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 冶 往 事

水泊梁山

<h3><font>  </font><font> </font></h3><h3><h3><font> 朋友,你还记得当年的“豺狗冲”吗?</font></h3><font> 1958年,在那个象太阳一样火红,象蓝天一样清新的日子,第一批冶炼工人来到了这里。<br> 曾经荒芜的土地,充满了笑声与繁忙,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以投资50万,年产5000千吨粗铅,仅用50天时间就建成了个旧市第一座炼铅厂,并荣获冶金部颁发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锦旗。从比,它象一颗熣灿的明珠,镶嵌在富饶美丽的滇南大地上。<br> 还是在那个热血澎湃,狂飙突进的年代,一批批新的建设者又加入了它的行列:<br> 土烧结炉内;象踩翘翘板一样劳作的工人,那溢满汗水的脸颊,露出的是灿烂的微笑;<br> 鼓风炉旁,挥动大锤的炉前工,迎着飞溅的火花,敲响了黎明的晨钟,又送走晚霞;<br> 背着药箱的白衣天使,穿梭在火红的炉旁车间,那红润的脸庞,送去的是微笑与关爱;<br> 还有厂长书记那温暖的双手,紧紧地握住工人粗糙而油污的大手,嘱咐大家要注意安全与健康,几个调皮的工人则扳着书记厂长掏烟抽,<br> 这就是我们身着蓝色工装的粗犷工人。那是一段被希望与满足充填,被笑声与繁忙交织的日子。<br> 我怀念你,鸡街诒炼厂,怀念厂里的姑娘小伙们,那曾经纯朴、红润的脸庞滚动的晶莹汗珠,记录了那一代人的艰辛。生活虽然清苦,但那是一份简单的幸福;虽然单调,但那是一份清澈的快乐……  <br></font></h3><h3><font> — 梁庆恒写于2017年初春</font></h3> <h3>  </h3><h3>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段远去的多彩时光。1958年,第一代建设者来到了鸡街‘豺狗冲’,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建起了个旧市的第一座冶金企业——个旧市炼铅厂。</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火热的年代,艰苦的环境,磨炼了他们和工人同样质朴、奉献的忘我精神。58年建厂时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合影。</p> <h3>  </h3><h3> 多么纯朴、可敬的工人,为了祖国的冶金事业,他们在简陋而又艰苦的劳动条件下贡献了青春和热血。(土烧结炉)</h3> <h3>  </h3><h3> 咱们工人有力量。炉火映红了他们的脸庞,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裳,他们用双手书写了冶炼工人无悔的人生。</h3> <h3>  </h3><h3> 看,他们溢满汗水的脸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他们用热血奏响了一曲冶炼工人的赞歌。</h3> <h3>  </h3><h3> 劳动最光荣。正是这些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浇灌了鸡冶的明天。没有他们贡献的青春年华,就不会有曾经辉煌的鸡街冶炼厂。</h3> <h3> </h3><h3> 制团工艺试验成功了,它不仅结束了简陋的土法烧结,而且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实现了技术的跨越式飞跃。</h3> <h3> </h3><h3> 妇女能顶半边天。女工在为压团机加油。</h3> <h3>  </h3><h3> ‘豺狗冲’不在荒凉。初具规模的炼铅厂正在逐步走向成熟。</h3> <h3>  </h3><h3> 向年产万吨的目标跃进。1970年8月1日,6.24平方米的鼓风炉建成投产。当年参加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忘我工作,纷纷投入到义务劳动的行列中,为能献上自己的一份光和热而感到自豪。</h3> <h3>  </h3><h3> ‘八.一’炉下班的工友。他们走路的步伐铿锵有力,这就是我们身着蓝装的粗犷工人。是他们迎着朝霞,送走夕阳,托起了灿烂的明天。</h3> <p class="ql-block">阳光、清纯、朴实的青年女工。</p> <h3>  </h3><h3> ‘鞍钢宪法’融入了企业管理的每个角落,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在一起研究工艺改进方案。</h3> <h3>  </h3><h3> 他们的人生曾这样度过,他们的身影融入了历史的长河中,那就是付出与奉献。</h3> <h3> </h3><h3> 70年代的鸡街冶炼厂。</h3> <h3> </h3><h3> 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视察生产工艺</h3> <h3> </h3><h3> 友邻单位技术人员在观看鼓风炉工人操作。</h3> <h3>  哪时的工人进料,每人要铲推420公斤的物料入炉,皮带运输机的投厂,极大地改善了工人的劳动强度。</h3> <h3>  </h3><h3> 州市领导陪同省委书记普朝柱视察生产区。</h3> <h3>  </h3><h3> 厂长王树楷、党委书记杨维政陪同省长和志强视察新建的生产区。</h3> <h3> </h3><h3> 厂长李志先陪同州委书记杨光成视察生产工序。</h3> <h3>  市长王介视察焊锡车间。</h3> <h3> </h3><h3> 锡冶炼工艺</h3> <h3> </h3><h3> 精矿存储仓</h3> <h3>  </h3><h3> 壮观的电锌生产工艺。它结束了产品单一的历史,并逐步走上综合利用的创新之路。</h3> <h3> </h3><h3> 工人们在装槽。</h3> <h3> </h3><h3> 火红的年代</h3> <h3> </h3><h3> 发展中的鸡街冶炼厂</h3> <h3> </h3><h3> 国际冶金行业的专家来厂参观洽谈合作事宜。</h3> <h3> </h3><h3> 火热的生活,沸腾的工厂,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托起了腾飞的鸡冶。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洛桑(后排左三)视察青年工作。</h3> <h3>  </h3><h3> 技能竞赛。虽然说项目很简单,但你从女工的眼神中看到的是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h3> <h3> </h3><h3> 检修,飞贱的火花闪铄着他们的辛劳和汗水。</h3> <h3>  </h3><h3> 交谈</h3> <h3>  </h3><h3> 电锌工程奠基仪式</h3> <h3>  </h3><h3> 州市领导为烟化炉工程峻工仪式剪彩</h3> <h3> </h3><h3> 80年代末期建成运行的变电站</h3> <h3> </h3><h3> 烟气刚散,工人就在狭窄的直筒里认真地检修布袋收尘。</h3> <h3>  </h3><h3> 省軍区政委陶昌廉少将视察民兵预备役工作(右二)</h3> <h3>  </h3><h3> 民兵野营拉练</h3> <h3>  </h3><h3> 经警中队训练:挌斗</h3> <h3>  </h3><h3>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收尘、污水处理系统的逐步完善,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h3> <h3> </h3><h3> 顶天立地,大写的人。</h3> <h3>  </h3><h3> 缅怀先烈,不忘初心。94年6月,党员到蒙自查尼皮参观云南省第一次党代会旧址。</h3> <h3><br></h3><h3> 1987年,鸡街冶炼厂第一次党代会选举。</h3> <h3>  </h3><h3> 婚事新办。90年1月20日,厂里为八对青年情侣举办第二届集体婚礼。</h3> <h3> </h3><h3> 建成于80年代的职工俱乐部。工人、家属和他们的子女从此告别了曾经让人怀念的露天电影。</h3> <h3> </h3><h3> 忘不了的露天电影。</h3> <h3>  </h3><h3> 80年代,整洁的职工家属区。</h3> <h3>  </h3><h3> 我们是光荣的冶炼工人。每年一次的职工文艺汇演不仅多姿多彩,而且锻练了一批热爱文艺,讴歌冶炼工人的文艺队伍和反映工厂火热生活的作品。</h3> <h3>  </h3><h3> 职工歌咏比赛。记得那天的第一支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千多人的大合唱,就象滔滔黄河,唱出了冶炼厂工人的豪迈气质。</h3> <h3>  </h3><h3>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不仅汇聚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表演,更是吸引了父母们的眼球,还不到演出,整个礼堂就挤满了前来观看的职工家属。</h3> <h3> </h3><h3> 八十年代的职工体育运动会</h3> <h3>  </h3><h3> 九十年代的职工体育运动会入场式</h3> <h3>  </h3><h3> 拔活是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体育竞赛,它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每个队员的配合协调。</h3> <h3>  </h3><h3> 休闲时光。俱乐部里绿树成荫的小花园成了职工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h3> <h3>  </h3><h3> 职工子弟学校学生腰鼓队</h3> <h3> </h3><h3> 朝气蓬勃的学生时代。(职工子弟学校组织学生郊游)</h3> <h3>  </h3><h3> 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鸡冶幼儿园)</h3> <h3> </h3><h3> 凝结着工人辛勤劳动和汗水的产品即将运往各地。</h3> <h3>  </h3><h3> 这条铁路不知承载了多少岁月的苍桑。晚饭后,职工家属和孩子们都喜欢来到这里散步乘凉,领略清新的空气,落日的余辉。</h3> <h3>  </h3><h3> 鸡冶夜景</h3> <h1> </h1><h1><font><b> <font color="#ed2308">编 后 记</font></b></font></h1><h3><br></h3><h3> 我们从哪里来,谁还记得我们的昨天;我们向哪里去,谁能知晓我们的明天? </h3><h3> 为什么那么多的东西依然在顽强地嵌入今天和明天,那是因为他们曾经经历过,拥有过,虽然也有苦涩和心酸。</h3><h3> 那时的鸡街冶炼厂不仅拥有铅、锌、锡和综合利用四大生产系统,年综合冶炼能力逾四万吨,年产值1.5亿元,年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上千亿元,职工2300多人的国家大型二类冶金企业。而且因为在鸡街冶炼厂的发展历史中有哪么多不怕苦,不怕累,并为之贡献了青春年华的可親可敬的工人消失在历史的帷幕后面。</h3><h3> 今天的鸡街冶炼厂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记憶,但它昨天的精神底蕴今天依然受到人们的敬佩和怀念,那就是勤奋与奉献。</h3><h3><br></h3><h3> 梁庆恒写于2017年2月25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