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加盟苏派课堂以来,我们学校老师立足课堂,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已成为高语课堂教学的常态,依托小组合作制的“博雅” 课堂已初步入模,评价体系基本搭建,课堂评价基本落实。</h3><h3> 开学伊始,在学校“固模、提质”目标引领下,四年级语文组率先安排了钟建玉,董建花,缪金龙三位教师开展对《桂林山水》一课“同课连磨”活动。</h3><h3> 詹建妹副校长对本次“同课连磨”活动,确立了一磨:文本解读,聚焦导学案;二磨:高效导学,聚焦流程;三磨:增量提质,聚焦学生的总目标。三堂课围绕目标,优化策略,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h3> <h3> 第一磨,展示教师:钟建玉。钟老师的课,侧重于文本解读,聚焦导学案,整堂课文本解读到位,精要,注重一课一得,将本课教学的重点,确定为把事物特点写具体,以及排比句式的学习。学习重点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得以突显。</h3> <h3> 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学习,课堂中组内交流,小组展示,组间点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h3> <h3> 第二磨,展示教师:董建花,董老师的课在第一磨的基础上,再进行修改,侧重于高效导学,聚焦流程。通过强化苏派课堂的模式,思考怎样构建高效课堂,特别关注学生在大展示环节中,学生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素养的显著提升。</h3> <h3> 在悠悠,柔情的音乐声中,董老师的课拉开了序幕。从基础导航,到要点探究,最后的拓展延伸,孩子们尽情享受苏派课堂给予的自主学习的氛围,自由交流所思所想,自主探寻课文的精髓,在交流中学习,在互动中提升。这样的课堂,怎不让人回味?怎不让人流连?</h3> <h3> 课后的研讨更是精彩纷呈。季素琴老师对董老师的这堂课推崇有加,认为无论是课堂的流程,还是课堂中老师和学生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同时,季老师也针对这堂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导学,老师如何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的学能卓有成效?并举例朗读中,老师应强调有多种形式,要读出各自的特点。</h3><h3> 陈霞老师评价此堂课,凝炼,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知识点的讲解指导,都体现了教师的智慧,贪多不全,一课一得,学生的学习才能更有成效。</h3><h3> 詹建妹副校长,蓝菊芳组长,祝爱星教研组长,还有祝韩东老师都对此堂课做了一一评论,特别提出排比句的朗读指导和生字的写法指导是需引起注意,为下一展示老师点明了修改的方向。</h3> <h3>第三磨,展示教师:缪金龙,缪老师的课听取了二磨研讨时,老师们提出的建议,做了相应的改动。侧重于增量提质,聚焦学生。缪老师重于朗读的指导,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下,学生的朗读得以质的提升。整堂课,教师关注暂时落后的孩子,给予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提升。</h3> <h3> 抒情的小诗,配上孩子甜美的嗓音。缪老师的课一下子就将所有人带进了水美山奇的桂林,让人仿佛正置身于山水之间。</h3><h3> 浓浓的语文味中,孩子们组内朗读,组员引读,组间评读,台前展示读,在音乐声中,孩子们以各种形式进行小组学习,在无形中记住了美文,于无形中得以素质提升。</h3><h3> 让所有的听课老师沉浸其中,不忍自拔!</h3> <h3> 第三次研讨,三至五年级的语文老师集中在一起,对三堂课进行深入地探究。</h3><div> 三位展示老师,首先对自己的课例进行论述,从课前的设想,导学案的修改,再到课中学习流程的巩固,小组学习的引导,最后到课后的反思,层层剖析自己,既发现亮点,更多的是深思不足。</div> <h3> 三堂精彩纷呈的课例,让许多老师心潮激动,纷纷讲述自己的感触。既有对三堂课的评论,也有自己平时教学时的困惑。</h3><h3> 针对学生评价,王春燕老师从自己教学实际提出: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表现,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点评?徐婷老师也提出:如何能使学生的评价更深入?</h3><h3> 杨骏老师指出:小组是课堂的主体,小组合作更是重中之重,老师应减少帮扶,有意放手。期待我们的课堂真正实现,老师退居后面学生站到前面。</h3> <h3> 四年级语文组“同课连磨”的活动已暂告段落,但是三堂课所引发的深思却深藏我们实小语文老师的心间,我们必将更为执着地行进在苏派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道路上。因为春天已经来了,花香还会远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