉古城主城,灯光映照下对面的山坡,据说就是200万年前就有人类洞窟的遗迹山。</h3> <h3>天晚了,还是沿着石头路走到主城区</h3> <h3>主城区的面包店也是在是山洞里</h3> <h3>还有民居。</h3> <h3>到哪里都少不了教堂。这个风格的教堂,在夜色的灯光下,石头的外墙显得光滑明亮</h3> <h3>街边的小店,也是在是在石头山体上凿出来的</h3> <h3>穿过马泰拉主城,在他的背面是后来新建的城市。原来的市民都迁移到这里生活。到处是石头建筑,平整光滑明亮。不知怎么我脑中总是浮出法西斯风格建筑的字眼。</h3> <h3>新城区的木头工艺品小店</h3> <h3>马泰拉的早晨。在洞穴中安睡一夜。步出洞穴,蓝天就在洞外</h3> <h3>洞穴酒店大堂</h3> <h3>马泰拉的全景展现在眼前。让人激动不已。这样震撼的人类城市场景实在是不多见。右侧的山体上的洞穴据说就是原始人居住的地方</h3> <h3>马泰来的早餐</h3> <h3>马泰拉古城游客不多,新城紧挨着古城,没有明显的界限之分,新城的建筑风格很好的和古城连为一体。生活也无缝链接。而我们那些为数不多的古城和古镇,和千篇一律、粗俗、廉价的新城区总是界限分明而格格不入。真该好好借鉴</h3> <h3>教堂</h3> <h3>马泰拉,最像2000年前的耶路撒冷。新版的《宾虚》也是在这里拍摄。</h3> <h3>马泰拉住了一晚。总是不够。这些小城小镇,尤其是看到当地人和古城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让人总有种想要探求居住生活在这里是什么感受的憧憬。但是,作为一个旅客,还是要出发。不是吗?也许每到一处,留下来,过过日子,谈谈恋爱,才是真的游历吧。《天才的雷普利》里裘德洛,就是在意大利的小镇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h3> <h3>路上总是有这样的山顶城市。为什么呢?还是没有答案。我去向何方呢?偶然查阅意大利的资料,发现距离马泰拉西南四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镇-Bernalda,是现在还在世,能称为电影大师的唯一人,79岁的弗朗西斯科波拉祖籍所在。他在这里买下了一个被评为历史遗产的贵族的花园宅邸玛格丽塔宫。建成了一座科波拉之家精品酒店。当年他的女儿出嫁就在这里举办的婚礼。我的一个好友是个教父迷!本期的配乐歌曲,就是来自于教父电影的插曲。不知道自称为教父电影迷的他听出来没有。科波拉之家,似乎从文化的角度,更加让我期待。booking上有酒店的介绍,但是却定不了房间。我打算依然随性的去一趟,去探访科波拉的秘密花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