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电影《色戒》里,王佳芝放走了易先生后,叫了一辆黄包车说:“到福开森路去!”影片中提到的“福开森路”正是如今的武康路。</h3><div> 武康路全长一千多米,北起华山路,南接淮海中路。这条穿越上海百年历史,闹中取静的静谧小路,无数政客文人都青睐于此,几十处历史建筑背后,曾留下了一段段惹人遐想的故事,也是现今文艺小资们流连忘返的浪漫之地。</div> <h1> 要游览武康路,还得先从宋庆龄故居开始。</h1><p> 上海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这幢房子原是一个德国人的私人别墅,从1948年到宋庆龄晚年,这里一直是她在上海的居住之地。</p> <h3> 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和大量文物。1949年宋庆龄就是在这里欣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北上参加开国大典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h3> <h3> 小讲解员给我们介绍故居的典故,并领我们参观故居。</h3> <h3> 这所的假三层白色小楼就是宋庆龄住所。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光顾于此。宋庆龄在这里经常举行各种国务活动,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她所创建的新中国妇幼文化福利事业和对外宣传刊物也是在这里酝酿、筹划的。</h3> <h3> 里面不准拍照,这张照片是从网公开发表的图片上下载的,现在挂在客厅里的就是这张照片,背后孙中山的画像已经珍藏于中山纪念馆内。站在毛主席当年站过的地方,参观感受当年中外领导人留下的历史痕迹,那种感觉还是很奇妙。</h3> <h3> 塑像背后是纪念馆,展出了不少宋庆龄的珍贵文物资料。</h3> <h3>大门左侧的展厅。</h3> <h3>香樟树下的小楼一角。</h3> <h3> 虽然是冬季,后花园里却是绿草如茵,宛如春天。</h3> <h3>宋庆龄故居出来,马路对面,就是武康大楼。</h3> <h3> 对面路口望去,三角形船型大楼犹如一艘邮轮。它设计师是著名的匈牙利籍犹太人建筑大师邬达克。大楼曾经叫做东美特公寓。为纪念二战改名为诺曼底大楼。上海解放后更名为武康大楼。</h3> <h3> 武康大楼建筑立面是法国文艺复兴式,底层南面沿街处设骑楼,内部为沿街商店,最外面是连续式圆洞拱圈,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br /></h3> <h3> 武康大楼先后住过很多专家教授和文化名人,如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吴茵、应为云、赵丹及著名的导演郑君里等,都曾住在武康大楼。</h3> <h3> 沿武康路前行数十米,一个几平米的饮品小店,浪漫温馨,写着可免费热饮,没好意思去喝。</h3> <h3>一处画廊上看到刘海粟亲笔题字。</h3> <h3> 武康路395号;建于1926年,巴洛克风格花园住宅。原先是北平研究院所有,后为上海电影演员剧团旧址,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金焰、白杨,张瑞芳、秦怡等曾在此活动。</h3> <h3> 武康路390号;典型的南欧地中海式花园别墅。建于1932年。早年是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尼隆的官邸。地中海风情,据说今日这种风格的历史建筑在上海已经濒临绝迹。</h3> <h3> 武康路393号甲;去游览的人往往会忽略走过,这里是一个展馆,看看武康路及徐汇区老房子的历史典故,进去领取一份武康路旅游地图,千万别错过。</h3> <h3>门厅一角,黄包车一下子把你带到了上世纪。</h3> <h3> 里面二层展厅,楼上是建筑图片摄影,楼下大厅是徐汇区主要历史建筑模型展示等。</h3> <h3><br /></h3><div> 武康路393号;黄兴故居,人称“黄公馆”,早期部分建于1912年,新古典主义建筑样式。后续部分建于1933年,装饰艺术派风格。1912至1916年,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曾居住于此,孙中山曾几次光临,与黄兴共商大事。</div> <h3> 武康庭378-376号;素有小欧洲之称,是由武康路376号的一片里弄老洋房变身的欧式休闲空间。前面的红砖老洋房是民国时期外交官的宅邸,后面的白色楼宇是原上海仪表局的办公楼,建于上世纪70年代。现在“武康庭”的租户包括获奖餐厅,葡萄酒店,美容院,服装店,花店,画廊等。“武康庭”提倡的理念是优雅生活,自2007年起就被著名的LUXE指南报道,且成为2010世博会定点接待游客的场所。<br /></h3> <h3> 弄堂里面的餐厅,庭院式纯正的法国巴黎街头的氛围,随意中不失优雅。</h3> <h3> 中外顾客不少,午餐时间想找个座位不那么容易。</h3> <h3> 露天阳台是武康路一景,引领时尚,号称魔都最潮露台,你看,边上两位宁愿等待也不愿离去。</h3> <h3> 这两位老外可不管有多少人等着,正悠闲着呢!</h3> <h3>庭院里欧式的电话亭在今天看来也那么时尚。</h3> <h3> 弄内一小楼上居然有一个很有情调的画廊可以参观。</h3> <h3> 进门地板上一大群像是泥雕作品,犹如看一部战争剧。</h3> <h3>气泡内的雕塑。</h3> <h3> 很喜欢这种红色的场景布置,雅致,精致,别致!都说红色象征热烈,在这里,只有感受到心灵宁静。</h3> <h3> 数个台阶,一墙之隔,两个世界。这里宁静无人,楼下餐厅人声鼎沸,座无虚席。</h3> <h3><br /></h3><div> 武康路274号;郑洞国旧居,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晚期,现代派建筑,局部带有装饰艺术派特征。</div> <h3> 武康路240号;开普敦公寓,是当年的英国公和洋行设立在上海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武康路上又一个三棱体立面船型建筑,这种建筑很难在上海其他地方找到。</h3> <h3>小花台也可以如此浪漫。</h3> <h3> 武康路117弄1-2号;很有艺术感的几何形图案大门紧闭着,透露出某种神秘感。</h3><h3> 武康路117弄1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建于1943年,中西式混合风格花园住宅,著名建筑师范能力设计。原为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旧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原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魏文伯曾先后居住于此。</h3><h3> 武康路117弄2号;西班牙风格花园住宅。原为国民政府军事参谋部参谋次长李及兰旧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原上海市市长曹荻秋曾居住于此。</h3> <h3>透过围墙看到的房屋一角。</h3> <h3> 前后两间房屋,也搞不清哪个是一号,哪个是2号楼。</h3> <h3> 武康路115号;密丹公寓,建于1931年,看到的第三幢三角形设计建筑,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公寓住宅,法商赉安洋行设计。民国时期为义品放款银行使用。孙道临曾居住于此。</h3> <h3> 这里现在还是居民楼,也不知道孙道临是住楼里那处。</h3> <h3> 武康路113号;这座小楼始建于1923年,曾为苏联商务代表处,从1955年起,巴金和女儿李小林一家就住在这幢三层小洋楼里,巴金在此楼居住了40多年,在这里,他写成了《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长夜》、《一双美丽的眼睛》等译作及小说,被海内外思想界、知识界和文学界公认为“说真话的大书”。</h3><h3> (巴金,柯灵,张乐平故居均星期一闭馆,不对外开放。)</h3> <h3>巴金先生的手模。</h3> <h3> 武康路复兴西路右转,不足百米,复兴西路147号;便是柯灵先生故居,可供参观,电影“不夜城”等许多作品创作与此。</h3> <h3> 武康路五原路口右转弯,前行大约二百米,五原路288弄3号;三毛之父张乐平故居。</h3> <h3> 弄堂内三毛漫画引导直通故居。</h3> <h3> 张乐平故居出来,傍边就是由宋庆龄创办的中国福利会。</h3> <h3><br /></h3><div> 武康路99号;刘靖基旧居,建于1928年,英国乡村别墅式花园住宅。原为英商正广和洋行大班住宅。同宋子文沆瀣一气的唐海安一度居住在此。解放后此房被没收,潘汉年、魏文伯、王震都曾在这里住过,曾作为市委招待所。</div> <h3>武康路67号;陈立夫故居,107号;陈果夫故居。昔日国民党赫赫有名的cc派住所,现在是普通平民居住的大杂楼。</h3> <h3>武康路40弄;建于1932年,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弄堂属于西班牙风格的独立式花园住宅,弄内的1号据称是由董大酉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建成时为比利时与法国商人合资组建的义品银行产业。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曾在此居住,并在此被国民党军统(有说为日军)谋杀,成为当时震惊中外的政治谋杀案。</h3> <h3> 看了半天武康路的历史典故,再来欣赏一下那里的时尚吧,这里没有什么保护铭牌,可是从骨子里透出来浪漫气息让人印象深刻!</h3> <h3>门楼雕刻花纹完全不同于上海的石库门牌坊。</h3> <h3>一个门牌号,邮箱口也能这样讲究。</h3> <h3> 一眼看到这个阳台,第一反应这不是茱丽叶家的阳台吗?可是人家都叫它“罗密欧阳台”。只因上海作家陈丹燕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中描述:“不知道哪个朋友曾经点着它说,那是罗密欧要爬的阳台,从此,大家都叫它罗密欧阳台。”拜托,你爬人家的阳台和女孩幽会,连人家的阳台都成你的名字了,有这个道理吗?没法子,作家名气大,当然听她的。</h3> <h3> 能看出来这是个餐厅吗?“小茉莉”网上有名气的。</h3> <h3> 随便一把破椅子放在角落里都这样风情!</h3> <h3> House of Heddy武康路花语工作室,不就是个卖花的花店吗?那可是个时尚品牌。<br /></h3> <h3>此花店窗口里面看武康路。</h3> <h3>露天阳台一角。</h3> <h3> 一位抽雪茄烟的先生,坐了一会,和他聊了会天。</h3> <h3>外国游客,在寻找历史的痕迹吗?</h3> <h3>很容易就看到美女。</h3> <h3> 不知哪家杂志拍封面照,刚蹭拍就被告知不要拍照。</h3> <h3> 这个男神派头不小,两辆面包车,其中一辆满满一车衣架挂着服装。</h3> <h3>走过路过的美女。</h3> <h3> 其实武康路上的第一时尚风向标是这个🍦!网上有这样一段描述;</h3><h3><br /></h3><h3 style="text-align:center;">最近魔都陷入了一个死循环,</h3><div style="text-align:center;">网红-排队-排队-网红!<br /></div><div style="text-align:center;">连排队都变的有耐心了呢,喝喝<br /></div><div style="text-align:center;">又杀出一位新晋网红!<br /></div><div style="text-align:center;">WIYF冰淇淋!<br /></div><div style="text-align:center;">冰淇淋千千万,可是为何你们只爱她啊</div><div><br /></div><div style="text-align:center;">关键现在是夏天吗?夏天吗?夏天吗?</div> <h3> 其实这里是一个咖啡店,里面也算时尚,可不及外卖的小窗口,一不小心成了上海第一名气冰淇淋🍦,到武康路没吃过它,好像不能证明你来过了这里,于是,排队也成了时尚。</h3> <h3>外国小伙女孩也加入其中。</h3> <h3>排队,拍照,点赞,然后大冷天心满意足的舔着冰淇淋。</h3> <h3> 我也未能免俗,20元买了个黑巧克力冰淇淋,拍照为证,口感醇厚的确不错。</h3> <h3> 夜幕降临,门店冰淇淋窗口依旧人影不绝,生意兴隆。</h3> <h3> 武康路没有了白天的喧哗,一下子安静了许多,没有大马路上的灯火通明,几盏路灯,偶尔开过的汽车拉出一道灯影。</h3> <h3> 紧闭的门缝,窗口透出朦胧的灯光,里面的夜生活刚刚开始。</h3> <h3>夜色里的时装分外摩登。</h3> <h3>武康庭光影重重。</h3> <h3>昏暗的街道上行人廖廖。</h3> <h3>武康大楼犹如夜行的海上巨轮。</h3> <h3>这里的夜静悄悄。</h3> <h3> </h3><h3> 武康路,雅致清幽,既有浓郁的欧陆风情,又不失传统风骨。街上的老洋房里,住过许多旧上海呼风唤雨、新上海耳熟能详的历史文化名人。又有不少引领时尚的网红所在。老年人前来怀旧,年轻人寻找时尚,这条小马路,老少皆宜!</h3> <h3> 七月流火,与友人再次路过武康路,发现武康庭里面已经人去楼空,原来的法式面包房因为使用过面粉被查处,连带这条路上所有的餐饮业全部都清理一空,网红冰淇淋也未能幸免,街面上没有了排队的人群,冷清了不少。这里所拍摄的生活场景已成了往日的追忆,令人感叹……。</h3><h3><br></h3><h3>2017年7月补记于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