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今天,辽宁省公布新一届全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里面有徐振洲的名字,猛然想起那次采访,想起那一段让人一直无法释怀的爱情故事。在这个薄情寡义的时代,难道真的感情就一定短命?不胜唏嘘,不胜唏嘘——</h1> <h1> 她答应给他生一个孩子,可是,病魔没有给她时间——他们结婚8个月,她就去世了。没给爱人留下孩子,却留下一张29500元的捐款单,和一张透支7万多元的信用卡。<br /> 12月14日,大石桥市官屯镇中学校长吴兆胜谈起他来学校还钱的情景,说:"许多老师都哭了,说这钱是我们捐给袁老师的,不用还。"他执拗地把钱往桌上一放,说:"我不能让她背着债去那边。"<br /> 这情景让人想起前不久作家罗尔"卖文救女"的事儿,两相对比,记者倏忽感到营口这个冬天格外温暖。</h1> <h1> 他叫徐振洲,营口大石桥火车站一名行李员。经人介绍,2011年与官屯中学老师袁影相识。可惜好景不长,袁老师就被查出体内血小板减少。徐振洲舍不得离开袁影,领着她东奔西走,走完小城市走大城市,看完西医看中医,花光了二人手里的积蓄。<br /> 她太苦了,刚出生五天,就因为她是个女孩,被一心想要生个儿子的父母送给了别人。养父对她很好,可一次不慎摔倒,就导致他股骨头坏死,家里头失去了经济来源,养母狠心地撇下她和养父,扬长而去。养父虽然待她如同己出,却在她25岁那年与世长辞。徐振洲说,"我们走到一起是缘分,我要给你一个家,父母没给你的,我给你。"</h1> <h1> 袁影是个要强的女孩子,不在去医院的路上,就一定在去学校的路上。她的办公室在三楼,每上一层楼梯,都要歇一会儿。领导多次劝她在家安心养病,可她总是说:"在家躺不住,我不能耽误学生。"她任课的班级考试成绩名列八年组第一,她被评为教学能手。<br /> 2015年10月,相爱四年多的他们走进了婚礼的殿堂,四目相对,二人喜极而泣。"我欠你的太多",袁影说,"作为女人,作为妻子,我一定早点治好病,为你生个孩子,留下我们爱的见证,也享受一下做母亲的快乐。"这平平常常的愿望,让在场的亲朋无不唏嘘落泪。</h1> <h1> 病魔隐藏在幸福后面悄然而至。去年6月,袁影旧病复发,再生障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到只剩七八个,再次住进大石桥市中心医院。医生们用尽了全力,最终仍表示无可奈何。转大医院或许还有一线希望!老师们不忍心看着花一样年龄的同事就此离去,纷纷慷慨解囊,你200、他300、她500,凑了29500元钱,由吴兆胜校长送到袁影病床前。<br /> "老师们收入都不多,我的病治好后,一定把钱还上;如果治不好,就麻烦你帮我还上。"刚进医院,袁影的神智还清醒,她把丈夫叫到身边,伏在他耳边说。徐振洲紧紧攥着妻子的手,含着眼泪频频点头。<br /> 拿到捐款当晚,袁影就被转到中国医大附属医院抢救,可是医生也没能阻止住一个生命的逝去。6月10日,一颗年轻的心脏带着太多的不舍停止了跳动。<br /> 在沈阳上大学的张亚宁同学听到噩耗,当晚赶回大石桥殡仪馆,跪在老师灵前失声痛哭,"老师,你的恩情我还没来得及报答,你怎么就走了!" 张亚宁是袁影教的第一届学生,因父母离异,一度情绪低落,想辍学,袁影像妈妈一样开导她、照顾她、给她辅导功课、带她回家住宿。她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老师却在33岁的花季离开了人世。</h1> <h1> 来学校收拾完妻子的遗物,细心的徐振洲顺便抄走了那份捐款名单。"本以为他只是留个念想,没想到",吴兆胜校长告诉记者,"今年11月4日,他突然来到学校,走进我的办公室,把一沓钱放在我桌上,说:校长,欠老师们的情,我还不了;这笔钱,无论如何,请你替我还给各位老师。"<br /> "我们捐钱是给袁老师治病的,从来没打算让你们还。"闻讯赶来的老师谁也不忍心往兜里揣钱,现场哭声一片。<br /> 老师们都知道:徐振洲只是一名火车站行李员,每个月收入才4000多,父母都是退休工人,这29500元捐款, 7万多元信用卡欠款,对这个家庭,无异于一笔天文数字。</h1><h1> 然而,徐振洲说,不论我有多难,也要帮她把钱还了,我和她夫妻一场,不能让她背着债到那边……</h1>