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 上海博物馆四楼古代玉器馆,展陈面积共有500平方,展出历代玉器300余件。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一共分成6个部分,系统地展示了各个时期古代玉器和华夏文明的辉煌成就。</h3><h3> 玉器是离我们最近的一种艺术品,它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一直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八千多年。人们亲玉,敬玉,爱玉,佩玉……它不仅是价值连城的珍宝,它甚至还是美好品行和事物的象征。</h3><h3> 前两年参观了上海博物馆的玉器馆,现在选择了一些当时拍摄的图片,以期与爱玉的朋友们一起欣赏。</h3> <h3>《神人兽面纹琮》.良渚文化</h3><h3> 良渚文化,距今5300-4500年左右,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h3><h3> 玉琮和玉璧,是古代先民最重要的玉器。"苍璧礼天,黄琮礼地",在良渚文化所有的玉器中,以玉琮的制作最为精细。这个玉琮四面分别琢出一组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崇拜的神像。其四角有四只飞鸟,为神像的使者。</h3> <h3>《玉钺》.良渚文化</h3><h3> 钺是权力的象征,把钺绑在木杖上称为权杖,象征生杀大权。在良渚文化中经常发现氏族显贵的墓葬里有这种象征权力的权杖,氏族首领当时往往集军、政、巫为一体。</h3> <h3>《神面鸟纹斧》.龙山文化</h3><h3>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h3><h3> 一只展翅欲飞的神面鸟象徽章一样显现在玉斧上。</h3> <h3>《四孔刀》.齐家文化</h3><h3> 齐家文化位于西北地区,主要特征是以大型的礼仪性器物为主,比如刀、璧、琮等等。西北地区玉器大多素面无纹,与东面沿海一带的玉器完全不同。</h3> <h3>《神人》.石家河文化</h3><h3> 石家河文化是从新石器时代之末至青铜时代早期,距今约4600─4000年。因发现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而得名。</h3><h3> 玉神人面部造型奇特,斜橄榄形眼,蒜头大鼻,阔嘴紧闭,表情庄严,头戴平顶冠,耳戴一对耳环,双手放在胸前,被认为是古代巫师正在做法。这件神人是海内外同类传世玉器中最为精美的一件,曾为上海博物馆的标识性玉件。</h3> <h3>《玉虎》.商代晚期</h3><h3> 这件玉虎是装饰品,以佩饰为主,佩饰的器物上都有穿孔。古代佩玉和今人有所不同,今人佩玉主要在颈部带一块玉,腰里挂一块玉,但古人是将几块几十块玉串联挂于身上,身份越高的人身上佩带的玉越多。 </h3> <h3>《玉鸟》.商代晚期</h3><h3> 对称而富有弹性的线条,勾勒出一只展翅欲飞的飞鸟形象。</h3> <h3>《玉鸟》.商代晚期</h3><h3> 商周的动物造型特征比较明显,多为片雕,圆雕较少,雕刻也不是很繁复,寥寥几刀,却善于抓住动物瞬间的动感,所以神态生动。</h3> <h3>《玉鸟》.商代晚期</h3> <h3>《凤纹玉饰》.西周</h3><h3> 在玉戚上刻画的凤纹。</h3> <h3>《玉螳螂》.西周</h3><h3> 除了飞禽走兽,昆虫游鱼也是玉作的表现形式。</h3> <h3>《玉鱼》.西周</h3> <h3>《玉覆面》.西周晚期</h3><h3> 又称《瞑目缀玉》,是古代独特的一种葬玉,俗称为"玉覆面",从西周晚期开始一直延续到战国,到了汉代就演变成了玉衣。</h3> <h3>《玉玦》.春秋</h3><h3> 玉有缺则为玦,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h3><h3> 满者为环,缺者为玦。玉玦古时多为王侯佩带,玦者乃遇满则缺的意思,王侯佩带是为警示,告戒其不可自满也不可自以为是。</h3> <h3>《双龙首璜》.春秋晚期</h3><h3> 玉璜、玉环都是组佩里重要的组件之一。玉璜是一种扁平扇形器,类似璧环的一段。古称半璧为璜,实际上玉璜大多为圆璧的三分之一。</h3> <h3>《双凤纹出廓璧》.战国</h3><h3> 对称的在圆璧上饰以双凤或者双龙等图纹。所以称为出廓璧。</h3> <h3>《双层乳丁纹玉璧》.战国</h3><h3> 玉璧是一种最受欢迎的器型了,它不仅作为礼器使用,还可以作为最贵重的礼品相互馈赠,比如"鸿门宴"里刘邦献给项羽的礼物就是一对玉璧。它甚至还创造出了最昂贵的艺术品价值记录,战国时期秦国愿意用十五座城池去换取赵国的一块玉璧,"价值连城"的典故就出自这里。</h3><h3> 早期玉璧上是没有纹饰装饰的。西周时期在玉璧刻画龙凤纹作为装饰,春秋时装饰卧蚕纹。到了战国及汉时玉璧大体就使用乳丁纹、谷纹和蒲纹装饰了。</h3><h3> 玉璧可大可小,大的作为礼器或者殉葬,小的作为系璧。</h3><h3> 战汉以来玉璧的器型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出廓"璧以及由内外两部分组成的双层玉璧。</h3> <h3>《龙型饰》.战国</h3><h3> 战国时期的龙,形式多样,有一首双身,有一身双首,有龙首凤头的,还有几条龙纠结在一起,说明这时期龙的造型还在发展变化之中,可以说是战国龙是古代玉龙造型发展的黄金时代。</h3><h3> 玉龙上有穿系孔,一般来说是用于玉组佩上,除了装饰外还起着平衡作用。</h3> <h3>《玉龙》.战国</h3> <h3>《玉龙》.战国</h3> <h3>《玉龙环》.西汉</h3> <h3>《勾连纹韘》 .战国</h3><h3> 韘是扳指,是戴在大拇指上。古人射箭时用来勾弦的玉筒状物,为了保护大拇指不受伤害,是一件实用的工具。到了汉代以后韘就演变成了一种佩饰器,俗称鸡心佩。而到了清代,这种扳指就纯粹变成一种玩赏品。</h3> <h3>《玉带钩》.战国</h3><h3> 带钩,从最早的良渚文化到战国时期,其结构已演变为钩首、钩体、钩钮,基本形制侧视为横S形,钩体中部或下端有钩钮。用法是将钩钮嵌入革带一端,钩首钩挂在革带另一端的穿孔中。</h3> <h3>《玉带钩》.西汉</h3> <h3>《玉带钩》.西汉</h3> <h3>《螭纹剑珌》.西汉</h3><h3> 剑珌是玉剑具的一种。在古代上层贵族所佩的剑上,会用玉做装饰,这种用玉来装饰的剑叫做"玉剑具"。玉剑具最早被发现于西周晚期,随后一直延续至两汉,两汉以后便不再流行。</h3><h3> 一套完整的玉剑具,除了剑珌,还有剑首,剑格,剑璏。</h3> <h3>《螭纹剑璏》.西汉</h3><h3> 蟠螭是一种蛟龙,春秋时出现,形骄健凶猛,常用来装饰玉器。</h3> <h3>《蝉形琀》.东汉</h3><h3> 蝉在汉代是一种很流行的葬玉,它主要的用途是置于逝者口内,用于象征逝者再生复活,因为蝉成虫的现象是脱壳而生,古代人就认为蝉可以再生。</h3> <h3>《蝉形琀》.东汉</h3><h3> 刚劲利落的"汉八刀"工艺。</h3> <h3>《献食玉人》.西汉</h3><h3> 玉人手捧类似于豆的器物,作献食状。长发、垂髻、深衣等皆为典型的汉代样式。此件玉献食人可能为丧葬用玉,</h3> <h3>《刚卯》.东汉</h3><h3> 刚卯和严卯在汉代较为流行,由于汉代社会非常迷信,所以当时每个人身上大都要带件护身符,这种护身符主要就是刚卯。同时作为辟邪佩件的还有翁仲和司南佩,它们与刚卯一起被称作辟邪三宝。</h3><h3> 刚卯是四面刻字、中心处有贯孔的长方形柱状玉器,刻字内容主要讲述这件器物勇猛无敌,一切妖魔鬼怪不敢来侵扰,当时的人将它作为一种护身符挂在身上用以避邪。刚卯一般是成对佩戴,一个叫刚卯,另一个称为严卯。</h3> <h3>《刚卯》文字</h3> <h3>《翁仲》.东汉</h3><h3> 翁仲也是两汉时期用于佩戴的避邪用玉。一般有青年武士和老翁文官两种形象。无论哪种形象雕工都很洗炼传神。</h3> <h3>《翁仲》.东汉</h3> <h3>《四灵纹胜》.东汉</h3><h3> 在古代,方位、四时、节气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概念深入人心。其中"四灵"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有辟邪压胜,避除不祥的意思。</h3><h3> 这件《四灵纹胜》中就刻有四灵,它们分别是玉器上中央上端雕的"朱雀",下方龟蛇相交的"玄武",外侧两边各琢刻的"青龙"和"白虎"。隔柱上还浅刻了"长宜子孙,延寿万年"篆书八字。</h3> <h3>《覆斗印》.汉</h3><h3> 这种玉印形状象个倒覆的斗,所以被称为覆斗印,是汉代常见的典型印式。</h3> <h3>《伎乐纹带銙》.唐代</h3><h3> 玉带銙是唐代玉器的一种典型器物,它是以玉为原材料制作的腰带装饰品。带銙正面以压地隐起的方式雕出舞蹈、吹奏等伎乐人物。人物神态、动作皆生动传神,具有很强的观赏性。</h3> <h3>《吹笛伎乐纹带銙》.唐代</h3><h3> 唐代的玉带上大多装饰的是少数民族的形象,俗称胡人。或吹弹或舞蹈,一派欢乐景象。这是当时受中西方交流的影响形成了这么一种特殊的图案,而在唐代以后便不再出现。</h3> <h3>《狮纹带銙》.唐代</h3><h3> 唐代的狮子形象多少还带有汉辟邪的威势。</h3> <h3>《龙》.唐代</h3><h3> 到了唐代,龙的形象就基本上定形和饱满了。这条龙采用了圆雕的手法,立体的塑造出了翻滚的云涛,舞动的身姿,飘动的发须,让人感受到了飞龙在天的气势。</h3> <h3>《飞天》.唐代</h3><h3> 飞天是佛教中的人物,通常是手持鲜花或者乐器在空中飞翔,称作司花和司乐。在敦煌壁画上可以看到她们的优美形象。</h3><h3> 唐代飞天通常是片状,这一件𨚫是圆雕,且器型较之其他飞天更显硕大。若是确切年代,更显珍贵。</h3> <h3>《飞天》.唐代</h3> <h3>《飞天》.宋代</h3><h3> 唐以后仍有飞天作品,但都不及唐飞天的轻灵飘逸。模仿总不及创造来的自然生动。</h3> <h3>《鱼》.宋代</h3><h3> 唐宋以后的动物比较写实,雕刻手法中以圆雕较多。雕琢也更圆润。同时还增加了不少背景装饰。</h3><h3> 宋鱼有两种情况,无鳞窄体鱼和有鳞宽体鱼,但无论哪种,都一改前代鱼形呆板僵硬的剪影模式,呈现着游动跳跃显得生机勃勃。</h3> <h3>《玉凤纹饰》.宋代</h3><h3> 多流畅的线条!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宋朝,玉器作品也自然出类拔萃。</h3> <h3>《狗》.宋代</h3><h3> 在玉作中,狗的形象比较常见。人们相信手里把玩着一条玉犬,就会"大权在握"。这种玉器中的寓意现象,自宋以后越加浓厚。</h3> <h3>《葡萄纹饰》.金代</h3><h3> 利用玉皮的颜色进行巧雕,这件作品显然是高手。</h3> <h3>《玉玺》.元代</h3><h3> 元代是一个由游牧民族主政的朝代,元代的玉器,注重气势,富有层次感,体现了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具有古典艺术的成熟之美。 </h3><h3> 多威猛的龙形。</h3> <h3>《春水饰》.明代</h3><h3> 春渔秋猎,是辽金时期玉器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类玉作被称为"春水""秋山"。后世仍有沿袭。早期用作帽子装饰,元亡后宣德炉兴起,即被用于炉盖上的把手,俗称"炉顶"。</h3><h3> 这一件明代的春水饰件是作为挂饰。</h3> <h3>《三螭纹觚》.清代</h3><h3> 清代的宫廷玉件多杯㱧瓶觚大件作品,这直接得益于玉石产地丰富的原料垄断与供给。玉质上乘的大件作品制作精良,但少见生气。</h3> <h3>后记</h3><h3>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从未间断过,它一直与我们相随相伴从未分离。参观博物馆时用相机记录的古代玉器,由于条件所限不能尽善尽美地表现出古玉的温润美丽,实在是一个遗憾。但是当您走近它们,站在这些美玉的面前,就能感受到它们带来的震撼。</h3><h3> 《碧玉蝉》.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