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想不到2017年的第一篇读书手记,居然是为一套长篇小说而写。《大秦帝国》,是我迄今为止购买的最贵的一套书,6卷11本,504万字,很烧脑的著作,我还只是部分跳跃着读完,跳过了一些诸子思辩、法家论述以及与非重要的情节。</div><div><br></div><div>……这是三体后,又一部让我感到很震撼的小说。整体框架宏大,个性突出的人物就有数十位,虽然以秦国从变法到纵横到崛起到崩塌为中心,但丝毫没有减弱对战国其他六国重要人物的描写。以下是我对这本书初读后的一些感想。</div> <h3>一、精彩的时代,不寂寞的英雄<br></h3><div> 战国之美,在于群雄争霸,也在于百家争鸣。秦从西陲小国倍受欺侮到商鞅变法而新生,魏从魏武卒名扬天下到无将可派,齐从泱泱大国到被燕灭国,赵从“胡服骑射”到谋害李牧。在时间的长河里,秦在逆流向上,虽有小挫但方向不改;六国起起落落,纵有闪耀却流星划过。秦国君王即便平庸,不忘秦出东方的使命,真是目标决定格局的证明。</div><div><br></div><div> 商鞅与秦穆王的君臣两相知,苏秦与张仪的相约抗衡、战国四公子的联袂风采、白起、乐毅、田单、李牧等名将的群星闪耀,战国给了这些屡有交集的英雄们惺惺相惜最好的时代、最好的关联。</div><div><br></div> <h3> 二、复杂的内心,不固化的人性</h3><div> 历史,有其必然,但从阶段性而言,又充满许多偶然。刚读完的第六部《帝国烽烟》,秦始皇突然逝去,大秦帝国瞬间崩塌的重要因素,在于李斯与赵高的心理变化,在于秦嬴政长子扶苏的自我放弃。这部小说很细微地写到了许多人的心理变化,吕不韦与嬴政的关系转变、苏秦出山时的挫折及反映、范雎的远见与局限性、宣太后(芈八子)从回国到为战自裁的变化这些情节,放在大环境与个人际遇的交互下,显得人物的真实与可信,也是阅读者可以代入书中角色情感的重要因素。</div> <h3><br></h3><div> 三、严谨的写作,不将就的作者</div><div> 读到第二本书,我特意查了下作者。孙皓晖,曾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用了16年时间,完成了这部鸿篇巨著。这不是一部纯粹的小说,书里甚至附了多次大战时用到的攻城工具图,并对多次的百家争辩详细地附了原文,并有对变法的详细描述。每个王国的灭亡,都附了其从诞生到灭亡的要事记录以及兴衰评注。这不是信口开河的小说,而是厚重的历史小说,大部分重要情节都经过考证。</div><div><br></div><div>同时,这又是极其精彩的小说。作者出身学术但以平实表述为要,人心描写、情义描述、战斗现场、武侠情怀、儿女情长,让读者不至于烧脑时完全不得休息。吕不韦的门客骑士为义凌然赴死、商鞅的儿女情长、墨家的行侠总坛、秦朝灭国大将王贲与王翦的父亲情深,都是很感人的细节。</div> <h3><br></h3><div>码下这几段字前,我看了一点央视正在播的《大秦帝国之崛起》。小说比影视剧好处在于:你可以自我匹配适合书中的形象;看过小说的,会觉着电视剧节奏偏慢,而这部选角的表演,从第一集看,似乎是表演太过了。昨天还看了五分钟的《三生三世》,画面唯美,剧情轻松。大秦帝国这书,是以上的反面,确实烧脑,但会多许多回味,然后,许多感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