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这样教育我(一)

家教感悟 贺登年

<h3>  我出生在一个传承孔孟遗风,有着书香气的家庭,父母给我的嫁妆不是金钱,而是教育,父母让我清楚地懂得,我来自一个有教养的家庭,要仪态端庄,举止得当,以德为本。</h3> <h3>  从古到今,所有的人都在研究到底怎样的家庭教育算是成功的? 今天,我忽然想起父亲对我们兄妹五人的一些教育方法,感慨万千,特辑于此,与人分享。</h3> <h3>  <b>首先,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必须严厉,绝不妥协。</b></h3><h3> &nbsp;</h3><h3> 父亲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抓的很早,从幼时就开始教育我们,尊敬父母、爱护兄妹,例如对兄长姊妹不能直呼其名,必须叫哥哥、姐姐;和父母说话,必须轻声细语讲清楚,不得大声;待父母召唤,立马答应,声落人到,不得拖延。《弟子规》中“出必告,返必面”在我们三岁以前,父母就要求我们做到,一直保持到现在。</h3> <h3>  <b>诚实是做人的根本,一辈子不让说谎话。</b><br></h3><div> &nbsp;</div><div> 哪怕所谓善意的谎言都不可以,说谎就是大错,家里不管是谁,说谎就要受到惩罚,要么一顿棍棒;要么头顶煤砖跪下反省;要么不让吃饭饿肚子。如此严厉的惩罚,令人望而生畏,不敢触犯。养成习惯,兄妹五人坦诚相待,不管之后到了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组建家庭,我们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div> <h3>  <b>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b></h3><h3> &nbsp;</h3><h3> 乡亲们不管有丧事喜事家务事,还是头疼脑热的难心事,都喜欢来找父亲帮忙解决,父亲从未推辞。多少年来,父亲为乡亲们治好了胳膊,治好了腿,治好了腰椎,治好了嘴。治病救人成百上千,却分文不收。我们虽然身处在这个权钱世俗的年代里,但父亲的价值观,金钱观仍影响着我们。</h3><div><b><br></b></div><div><b> 我颇喜欢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所说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b></div> <h3>  <b>我的成长有花季般的青春期但没有青春版的叛逆期。</b></h3><h3> &nbsp;</h3><h3> 什么青春叛逆期啊? 纯属借口! 现在好多家长把孩子不尊敬父母、不好好学习、不按时回家、不诚实不听话等问题都归罪于青春期,称之为青春期的叛逆。在好多家长眼里貌似很正常,但在我看来,那是你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怎能怪罪于美好的青春期?</h3><h3> &nbsp;</h3><h3> 正如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话“<b>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出错,要改原件!”</b></h3><h3><b><br></b></h3><h3><b> 孩子青春期所叛逆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不良的管教方法。</b></h3> <h3>  <b>父亲认为,住的房子可以旧,但孩子们读的书不能少。</b></h3><h3> &nbsp;</h3><h3> 为了供我们读书,在那家家户户盖新房的年代里,我们一直住着爷爷建的老四合院,是那种看上去有些破旧的土木结构。然而父亲没有让我们在初高中毕业后去打工,而是继续供我们读大专、读本科、甚至硕士、博士。</h3><h3> &nbsp;</h3><h3> 当年父老乡亲们看我们住的房子,都认为我们不富裕。我深深的记得,90年代初全国好多地方都在评选“十星户”,我家被评为乡镇上少有的“十星户”之一,可第二天早上,门头上的那颗“发家致富”星却不翼而飞,我们兄妹都记得那一天,记得那一颗星……十几年后,四合院的旧址被五个二三层楼的小院所替代,父母晚年幸福美满,衣食无忧,父老乡亲们很是羡慕,见了都说:“您的娃娃们教育的好啊!”</h3><h3> <b> &nbsp;</b></h3><h3><b> 培养孩子的时间就那几年,不能因为房子而耽误了孩子的教育,不能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初衷。</b></h3> <h3>  <b>父亲认为孩子们的成长中,不可一日无果。</b></h3><h3> &nbsp;</h3><h3> 在七八十年代那些困难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会把树上的果子摘下来卖钱,用来盖新房,买家电,让生活上个档次。可唯有父亲,不拿水果去卖钱,都存储下来留给我们吃,确保一年四季水果不断。吃着果蔬长大的我们,虽然没有发达的四肢,却都有着聪明伶俐的脑袋。</h3> <h3>  <b>父亲认为,看电视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坚决杜绝。</b></h3><div> &nbsp;</div><div> 我上学的八十年代初,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但父亲坚决不买,所以放了学我们除了干活,就是看书学习写作业。现在的孩子迷恋网络、迷恋游戏,让家长忧心如焚,不少家长为了争夺手机,与自家孩子斗智斗勇。</div><div> &nbsp;</div><div><b> 其实,孩子迷恋网络家长不能一味地指责孩子,还是自己的监督力度不到位、不够彻底。</b></div> <h3>  父亲认为:<b>任何时候,对待自己的孩子,不能随意应付,不能随便将就,而要用心去做。</b></h3><h3> &nbsp;</h3><h3> 1984年我小学二年级,清明节学校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要求每个孩子拿一朵白花,父亲亲手给我和姐姐做了,他找了白纸、剪刀、手绢、胶水、订书机、别针等,用剪刀先将白纸剪成树叶状,然后压在折叠的手绢中间,用手压着拉出花纹,一片一片又一片做成了花瓣,最后经过组合、粘贴、装订,两朵别致白花在我和姐姐眼前出现了,第二天到了学校,所有同学们的花几乎都是用卫生纸扎的纸团然后撕碎,凑合算是一朵花。而我的花却与众不同,更显得精致美观还得到了老师的夸赞和所有同学的羡慕,父亲给我的不仅仅是一朵花,还有自豪和骄傲。</h3> <h3>  父亲对我们兄妹的严厉可能是所有亲朋好友都知道的,但父亲也有亲子的一面。<br></h3><div> &nbsp;</div><div> 小时候,父亲在附近的山坡上给我和姐姐捉蚂蚱的情景如今依旧历历在目。父亲将蚂蚱放到“大前门”的烟盒里给我,他抓了好几只小心翼翼的放进去,我高高兴兴的拿着装了蚂蚱的烟盒,蹦蹦跳跳的跟着他回家了,到了家,立马给哥哥们显摆父亲抓的蚂蚱,三哥哥凑过来,闭一只眼眯一只眼的往烟盒里看“在哪儿?怎么没动静?”一把夺过去,撕开想看个清楚,哈哈哈,一个蚂蚱也没有,全跑光了……</div><div> &nbsp;</div><div><b> 父亲也许只给了我一点点的爱,却填满了我的整个世界。</b></div><div><b> 父亲虽然只伴我一时快乐,却让我用一生来记忆。</b></div> <h3>  父亲对我们的教育用尽了一生的心血,但我的笔一时写不尽里面所包含的万千情感和父亲的良苦用心,待我思量,再次提笔,续写父爱。</h3> <h3>说明: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h3> <h3>作者简介 </h3><div>姓名:贺登年,女,生于1976年6月,甘肃省兰州市人,中共党员,汉族,出生在一个传承孔孟遗风,有着书香气的家庭。2006年曾作为兰州市民代表就学习“八荣八耻”向全市人民发起倡议,宣传传统文化进社区。于2016年7月创建“家教感悟――贺登年”美篇专栏,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部分文章被美篇平台加为“精华”在“热点”推出,成为美篇写作达人,代表作为《抓紧时间爱父母》、《我们这一辈》、《献给婆婆的诗集》、《美篇家书――感谢有你陪伴的日子》等,文章陆续发表在微信公众平台和新闻头条。</div>

父亲

父母

孩子

我们

蚂蚱

美篇

兄妹

青春期

教育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