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旅游的第四站是巴勒斯坦伯利恒。它是耶稣的诞生地,是基督教圣地,建有耶稣诞生教堂。这里是全世界基督徒的圣地,这里属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管制区域,进出的道路都有以色列的武装人员把守。游客有绝对的安全,但犹太人不敢踏进伯利恒半步,否则会遭到阿拉伯人的绑架,向以色列政府提出交换人质的条件。曾经为了救一个以色列人,付出二个战士的代价!现在以色列政府绝对不允许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领地。</h3> <h3>伯利恒,距离耶路撒冷 10公里,是个举足轻重的地方——2000多年前,耶稣就诞生在这里。大部分的游客都为"圣诞"而去,而对我来说还有另一个感兴趣的地方——"隔离墙"。"隔离墙",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词,就如同"阿拉法特"、"犹太定居点"、"巴控区"一样,充满着神秘和诱惑,也充满着困惑和感伤。伯利恒处于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自控制区,而耶路撒冷自1967年后由以色列占领,所以,它们之间分属两个不同的政权,彼此的边界,就用"隔离墙"来隔离。</h3> <h3>行驶不久的时间,透过车窗看见了著名的隔离墙:钢筋混凝土墙体,约有三人高,墙上有电子监控装置。隔离墙下是个边检站,处于往来两条车道之间,每边也就两个穿以色列军装的士兵,对着来往的汽车一辆辆检查或问话,导游再三提醒检查站不可以拍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车内我们都很规矩,但车内的气氛顿时感觉有点紧张。</h3><h3><br /></h3> <h3>眼前这堵2002年才修建的隔离墙,让以色列备受全世界的普遍谴责,联合国也曾判其违反国际法。</h3><h3>为修建隔离墙,以色列已在约旦河西岸的西北部摧毁了140栋房屋,影响到87.5万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来自400个家庭的2300多人流离失所。由于关键的水源都被占领,巴勒斯坦水资源的缺口达1200万立方米。可以想象一下巴勒斯坦人的感受。</h3> <h3>如果你以为难民营就一定破破烂烂,那就错了。看下图楼房正是联合国为巴勒斯坦居民修建的"难民营",难以想像吧!还以为是半山豪宅呢。据说联合国在这里的"人道投入"每年都非常巨大。当然这也不排除是"面子工程"的可能。</h3><h3><br /></h3> <h3>伯利恒归巴勒斯坦人管理,但几乎每日出行都要在以军检查站被检查,我感觉他们是笼中鸟。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伯利恒治安情况良好。</h3> <h3>马槽广场</h3> <h3>好熟悉的肯德基爷爷</h3> <h3>圣诞教堂 Church of the Nativity位于伯利恒马槽广场,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其使用权主要归属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基督教派。圣诞教堂始建于公元4世纪,整个教堂看上去颇像一座中世纪城堡,朴实无华、坚实牢固。在过去的20000多年间,圣诞教堂屡遭战火洗劫,创痕累累,经历漫长的风风雨雨和沧桑磨难,依然魅力四射。</h3> <h3>圣诞教堂的入口称之为"谦卑之门",仅有1.2米高的门洞。无论多么权重高贵的人在这低矮狭小的门洞里佝偻着身躯窘迫地穿过,确实让人在耶稣诞生之地俯首谦卑,感到主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原来这是一扇高大的拱门,导游说中世纪欧洲十字军远征并占领伯利恒和耶路撒冷后,遭遇阿拉伯人的殊死抵抗。为了阻止阿拉伯军队,尤其是阿拉伯骑兵长驱直入教堂,将大门尺寸改小;奥斯曼土耳其时期,用石块严严实实堵死,后来为了便于教徒出入,才又在密封的原门上劈出这个门洞。照片是我从里往外拍的。</h3> <h3>外部不走近根本看不到进口在哪里。</h3> <h3>教堂内地板下是五世纪时铺就的马赛克地板。</h3> <h3>圣诞星洞入口,从这个石阶进入,肃穆神秘。</h3> <h3>伯利恒之星洞是圣诞教堂中最具宗教和历史意义的部分。相传耶稣当年就出生在这个长13米、宽3米的地下岩洞中的一个泥马槽里。后来,泥马槽被人用银马槽所替代,再往后,银马槽又被换成了一个大理石圣坛 ,上面镶嵌着一枚空心的14角伯利恒银星以表示耶稣出生的具体位置,并镌刻着拉丁文铭文:圣母玛利亚 在此生下基督耶稣。圣坛上空悬挂着15盏属于基督教各派并在不同时间点燃的银制油灯,昼夜不灭地映照着这块狭小却牵动10多亿基督徒的神圣角落。伯利恒之星就是我们熟悉的圣诞树上的星星。</h3> <h3>大堂的祭坛,木制的屏风上有许多精致的雕像,绘着圣经故事,圣人圣徒等。巨大的水晶吊灯,绚丽精美。因这座教堂是希腊东正教管理,按照东正教习俗,没有宣讲台和座位,巨大的教堂空旷旷的。</h3> <h3>在这里,无论你是否是基督徒,都会被这庄严的气氛感染,图为圣母玛利亚。</h3> <h3>东正教的黑衣神父</h3> <h3>邻居巴西利卡教堂(天主教)<br /></h3> <h3>这是天主教的圣诞教堂,难得这次天主教和东正教意见统一了,都同意十四芒银星就是耶稣诞生地。但因为正地方已经被东正教占据,天主教就在旁边修了一座圣诞教堂。</h3> <h3>在院子里屹立着一个塑像,是为了纪念哲罗姆神父。他在公元386年来到伯利恒,在教堂附近隐居下来,专心致志地将希伯来语的《旧约圣经》译成拉丁文并对《圣经》进行注疏。他的《旧约圣经》译本至今仍是天主教最权威译本。根据他的译本又译成英文版,中文版的《圣经》是根据英文版翻译的。</h3> <h3>翻译圣经时使用的烛台。</h3> <h3>认真聆听语音讲解的信徒</h3> <h3>下方是所学校,此刻听到喧闹声倍感亲切。</h3> <h3>路过警察局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主席阿拉法特。全名:拉赫曼·阿卜杜勒·拉乌夫·阿拉法特·古德瓦·侯赛尼。逊尼派穆斯林,中东政治家,军事爆破专家。阿拉法特曾参加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1959年建立巴解组织最大派别法塔赫并担任领导人,1967-1973年作为巴勒斯坦领导人参与第三、四次中东战争。1988年巴勒斯坦国成立并与中国建交,1989年当选为巴勒斯坦总统,期间转变对以色列的策略主张和平,于1993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博瓦尼和平奖",并获得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在法国巴黎逝世。</h3> <h3>走向下一个目的地:牧羊人教堂</h3> <h3>牧羊人教堂的由来:一天夜里,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正在轮流看护着羊群,突然天空明亮如同白昼,天使随着光芒降临到他们身边,对他们说:"不要害怕,我来向你们报告一个特大的喜讯:今天在伯利恒将产下一位救世主,他将裹着麻布卧在马槽中。你们要去朝拜,向他祈福。"这些牧羊人匆匆赶到城中,见到了耶稣,便把刚才的事情告诉了玛利亚和约瑟。据四部福音书中记载,这个孩子出生8天后,父母便带他到犹太教的拉比那里行了割礼,并依照天使之前的预报给起名:耶稣。</h3> <h3>教堂四周的精美壁画讲述着圣经故事。认真聆听天使的话语。</h3> <h3>牧童拿着橄榄枝奔走相告耶稣诞生的消息。</h3> <h3>在天使护佑下耶稣诞生</h3> <h3>漂亮穹顶</h3> <h3>进出以色列的纪念卡【签证】。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今后到穆斯林国家遇到阻碍。</h3> <h3>本次旅游较为简单的中东地区的"美食"。</h3> <h3>离开伯利恒我们一路向东,目标是神奇的死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