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铅笔的故事

翠果果翠

<h3>学会珍惜学习用品,这一习惯的养成光靠说教讲道理就能养成?显然不可能。 </h3><h3> 对于孩子而言,丢掉一支铅笔算什么,每天丢掉一支又怎样?就算每天丢了一把铅笔,也没事儿。因为家里有的是铅笔,爸爸妈妈会不断满足孩子的需要,丢了买,买了再丢,再丢再买。于是,教室里的讲台上总有一把一把,一堆一堆铅笔,无人认领。任凭你怎么说,孩子们都不会把这些笔领回去,他们有的说我没丢笔,有的说这不是我的笔,还有的干脆装作没听见。</h3><h3><br /></h3><h3> 今年开学初打扫卫生,从教室里整理出了一百多支无主的可怜的铅笔。怎么处理?扔了,可惜。放在我身边,浪费。总得想个办法。</h3><h3> 我灵光乍现,有了!</h3><h3> 立马行动——这学期开学初孩子们就用这些铅笔,不许带新铅笔。铅笔使用实行严控措施!</h3><h3> 具体操作方法:把这些铅笔全部削尖(棒棒妈妈带着棒棒把这一百六十几支&quot;废旧&quot;铅笔带回家削尖后带到学校),贴上标签。此标签上有我的签名,外加一个孩子的学号,一人三支分发下去。每人每天只允许带这三支,文具盒内不允许出现没有老师签名标签的笔。铅笔用短至六厘米左右方可到我这儿换一支新的笔。必须以旧换新。也就是说,如果因个人保管不当,就没有笔可换。用完一支换一支,文具盒里永远只有三支笔。那如果三支铅笔笔尖都写粗了咋办?简单,教室里有一个削笔机,笔粗了可以去削。</h3> <h3> 讲清规矩,开始实施!</h3><h3> 每个孩子屁颠屁颠领了三支笔,倍感珍惜。我可是从没有见过孩子们对铅笔如此上心的。</h3> <h3>A宝笔不见了,趴在地上到处找,找不到,急得快哭了,来找我。我说只有三支,少一支就只有两支了,不能多给。A宝伤心地回位,同桌很是同情,帮着一起找,终于找到了。那开心的样子,可以用"幸福"形容。B宝写字老写错,用笔特别费,老要削铅笔。我告诉他老师可不会帮你削铅笔,要削自己削。孩子估计在家都没独立削过铅笔,这下可吃苦头了。咋办?改变自己。孩子为了少削铅笔,开始用心写字,尽量减少用笔。嘿,B宝的作业效率高了。C宝为了尽快来换新的笔,不停用笔,自发地写字、写句、做各种题,简直要成小学霸了。终于把笔用到可换尺寸了,来换了一支笔——尽管这支笔也不过是"废旧物品回收"款的,换了新笔又去奋笔疾书了。宝儿,你是要用无数短小的铅笔头残骸来铺就你的学霸之路吗?还有D宝、E宝、F宝……各种表现,全是那三支笔引发的反应。</h3> <h3>三支笔政策实施两周,教室里再没发生过一起铅笔丢失。而且,蝴蝶效应似的,孩子对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等也变得珍惜起来了。这下我舒坦了,再也不用为孩子不珍惜学习用品而伤神烦心了。</h3> <h3><br /></h3><h3> 三支笔,就这么让孩子真正学会珍惜学习用品。</h3><h3> 现在的孩子是真的不会珍惜身边的美好吗?不是。孩子缺的不是对&quot;珍惜&quot;一词的道理层面的理解,缺的只是对&quot;珍惜&quot;一词的践行!原来,孩子与&quot;珍惜&quot;之间,差的就是&quot;体验&quot;这一生长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