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些天在通临汉《礼器碑》,昨晚刚写晚。算是丁酉初度的开笔。</h3><h3><br></h3> <h3>夜晚的宁静,我的思绪随着时光的隧道回到了那并不久远的日子。记得是80年代,还在部队时,很喜爱隶书的笔势生动,风格多样,给人以雄放洒脱,浑厚深沉之感。</h3> <h3>当时苦于无人指导,临帖总是不得要领。后听同乡战友巢志华说:妻妹单位的翁颖伦先生的隶书颇有造诣,还是高小岩先生的弟子。于是经李勤引见,拜其为师。翁颖伦老师当时是包装进出口山东公司的工会主席,也是青岛市青年书协的副会长。</h3> <h3>记得第一次去老师那,我带了《石门颂》的临作,老师给予了指点。并建议我先临《礼器碑》再学《石门颂》。何为?老师说,石门颂是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的代表,素有“隶中草书”之称。学书应渐行渐进,渐行渐远。</h3> <h3>于是乎,我敬遵老师教导,在那个不易觉察的角落,开辟了我“练字"的荒田。虽然是机械而又枯燥的临摹,却临出了我无处安放的心境,用平横自然着我的脾性;用波横洒脱着我的真性情,我由衷地喜欢这种感觉。</h3> <h3>我带着一次次的临作,请老师教正,老师从细微之处慢慢道来,受益真的不浅。</h3> <h3>还记得有一次老师想带我去见时任青岛市书协主席的高小岩先生,可惜高老因病住院未成。很幸运94年我去青岛搞联展,已任山东省书协副主席的高小岩先生出席了开幕式。当时的青岛市书协主席任全书先生向高老介绍了我,高老高度激励。现在想来还真有点小激动。</h3> <h3>今天再临《礼器碑》,是在通读浏览一遍,以领会其中神韵风格与特点后,带着自已的理解去写的,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不足多多,诸家教正。</h3> <h3>《礼器碑》其书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笔力强健,瘦硬如铁;飘逸多姿,纵横跌宕。</h3> <h3>《礼器碑》是中国东汉的重要碑刻。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现存山东曲阜孔庙。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超然的神采。</h3> <h3>附拙作一张,以为结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