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秦天下 — 秦穆公(原创历史叙事散文)

子刀

<h3> 一、引子<br /></h3><h3><br /></h3><h3> 秦穆公能成为国君运气真是太好了。穆公的父亲德公(前710年-前676年)有三个儿子,长子嬴恬,次子嬴载、少子嬴任好。德公在位十年,34岁就去世了,长子嬴恬继位,是为秦宣公。秦宣公在位九年,前664年去世,其生年不可考,但跟据其父的生年,死时最多30出头,英年早逝,却有九个儿子,但却传位给了弟弟嬴载,估计是因九子皆年幼,前朝幼主被杀记忆还历历在目。这样嬴载就成了秦成公,可在位三年,前660年也去世了,其生年也不可考(感觉咋这巧呢,就翻了翻资料,发现那年代的诸侯好些生年不可考,但卒年都清清楚楚,想了想,明白了,历史记的都是各个诸侯的在位时间,也就是上个诸侯死到这个诸侯死的时间,卒年可不就明明白白,而生年远不是那么重要,年代久远,就不可考了。),但同法算算,死时最多也就30多岁,却也有七个儿子,但也传位给了弟弟嬴任好,据说临死时还对弟弟嬴任好说:“你看咱爸只活了30多,你大哥和二哥我也只活了30多,你也可能活不长呀,但你又没弟弟了,到时在下辈里选个年长的立为新君吧。”但三弟嬴任好不仅命好,两个哥哥都是国君,亲侄子十几个,在父死子继为主流的年代,竟还能继位当上国君;而且命硬,父亲和两个哥哥都活不过40岁,他却足足活了61岁,且当了39年国君。这位命好又命硬的三弟嬴任好,就是秦最为杰出的君主之一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其优秀子孙,为秦灭六国鼎定基础的秦孝公就说:“想当年,我秦穆公在岐山、雍地,大刀阔斧、励精图治,向东平定晋国之乱,以黄河划定国界;向西称雄于戎、狄等族,占地千里,且备受周王器重,各诸侯也纷纷称贺,所开辟的基业多么伟大啊。”此为自己子孙的赞词,难免溢美。但司马迁非亲非故,却更是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到: “自穆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强调秦统一天下的根子在穆公。可见秦穆公对秦崛起、称霸、横扫天下的重要性。<br /></h3><div> 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 秦襄公出兵护送有功, 始封为诸侯,可看做秦立国的开始。 《史记•秦本记》载: “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平王说:‘西戎不讲道义,侵夺我岐山、丰水的土地,秦国如果能赶走西戎,西戎的土地就归秦国。’”<br /></div><div> 被封诸侯当然是天大的好事,要知道秦兢兢业业了好多辈子,累世之功也就封到了大夫,现适逢周室大乱有功,赏赐倍厚,竟当上了诸侯,真真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而且封地岐丰还是周兴之地,吉兆哇。虽然这块宝地还被外族西戎占着,但毕竟给了政策嘛,后来费了大劲就夺过来了。诸侯是诸侯了,可从前770年建国, 到前659 年秦穆公继位, 经过襄公、文公、宁公、出公、武公、德公、宣公、成公八个国君共111年,秦国默默无闻于诸侯国之林,被鄙为西陲小国,甚还被视为戎夷之国。<br /></div><div><br /></div> <h3> 二、任人唯贤<br /></h3><div><br /></div><div> 但穆公心怀大志,虽处西方,却向往东方,决心融入中原,称霸中原,故对中原人才求贤若渴。春秋时期,用人极强调“亲亲”原则,即更爱用近亲贵族, 穆公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更显难能可贵。后世的秦臣李斯在其著名的《谏逐客书》中就首先援引秦穆公的例子: “昔穆公求士, 西取由余于戎, 东得百里奚于宛, 迎蹇(音“简”)叔于宋, 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 不产于秦, 而穆公用之, 并国十二, 遂霸西戎。” 来说明自己的观点。</div><div> 秦穆公不问出处、知人善任、广用外贤。其得到重要谋臣百里奚和蹇叔的例子就是其善于用人的极好实证。前655年,晋献公假道伐虢(音“果”),灭了虢国和虞国,还俘虏了虞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奚。其时晋献公(前676-前651年)应秦穆公之求,正准备把大女儿嫁给秦穆公,就把百里奚当做了陪嫁品。百里奚不愿做陪嫁奴隶,逮机会逃离秦国跑到了宛地,却又被楚国边境的人捉住了。穆公听说百里奚很有才能,本想用重金赎回他,但又怕引起楚国的疑虑。就派人对楚王说:“我家的陪嫁奴隶百里奚逃到您这了,请允许我用五张羊皮赎回他。”这是小事,价格也合理,穆公还那么客气,楚王就交回了百里奚。尽管百里奚已七十多岁了,但穆公没有年龄歧视,亲自为其解绑,与其谈论国家大事。百里奚自谦说:“我是亡国之臣呀,哪里值得您来询问?”穆公说:“虞国国君不任用您而亡了国,这不是您的罪过。”在穆公的一再坚持下,两人就谈了起来,越谈越投机,足足谈了三天。穆公非常高兴,就拜其为大夫,把国家政事都交给了他,因为他是仅用五张羊皮换回来的,故被称为五羖(音“谷”, 意即黑色的公羊)大夫。<br /></div><div> 百里奚品质高尚,提倡教化、开启民智,使秦国迅速大治。知道穆公求贤若渴,就向其推荐了蹇叔,说:“我的朋友蹇叔比我更有才能多了,可是没有人知道。记得我外出游学求官时,被困在了齐国,向当地人讨饭吃,蹇叔收留了我。我想事奉当时的齐国国君,蹇叔阻止了我,后齐国果然发生了政变;到周地时,周王子颓喜爱牛,我凭着养牛的本领得到禄位,后王子颓想重用我,蹇叔又劝我离开,我才没有跟王子颓一起在随后的乱战中被杀;事奉虞君时,蹇叔也劝阻过我,但我实在太喜欢利禄和爵位了,就暂时留了下来,结果就被俘了。我两次听了蹇叔的话,都得以逃脱险境;一次没听,就遇上了这次因虞君亡国而遭擒的灾难。所以我说蹇叔真有才能呀。”穆公听了,就派人带着厚礼去迎请蹇叔,蹇叔到了秦国后,穆公向其请教治国图霸的良计。蹇叔说:“德义是根本,刑威只能补不足。国家有德无威,国势不张;有威无德,民心不服。必须德威互用,才是立国之道。”他又指出: “秦与西戎相接,百姓久与戎民杂居,多数不懂礼教,因此应该首先使百姓懂得法律的威严,知事有可为者,也有不可为者;更要加强对百姓的教导,使他们知道荣辱;还要树立国家的正气,对犯罪的人施以刑罚。这几件事办好了,富国图霸就有了基础。”穆公又问:“秦国可以争霸中原吗?”蹇叔说:“齐桓公年将七十,霸业已衰。秦国地处西方,应先平定戎狄,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养兵蓄锐,等待中原变化,即不难替代齐国成为霸主。” 穆公又问:“按先生您所说的去做,就可以称霸天下吗? ” 蹇叔答道: “不仅如此,还必须做到三戒:戒贪婪,戒忿恨、戒急躁。因贪婪会更易失去,忿恨会更生磨难,急躁会更摔跟头。”他又进一步解释说: “如果能审视目标的大小量力而行,何必还要贪呢?如果能衡量敌我的力量对比采取行动,何必气忿呢?如果能斟酌情况的缓急处理问题,何必着急呢?如果做到这“三戒”,离称霸天下也就不远了。”秦穆公对蹇叔的雄才大略佩服不已,异常高兴,说:"蹇叔和百里奚真是我创立霸业的左膀右臂啊!" 就拜蹇叔为右庶长,百里奚为左庶长,二相同掌朝政。在蹇叔、百里奚等的辅佐之下秦东向与强晋抗衡,西霸西戎,成为诸侯中举足轻重的一方势力。于是就有了秦无“蹇”不成霸与“百里致霸”之说。<br /></div><div> 这五张羊皮用的真是太值了,换回两个老宝。穆公实在是太会用人了。《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齐景公问孔子:“从前秦穆公国小地偏,却能称霸,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意思是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来百里奚,把他从拘禁中一解救出来,就与他谈了三天的话,授给他大夫的官爵,把执政大权交给他。用这种精神来治理国家,就是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当个霸主还算小的呢。<br /></div> <h3> 三、秦晋恩怨</h3><div><br /></div><div> 秦穆公地处西隅,为求向东发展,就向晋献公提亲,意图通过与强晋的联姻,迅速增强实力,晋献公看小子不错,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晋献公年迈后昏庸,宠妃骊姬琢磨将来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总搬弄其他公子的是非,尤其是太子申生。弄得晋献公也有意废掉太子申生,找借口说:“曲沃是我先祖宗庙所在地,而蒲邑靠近秦国,屈邑靠近狄国,如果不派儿子们镇守,我放心不下。”于是派太子申生去曲沃,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去蒲邑和屈邑。而宠妃骊姬的宝贝儿子奚齐却和自己一样住在都城绛都。后骊姬谎称申生要毒死晋献公,借晋献公之手除了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为了活命,分别逃往狄国和梁国避难。<br /></div><div> 前651年晋献公死了,诸公子争位,晋国大乱。晋国大夫里克和邳郑想接回重耳,就在守丧的地方杀死新君奚齐,又在朝中杀了复立的悼子,逼的大夫荀息自杀。大夫里克等就派人到狄国迎接重耳,想拥立他为新君。重耳担心回国祸福难测,就辞谢说:“违抗父命而出奔,父死又不能按儿子的礼仪侍候丧事,我怎敢回国!还是请大夫改立别的公子。”里克于是又派人到梁国迎接夷吾。夷吾想回去,但国内形势太复杂,贸然回去怕有危险,根据谋士建议就想起了姐夫秦穆公。于是夷吾重礼贿赂穆公,并许诺说:“如果得以回国,愿将晋国河西五城割让给秦国。”并且又送信给大夫里克说: “果真能立为君,愿将汾阳的城邑封给您。”秦穆公于是派兵送夷吾回晋国。热心于国际事务的春秋首霸齐桓公一听说晋国内乱,也率领着诸侯们来晋国主持公道。外有齐桓公、秦穆公等撑腰;内有大夫里克等支持,夷吾顺利回到晋都绛都被立为国君,是为晋惠公。<br /></div><div> 下一年(前650年),晋惠公位子坐稳了 ,就后悔答应给秦国河西五城,派邳郑向秦穆公反悔说:“当初我把河西许诺给您,今有幸回国继位。大臣们说:‘土地是先君的土地,您逃亡在外,凭什么擅自将土地许给秦国?’我与他们力争不过,只得向您道歉。”于是没有割地给秦国。同年四月,晋惠公因哥哥重耳还在国外 ,怕里克借重耳之名,行不利自己的事情,就对里克说:“虽然没有您我不能继位。但您竟杀了两位国君一个大夫,作您的君主不也太难了吗?”里克答说:“不废除旧君,您哪有机会被立?想杀我,还找不到借口吗?却说这种话,我听从命令就是了。”于是里克伏剑自杀。<br /></div><div> 邳郑当时正在秦国假惺惺道歉,听说里克被杀,怕晋惠公接下来就要收拾自己,就对秦穆公说:“吕省、郤(音“戏”)称、郤芮最不服气秦国。若用重礼贿赂并与他们合谋,即可驱逐晋惠公,迎立重耳,事情必能成功。”秦穆公被晋惠公戏耍,颜面扫地,且正在气头上,就派人与邳郑一同回晋国,甜言蜜语地送厚礼收买吕省、郤称和郤芮。结果三人不干,并认定是邳郑出的注意,就诛杀了邳郑,并诛杀了邳郑和里克的余党。邳郑的儿子邳豹死里逃生到了秦国,建议马上攻打晋国,秦穆公没有听从,但在暗中却重用他。<br /></div><div> 三年后,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向秦国请求购买粮食。秦穆公询问群臣,大伙意见分歧很大,大夫百里奚认为:天灾流行,各国都可能发生,救助灾荒,敦睦邻国,是国家应尽的道义,应该答应晋国。而邳郑的儿子邳豹大仇在身就请求秦穆公趁机攻打晋国。......。秦穆公考虑群臣意见后认为,晋惠公虽然可恶,但晋国百姓是无罪的。于是派大量的船只运载粮食 ,以致从秦国都城雍城(今陕西凤翔南)至晋国都城绛城,运粮的船络绎不绝。<br /></div><div> 谁知下一年,秦国也发生了饥荒,就向晋国请求购买粮食。晋惠公与群臣商量,大夫庆郑说:“君王靠秦国的力量登上大位,过后却背弃割地的诺言。晋国饥荒时秦国又借粮食给我们,现在秦国饥荒请求买晋国的粮食,有什么好商量的!断没有不借之理。”晋惠公的舅舅虢射却说:“去年上天把我国赐给秦国,秦国不知道夺取,还借粮食给我们。今天上天把秦国赐给我国,大王您岂可违逆天意?赶紧趁机攻打他们。” 晋惠公听取虢射的计谋,不给秦国粮食,还发兵去攻打秦国。秦穆公大怒,第二年春也发兵,让大仇在身的丕豹率领大军,自己亲自前往迎击,三次打败晋军,一直打到韩原这个地方。晋惠公作战也很勇猛,带头独自往前冲,但回来的时候驾车的战马陷到了淤泥里。秦穆公与部下纵马驱车追赶,但还没抓到晋惠公,反而被晋军包围了,战斗中穆公受伤。短兵相接勇者胜,这时穆公军中三百多死士冒死冲入晋军,不仅冲开晋军包围圈使穆公得以脱险,反而还活捉了晋惠公,彻底扭转了战局。这三百多死士功不可没,为啥会这么卖命呢?原来他们本是岐山脚下的老百姓,一次捡着一匹马,就杀了吃了,事做的肯定不对,但好象也没多大事。可事大不大不在杀马吃肉本身,而在这是谁的马。这些老百姓捡着马,杀马吃肉好象很有福,但福兮祸之所倚,运气真真背到家,这匹马竟是穆公的良马。官吏很积极地查明后,大呼小叫地要法办他们。但穆公知道后,却说:“君子不能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人。我听说,吃了良马肉,不喝喝酒消消食会生病的。”竟然赦免了他们,还赐酒给他们喝。真是祸兮福之所倚。后这三百多人听说秦国要与晋国干仗,都争先恐后地要参军跟着去。在作战时,他们发现穆公被敌包围,都高举兵器,争先死战,以报穆公大德。所以对一件小事的处理也体现了秦穆公的修养和作为,为自己种下了善根。<br /></div><div> 穆公俘虏了晋君回到秦国,向全国发布命令:“人人斋戒,不要同房,我将用晋君祭祀上天。”周天子听说了,替晋君求情说:“(他是周王室贵族封国的后人),和我一个老祖宗呀 。”晋惠公夷吾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知道此事后就穿上丧服,光着脚,哭泣着说:“我不能挽救自己的兄弟,还得让您下令杀他,实在有辱于国君您。”穆公正好顺水推舟说:“我俘获了晋君,以为是成就了一件大事,可是现在天子来求情,夫人也为此事而忧愁。”就答应不杀晋惠公了,感觉穆公虽很恨晋惠公总背信弃义,但也没想真地杀了他,毕竟晋国是强诸侯,杀了他风险实在太大,叫嚷着杀晋惠公其实就是吓唬他以便更好地要条件,且通过周天子和夫人的求情,使晋惠公没办法再反悔。<br /></div><div> 穆公于是跟晋君订立盟约,要求晋惠公送太子圉(音“语”)到秦国做人质;并把答应过的河西五城给秦国。还对晋君以诸侯之礼相待,送其回国。晋惠公这次实在没脸反悔了,就献出了河西五城,这样秦国的地盘向东就扩展到了黄河。晋惠公也派太子圉到秦国作了人质,而穆公对太子圉不错,还把同族的女子怀嬴嫁给了他。但太子圉长期寄人篱下,并不认为自己受到了厚待。前638年,晋惠公重病,好几个儿子都有继位的可能性。太子圉跟妻子商量一起逃回晋国,说: “我母亲是梁候的女儿,现在梁国被秦国灭亡,我在秦国被轻视,(秦不会帮我忙的)。在国内我又无后援。君王假使一病不起,我担心晋国大夫瞧不起我,改立别的公子。”他的妻子说 :“夫君为晋国世子,在这里忍辱负重,穆公命我嫁给您,是为了安定您的心。您逃回晋国吧 ,我不会跟随您,也不会声张出去。”太子圉于是成功逃回晋国,并在下一年(前637年)九月,晋惠公去世后成功继位,是为晋怀公。晋怀公对秦有看法,就爱搭不理的。秦穆公认为自己有恩于晋怀公,谁承想这小子跟他爹一样 ,也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就招纳来公子重耳,意图帮助重耳回晋国夺权,再建秦晋同盟关系。晋怀公当然知道伯伯重耳始终是个威胁,故一即位就下令跟随重耳逃亡的人都必须按期归晋,否则杀死全族,可重耳的舅舅狐偃与狐毛仍跟随着重耳没按期归晋,晋怀公就杀死了吧啦吧啦说了一番大道理,但就是不劝儿子狐偃与狐毛归晋的大夫狐突,也就是重耳的外公。怀公年轻气盛,立足不稳就诛杀重臣,结果使晋国公卿们大都盼望重耳可取而代之。<br /></div><div> 这些年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日子真不好过 。晋惠公夷吾总言而无信,对外与秦穆公战败被俘;对内威信太差,晋人都不顺服。这样就总认为逃亡在外的哥哥重耳是个大威胁,还派人追杀重耳。逃到狄国十二年的重耳呆不下去了,只得接着逃,就无奈地与谋士赵衰等商量 ,说:"我当初逃到狄国,只是因为这里近,暂且歇脚。现在呆腻了想到大国去。大伙都说霸主齐桓公喜好善行,体恤诸侯,且其谋臣管仲 、隰(音“习”)朋都去世了,齐国急寻贤能之士辅佐,我们何不前往呢?"于是,重耳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重耳一行路过卫国,卫文公看他如此落魄,极为冷淡。重耳憋屈地离开了卫国,走到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时重耳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只得向沿途的村民讨要点吃的。竟有村民看其落魄,戏耍他,给了一块土让他吃,重耳大怒。赵衰赶紧安慰说:“土,象征土地,他们是表示对您臣服,您应该行礼接受它。”重耳竟忍下了这口气,还拜谢了村民并把土块装在车上继续往齐国去。重耳如丧家之犬,但在外流亡十余年,却达“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之效。<br /></div><div> 好在齐桓公真有春秋首霸之气度,重耳一到齐国,桓公就厚礼招待他,并把同族的女子齐姜嫁给重耳,还陪送了二十辆驷马车,重耳总算过上了安逸的生活,在齐国开开心心地住了五年,在外颠沛流离十余年实在太苦,重耳就打算这样终老齐国。后其谋士赵衰、狐偃和夫人齐姜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偷偷离开了齐国。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后重耳才醒来,弄清咋回事后,大怒,感觉自己在齐国好好的,却被要冒如此风险去夺晋君之位。就拿起戈来要杀舅舅狐偃,但冷静下来后知木已成舟,只得继续前行。<br /></div> <h3>  重耳到了曹国,曹共公不把他当回事,听说重耳肋骨畸形,还想在他洗澡时偷看看;重耳离开曹国来到宋国,宋襄公虽然刚被楚军打败负伤,但有称霸情结,又听说重耳贤明,就按国礼接待了他,但宋国司马公孙固却说:”宋国是小国,又刚吃败仗,你们还是到大国去吧 。”重耳一行人只得离开了宋国;路过郑国,郑文公爱搭不理的,不按礼节接待他们,郑国大夫叔瞻认为不妥,建议应该礼遇重耳,如若不然就杀了他,免得将来成为后患,但郑文公不理不睬。<br /></h3><div> 重耳又离开郑国到了强国楚国,楚成王用诸侯之礼招待他,重耳流亡途中饱尝冷暖,哪敢受强楚如此大礼。但谋士赵衰说:“您在外逃亡已十余年,连小国都轻视,何况大国呢?现强楚坚持厚待您,您不要辞让,这是上天让您兴起呀。”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楚成王也好好地招待了重耳。重耳许诺说:“以后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我定会为您退避三舍。”重耳在楚国住了几个月后,正逢在秦国为质的晋国世子圉得知晋惠公病重从秦国不辞而别。秦国非常生气,就邀请在楚国的重耳来秦国以图晋国君位。楚成王也认为秦与晋接壤,更利于重耳伺机归国夺位,就很赞成,并赠送了重礼给重耳。<br /></div><div> 前637年秋,重耳来到秦国,秦穆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世子圉的妻子怀嬴也在其中。重耳听从谋士建议接受了世子圉妻。秦穆公十分高兴,亲自与重耳宴饮,谋士赵衰吟了《黍苗》诗。秦穆公说:“知道你想尽快返回晋国。”赵衰与重耳赶紧离开座位,再次拜谢说:“我们这些孤立无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时节的好雨。” 秦穆公更是高兴。十二月,晋国大夫栾枝、郤谷等人听说重耳在秦国,都暗中来劝重耳等人回晋国,告知愿作内应的人很多。怀公继位不久,又年轻气盛任性而为,导致内外皆起异心;而重耳十九年忍辱负重,人情练达,极得内外人心,于是前636年春天,重耳在三千秦兵护送下,回到了阔别十九年的晋国并顺利即国君之位。三月,怀公旧臣造反,烧毁了文公居住的宫殿,却未找到文公。其实文公早已得到消息,去往王城暗会秦穆公寻求帮助。叛军与文公的卫兵交战后逃跑,被秦穆公诱杀在黄河岸边,穆公又送三千卫兵与晋文公,以防晋国内乱。</div><div> 这年秋天,周襄王的弟弟带,借助狄人的军队攻打襄王,襄王出逃到郑国。下一年(前635年)周襄王派人向晋国、秦国通告了发生祸难的情况,秦穆公率兵协助晋文公护送周襄王回朝,杀死了叛乱的带。三年后(前632年),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声威大振,遂称霸中原。这也引起了有称霸之心的秦穆公的嫉妒和警觉。又两年后(前630年),穆公帮助晋文公包围了郑国,郑国派人对穆公说:“若灭掉郑国,其结果将使晋国实力更加增强,这对晋国有利,但对秦国无利,因晋国强大了,也会成为秦国的忧患的。”穆公深以为然,于是撤军返回秦国。晋国没了秦国这个帮手,也只好撤军而回。又两年后(前628年)的冬天,晋文公去世。<br /></div><div> 秦穆公总想称霸中原,但实力稍逊不能如愿,又看到逃亡在外十九年如丧家之犬的重耳,在自己扶持下回到晋国即位后,短短几年就成就霸业,还对己形成无形威压,其羡慕嫉妒恨的心情可以想见。就想趁晋文公新丧之际,打败晋国,谋求霸业。说:“我曾几次帮助晋国平定内乱,就连他们的国君都是我立的。理应由我任诸侯的霸主之位。只因晋国战败了楚国,我才将霸主之位让给重耳。如今重耳已经死了,我还忍让什么呢,到了和晋国一争高下的时候了。”一番话确实道出了穆公的心声。<br /></div><div> 正好此时有人向秦国出卖郑国说:“我掌管着郑国的城门,您可以来偷袭郑国。”穆公去问蹇叔、百里奚,两人都说:“路经数国地界,到千里之外去偷袭别国,很少有占便宜的。再说 ,既然有人出卖郑国,怎知就没人也会把我们的实情告诉郑国呢?不能去袭击郑国。”穆公求霸心切,说:“你们不懂,我已经决定了。”于是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为主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副将率兵去攻打郑国。军队出行时百里奚、蹇叔二人对着军队大哭。穆公很是生气,说:“我派兵打仗,你们却拦着军队大哭,这是为什么?”二位老臣说:“为臣不敢阻拦军队。部队要走了,我俩的儿子在军队中也将前往;如今我们年岁已大,恐怕再也见不着了,所以才哭。”二位老人退回后对他们的儿子说:“如果失败,一定是在殽山(今河南三门峡东南)的险要处,(一定要多加小心呀)。” 前627年春天,秦国军队向东进发,穿过晋国来到了晋国的边境小城滑邑。这时郑国商人弦高正领着十二头牛到周朝都城去卖,正好碰见了秦军,为救郑国就献上了他的牛,说:“听说贵国要去讨伐郑国,郑君已认真做了防守和抵御的准备,还派我带了十二头牛来慰劳贵国士兵。”秦国的三位将领商量后认为,我们去袭击郑国,可郑国现在已经知道了,也做好了充分准备,去也袭击不成了。”于是顺手灭掉了滑邑,抢夺一番后回军。晋襄公大怒,暗想我父亲晋文公活着时是诸侯之霸,只有我国攻打别国的份。现我父刚死还没安葬,秦国作为友邦竟在办丧事时就来攻打我国,还占了滑邑。于是直接把丧服染成黑色,发兵在殽山阻截秦军死战,把秦军直揍得落花流水,全军覆没。而且还俘获了秦军三位将领返回都城。晋文公的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儿,他替秦国三位被俘的将领求情说:“穆公对这三人恨之入骨,希望您放他们回国,好让穆公能亲自痛痛快快地煮了他们。”晋君答应了,放秦军三位将领归国。三位将领惨败回国,众大臣皆言三将该杀,尤其是主将孟明视。但穆公却穿着白色丧服到郊外亲自迎接他们,大哭道:“寡人因为没有听从百里奚、蹇叔的话,以致让你们三位受了屈辱,你们有什么罪呢?”鼓励他们勿忘国耻,以图再起。且更加厚待他们。<br /></div><div> 孟明视等人十分感激,发誓立功赎罪。他们操练士卒,演练阵法,一心想着报仇。下一年(前626年),孟明视认为秦国军队已具备打败晋军的实力了,得到穆公同意后,与晋军在彭衙(今陕西澄城县西北)交战,又失利撤军返回。秦穆公还是没有责备他,还让他继续执掌兵权。<br /></div><div> 孟明视感激涕零,为抚恤伤亡将士家属,不惜变卖家财,并亲自训练军队,和士兵同吃同住,甘苦与共。这时晋襄公命大将先且居,率领晋、宋、陈、郑四国联军攻打秦国。面对士气昂扬的四国联军,孟明视沉着冷静,命令紧闭城门,加紧训练。好多秦国人都认为孟明视输怕了,成了胆小鬼,建议秦穆公解除其指挥权。秦穆公却说:“咱们等着瞧吧,孟明视一定能打败晋军!”<br /></div><div> 前624年,穆公看时机成熟,仍派孟明视等率兵进攻晋国。孟明视一渡过黄河就焚毁船只自断退路,以示死战到底。果然大败晋军,夺取了王官和鄗地,晋国军队都据城防守,不敢出战,秦军如入无人之境。穆公就渡过黄河,来到殽山,为殽山之役牺牲的将士筑坟发丧,痛哭三天。向秦军说:“将士们,我向你们发誓!我要告诉你们,古人虚心听取老年人的意见,所以办事不会有什么过错,......。”穆公不责将领之罪,只说殽山之役是自己不采纳蹇叔 、百里奚的计谋而造成的过失,让后代牢牢记住自己的过失。一国之君反复检讨己罪,令人为之动容落泪。</div> <h3> 四、偏霸西戎</h3><div><br /></div><div> 秦穆公东向中原争霸数十年,但其更为人称道的还是平定西戎,而平定西戎是从成功策反由余开始的。由余的祖上本是晋国人,避难逃到了戎地。故其不仅会说戎语,还会说老家的晋国话,又非常有才能,真是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戎王听说穆公贤明,就派人才由余去秦国交流访问。秦穆公看由余从蛮夷之地来,轻视其没见过大世面,但其是戎王的使臣,又不能基本礼貌都没有地不接待,就让其观看宏伟的各种建筑、珍蓄的各种宝贝,来炫示秦室的富有。潜台词是:这个没见过吧,这个也没见过吧,你们除了牛马羊,有什么呀!但由余很平静地说怪话:“这些宫室积蓄好多呀、好好呀,但如果是让鬼神营造的,那么真是使鬼神劳累了;如果是让百姓营造的,那么也真是使百姓受苦了。” <br /></div><div> 穆公本想听些恭维话,却被由余的怪话呛着了,就夹枪带棒地问:“中原各国借助礼乐法度来处理政务,还时时地出现祸乱。戎族没有这些,国家怎么能治理的好呢?” 由余却笑了,说:“这些其实正是中原各国发生祸乱的根源呀。自上古圣人黄帝创造了礼乐法度,并亲自带头贯彻执行,也仅仅实现了小的太平。而后世君主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却依仗着礼乐法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民众,民众疲惫不堪,自然怨恨君主,要求实行仁义。这样上下互相怨恨,篡夺屠杀,甚至灭绝家族,都是由于礼乐法度这些东西啊。而我们戎族,在上位者怀着淳厚的仁德来对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满怀忠信来侍奉君上,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人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无治而大治,这才真正是圣人治理国家啊。” 穆公深有感触,退朝后就问内史王廖:“邻国有圣人,这是我国的威胁和忧患。由余有才能,这是我国的祸害,该怎么办呢?”内史王廖说:“戎王地处偏僻,不曾听过中原地区美妙的乐曲。您不妨多送他歌舞伎女 ,改变其心志。 由余嘛,您留住他不让回去,同时向戎王代求延期返戎。这样戎王定会对由余有所怀疑,君臣之间有了隔阂,您就可以俘获他了。再说戎王喜欢上歌舞伎女,那还有心思处理国事呢。”穆公依计而行,就奉由余为上宾,总与由余座席相连而坐,互递杯盏宴吃宴喝,还总细细询问戎地的地形和兵力,但就不提让由余回去;同时令内史王廖送给戎王十六名歌伎美女。戎王果然着了迷地时时歌舞,整整一年没有迁徙放牧,饿的牛马死了一半。这时秦国才让由余回去,由余着急地多次向戎王进谏,戎王却不理不睬、我行我素。穆公再屡次派人秘邀由余,由余就离开戎王,投奔了秦国。穆公对其非常尊敬,拜其为上卿。<br /></div><div> 前623年起,秦国采用由余之计,攻伐西戎诸国,灭了十二个戎国,开避了千里疆土,称霸西戎。周天子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前进,狠揍戎人。其时秦国、晋国和楚国强于各诸侯,秦国三十余年东向中原争霸却更成就了晋国文公,助其号令诸侯成春秋霸主,而穆公晚年对西戎、蜀国等大规模用兵 ,数年间竟战绩斐然,开避了千里疆土,不仅得到周天子赞许,偏霸西方,且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div> <h3> 五、尾声</h3><div><br /></div><div> 前621年,秦穆公去世,殉葬的达一百七十七人,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多的,且秦国良臣子车氏三兄弟也在陪葬之列。时人赋《黄鸟》(出自《诗经·国风·秦风》)表达了对三壮士的哀悼和惋惜,更表现了对殉葬制度的无比愤懑 和痛恨。秦穆公也因此屡屡为后世所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