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之春 美在伊犁

密林深处

<br /><br />片头摄影 《春到果子沟》 <br /><br /><h1> 新疆之春 美在伊犁</h1><br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在新疆的西部、天山以北的伊犁河谷内。新疆本身就离内地很远,伊犁则是远之又远,且有众多高山峻岭、达坂天堑,过去交通不便,是很少有内地人到达的西域天边,称之为遥远的地方;伊犁全州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总面积的三十分之一。下辖阿尔泰、塔城两个地级行政区及11个县级行政区,是全国唯一的既辖地级行政区、又辖县级行政区的副省级自治州,是个特奇的地方;伊犁毗邻哈萨克斯坦,古丝绸之路贯穿全州,现在建起了高速公路、铁路及霍尔果斯口岸,是中国通往中亚、西亚及欧洲的重要大通道,是一带一路建设最重要的地方;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汇集的地方;伊犁州人口440万,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锡伯等47个民族。是充满异域风情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伊犁河给天山山脉冲刷出一大片广阔的山间平原、盆地和大面积河谷地带,这里有静谧的赛里木湖、奇逸的果子沟、大西沟、杏花沟、美丽的那那提草原。因雨量较充沛,使这里的农、林、牧、副、渔及旅游业得到全面发展,被称为中亚湿岛和塞外江南,是个富裕的地方;很早我就听人讲过,这里高山上雪峰巍峨、冰川瑰丽,山腰苍松挺立、林海茫茫,山脚下草原无垠、遍地牛羊。对这里充满着无限的遐想、认为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个非常令我想往的地方。2004年我在新疆采风近一个月,去过北疆的白哈巴、喀纳斯等地,路过奎屯离伊宁很近,算是擦肩而过。虽然额尔齐斯河流域的阿勒泰地区也是伊犁州,但毕竟没有到过州府的伊犁河谷地带,留下十几年的遗憾。尤其近两年我在网上看到伊犁河谷杏花盛开的照片,太美了!强烈的激发我去拍照的欲望。2015年清明节我趁去湖北祭祖之机,由武汉直飞乌鲁木齐,实现了伊犁采风的愿望。 新疆之春美在伊犁,伊犁之春美在4月初。下面便是我在伊犁六天的摄影记录,我认为时间选择适宜,线路设计合理,摄影收获颇丰,实为不虚此行。如今春天即将来临,推荐给想去伊犁的朋友们借鉴、参考。<br /> <br /><br /><br /> 2016年4有5日中午到达乌鲁木齐,稍作停留便乘乌鲁木齐直达伊犁的卧铺夜班汽车前往伊犁。我选择做这趟车是因它路过赛里木湖、果子沟、和清水河镇,这都是我要去的地方,在出发之前就设计好了线路。4月6日7点58分天刚拂晓到达赛里木湖。 <br /><br /><br /> 8:08 汽车通过果子沟大桥。我在行驶中拍下这张照片。这里时间比黑龙江晚4个小时,天还不太亮,远处景色看不清晰,只好先到清水河镇。 <br><br> 清水河镇 &nbsp; &nbsp;<div><br><div>  清水河镇隶属伊犁州霍城县,是古丝绸之路的北道要塞,世界第三大薰衣草种植基地。地处312、218两条国道交会处,是一个三岔路口。西去28公里是霍尔果斯口岸,西北30公里是大西沟景区,东南20公里到霍城县、60公里到伊宁市,东北30公里到果子沟、60公里到赛里木湖并可达乌鲁木齐。是一个以交通枢纽而著称的战略要地,有10万人口、发展迅猛的新疆第一大镇。我们在这里找了一家宾馆,开好房间、放下行李,吃过早餐,包一台越野车重新返回赛里木湖、果子沟游览。<br><br>清水河镇街道一瞥。</div></div> <br /><br /><br />这是我在伊犁游览的路线图,其中蓝点为我去过的地方。 <br /><br /><br /> 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俗称“三台海子”。和果子沟紧密相连,距清水河镇68km,海拔2073m,面积454平方公里,最深处86m,是新疆著名景区。虽然这时湖水刚要化冻,但远处雪山巍峨、湖面鳞光闪烁,银装素裹的景色也非常美丽。 <br /><br /><br /> 果子沟天堑 赛里木湖边就连着果子沟隧道口,在这里步行可登上山顶“松树头”,这是果子沟的绝顶之处、天山西端。举目望去,群山巍峨、冰川晶莹、林海茫茫、沟壑险峻。 <br /><br /><br /> 果子沟风景秀丽,纵贯北天山,冰山、雪峰,森林、峡谷,景观奇异。历来被视为新疆的名胜之地。 <br /><br /><br /> 果子沟大桥为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桥梁全长700米,桥面距谷底净高达200米,是国道045线赛里木湖至果子沟口高速公路工程之一,它不但解决了伊犁河谷的出行难问题,也是果子沟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br /><br /><br /> 果子沟风景秀丽,称之“伊犁第一景”,是伊犁的门户、天山的名片。古时就被誉为“奇绝仙境”。 <br /><br /><br /> 公路由赛里木湖隧道在果子沟大桥处旋转360度,进入谷底,落差达200多米。 <br /><br /><br /> 果子沟全长28公里,是一条北上赛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峡谷孔道。在古代,这里是我国通往中亚和欧洲的古丝绸之路北新道咽喉,被誉为“铁关”,现在仍是一带一路干线的重要路段。 <br /><br /><br /> 果子沟公路犹如一条观光通道,沿路皆是美景。 <br /><br /><br /> 在果子沟公路,坐在车内向窗外望去,犹如欣赏一部风光片电影。一幕接一幕让人赏心悦目。 <br /><br /><br /> 由松树头南下二台林场,山路盘旋崎岖,一落幽谷,是果子沟的险峻之处。雪山、云杉,悬崖峭壁,壮观异常。 <br /><br /><br /> 果子沟整个沟谷的河滩、山坡,长满了野生的塞维氏苹果和山杏、核桃,“果子沟”也由此得名。每到初春沟谷、山坡,密密的山林里果花盛开、耀眼夺目。 <br /><br /><br />漫山遍野的野生果花绚丽多彩,是果子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 大西沟</h3><br /> 大西沟坐落在霍城县西北的大西沟乡境内,距县城50km。沟内有无数涓涓细流汇成了大西沟河,河流蜿蜒曲折,两岸重峦叠峰,生长各类野生果树约60余种,约40万株。碧野在著名的《天山景物记》中记叙这样的场景:“有这么一条野果沟,沟里长满野苹果,连绵五百里,春天五百里的苹果花开无人知,秋天,成熟累累的苹果无人采”说的正是大西沟。这里离清水河镇只30公里,我们包车拍完果子沟后便直接来到大西沟,虽然已是晚上7点多,但这里天还很亮,而且天气晴朗,正逢花时。拍下很多照片都比较满意。 <br /><br /><br /> 大西沟乡面积252.7平方公里,是典型的逆温带地区,野生樱桃李分布面积较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野生樱桃李之乡”。 <br /><br /><br /> 大西沟乡春天雪水多,夏季雨量充足,是典型的逆温带地区。天然林为种子自然发展起来的,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山中的野樱桃树、野李树为中国珍稀野生果树品种。 <br /><br /><br />山花烂漫、牛羊成群,温馨浪漫的情调。 <br /><br /><br /> 大西沟山区,海拔900—1600米的沟壑水边和多砾石的阴坡地,是世界罕见、亚洲唯一野樱桃李的原产地。每到4月初漫山遍野的野樱桃李花盛开,红、粉、黄、白,色彩艳丽、蔚为壮观。 <br /><br /><br />霍尔果斯经济特区 霍尔果斯,位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界河——霍尔果斯河岸边的中国一侧。原为伊犁州霍城县的小村庄,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改革开放后这里的通关业务量逐渐扩大,现在是国家最大的一类公路口岸。具有年进出口货物200万吨,出入境人员300万人次的通关能力,是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通道和桥头堡。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建立霍尔果斯市。相继建起了互市贸易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精伊霍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2国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都在在这里结束。如今的霍尔果斯一跃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沿边特区、西部深圳”是众人对她的阐释和展望。因这里离清水河只有28公里,4月6日上午,我们决定到这里游览一番。<br /><br /><br />霍尔果斯市 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正在兴起。 <br /><br /><br />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2006年中哈两国共同设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跨境边境合作区,总面积5.28平方公里,其中中方区域3.43平方公里,哈方区域1.85平方公里,中方、哈方及第三国人员及货物、车辆在区域内跨境可以自由流动,入区免签证合法停留30天。 <br /><br /><br />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内就是一座城,街道宽敞整洁,各类商城、展览中心大楼鳞次栉比,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价格诱人。 <br /><br /><br />每天来这里通关、交易货物的人员络绎不绝。 <br /><br /><br /> 新疆杏花沟<br /> 新疆伊犁新源县吐尔根乡,有一片中世纪遗留的原始野杏林,集中分布于巩乃斯河北岸,占地有3万多亩,称为新疆杏花沟。每年4月中旬,吐尔根乡朝阳的山坡上杏花便已打苞和开花。杏花在小丘陵绿地的衬托下绚丽耀眼、场面蔚为壮观。4月7日下午游览完霍尔果斯口岸后我们乘长途汽车到伊宁,再转车到新源县住下。4月8日起早包车来到吐尔根乡的杏花沟,可惜今年暖春、节气比往年早十多天,此时花期已过,令人十分遗憾。因果子沟、大西沟的纬度、海拔都比这里高、相对寒冷一些,所以我在那里还能拍到花开末期的镜头。这时我又庆幸清明节后果断由武汉飞机直达乌鲁木齐,又连夜乘车到果子沟的决策,否则耽搁一、两天我j将是万里寻花、无功而返。 <br /><br /><br />在杏花沟采风时留影 宋雅珍摄 <br /><br /><br />杏花沟丘陵小包的山型很是新颖,虽然花期已过但残花和新叶让树的颜色还很美,加之地面芳草新绿。让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br /><br /><br /> 那拉提草原<br /> 那拉提草原位于伊犁州新源县,在那拉提山的北侧,沿巩乃斯河上游谷地断落,地势大面积倾斜,是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优美的草原风光与当地哈萨克民俗风情结合在一起,成为伊犁的一张名片。 <br /><br /><br /> 那拉提山冰雪覆盖、高入云端,山腰森林茂密,气候温暖湿润。独特的地质和气候使这里成为雪岭云杉的王国。坡上山泉密布,草原茂盛,是盛誉的“空中草原”。也是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h3><br /></h3><h3><br /></h3><h3><br /></h3><h3>千姿百态的胡杨树</h3> <h3><br /></h3><h3><br /></h3><h3><br /></h3><h3>天山特有 雪岭云杉</h3> <h3><br /></h3><h3><br /></h3><h3><br /></h3><h3> 这里居住着能歌善舞哈萨克族,至今仍保留着浓郁古朴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草原文化。那拉提风景区以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边塞风光。</h3> <h3><br /></h3><h3><br /></h3><h3> 那拉提草原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这里有交错的河道、平展的河谷、高山俊岭、茂密森林交相辉映。而到了春夏季节,草高花旺,碧茵似锦,极为美丽。<br /></h3> <h3><br /></h3><h3><br /></h3><h3><br /></h3><h3>雪岭、云杉、草原、牛羊,天山的名片。</h3> <br /><br /><br /> 我们在伊犁期间一共住了5宿,其中在那那提就呆了2天,是因在这里下了一天半的雨。在家出发前曾规划,由那那提景区直接去往库车,地图上标注这里正好是伊犁到库尔勒的218国道和奎屯到库车217国道的交叉口。谁知217国道要翻越天山的几个达坂(高山隘口),是季节性公路,每年6月以后才能通车。只好临时改道218公路去往库尔勒绕道而行,看来光是看地图设计路线还是不可靠的。<br /><br /> 巩乃斯森林公园<br /> 我们乘坐新源至库尔勒的长途班车,沿巩乃斯河前行意外发现那那提到巩乃斯林场这段路程的景色格外美丽。原来汽车已进入了“巩乃斯森林公园”景区,而218国道正好贯穿整个景区。我喜出望外,在车上抓拍了一些镜头。 <br /><br /><br /> 巩乃斯森林公园位于巴音郭楞州的和静县内,在巩乃斯河的上游。中心地带巩乃斯林场距静和县城240公里,还要翻越天山的几个达坂。离那那提景区50公里。两个景区紧密相连,最近距离为零公里。凡去巩乃斯旅游的人一般都先到那那提,所以我把巩乃斯的景色归入伊犁介绍。 <br /><br /><br /> 巩乃斯森林公园海拨在1600米到2400米之间,雪山倒映在湖泊、河水之中,山间云杉、河边红柳。四季分明,春天满目新绿、夏天百花争放、秋天霜打红叶、冬天银装素裹。 <br /><br /><br /> 巩乃斯,哈萨克语为太阳出来的地方,这里谷幽林深,山峦起伏,群山叠翠,气象万千。汽车行驶在河边的218国道上,路基下的巩乃斯河河水奔流翻腾。水中的芦苇茂密、岸边红柳轻盈,山顶白雪皑皑、山脚云杉重重。望着窗外连绵不断的美景,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很像北欧神话中住着女巫的神秘森林。 <br /><br /><br />218国道贯穿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一路走来美景不断、赏心悦目。 <br /><br /> 汽车行驶到巩乃斯林场时停下来,前方山道雪大封路。滞留的汽车排了几公里,而且一停就是两个半小时。 <br /><br /> 封路解除了,汽车行驶到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的河谷地带,草原泛起新绿,山顶白雪皑皑,树梢结成冻雨,牛羊在冰雪的隙缝中寻觅食物。这是巩乃斯这个季节特有的景象。 <br /><br /><br />在2800米高度看天山山脉 <br /><br /><br /> 这段路坡度近40度,如果路面有雪就相当危险。 <br /><br /><br />手机地图显示的218国道艾肯达坂盘山路况 <br /><br /> 险闯风雪达坂路 达坂,蒙古语的意思是“山顶上的隘口”,艾肯达坂位于218国道的天山中段,海拔3050米。虽说其高度不算显赫,但地处天山山脉西风气流的迎风坡的咽喉之处,坡度大、个别地段坡度近40度,地势十分险要。常年多风多雪,一般年份积雪深度在120公分左右,是天山稳定积雪深度与积雪日数最多的地区之一。这段盘山路因其坡度大、路程远、风大雪多,被司机们视为“鬼门关”。 我们车路过此地时正逢大雪,大风卷着大雪时常看不见路面。还好,关键路段有一台铲雪车为我们开路,路边还有其它铲雪车在铲雪作业,堆起的积雪像山一样。 汽车爬过一坡又一坡,不知走了多远、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汽车经过好多次的轮胎打滑、好多次的车体打滑后终于爬上达坂顶峰了。这时回头俯瞰,啊!这山好高啊!山腰的盘山路如飘带一般,爬行在盘山路的汽车都是大油门、慢速度艰难前行。这天、这路是真险啊! 那那提到库尔勒是我经过的最难走的一段路程,403公里行驶了11个小时,晚上10点钟才到库尔勒。辛苦不算还惊心动魄、经历了很多危险。<br /> <br /><br /><br /> 4月21日我们由喀什乘飞机到乌鲁木齐,途径这里的上空时再次按下快门,留下空中看天山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