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对称》这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方面的内容。课程标准:结合实例,感受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h3><h3> 课伊始,春燕老师创设了一个魔术的情景,用手印印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特别是通过对折,左右一样,引出课题,初步感知了对称现象。</h3> <h3> 出示民俗节情景的三张图片,问题引领:这三幅图与手印图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发现也是对称现象,对折完全一样,还发张三张图片对称不同,有上下,有左右对称。</h3><h3><br></h3> <h3>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感性材料的基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对称现象,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学生再次感受了对称现象,接着教师在让学生找教室里面的对称现象,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充分感受了对称现象。</h3><h3> 感觉校园里的对称照片有点多,如果这个环节把观察的时间稍作紧凑,效果会更好一些。<br></h3> <h3> 接着是第二个大环节,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过度,这一环节学生会在操作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h3><h3>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把图形抽象出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这3张图片,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在小组内交流,探究。教师指名展示,学生不太会说,只是对折了一下,教师如果接着追问,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引发学生的进步思考。在这里,教师代替了孩子的说,再找第二个孩子展示的时候,效果依然不好,第3张,再展示效果也不好,最后教师自己出示了概念。</h3><h3> 这一环节可以看出班级小组合作不熟,只是在操作,没有去思考发现,展示时,如果教师引导孩子说出“对折”“完全重合这”周对称图形的概念的关键词,并板书,相信第2、3个孩子会说的不错,再就是如果再展示完后,师:说说看什么样图形是轴对称呢?学生经过思考,应该会说出来。 </h3> <h3>学生只有操作,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概念只好老师出示了。不过春燕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很精准,很到位,没有引导孩子认识轴,只是引出了折痕,让学生初步感知“轴”。</h3> <h3> 在学生操作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中,其实只要学生说出对折,完全重合,就行了,教师不要用自己的语言强加给孩子。这一环节中,学生还是畏手畏脚,不好说发言,学生的参与感觉深度不够,不积极。</h3> <h3> 教师应该还准备了剪一剪的环节,学生在创作中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只可惜没有时间体验。</h3><h3> 总结: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很到位,环节设计到位,只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学生合作探究不深刻,没有发现周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学环节稍欠紧凑,导致课堂没有处理完,有点小遗憾。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