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宁古塔彩灯制作技艺又称宁古塔马氏灯彩,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民间工艺项目,是传承人马积瑞在继承祖父和伯父以及父母两代人的民间工艺基础上和宁古塔汉族传统灯彩艺术相融合而形成的,并受流民文化的影响,其根脉来自中原的河北一带,是中华灯彩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独具魅力。</h3><h3> 传承人马积瑞著有10万多字的《宁古塔彩灯制作技艺》一书。他的彩灯具有鲜明的传统性,无论是造型、内容、工艺都有自己的独特创新,很值得推广,对于为群众美化生活、推动节日文化发展、繁荣都具有及其重大而又现实的意义。2010年3月宁古塔马氏灯彩被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牡丹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被黑龙江省文化厅列入第三批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3月,马积瑞被批准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h3><div><b>一、传承人</b></div> <h3> 他的一生,在不停地创造,形质各异的彩灯在心灵手巧的辛勤中诞生,成为千家万户的所喜所爱,他的双手是巧妙的制作工具,他的大脑是收罗万象的数据库,汇集了天地之灵气,探访了人间之好恶,扎其龙骨,绘就彩面,或大气磅礴、或玲珑剔透的彩灯,散发着华夏民俗的芳香,绽放着中华文化的光彩。彩灯里固化着他的心血,手艺中闪烁着他的智慧,筋骨里藏着不为人知的专注与淡泊。他把自己一生的技艺编辑成书,让后人承传有序。他是节日的天使,悬挂着幸福的笑容,点亮了每个人的心,只求千家万户,彩灯高悬,鸿运当头,积善积福,瑞气盈门!</h3> <h3> 马积瑞: 男,汉族,大专学历,祖籍河北省武安县,出生于1951年,黑龙江省宁安市人,牡丹江市工艺美术大师。曾任宁安县文联美术协会会员,宁安摄影协会会员,宁安县灯彩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现任宁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宁安市宁古塔彩灯制作工匠协会副会长,宁安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宁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牡丹江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受父辈影响,自幼酷爱美术,兴趣广泛。经自学,对书法、摄影,尤其对雕塑、烙画和彩灯的制作情有独钟,70年代后期开始,侧重于传统造型彩灯制作与研究。<br></h3><div>艺术水平的提升</div><div> 1972年到水泥厂当力工,三班倒的业余时间使他又拾起了画笔,投入到每年一次纪念“5.23”美术展览作品的创作之中。1974年以一副反映宁安工农兵大桥建设场面的水墨画《欲出彩虹》参加了牡丹江地区庆祝建国25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得了一等奖,上了《牡丹江日报》,不是画得好,而是当时对工农兵的作品格外重视。不过这件事却改变了他后来的命运。厂里得知情况后便破格将他从车间调到政工组专门搞宣传,那时的宣传就是成天写写画画,批林批孔,写大字块,画漫画。后来又被调往县工业科,协助下属各厂矿搞宣传。这其间得到领导大力支持,还组织他到外地学习,甚至到北京参观全国纪念“5.23”美术展览,使他大开眼界,学到了很多东西。根据工作的需要又涉猎了书法、摄影、《水泥战报》的排版、印刷、以及雕刻、雕塑等多种技艺,总的看来,搞了八年的宣传工作如同上了八年大学,使他受益终生。</div> <h3> 做灯笼,挂灯笼是进入腊月他们家必做的一件事情,家里挂上灯笼就显得喜气祥和,年味十足。1984年宁安恢复了元宵灯展,便由家庭走向社会,参与到活动之中,一个小小的孔雀造型彩灯竟获得了最高奖项——一等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年年有作品参展,年年获奖,最多时所承揽八个单位的彩灯都有奖项收获。</h3><div><b>二、追溯历史</b></div><div> 彩灯,又称花灯,是我国普遍流行的传统民间综合性工艺品。彩灯艺术,也就是灯的综合性装饰艺术。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亚洲华人地区,许多国家灯笼也是相当常见的物品。民间彩灯最初是由皇宫中的宫灯发展而来,宫灯则是源于汉代元宵节皇宫里的张灯活动。后来,这种张灯活动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如今,每年正月十五举行赏花灯的活动已经成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人庆祝佳节的重要方式之一。</div><div> 黑龙江省宁安市,古称宁古塔,曾经是东北的文化重镇。这里的元宵节观灯习俗也流传久远。在民间,正月十五还要自发地扭起秧歌为元宵节助兴。尤其夜晚之时,秧歌队伍中专门设有灯官,灯官坐车或轿子,巡游大街专门查看花灯,如果发现哪家买卖的花灯不亮,掌柜的专门要到灯官面前“说明情况”,还要被罚上几包蜡烛,以示灯官的威严与惩戒。在著名流人吴兆骞的儿子吴桭臣所著的《宁古塔纪略》一书中,记录了当时宁古塔的灯文化,在清朝初期,这里还没有蜡烛,黑夜照明用的是“糠灯”,蜡烛是流人传来的。但在这里却流传着正月十五放灯的习俗、闹元宵的习俗、灯官的习俗、七月十五放河灯的习俗,因此便传承着独特的灯文化。传承人马积瑞的祖父马纪伍早年在河北一直靠家传的彩绘、纸扎、彩灯、剪纸等民间工艺谋生,父亲马广利受家族环境熏陶,自幼喜爱这些民间艺术,也学习并参与手工制作,14岁时因战乱灾荒闯关东来到了宁安,在一个药铺当起了学徒,不过对于民间传统艺术还是难于割舍。马积瑞受父母亲的影响,从小酷爱艺术,对绘画、剪纸等有浓厚兴趣,10岁便可在父母的指导下扎纸灯、走马灯、金鱼灯、鲤鱼灯、八宝灯等。小学时的美术作业曾被老师误认为是家长代笔。中学时得到美术老师傅德常的认可,担任了美术科代表,并多次鼓励要好好学习,毕业后保送到美术学校,但“文革”使这一切都成了泡影。参加工作后,在宁安水泥厂做了近十年的宣传,这期间通过自学,提高了自身的艺术水平,审美和观察能力也得到了提高。</div> <h3>70年代后,随着文革的结束,宁安的元宵灯展活动得以恢复。马积瑞带着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同时将家传的制作手法与本地的制作方式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彩灯制作工艺,其作品深受大家喜爱。1981年,民间的观灯活动改为有组织的灯展,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宁安通江路乃至中心街上百只花灯各异,火树银花,异彩纷呈,与古城各家各户的红灯相映。入夜,人们倾城出发,大街小巷摩肩接踵,一家人互相携手尽来观灯,处处花灯,处处人潮。正月十五元宵夜的花灯,不仅凝聚着制灯人的智慧和汗水,也承载着人们对新生活的企盼。近几十年,彩灯艺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彩灯制作更是花样翻新,奇招频出,传统彩灯制作工艺和现代科学紧密结合,将电子、建筑、机械、遥控、声学、光学、电学融合在一起,聚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使彩灯这门古老艺术焕发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马积瑞先生是宁古塔灯文化的传人,他多年制作彩灯、研究彩灯文化,成为宁安市为数不多的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的民间艺人。</h3><h3><b>三、艺术特点</b><br></h3><div> 其一,马积瑞的彩灯作品最注重的,就是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说其是艺术珍品毫不夸张。</div><div> 其二,彩灯创作的创新特征,源于传统,但又不保守,敢于打破传统,彩灯制作充满新意。例如用羊的造型反应《喜气洋洋》主题的彩灯,在加工中既保留了传统技法,又加入了一些新的造型方法,使羊的造型更加生动,更加可爱。又如,彩灯作品《麒麟献瑞》,麒麟是象征祥和的瑞兽,为了更好地表现其相对复杂的造型,加工时用了分解组合法,将头部,尾部,躯干和底座,分别制作了骨架,待罩面染色后,再组合起来,便形成了一体。由此可见,他的彩灯制作,既不脱离传统,又能锐意创新,这便突出了作品的鲜明特征。</div> <h3> 其三,彩灯的传统文化特征突出。他的彩灯《中华醒狮》、《渔童》、《十二生肖》等等,都呈现了传统文化的特征。狮,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渔童”的“渔”,谐音为“余”,是对富余美满的企盼;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特殊的纪年文化。由此可见,作品中寄寓的就是极有特色的传统文化。</h3><div> 其四,突出了鲜活的时代特征。彩灯艺术,是源于传统的,但又是与时俱进的,因此在马积瑞的作品中,随处散发着时代的印痕。例如,彩灯作品《同奏幸福歌》,以两个胖娃娃共拉一架带有“福”字的手风琴的造型,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齐心合力搞建设,同奔幸福路的大主题,加工时采取了增设骨架垫的技法,使人物肌肤突起,使造型更完美,更鲜活动人!这一彩灯作品中的“福”字,是中华民族年文化的象征,但却贴在一架硕大的手风琴上,这就打上了明显的时代印记,手风琴是舶来品,不是民族乐器,其寓意是改革开放,洋为中用,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改革开放,引进来走出去。这一成功的作品,显示了鲜明感人的时代特征。</div><div> 其五,作品洋溢着动人的地域特征。积瑞先生的祖籍是河北,但他是宁安生人,是喝泼雪泉水、牡丹江水长大的。这里清初是宁古塔将军的衙署地,是满族的故乡,是肃慎的故地,这里特殊的文化,自幼就滋润了他,熏染了他。在他的彩灯中,当然也就印下了浓郁的地域特色。例如,彩灯作品《喜格格》,其造型的主体是由三个带着满族头饰的女孩儿围拢而成。又如《马上多福》、《牌楼》,都洋溢着浓郁的地域特征,特别是彩灯《塔牌一中》,其主体造型是宁安市渤海镇的石灯幢。唐代地方政权渤海国,其都城上京龙泉府就在宁安的辖区内,都城遗址现尚存。当时的渤海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海东文化,史称“海东盛国”。渤海石灯是其珍贵的历史遗物。而宁安一中,在宁古塔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称“古塔中学”。早在解放前,远在哈尔滨乃至东北地区,甚至在京津地区就已经名声大振,解放后更是名扬四海。时至今日的年轻一代,也无不为自己是“塔牌学生”的一员感到无比自豪。把石灯和一中结合在一起,更突显出宁安特有的地域文化。</div><div><b>四、传承与发展</b></div> <h3> 2010年9月4日,民间文艺家、宁安市文广新局退休老干部,原宁安市文化馆馆长,文化学者谢景田来到马积瑞家中,为《宁古塔彩灯制作技艺》一书题字。</h3> <h3> 牡丹江电视台、宁安电视台对马积瑞做过多次报道,他制作的彩灯造型各异、五光十色,对丰富百姓的节日文化内涵,美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将多年积累的彩灯设计加工方法、技巧、经验编绘成了十万多字的文稿和近200页共计千余个的设计图稿,对这项技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配有百张彩灯实物照片。</h3> <h3>2013年,鹤岗市教育局在筹备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时在网上获悉宁古塔彩灯技艺的相关信息,便委派鹤岗市十八中的一名副校长带领三名教师专程赴宁安市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习,临走时,马积瑞还送给他们几盏彩灯,以方便他们向学生们传授讲解。后来获悉这项彩灯制作技艺受到与会者好评。2014年初,为丰富学生们的假期生活,鹤岗市教育局下发《中小学生“多彩假期,阳光成长”文化科技系列活动方案》,又将宁古塔彩灯制作技艺纳入其中。</h3> <h3>随后组织其他学校老师到十八中专门学习这项技艺,3月份这项活动已在鹤岗八所学校全面铺开,师生所做的数盏彩灯还被教委收藏。学校成立了宁古塔马氏灯彩社团,并举办了宁古塔马氏灯彩社团作品展。</h3> <h3>十月一前夕,宁安市在宁古塔历史文化博物馆举办首届宁古塔地域文化展,宁安市领导在宁古塔彩灯展位前驻足观赏,得到市领导高度赞赏。</h3> <h3> 2015年元宵节,在宁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下,马积瑞在宁安市瑞合广场举办了宁古塔彩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个人灯展,为市民带来美的享受和节日的欢乐。</h3> <h3>8月份,宁安市举办中国·宁安第八届朝鲜族流头文化节,马积瑞的彩灯参加文化节的地域文化展,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的采访,在展会现场,牡丹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闫岩在宁古塔彩灯展位前鼓励马积瑞,要做好宁古塔彩灯的传承和推广工作。12月,马积瑞还参加了由两岸四地大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主办的,中华非遗全媒体承办,香港文化投资基金协办的“非遗中华”首届微信非遗展并获大家好评</h3> <h3>2017年春节前,宁安市满族民俗馆开馆,展馆一楼展出的是宁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积瑞拿出两件彩灯作品供大家观赏。</h3> <h3>2017年元宵节,传承人马积瑞在宁安市张文天工作室旧址纪念馆又展出了二十多盏彩灯作品,展出期间,来此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h3> <h3>同年夏,在宁安市委宣传部和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宁安市图书馆成立宁安市宁古塔彩灯制作工匠协会,马积瑞任副会长。秋季协会在牡丹江边的宁安市宁古塔历史文化博物馆成立协会工作室,并在此举办宁古塔彩灯制作工匠协会专业技能培训班,协会学员和协会外爱好者共近30人参加宁古塔彩灯制作的学习。</h3> <h3>8月份,传承人马积瑞携作品参加第十二届中国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暨首届黑龙江省“一带一路”民间工艺精品展并荣获铜奖。</h3> <h3>10月,马积瑞宁古塔灯彩作品参加“创新·创造·创业”牡丹江首届工艺美术创意精品展,获特等奖。</h3> <h3>宁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展2017年12月19日、20日走进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马积瑞彩灯作品三件参加展览。</h3> <h3>2018年2月,马积瑞的宁古塔彩灯参加宁安市第七届宁古塔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h3> <h3> 2018新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自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民间花灯精品展暨第十四届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初评活动在四川省自贡市举行。宁古塔彩灯制作技艺传承人马积瑞的两件作品参加了此次展评活动。精品展结束后,宁古塔彩灯作品《西游四杰》、《同奏幸福歌》被中国彩灯博物馆收藏。</h3> <h3>2月8日,宁古塔彩灯制作工匠协会的20多盏彩灯作品参加宁安市第三届生肖贺岁展,作品大多是来自协会学员之手。</h3> <h3>2018宁古塔文化节元宵灯展前夕,传承人马积瑞在彩灯制作现场接受黑龙江电视台记者采访,其拍摄的节目在第二天的黑龙江新闻频道《新闻在线》节目中播出。</h3> <h3>2月25日,农历正月初十,精彩纷呈的“宁古塔文化节”在古城宁安正式拉开帷幕,下午5点40分,黑龙江新闻频道对文化节开幕式和文化节的元宵灯展进行现场直播,直播时长达一小时十分钟,“直播宁安”对开幕式进行了网络直播。</h3> <h3>马积瑞的宁古塔彩灯作品作为每年宁安市灯展的重要内容,深得市民喜爱。在开幕式后,黑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节目对宁古塔文化节元宵灯展上宁古塔彩灯作品《百寿迎春》从彩灯的设计到彩灯的制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h3> <h3>26日晚,“直播宁安”又对宁古塔文化节元宵灯展进行了全程走拍直播,让远在他乡没能回家过年的家乡人通过网络也看到了家乡的元宵灯展。</h3> <h3>二月二龙头节前,传承人马积瑞接受牡丹江电视台、牡丹江日报记者采访。</h3> <h3>3月18日,宁古塔彩灯登上“梨视频”网络平台。</h3> <h3>25日,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新闻夜航》报道:“老工匠做彩灯,只为传承”。</h3> <h3>4月17日到18日,黑龙江省文化厅牡丹江调研组来到宁安市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非遗保护调研工作。调研工作领导到宁古塔彩灯制作工匠协会工作室,传承人介绍彩灯传承情况,调研领导称赞鼓励传承人,要让宁古塔彩灯永远熠熠生辉!</h3><div> 宁古塔彩灯制作技艺能够传的这么远并引起重视,实在让人高兴,墙里开花墙外香,这正是传承人所追求和希望的,为世人留下些有用的东西才算是传承人的成就。</div><div><b>五、设计与制作</b></div> <h3> 30多年来,马积瑞加工的彩灯,大者高达数米,小者才二三十公分,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积累了丰富的加工经验。彩灯设计的取材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生活,猎取的面非常之广: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成语、歇后语、人物、动物、静物,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经过选择都有可能成为设计制作彩灯的理想素材,只要细心观察,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元素经过提炼加工也可以成为彩灯的设计素材,彩灯的造型往往也借鉴一些年画中的内涵,包含年画婉转、含蓄地表达方式,具体说就是“以形寓意”、“以音寓意”,利用一些动物、植物或静物的形象或名称,甚至名称的谐音,来表示某种美好情感和祝愿,以有形的物体来表现无形的概念。或者说,以具象的“形”来表现无形的“意”。例如以葫芦表示“福” 、“禄”,或以蝙蝠表示“福”,以鹿表示“禄”;以鹤表示“贺”,以兽表示“寿”,以羊表示“祥”,以鱼表示“余”,金鱼表示“金玉(满堂)”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象征性的造型表现方式,如用仙鹤或仙桃表示贺寿或长寿、用喜鹊或蝴蝶表示爱情和婚姻、用柳条鞭打水牛表示打春或迎春、五只蝙蝠围拢一个寿字表示“五福捧寿”等等。这种用有形载体表示无形意愿的意匠,扩展了彩灯造型的表现内涵和设计空间,中华文化特有的婉转含蓄的表现方式,使彩灯造型产生了或奇、或巧、或形简易赅、或寓意深刻的效果。这是传统彩灯造型设计的一大特色。</h3><div> 宁古塔彩灯主要靠手工制作,主要用料为铁线与布料,骨架的加工,是表现彩灯造型的重要环节,除了造型的完美准确、结构合理,还要使每一根线条都发挥作用,因此需要较强的造型能力和加工技巧,骨架完成后,需要罩面,基本要求是平展、无皱褶。最后的工序是染色、装饰点缀、装灯,彩灯的加工就完成了。</div> <h3> 宁古塔彩灯与其它彩灯的不同,主要在造型和风格上,这也正是其独特之处,尤其是人物造型彩灯和动物造型彩灯更为突出,造型更美、更为可爱。</h3><div>主要作品与获奖情况</div><div> 马积瑞的彩灯年年获大奖,以下是1990年后的主要作品及获奖情况:</div> <h3> 1992年制作的《欧式建筑群》彩灯获宁安县1992年元宵节灯展一等奖</h3> <h3> 2000年为宁安市运输公司制作的《九龙壁》彩灯,在宁安市元宵灯会上获一等奖,2001年该灯又代表宁安市参加了牡丹江市元宵灯会,荣获特等奖</h3> <h3> 2003年为宁安市运输公司制作的《牌楼》彩灯,在宁安市元宵灯会上获一等奖</h3> <h3> 2009年制作的《脸谱灯》荣获宁安市第25届元宵节灯展优秀奖</h3> <h3> 2011年彩灯《喜格格》在黑龙江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展上获铜奖</h3> <h3> 2013年在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其彩灯作品《渔童》被博览会评为文化遗产作品二等奖,被牡丹江市人民政府评为博览会视觉艺术展工艺美术作品展优秀奖</h3><h3> 2008年至今,马积瑞一直与宁安市龙斌美术工作室合作,每年元宵节前承揽近30个大型彩灯的制作。这期间的代表作有:</h3> <h3>2008年 宁安市林业局的《鼠年新绿》</h3> <h3>2009年 宁安一中的《塔牌一中》</h3> <h3>2010年 宁安市经济局的《虎啸祥瑞》</h3> <h3>宁安市东京城镇政府的《龙凤贺春》</h3> <h3>2011年 宁安市交通局的《盛世宁安·辉煌交通》</h3> <h3>2012年 宁安市教委的《二龙戏珠送百福》</h3> <h3>宁安市规划局的《大龙球》</h3> <h3>2013年 牡丹江市国土资源局的《龙腾盛世》</h3><h3><b><br></b></h3> <h3>2018年宁安市人民医院的《百寿迎春》</h3> <h3><b>六、著作介绍</b></h3><h3> 传承人根据多年的经验积累,撰写了10万多字的《宁古塔彩灯制作技艺》,包括《彩灯的设计》、《彩灯的用料》、《彩灯的加工》、《人物造型彩灯》、《组合式球型彩灯》、《龙与龙灯》、《大型彩灯及相关问题》、《十二生肖及彩灯创作素材》、《彩灯中的火炬造型》、《走马灯及其制作》、《灯火史话》等十一个章节,并绘制了200多页的设计图稿,含上千种灯体造型,汇同百余张作品照片,力争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广泛的普及。</h3> <h3><b>七、部分精品欣赏</b></h3> <h3>彩灯:齐天大圣</h3> <h3>彩灯:万象更新</h3> <h3>纸灯:幸福魔方</h3> <h3>球形灯:蟠龙</h3> <h3>彩灯:牡丹花</h3> <h3>彩灯:生命之水</h3> <h3>彩灯:小龙球</h3> <h3>彩灯:五福捧寿</h3> <h3>无骨布塑灯:莲年有余</h3> <h3>彩灯:中国结</h3> <h3>彩灯:圣诞雪</h3> <h3>彩灯:珍爱和平</h3> <h3>彩灯:三目鱼</h3> <h3>绣球灯</h3> <h3>彩灯:争游</h3> <h3>彩灯:四个又如何</h3> <h3>脸谱灯:穆桂英</h3> <h3>彩灯:和平与发展</h3> <h3>荷花灯</h3> <h3>绣球灯</h3> <h3>牡丹花八宝灯</h3> <h3>彩灯:蟠龙</h3> <h3>彩灯:春意盎然</h3> <h3>孔雀灯</h3> <h3>彩灯:高洁</h3> <h3>彩灯:金牛迎春</h3> <h3>彩灯:哪吒闹海</h3> <h3>脸谱灯:钟馗</h3> <h3>脸谱灯:窦尔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